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256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docx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

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领土争端

1xxxxxx问题

北方四岛即择捉、色丹、齿舞、国后,自古就有日本人居住生活。

19世纪初,俄国通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

1855年,俄日两国签订了《下田条约》,又将四岛还给日本。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

美英为了请苏联对日宣战,将当时日本所占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南半部让给了苏联。

这使得苏联有理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据北方四岛。

1955年,苏、日开始进行“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苏联做了让步,表示愿意让出齿舞、色丹,日本立刻得寸进尺,要求苏联一并让出择捉、国后,并要苏联承诺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决定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的归属,谈判于是破裂。

1956年,苏联重申愿意让出齿舞、色丹,日本居然认为“不可接受”,除非千岛南四岛一并“交还”。

长期以来,受北方四岛问题的困扰,日俄关系未见突破性进展,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50多年后的今天,两国仍未签订和平条约实现双边关系完全正常化。

得xx(日:

うるっぷとう,也称ウループ),位于千岛群岛的中央,属于活火山,面积1400KM2。

现在的主权未定,目前实效支配的为俄罗斯,日本行政划分为根室支厅。

1946年,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宣言,占领此岛。

1952年,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放弃此岛的主权,但是之后,此岛成了无主地。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宣布拥有此岛的主权。

择捉岛(-{択捉岛}-/えとろふとう),北方四岛中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属于南千岛群岛。

日本的行政划分为根室支厅,日本宣称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之一,目前俄罗斯实效支配。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普京曾先后宣布,俄方可以根据苏日1956年签署的《联合宣言》,将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中的齿舞群岛、色丹岛归还给日本,以解决两国间的领土争端。

虽然俄国内对此争议很大,并不同意归还两岛;但日本还是表示,“政府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不明确北方四岛的归属,日本不会同俄罗斯签署和约”。

根据1956年同日本签署的《联合宣言》,苏联只承认齿舞与色丹两个岛屿的归属有争议,国后和择捉岛则绝对属于苏方。

其实,有争议、可以就前两个岛进行谈判,并不一定意味着让给日本。

国后岛(国后岛/くなしりとう),地理位置在北海道与知床半岛隔根室海峡相望。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解除武装。

苏联占领此四岛,至今四岛的有效支配权仍为俄罗斯。

xx宣告拥有此岛的主权。

xx要求xx一起归还。

齿舞群岛(日语:

歯舞xx/はぼまいしょとう,英语:

HabomaiIslands),面积在北方四岛中最小。

与北海道纳沙布岬海角隔海相望。

xx行政划分上,属于xx根室支厅。

xx宣称拥有主权的xx之一。

xx实效支配。

xx(俄语:

Кури?

льскиеострова?

/Kuril'skieostrova;日语:

xxxx/クリルxx;英语:

Kuril(e)Islands),位于堪察加半岛与北海道岛之间,将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开来。

全长1300公里,由56个岛组成。

xx现属xxxx州管辖。

爱努族为当地原住民。

1646年首次见於俄罗斯文献。

俄日两国分别在18及19世纪进行开发。

1855年双方签署条约,规定得抚岛以南的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

1875年日本以库页岛的代价取得整个群岛。

1945年苏联占领整个群岛,但日本仍声称南千岛群岛为己所有。

千岛群岛是一个位于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群。

它连接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西濒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由占守岛、幌筵岛、新知岛、得抚岛及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后四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为日俄争议岛屿)等近40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5600平方公里。

群岛南北绵延达1200余公里,岛上火山纵横,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陡峻。

千岛群岛之间有多条海峡。

岛弧一侧为千岛海沟,最深处达10542米。

群岛中择捉岛最大,面积3139平方公里,有海湾10余处,可停泊大型舰船。

千岛群岛为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的天然屏障,扼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史上日本与俄国围绕千岛群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1855年,俄日双方决定,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北部属俄国,库叶岛暂作悬案。

1875年,两国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占库叶岛南部与俄占千岛群岛北部相交换。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回换给俄罗斯的库叶岛南部,并夺得沙俄在远东的大部分权益。

1945年前苏联出兵东北,不仅收复库叶岛南部,还夺取千岛群岛全部。

1945年《雅尔塔协定》规定,整个千岛群岛交与前苏联,于是千岛群岛南部的择捉、国后、色丹、齿舞群岛在战后便划归了前苏联,但日本未予以承认。

今天所说的日俄领土争端指的就是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的归属问题。

这四个岛屿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

千岛群岛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四岛位于冷、暖流交汇处,水产丰富,渔业发达,是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

国后岛产大蟹、海参,择捉岛是捕鲸基地,地下矿产也非常丰富。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四岛扼守“黄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罗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一,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

四岛拥有许多天然良港,这些港口港阔水深,可长年停泊大型船舶。

比较有名的有色丹岛上的斜古丹港,择捉岛单冠湾的年荫港和天宁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山本五十六率领的日本帝国联合舰队正是从择捉岛上的单冠湾出发,前往夏威夷偷袭珍珠港,使美军蒙受了巨大损失。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力衰微,俄海军战略由“远洋进攻”转为“近海防御”,俄太平洋舰队由中太平洋及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至白令海,收缩至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外侧。

同时还关闭了千岛群岛上的部分海军基地,驻军人数也大为减少。

然而,最近几年,为恢复海军强国的地位,俄开始加强千岛群岛的军事实力。

俄军总参谋长2002年在对远东地区视察之后决定增加千岛群岛驻军,重新开放被关闭的军事基地。

同时,俄军还多次在千岛群岛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千岛群岛重新成为俄罗斯远东基地群中的重要桥头堡。

千岛群岛为俄罗斯在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群,位于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西临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为鄂霍次克海的东南屏障,扼鄂霍次克与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全长1200公里,由两列大、小千岛群岛组成,中间有多条海峡。

岛弧一侧为千岛海沟,最深处为10542米。

群岛中以择捉岛最大,面积3139平方公里,有海湾10余处,均可停泊大型舰船。

俄罗斯在几个岛分别建有机场或潜艇基地。

"北方四岛"是日本的说法,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指的是千岛群岛南部的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四岛。

二战后期,作为苏联出兵打击日本的回报,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协定》中规定:

"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此后,苏联(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一直实际控制着上述领土。

但日本认为,它从没有放弃收回"北方四岛"的要求。

xx决定武力收回

千岛群岛(俄方称"千岛群岛",日本方面称"北方四岛")按日本方面的说法,是指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四岛,自古有日本人在此居住生活。

在18世纪时,千岛群岛南北两部分属日本和俄罗斯。

19世纪,沙俄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库页岛)。

1905年因日俄战争失败,沙俄被迫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岛的控制权。

日本在那里立足后,不仅封闭了俄罗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闭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岛各港口的海上通道,成了进攻滨海地区和远东的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加强了千岛群岛的防务,集结了8万大军,修筑了9处机场,能容纳近600架飞机,其中占守岛的日军多达2.3万人,还得到第11战车联队的支援。

1945年2月,日本战败前,苏美英关于战后日本问题的《雅尔塔协定》规定,整个千岛群岛,包括择捉、国后、色丹和齿舞群岛,都划归苏联。

为了执行《雅尔塔协定》,苏联决定用武力收回被日军占领的千岛群岛,展开了著名的"守门之战"。

1945年8月15日夜,苏军步兵第101师和太平洋舰队奉命实施登陆作战。

战役的关键是要拿下离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占守岛,它有两处完好的海军基地片港和柏原港,拿下这里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千岛群岛。

子夜登陆发动奇袭

为取得奇袭的效果,苏军进行了高难度的子夜登陆。

由于当夜又起了大雾,苏军无法出动飞机支援,只能依赖岸炮和护航驱逐舰的炮火来掩护登陆部队。

8月18日2时35分,苏军岸炮部队从12公里外堪察加半岛的洛帕特炮台轰击占守岛,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联舰队也将180毫米口径的喀秋莎火箭弹一古脑地砸向日本人。

在战役打响的最初时间里,日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从海上到背后都在向他们射击。

日军司令部根本无法判断登陆的是什么部队,有多少人,直到在战场上听到俄语"乌拉"的喊声才明白,苏军来了。

4时30分,苏军登陆舰队靠近了占守岛的海军基地--片港,部队要在狭窄的3公里地段抢滩,占领制高点国端崎和第171高地。

缓过劲来的日军拼命阻止苏军后续部队靠岸,日本人利用海面雾气,企图以猛烈的炮火来挽回自己的颓势。

苏军的1号登陆舰被日军炮弹直接命中,机舱被打坏。

中尉亚斯特鲁勃不顾自己受伤、一半水兵牺牲的恶劣环境,借助浓雾的掩护,佯装军舰爆炸和失去战斗力,以迷惑日军,随后趁炮击减弱的机会,把剩下的人员组织起来检修,堵好漏洞,使军舰再次继续执行任务。

在登陆现场,***员冲锋在前。

当一艘军舰中弹起火、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步兵第373团党员叶尔马舍夫上尉拿起团旗高喊:

"团旗在我手里,跟我来!

前进,小伙子们!

"他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水中,向岸边游去,其他官兵也跟着他往前冲。

混乱中,苏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苏军护航舰一发幸运的炮弹打在国端崎的灯塔上,引起大火,火光为登陆舰队在浓雾中驶向岸边提供了很好的方位物。

在凌晨5时左右,苏军登陆兵终于艰难地在片港湾建立了两个坚固的桥头堡。

xx士兵用身体堵住射击xx

随着天色见亮,苏日双方都开始清楚各自的战场态势,在片港方圆不到3公里的地段,谁能前进一步就意味着将对手置于死地。

从早上6时开始,日军就以猛烈的炮火作为掩护,动用联队(团)级规模的冲锋,试图把苏军赶下海去。

日本人明白,一旦苏军在这里站住脚,他们的抵抗将毫无意义。

在苏军工兵临时挖的堑壕里,双方把刺刀、铁锹,还有枪托全都用了上,因为苏军多是身高力大的战士,无论是白刃格斗,还是摔跤,都占上风。

下午14时,日军从171高地上把自己最后的预备队--战车第11联队投入使用,18辆坦克配合两个大队的步兵进行最后的挣扎。

坦克展开队形后,随着越来越大的轰鸣声向阵地逼近,苏军战士已能清楚辨别出坦克上的青龙图案。

当坦克靠近到只有200码的时候,苏军各种武器一齐开火,反坦克枪手瞄准坦克,步兵用和机枪狙击日军步兵,力图将敌步兵与坦克分割开。

由于射击准确有效,不到两分钟,就有6辆日军坦克起火,但其他坦克很快到了苏军眼前。

在领头的一辆坦克里,一半身子露在炮塔外的日军指挥官池田末男大佐手持展开的太阳旗,舒托夫少校用打了两个点射,池田末男当场毙命。

刹那间科斯蒂列夫中士用集束手榴弹让这辆坦克象蜡烛一样燃烧起来。

18时,苏军登陆兵在舰炮的掩护下,开始冲击171高地。

日军利用掩体进行拦阻射击,而苏军登陆兵却在开阔地上,无法靠近几十米外的日军火力点。

海军中士、***员维尔科夫依托一块块石头向敌火力点运动,他猛力地将一枚手榴弹投进射击孔,火力点哑了一会,便又死灰复燃,维尔科夫全然不顾自己已多处负伤,一跃而起,朝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身体堵住了射击孔。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旗终于在高地上空飘扬。

日军败将心有不甘

8月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诏书的日军一方面主动提出停战,但另一方面仍在积极备战,日军甚至将准备撤退的两个旅团重新展开,试图压迫苏军。

但苏军并未受到停战的制约,继续向占守岛纵深发展。

直到当日18时,千岛群岛日本驻军司令堤不夹贵中将才接受无条件就地投降,此时日军已死伤1018人。

8月23日,堤不夹贵中将来到占守岛,同苏军签订停战协定。

他不仅是当地日军最高长官,也是当地垄断企业的大股东,过去他在渔汛期间可以利用手下大捞一把,而现在,他永远失去这笔收益了。

他试探性地询问苏军指挥官格列奇科少将有多少苏军参加了登陆作战,格列奇科故意把人数夸大好几倍。

然而堤不夹贵脸上泛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他说:

"如果我早知道只有这么一点水兵,我就先把他们淹死,而后再投降。

"后来,堤不夹贵还痛苦地声称

1945年8月23日是他一生中的"黑道日"。

当时的形势对xx非常有利:

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北部的日军已缴械投降。

8月28日凌晨,苏军在择捉岛登陆,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

接着在9月1日又占领了国后和色丹两岛,日军均未抵抗。

攻占齿舞岛的最后行动是在9月5日结束的。

由于日军均未抵抗,所以双方均无伤亡。

虽然与日本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还存有争议,但俄罗斯依然在加快开发这一地区的步伐。

俄政府日前公布《2007~2015年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下称“纲要”),打算“未来9年内拨款179亿卢布(1美元约合27卢布)用来开发千岛群岛。

千岛群岛由近40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扼守鄂霍次克海进入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对于俄罗斯来说战略作用十分重要。

而日本一直念念不忘的泽捉、国后、色丹和齿舞这北方四岛就在其中。

制定这份纲要是受到了俄总统普京的指示,俄联邦区域发展部2004年开始着手草拟,并于2005年完成草案,2006年开始付诸实施,在8月3日的俄政府工作会议上,纲要得到通过。

按照俄经济和贸易发展部部长格列夫的讲法,千岛群岛如想得到发展,必须加快建设岛上基础设施,包括机场、海港及公路;加强能源勘探和开采以及发展旅游业等。

同时,考虑到当地生活条件相当落后,还要大力兴建医院、学校、幼儿园、通讯设施和电视接收设备等。

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俄政府认为,应该力争在9年内将千岛群岛打造成集工、农、商、旅游为一体的新型“经济特区”。

为此,大约需要投资179亿卢布。

其中,142亿卢布由俄国家财政拨款,10亿卢布由萨哈林州财政划拨,26亿卢布靠吸引财政以外的资金支持。

按照纲要目标,到2015年,千岛群岛工业生产总值可提高1.5倍以上,生物资源利用率可增长2倍,渔业加工业收入可增长2.5倍。

目前岛上有1.9万人,到2015年则可达2.8万~3万人。

千岛群岛本身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专家估算其总值超过2.5万亿美元。

但俄政府一直未加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不过,俄政府日前已经派出30名专家组成的地质勘探队在泽捉岛寻找金矿床。

地质学家认为该岛上有16个金矿床。

尽管俄联邦政府和地方当局对于开发和建设千岛群岛雄心勃勃,但俄媒体指出,就千岛群岛目前的基础条件来说,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等于从零起步,每年8000万美元的资金还是杯水车薪。

俄媒体指出,如果没有外资的积极参与,“经济特区”的构想很难实现。

而在潜在的投资者序列中,排在前列的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

2xx和xx的xxxx岛Imia之争

xxxx岛Imia

伊米亚岛位于东爱琴海卡利娜诺斯岛Kalolimnos附近,土耳其人称其为卡尔达克岛Kardak。

长期以来,爱琴海上伊米亚岛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土耳其和希腊的“心病”。

双方为了争夺其主权多次红脸,甚至差点大打出手。

为了维护海上利益,土希都在不断加强海军建设。

一旦冲突爆发,这将是一场——土希海军大较量

爱琴海上的伊米亚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希腊对该岛拥有主权,那么希腊对几乎整个爱琴海就拥有了控制权,这样一来,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影响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土、希对这个小岛都不肯放手,而双方的海军就是它们争岛的筹码。

一、xx交恶由来已久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临海,面积13万多平方千米,其中岛屿面积就达2万多平方千米。

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有2000多年文字记载史。

公元前五世纪为全盛时期,后来,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土耳其统治。

1821年,希腊人民起义,反抗土耳其统治。

1829年,土承认希腊为自治公国。

1830年,希宣布独立并成立希腊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协约国,对德、奥作战。

二战中被德国占领,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武装斗争,

1944年10月全国解放。

显然,希腊人民有过长期、痛苦的亡国史。

土耳其则地跨亚、欧两大洲,濒临地中海和黑海,面积78万平方千米。

土耳其史称突厥,16世纪为鼎盛时期,此后开始衰落,一度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1920年成立国民政府,1923年成立共和国。

显然,土耳其人民也有过痛苦的民族历史。

这两个都有过痛苦民族历史的相邻国家,本应化干戈为玉帛,友好相处,但却于1995年为爱琴海上距土耳其海岸不到4海里的一个小岛伊米亚岛土耳其称卡尔达克岛恶语相向,针锋相对,甚至刀枪相见。

从地图上看,爱琴海位于希腊与土耳其之间,海中星罗棋布3000多个岛屿。

这些岛屿有些距土耳其沿岸只有几十海里甚至只有几海里。

根据1932年意大利和土耳其签署的条约,伊米亚岛等绝大部分岛屿划归希腊所有。

由于这些岛屿距土耳其海岸近在咫尺,土方一直未予承认,为此争吵不断。

二、xxxx岛争端

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希土两国在爱琴海的岛屿、大陆架、领海等问题上一直有争议。

希腊根据1958年日内瓦关于岛屿有岛屿架的规定,认为爱琴海绝大部分大陆架应归属希腊。

土耳其则认为,爱琴海东部海底是土耳其小亚细亚大陆的自然延伸,希腊靠近土耳其的岛屿是土耳其大陆架“升起部分”,因而希不应享有岛屿架。

因此,爱琴海中线以东的大陆架应归土耳其所有。

至于领海,两国原确定的在爱琴海领域宽度都是6海里。

但是近来随着支持12海里领海主张的国家不断增多,希有意扩大其爱琴海领海宽度,两国首脑为此举行多次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1987年2月18日,希决定将由加拿大、美国和希腊等国石油公司组成的北爱琴海石油公司收为国有,并决定于3月28日派船到爱琴海北部的萨索斯岛附近海域进行石油勘探。

对此,土耳其反应强烈,向希腊提出强烈抗议,认为希此举违反了两国1976年签订的关于禁止双方在爱琴海国际水域勘探石油的条约,指责希试图造成单方面在爱琴海有大陆架争议的区域进行石油勘探的既成事实,扩大希腊的大陆架。

为此,土也派出一艘勘探船在4艘军舰的护卫下驶向同希腊有争议的海域,土武装部队则进入戒备状态。

希腊也不示弱,下令陆海空三军迅速进入戒备状态,甚至宣称,如果土舰船到有争议的水域活动,希将“予以阻止”。

之后,由于北约的干预,双方才未因此演变成战争,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不久,希土又发生了伊米亚岛之争,这一次火药味更浓,几乎酿成一场真正的战争。

1995年12月26日,一艘土耳其的货船在距本国海岸不到4海里的爱琴海中的伊米亚岛附近搁浅,视伊米亚岛为本国领土的希腊收到求救信号后,迅速派出船只前往救援,并将遇险船只救起。

但货船船长拒绝希方提供拖船将其拖走,并声称这是在本国海域,要希方不要干涉。

希方自然极为恼火。

后通过外交途径,总算将争端化解。

然而事隔一月又起风波。

1996年1月25日,位于伊米亚岛附近的希腊卡利姆诺斯岛的行政长官率众登上伊米亚岛,在这方圆不足一平方千米的荒岛上升起了希腊国旗。

两天后,土《自由报》的3名记者也乘直升机登上该岛,降下希腊国旗,同时又升起土耳其国旗。

希腊则反应强烈,立即派海军突击队登岛又降下土耳其国旗,重新升起希腊国旗,于是双方展开了你争我夺的“国旗战”。

与此同时,希土双方又打起了“口水仗”,互相攻击对方侵犯了本国领土。

希腊称“拥有对付土耳其的手段,并将毫不犹豫地使用这些手段”,“希腊国旗将继续在伊米亚岛上空飘扬”。

土耳其则称“希腊争夺这个小岛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我们决心捍卫我们的权利”。

双方还调动陆海空军,磨刀霍霍,准备真刀实枪地干一场。

几天之间,双方在伊米亚岛附近各自集结护卫舰、潜艇等各型战舰达数十艘。

双方的战斗机和直升机也在该岛附近空域呼啸而过。

1月30日午夜过后,土耳其派出10名突击队员乘橡皮艇登上伊米亚岛,与护旗的希腊海军突击队各据小岛一端对峙。

一时间,爱琴海上战云密布,武装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终于酿成了当时轰动国际社会的伊米亚岛争端。

三、xxxx岛屿之争难以解决

希土两国伊米亚岛之争骤然升温,不仅两国关系紧张,北约也跟着着急,因为两国均是北约的成员国。

成员国内部大动干戈,自然会使北约处于尴尬的地位。

1987年3月,希土两国发生爱琴海石油勘探争端,希腊就曾宣布,终止美国驻希腊新马克里基地的活动,警告美国及北约不要为土耳其“开绿灯”,甚至称有的国家支持土对爱琴海地区采取“有极大危险”的行动时,希将无法与美国就签定有关新的基地等协议进行谈判等等,把矛头首先指向了美国,实际上也是促美国出面对希土两国争端进行斡旋。

希腊这一招也果真奏效。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维护其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出发,也不希望希土两个成员国发生武装冲突。

两国与西方大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关系都相当密切,一旦发生争端和冲突,美国和北约总是急急忙忙出来帮着“灭火”。

所以,

1996年1月,当两国再次为伊米亚岛发生冲突时,北约秘书长马上与希土两国领导人通电话,敦促两国缓和关系。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要求两国马上停止军事对峙,以谈判解决问题。

北约出面连劝带压,希土两国自然不会不买帐。

两国虽然都不愿主动放下架子求和,怕伤脸面,但实际上双方都不愿把这个小岛问题闹得太大。

尤其是希腊,其所属岛屿遍布整个爱琴海,且直抵土耳其沿岸,双方在伊米亚岛发生武装冲突,且不说胜负归谁家,如果土耳其将战火再燃向遍布土耳其沿岸的其他希腊岛屿,希腊还真的有些难办。

因为这些岛屿距土耳其如此之近,简直就是在土耳其的家门口,从军事角度看,土耳其占尽了“天时”、“地利”之便。

况且一般人认为,土耳其的块头大,国力在强于希腊。

如果战端一开,土耳其很可能要占大便宜。

这样,希土两国特别是希腊在综合考虑了诸多因素后,借着美国和北约的调解双方顺势下了台阶。

1月31日,双方达成在伊米亚岛的“脱离接触协议”。

希腊拔掉岛上的国旗,双方军队撤离小岛。

显然,在伊米亚岛的争端中,土耳其占了上风。

尽管希腊一再声称没有在伊米亚岛的主权问题上让步,也没有承诺在岛屿与主权问题上与土进行谈判,但无论怎样说,希腊在声称是自己领土的岛上拔掉国旗,撤出士兵,实在难以称得上“胜利”。

希国民不仅认为政府处理这一问题失当,还对美国强迫希让步不满。

考虑到本国国力等情况,防止在与土耳其的争端中吃亏,希腊大力游说德、法、英、意等盟国,力促在欧盟成员国政府间会议上作出决定,把成员国的边界视为欧盟的共同边界,以确保希边境的安宁。

应当说,希这一策略收到了效果。

为了安抚希腊,2月15日,欧洲议会就伊米亚岛争端召开会议,强调“希腊的边界是欧盟外界边界的一部分”,土耳其必须“遵守国际条约”。

欧盟主席则呼吁两国通过“国际仲裁”或海牙国际法院来实现“和平解决”。

希土两国伊米亚岛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并不是问题的根本解决。

伊米亚岛之争只不过是两国诸多争端中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已。

两国在其他岛屿、领海、大陆架、民族问题上的争端更多、更大、更敏感,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是与爱琴海附近的领空及领土主权之争有关。

据悉,希腊和土耳其战机经常互相拦截,绝大多数发生在有争议的领空。

一直以来,希腊方面表示,其国家领空向海岸线以外延伸10英里,但土耳其方面认为领空应该与领海距离相同,因而只承认6英里。

土耳其方面表示,他们拥有在国际领空进行战斗机训练的权利。

近年来,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希腊在土耳其寻求加入欧盟的进程中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在紧急事件面前,两国军方也加强了相互沟通与合作。

不过,在有关爱琴海地区的领土争端和塞浦路斯岛问题上,两国仍然未能解决分歧。

自从1974年以来,希腊和土耳其在爱琴海领空和领海问题上的争议导致这两个北约成员国间爆发了三次战争。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