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3889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5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 1.docx

琶洲监测总结报告1

CL05-05-03-09

承包商申报表(通用)

CL05-05-03

工程名称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车~万盾构区间】盾构

区间始发井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

合同号

J4QT025

地铁里程

YDK11+~YDK13+

承包商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

致(驻地监理工程师)铁一院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地铁监理部

事由:

车陂南站至万胜围站盾构区间始发井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

申报内容:

我院对黄洲站至琶洲塔站(已更名为车陂南—万胜围)盾构区间始发井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的总结报告(CL05-05-03-09)已编制完成(一式八份),现将此报告申报。

请批复。

承包商:

日期:

监理意见:

总监:

日期:

建设单位意见:

(签名):

日期:

由承包商向监理工程师呈报三份,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自留一份,报监理总部一份。

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陂南——万胜围盾构区间始发井】

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报告

CL05-05-03-09

工程项目:

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陂南——万胜围盾构区间始发井】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

工程地点:

广州市海珠区地铁琶洲塔站旁

委托单位: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测量单位: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

测量日期:

2005-6-11至2005-12-11

报告页数:

35

报告编号:

CL05-05-03-09

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陂南——万胜围盾构区间始发井】

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报告

CL05-05-03-09

测量:

报告编写:

校核:

技术负责:

批准:

声明:

1、本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2、如对本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20天内向本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2)支护结构累计变图…………………………………………………………………………..7

 

(2)土体侧向变形累计变化趋势图…………………………………………………………....13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量—时间曲线图………………………………………………....17

(1)周围地面监测每月最大累计沉降量汇总表………………………………………………19

(2)周围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图…………………………………………………20

 

(2)地下水位累计水位下降量—时间曲线图………………………………………………….23

 

(2)支撑轴力累计变化量—时间曲线图……………………………………………………….26

 

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陂南——万胜围盾构区间始发井】

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报告

CL05-05-03-09

一、概况

工程概况

黄洲站至琶洲塔站盾构始发井(现已更名为车陂南—万胜围)开挖场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地铁琶洲塔站旁,整个场地地势平坦,风化基岩埋深较浅。

基坑周边除万胜围车站外,仅有少量临时建筑,且离基坑较远;场地占用了琶洲东村商业街,需做交通疏散。

基坑内有一根高压电缆、一根Ф800混凝土排污管,基坑北侧盾构端头加固范围内有一条Ф1200管涵,需迁改。

基坑总长约50米,宽约45米,基坑深17-18米。

采用Ф1200直径冲孔圆桩+钢支撑联合支护,钢管内支撑Ф600×12三道。

沿基坑外边线布设两道Ф500咬合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在冠梁上加设一道米左右的挡土墙,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到2005年12月3日止,基坑压顶梁浇筑完成,跨越基坑的三台龙门吊也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基坑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盾构机顺利下到始发井。

工程地质条件简介

本区段上覆地层表层为人工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耕值土、大部分欠压实或稍压实.其下为淤泥质土层,细沙层,呈流塑或软塑状,含少量有机质;往下依次为硬塑状粘性土,白垩系碎屑类沉积地层,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依次向下分布。

水文地质条件简介

该区段内地下水的类型按其赋存方式可分为:

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和层状基岩裂隙微承压水,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对较差,水量一般不大,但局部裂隙发育段,其裂隙发育,连通性好,涌水量可能较大。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二、第三方监测的目的

现场监测在多元化、系统化对施工中周围土体的动态进行监测的同时,用其结果与设计进行比较,能及时迅速变更相应设计,并指导施工管理。

根据现场监测可以追求更确切的施工安全性及经济性。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根据测定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和周边土体的变形,随时把握周围土体及支护材料的动态,比较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定量的把握、判断和评价土体及支护结构的状态,确认施工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

第三方监测还具有以下目的:

(1)验收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为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提供客观正确的数据;

(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三、作业依据

1、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黄洲至黄阁段(除大学城专线外)招标设计第八篇黄洲站至琶洲塔站区间附图》;

2、《轨道交通四号线黄琶盾构区间委托第三方监测项目合同书》(合同号:

J4QT025);

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7、《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8、《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

9、本工程第三方监测方案。

四、监测项目和精度要求

序号

监测项目

位置或监测对象

仪器

监测最小精度

1

支护结构变形监测

支护结构内

测斜管、测斜仪

±

2

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靠近支护结构的周边土体

测斜管、测斜仪

±

3

支护结构顶部

水平位移监测

支护结构

桩(墙)顶

全站仪

±

4

周围地面沉降监测

支护结构

周围土体

水准仪

±

5

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周围

电测水位仪

±

6

支撑轴力监测

支撑端部

轴力计

≤1/100(F*S)

各监测项目观测点布置图见附图。

五、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在与监理方和施工方协调埋设好各个监测项目的必需的监测孔和监测点,并在其稳定一周以上,基坑周边场地平整之后,我院于2005年6月11日对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孔、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孔和周围地面沉降监测点(包括基准点)进行了测量;6月15日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包括基准点)和地下水位监测孔进行测量;6月21日对部分钢管支撑的轴力进行测量,得出各个监测项目的初始值。

监测各项目的监测频率和报警值详见下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报警值

备注

1

支护结构

变形监测

从2005年6月11到10月21日1次/3天,从10月22日到12月11日1次/7天

±30mm

2

土体侧向

变形监测

从2005年6月11到10月21日1次/3天,从10月22日到12月11日1次/7天

±30mm

4孔至11月19日被破坏

3

支护结构顶部

水平位移监测

从2005年6月11到10月21日1次/3天,从10月22日到12月11日1次/7天

±30mm

至11月5日观测点被破坏

4

周围地面

沉降监测

从2005年6月11到10月21日1次/3天,从10月22日到12月11日1次/7天

±30mm

5

地下水位监测

从2005年6月11到10月21日1次/3天,从10月22日到12月11日1次/7天

1000mm

至11月13日水位监测孔被破坏

6

支撑轴力监测

从2005年6月11到10月21日1次/3天,从10月22日到12月11日1次/7天

730KN

至11月13日全部支撑已经拆除

六、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1)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和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两个项目均采用测斜仪对测斜孔进行测量。

作业时采用国产HCX-2B型智能数字显示测斜仪配合DGK-601测斜读数仪进行(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孔为1#、2#、3#,孔深分别为20m、19m、19m;土体侧向位移监测孔为4#、5#,孔深均为)。

我院于2005年6月11日对全部5个测斜孔进行了初始值测量,初始值为连续三次测量无明显差异读数的平均值。

之后每次测量时一个孔测量一次,一次测量过程中先把测斜仪探头的正向对着基坑方向测量,从孔的底部开始,每隔米读一次数向上测量,完成后,把探头旋转180度,重新放入测斜管中进行测量,可以得到A+,A-两组数据。

经过内业采用Unilink专用处理软件处理可以得到测斜管的单次位移值和累计位移值。

(2)周围地面沉降监测

对于周围地面沉降监测,首先对施工方提供的三个水准基点(J1、J2、J3)使用LEICA-NA2水准仪加测微器以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组成闭合路线进行往返测。

在假设J1点高程为米的基础上,根据观测数据,采用测量数据软件处理后,计算出J2和J3的相对高程。

观测点初始测量也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往返测量,以J1为起算点组成闭合路线,外业数据经平差处理后得出各监测点的初始高程值。

沉降观测点测量(观测点为C1~C13共13个,但监测期间由于施工影响部分点观测不到)使用LeicaNA2精密水准仪加GPM3测微器以二等水准的精度和要求进行,测量时以水准基点作为起算点,采用闭合环路线联测所有观测点,外业数据经平差处理后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值,每次高程值和上次高程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监测点的沉降量;与初始高程值比较可以得到监测点的累计沉降量。

(3)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法,首先对施工方提供的三个监测基点(PJ1、PJ2、G1)用TOPCONGTS-222全站仪进行水平角和距离的测量(基准点全部采用强制对中),采用的仪器为2秒级仪器。

水平角观测6个测回,距离往返观测4个测回。

监测网采用独立坐标系,以PJ1为起算点,取平行于基坑方向的远处的明显方向(0#)为起算方向,假设PJ1点坐标为X=,Y=,PJ1到0#方向的方位角为180°00′00″,从而可以得到PJ2、G1点在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

在G1设站,对各个观测点(P1、P2、P3、P4、P5共五个点,其中P3、P4位于基坑转角处,故分东—西、南—北两个位移方向)进行距离和角度测量(以PJ1点为0方向),距离观测2测回,角度观测3测回,经过内业计算处理,得到各个观测点的初始坐标值;之后通过每次观测得到的观测点坐标值与初始坐标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累计位移值,与上次的坐标值进行比较得到单次位移值。

观测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角度和距离都满足要求,保证了监测数据的正确和可靠。

(4)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孔利用电测水位仪进行测量(地下水位监测孔共3个,分别为S1、S2、S3)。

在已埋设好的水位观测孔中,慢慢放下水位计测头,当测头触及到水位时启动讯响器,根据讯响读取测量钢尺的读数,即可得到地下水位深度。

测量时以水位管顶部作为基准,第一次测量得到初始水位值,每次测得的地下水位和上次的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地下水位的单次变化量,与初始水位值比较得到累计水位下降量。

(5)支撑轴力监测

支撑轴力监测采用国产XP02型振弦式频率测定仪测量轴力计的频率值,与元件标定的频率曲线进行比较,换算成相应的轴力值,钢管支撑安装好后即进行轴力初始值测量,每次轴力实测值与上一次轴力实测值之差即为轴力变化值,与初始轴力值相比得到轴力累计变化值。

实测轴力值计算公式为:

ε=(f02-fi2)×K

式中f0——轴力计安装后的初始频率;

fi——轴力计受力后的频率值;

K——轴力计的标定系数

七、监测数据处理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支护结构变形监测

(1)支护结构每月累计最大变形量汇总表

1#

日期

6-11~7-11

7-12~8-11

8-12~9-11

9-12~10-11

10-12~11-11

11-12~12-11

累计变形量(mm)

深度(m)

发生日期

7-4

7-20

8-19

10-9

10-18

11-19

2#

日期

6-11~7-11

7-12~8-11

8-12~9-11

9-12~10-11

10-12~11-11

11-12~12-11

累计变形量(mm)

深度(m)

发生日期

7-11

7-14

9-6

10-2

11-5

11-26

3#

日期

6-11~7-11

7-12~8-11

8-12~9-11

9-12~10-11

10-12~11-11

11-12~12-11

累计变形量(mm)

深度(m)

发生日期

7-5

8-10

9-9

9-24

10-18

12-3

说明:

正值表示向基坑内变形,负值表示向基坑外变形。

(2)支护结构累计变化趋势图

1#孔累计变形趋势图

(6月11日-7月4日)

1#孔累计变形趋势图

(7月5日-8月1日)

1#孔累计变形趋势图

(8月2日-8月31日)

1#孔累计变形趋势图

(9月1日-10月9日)

1#孔累计变形趋势图

(10月10日-12月11日)

2#孔累计变形趋势图

(6月11日-7月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