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399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docx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四校联考14-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两卷的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

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2.“(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

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C.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

3.“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4.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5.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

“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

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

”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

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私商

6.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

“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

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8.“……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9.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10.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

革命的严重后果

11.解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

据下图推断,西周

A.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B.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D.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

12.《尚书·召诂》曰:

(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

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

”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

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13.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法令出一”

C.“别黑白而定一尊”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1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15、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16.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_____,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空格处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枢密院

17.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1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9.伏尔泰说: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

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

A.内外朝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

20.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2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22、“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

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B、有利一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

23、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时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上义国家

24、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5.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

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时间都有错误

2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B.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

27.著名学者赵汀阳说:

“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28.欧阳修说: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29.《旧唐书·薛登传》载:

“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

‘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

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30.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

“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

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

”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

C.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D.加强君主专制

31.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

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唐朝尚书省

B.元朝中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32.明置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

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

据此可知,

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

A.实现了司法独立  B.有利于整顿吏治 

C.加强了地方权力   D.实现了权力制衡

33.下列史料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A.“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34、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

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5、“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拥有军国大事的决策权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6.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完善   B.中央机构的精简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