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335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docx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交流发言)

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

(2010年1月6日)

黄陂是武汉市耕地面积最大、乡村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区,近几年来,我区立足农业大区实际,始终围绕强区富民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为重点,以构建产业支撑体系为重点,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举措,强化政策支持,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黄陂被评为首批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此,我将黄陂区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践作如下汇报。

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79元,同比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620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48%。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增幅,

——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扩展。

以芦笋(蔬菜)、特色水产、茶叶、种子种苗四大产业为主优势产业板块基地总规模达到26

万亩,占到农业生产面积的27%,年实现产值亿元左右。

“黄陂芦笋”成为我区标志性产业和主打品牌,年产值达亿元,农户亩平纯收入超过5000元,已成为全国标准最高、规模较大的绿芦笋基地。

——农业多功能开发亮点纷呈。

乡村休闲农业成为极具都市型农业特色的朝阳产业,整体打造了旅游农业景区8个(其中4A景区2家,3A景区4家)、乡村休闲专业村7个和休闲山庄农舍450多家,形成了木兰天池、农耕年华、锦里沟、云雾山、丰华等一批乡村休闲亮点。

我区被评为全省旅游强区。

黄陂已成为市民休闲渡假的乐园、武汉名符其实的后花园。

乡村休闲产业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创收近6亿元,带动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档升级。

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00多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精武、天种)、省级龙头企业8家,预计今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将突破50亿元。

精武、天种、新辰、广地、海浩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全区水禽、种猪、芦笋(蔬菜)、小龙虾等优势产业快速扩张,形成了有区域特色的优质粮油、芦笋蔬菜、种子种苗、畜禽蛋奶、优质水产品、茶葛制品、花卉苗木、乡村休闲游等八大产业链。

丰泽农业今年在海外成功上市,成为湖北省畜牧业、武汉市农业首家上市企业,武汉天种、汉口精武、兴业广地也均进入上市运作期。

区域农产品市场物流业后来居上,四季美农贸城果蔬、水产、花卉、食品等批发市场建成开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纳入全国长江流域重点农产品市场,对接周边城市圈产业基地扩大到500万亩。

芦笋、小龙虾、蔬菜等农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黄陂芦笋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功以地产商标打入国际市场,在澳洲市场供不应求。

——农业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日益增强。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理,建成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1291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87%。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喷滴灌设施农业面积5000亩。

完善生物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高标准推进17个基层农产品检测站室建设。

——“两型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按照“生态、优质、安全、高效”要求,大力推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业高效技术充分应用、种养植业充分结合,农产品原料充分利用。

以天种、丰泽、天健等企业为载体,大力推进猪—沼—菜(芦、鱼、茶)等循环农业模式6万亩。

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推进农业产业链式发展,

依托汉口精武、明天饲料、华发羽绒、南极峰等打造鸭产业链。

探索性启动实施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二、着力构建支撑体系,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步伐

通过不懈努力与探索,我区在深刻理解现代都市农业内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构建五大产业支撑体系,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第一,以调整为主线,构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我区按照调优结构、调高效益的思路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模流转、板块开发;先建后补、见苗浇水”的办法,加快推进名特优产业板块开发,构建有黄陂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初步形成了以滠水河、黄孝河沿岸为片带的芦笋(蔬菜)板块基地万亩,以南部环湖区为主的小龙虾特色水产板块5万亩,以丘陵岗地开发为主的“两块一带”茶叶基地6万亩,以中部粮产区为重点的杂交稻制种和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

区域特色、高效产业成为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第二,以资源为依托,构建乡村休闲产业体系。

黄陂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大有可为。

为此,我区把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作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发北部山区生态资源和南部近郊农业资源,变资源优势为“木兰八景”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观光新优势。

目前,乡村休闲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清凉寨的开发使昔日最穷的刘家山村,成为最美的山寨,农民人均收入连年翻番。

木兰草原的开发使昔日的荒丘变成了“

人间的天堂”,“木兰八景”成为华中地区知名品牌,木兰组歌唱响人民大会堂,武湖生态园和谦森岛庄园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园,木兰天池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木兰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旅游景区,黄陂被评为全省旅游强区。

争创国家级旅游强区和木兰山湖川整体创5A景区的规划也正在紧密实施。

第三,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构建现农产品加工体系。

我区坚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四个一批”的战略思路和“加工向园区集中”的总体要求,狠抓园区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已取得重要进展。

中部地区唯一国家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落户黄陂。

以泛武湖区域为重点,在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加工园区,搭建承载平台,形成扎堆效应。

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台创园核心加工园区和林木家俱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总规模面积已达到平方公里,全区近2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扎堆园区,一批台资、外资、内资农产品加工项目即将批准进入。

今年,兴业广地、仟吉、润恒、雨润等一批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入驻园区企业总数达到48家。

园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

农产品物流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我区充分发挥汉口北水陆空铁枢纽优势,在全面推进十大专业市场群建设中,重点推进总投资60亿元、占地5000亩的四季美农贸城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最大、中部最好”的农产品物流市场,形成支撑中部、买卖全国、面向国际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目前,四季美农贸城已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交易面积63万平方米,对周边省市农业产业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初显。

同时,正在积极争创全国八大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其在长江中游区域的辐射影响能力。

积极支持新辰、海浩、兰氏、广地等企业拓展欧美市场,发展冷链物流和净菜配送业务,全方位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

第五,以创新为动力,构建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科技支撑是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核心。

高薪聘请16名院士、专家指导产业技术,与华农大、市农科院建立全方位的技术协作,以泛武湖地区为重点,推进武湖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武汉·中国农谷)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水平,提升区域现代都市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立区芦笋研究所等技术科研机构,组织开展芦笋制种、小龙虾种苗等核心技术攻关,芦笋高产栽培、小龙虾繁殖等核心技术日益成熟。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多万亩、轻简栽培面积3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已高起点突破,生态循环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绿色农业示范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培育农村新型农民为契机,季度农业科技赶集和进村入户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每年培训农民达3万人。

开辟建立了农业科技电视频道、农业门户网站和农业专家热线,深受农民欢迎。

先后夺取了2006年特大稻飞虱、2008年特大冰冻雪灾和2009年动物口蹄疫等重大农业灾害防控的重大胜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成功。

为了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成功,我区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近些年来,区委、区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真正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尤其是在安排部署、检查督办、强化投入、严明奖罚等方面亲自抓、负总责,为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关键的领导作用。

各地各相关部门在服务和推进“三农”工作中责任目标明确、工作主动性很强,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责权不分,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使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少有的突破。

2、争取项目,加大投入。

为了确保现代农业建设投入,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优势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争取国家、省、市农林项目支持,每年仅农业、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经管等部门争取市级以上专项资金至少在8000万元以上,一般达到亿元以上,较好地保障了农业投入,支持了农业科技、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农业基础等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争取市级以上项目支持,节省区级投入资金,各涉农部门始终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3、调整思路,创新举措。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首要的是调整发展思路。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黄陂农业“过去什么都有,什么都小”的状况,近几年我区从产业定位、主攻方向、投入重点、支持方式上创新了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如强调“四个不”

(没有销路的品种不推、没有效益的产业不上、没有龙头带动的基地不建、不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企业不扶)的发展思路,较好地规避了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后遗症;出台“先建后补”的奖补政策,吸引了一批农业企业竞相进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领域。

我区为外出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获《求是》杂志社全国“民生决策奖”,率先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土地流转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市宣传推广。

4、企业主体,农民参与。

企业与农民始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近几年来,全区新开发的14多万亩蔬菜、茶叶、水产、种子等产业基地,全部是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同时也吸纳了大量民营社会资本,弥补了农业投入不足。

农民因此也转变了角色,成为农业工人,拓宽了收入渠道,财产性、劳务性收入得以实现,比较收入成倍增长。

5、引进人才,科技支持。

核心技术决定了一个产业的成败。

我区优势产业在历经教训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先后在芦笋、水产、杂交稻制种、畜禽种苗繁育、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是在芦笋、杂交水稻制种等方面,打破了业界的理论误区,其中芦笋单产收入突破万元,杂交稻制种单产突破600斤。

科技有力地支持了区域优势产业的规模、健康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