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4068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docx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B。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科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A.1903B.1908C.1913D.1924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8.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

9.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0.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学前期B.青年期C.学龄期D.成年早期

1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1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

14.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

水平和认知水平

1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一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16.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7.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A.实践B•反应C•反射C•学习

18.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C.桑代克

1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C.班杜拉

20.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C.习惯成自然

2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2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C.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3.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C.消退

24.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C.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25.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26.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27.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

28.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

30.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31.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32.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

33.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

34.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35.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36.()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垂直迁移

37.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C.媒体D.认知结构

38.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

39.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40.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4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42.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

43.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归属学习

44.()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

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A.组合律B.活动律C.强度律D.差异律

45.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

46.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47.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48.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A.打开收音机B.草书C.实弹射击D.开车

49.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

50.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

51.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5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

5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5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复述策略B.理解一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55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

56.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

57.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58.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

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59.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来的。

A.加涅B.布鲁纳C.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

60.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

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61.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62.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63.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

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

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64.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65.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6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67.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

6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

69.()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

70.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7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71.

72.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

7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

74.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8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A.学习目的B.教学目的C.学习目标D.教学目标

82.

)。

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B.目标表述C.任务分析D.任务执行

83.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A.弗洛伊德B.布卢姆C.皮亚杰D.杜威

8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B.领会C.综合D.评价

85.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A.知识B.领会C.综合D.评价

86.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A.功能B.大小C.用途D.年龄

87.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

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C.教学目标D.学习方法

88.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A.发现教学B.指导教学C.程序教学D.合作教学

89.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

90.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9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92.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

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强硬专断型

93.“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

94.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聚集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A.接近性B.补偿性C.竞争性D.相似性

95.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

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无法确定

96.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B.消极的C.对抗的D.不能确定

9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B.方向C.范围D.纪律约束

9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

9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

为()。

A.教学测验B.教学评价C.教学测量D.教学鉴定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A.做出分析B.做出判断C.进行评估D.做出决策

102.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后D.教学过程之中

103.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

A.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和诊断性评价10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价方式称为()。

B.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评价

D.正式和非正式评价

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

A.常模参照评价B.正式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

105.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实施。

A.教学过程中B.形成性评价之后C.形成性评价之前D.教学过程之后

10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是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教育目的服务的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C.特定的教学服务D.当前工作服务的

107.有位中学教师经常外出开会,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纪律居然井然有序。

这一教

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

A.仁慈专断型B.民主型C.强硬专断型D.放任型

108.

)。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109.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相关学科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专业知识

110.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A.育人的角色B.研究的角色C.代理的角色D.管理的角色

111.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112.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113.下面教师不善于处理应激的是()。

A.碰到不如意的时候,常常自嘲

B.常常反省自己的反应:

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令自己紧张、沮丧、愤怒

C.当学生与自己作对时,总是充分了解情况后再下结论

D.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

答案与解析

1.答案与解析:

选B。

2.答案与解析:

选A。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

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A。

3.答案与解析:

选C。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

因此,答案选C。

4.答案与解析:

选A。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5.答案与解析:

选B。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

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6.答案与解析:

选D。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

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因此,答案选D。

7.答案与解析:

选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时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A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B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D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选C。

8•答案与解析:

选A。

《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年由房东岳译成中

文,它是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我国第一本教科书。

因此,答案为A

9•答案与解析:

选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

①感知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

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因此,答案选C。

10.答案与解析:

选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

感知运动阶段为

0~2岁;前运算阶段为2~7岁;具体运算阶段为7~11岁;形式运算阶段为1l、12~15、16岁。

因此,答案选B。

11.答案与解析:

选C。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

主要发展任务。

①婴儿期(0~2岁):

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

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

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

(25~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

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因此,答案选C。

12.答案与解析:

选A。

原理同上题。

13.答案与解析:

选A。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

因此,答案选A。

14.答案与解析:

选B。

认识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因此,答案选B。

15.答案与解析:

选B。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因此,答案为B。

16.答案与解析:

选A。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IQ=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X100。

实际年龄是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

智力年

龄是指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MA。

因为智力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

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例智商。

因此,答案选A

17.答案与解析:

选D。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

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

18.

答案与解析:

选A。

在西方心理学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说和学习结果分类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