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381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 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管束(shù)   广漠(mè)   眼翳病(yì)    

B.责罚(zé)     厌恶(wù)     轻薄话(bó)    

C.嬉戏(xī)     绰号(chuò)  庶祖母(zhé)    

D.牢骚(sāo)     宽恕(shù)   文绉绉(zōu)    

2.(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的一项是()

A.张皇失措       转弯抹角       伎俩       对峙    

B.荡然无存       锐不可挡       取缔       提防    

C.惟妙惟肖       微不足道       阴惨       央告    

D.重峦叠嶂       穷愁潦倒       焦灼       惶恐    

3.(2分)(2017·都匀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2分)古典诗词都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下列各项只有______不能直接找到古诗词渊源。

()

A.《满城尽带黄金甲》    

B.《众人划桨开大船》    

C.《在水一方》    

D.《一江春水向东流》    

5.(2分)(2017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句子的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②③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①②    

D.④⑤①②③    

6.(2分)(2017九上·江都期中)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士兵操练 万水千山 夜幕笼罩 托在掌心(解说:

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解说: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一个搞人口普查的青年问一位不识字的老太太:

“您今年贵庚?

您的配偶还在吗?

”(解说:

这句话表述不得体。

D.许知远的“偏见”或许是一种与当下快餐文化极不合拍的深入思考。

(解说:

“‘偏见’是思考”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二、默写(共1题;共5分)

7.(5分)(2017七下·仁寿期中)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

《晚春》—韩愈

(2)弹琴复长啸。

________。

《竹里馆》—王维

(3)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4)马山相逢无纸笔,________。

《逢入京使》——岑参

(5)《木兰诗》中说明木兰战功显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8.(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3分)

9.(3分)(2017九上·民勤期中)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他们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________(人物)欲望为兄弟申冤,却状告无门,于是拔刃血仇,血溅鸳鸯楼;林冲遇祸先让再忍,被逼绝境,终于________(情节),雪夜上梁山。

他们是水浒传的两个人物,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4分)

10.(14分)(2011·咸宁)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今年,物价快速上涨,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物价问题作为八大民生问题之首,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通胀压力”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随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等物价现象,成为网络热词蹿红。

(1)“姜你军”中的“军”字,最后一笔的笔画是()

A.横    

B.竖    

(2)请说说划线的网络热词蹿红的理由。

(3)“姜你军”中的“军”字,最后一笔的笔画是()

A.横    

B.竖    

(4)请说说划线的网络热词蹿红的理由。

六、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0分)

11.(20分)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

写出文中划线字的拼音。

说()   省()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诲女知之乎()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思而不学则殆()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

①传不习乎?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

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

请说说你的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0分)

12.(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长亭古韵

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

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

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于泉上者”中的亭。

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

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

《园冶·屋宇》说:

“《释名》云:

‘亭者,停也。

’所以停憩游行也。

”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包括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

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

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

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

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

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

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

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

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

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

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

“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

”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

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

不论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还是私家园林中和山问、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都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即便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1)

读了此文,你如何理解“亭”这种建筑的“虚”?

(2)

文中提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兰亭”,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

标题“长亭古韵”中“韵”体现为:

①                                                       。

②                                                        。

③                                                        。

13.(25分)     阅读《藤野先生》有关选段,完成问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

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