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3607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docx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答:

有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或轻重)的大小,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练习】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关系。

2.将一段铁丝没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_________;将一块木块放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________.

3.橡皮块在水中是沉的,把它切成原来的八分之一甚至更小,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时()

A.浮B.沉C.半浮半沉D.悬浮

4、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由不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为什么潜艇能够在水里自由浮沉?

答:

潜艇有压载舱,当其中充满水时,潜艇就会下沉;当潜艇将其中的水排出时,潜艇就会上浮。

所有潜艇时靠改变自身的重量大小改变浮沉的。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练习】

1.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

体积大小相同的物体,________的容易上浮,________的容易下沉,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_______,体积小的容易_______.(填“轻”或“重”,“下沉”或“上浮”)

2.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潜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沉浮的。

3.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4、在水中沉的物体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浮的物体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_______________都有关

6.把小瓶子放入水中,它将怎样?

怎样改变它的沉浮?

 

7、把各种物体在不同液体水中的沉浮情况用线连接。

在清水中是沉的

蜡烛                                                马铃薯

橡皮                                                回形针

木块                                                小石头

铁块                                               咸鸭蛋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课本P7)

答:

能。

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

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

(课本P8)

答:

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

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

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物。

【练习】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_________有关。

2、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_______________。

3、铁球只能沉在水下面,这是因为它排开的水量()。

A、特别的小B、特别的大C、没有关系

4.将一块体积为5立方厘米的橡皮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量是________.

5.将一块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泡沫塑料放入水中,有五分之三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此泡沫塑料排开的水量为_________立方厘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______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

 

(四)造一艘小船

1.造船计划包括:

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P10)

2、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

(课本P9)

答:

(1)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

(2)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

(3)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练习】

1.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小船,在重量一定的情况下,船的体积________,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_________,载重量越小。

2.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小船,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船自身的重量越大,载重量_________;船自身的重量越小,载重量________.

3.小张制作的小船重量为80克,排开的水量为120立方厘米,这艘小船最多还能装在()物品。

A20克B.30克C.40克D.50克

4.某人制作的小船体积是100立方厘米,把它放入水中排开的水量为80立方厘米,在小船上放一个10克的物体,其沉浮情况是()

A.上浮B,下沉

5.小军制作的小船放入水中后,向小船上加砝码,当砝码的质量为20克时,小船刚好没入水中,则小船的载重情况是()。

A.小于20克B,等于20克C.大于20克

(五)浮力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等物体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等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为浮力。

2.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此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即浮力=重力,且方向相反。

3.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实验。

(课本P13,示意图)

结论:

当把一个物体向下拉入水中时,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

浸入水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练习】

1.将一艘自重1.5牛顿的小船放进水里,它受到的浮力____牛顿。

2.所有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__________,当物体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__它受到的重力。

(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活动一: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结果:

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2.活动二: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活动三:

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体表面上。

浮力>重力,物体上浮

浮力<重力,物体下沉

浮力=重力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体表面上

【练习】

1.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所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___.

2.将物体沉入水中,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_______;当所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__________.

3.通过实验证明没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答:

在空气中测得一个钩码的重力,然后将钩码没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减小。

由此证明没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七)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把马铃薯放入不同的液体中,其沉浮情况可能不一样。

2.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食盐、糖浓度低——马铃薯浮不起来

食盐、糖浓度高——马铃薯浮起来

【练习】

1.人在死海中不会下沉,是因为死海中__________的含量很高。

(八)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看P20图一,同体积的各种物体的重量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软木——油——塑料——水——葡萄——糖浆

2.看P20图二,同体积的水银的重量大于同体积铜的重量。

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4.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

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练习】

1.有甲、乙、丙、丁四种液体,且四种液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其重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时丙、丁、乙、甲。

将未知的材料放入这四种液体中分别实验,结果只有一种液体使该物体漂浮,则这种液体是()

A.甲B.乙C.丙D.丁

 

实验操作

1.我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研究的问题:

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需要的器材:

石块、烧杯、弹簧测力计。

实验的步骤:

①取一块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②将石块沉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弹簧称测出石块在水中的重力。

实验结果:

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比在空气中的小,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2.

(1)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两个体积相等的水槽中,在甲槽中的马铃薯是沉的,在已槽中的马铃薯是浮的,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猜想:

甲槽和乙槽的液体不一样:

甲槽的可能是清水,乙槽的可能是盐水或别的液体。

(2)有办法让乙槽的马铃薯沉下去吗?

我的办法是:

加入足够多的清水。

3.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

(4分)

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0.9克

1克

1.3克

0.8克

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4.有两个外观一样的水杯,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浓盐水,想出3种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第一种方法:

放入马铃薯,观察基在液体中的沉浮。

上浮的是浓盐水,另一杯是清水。

第二种方法:

各取相同体积的液体,放在天平上称,质量大的是浓盐水,质量小的是清水。

第三种方法:

各取两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液滴变干后,在铁片上有白色物质的是浓盐水,另一种是清水。

5.我们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的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有关。

 

第二单元热

(一)热起来了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2.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1)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

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2)吃食物:

食物吃进身体提供能量,产生热量;

(3)跑步等运动:

运动加快体内食物分解代谢,转换成了热能;

(4)加盖棉被、穿衣服:

起到保温作用。

3.衣服和棉被不能产生热量。

4.多穿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答:

衣服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温作用,能够有效组织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所以会使人热起来。

5.炎热的夏天,停电,商店的冰柜为什么要铺上棉被?

答:

停电时冰箱里还有一些残余冷气,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保温作用,所以能阻止冷气散发,同时阻挡空气进入冰柜内。

6.沙漠里白天的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人们经过沙漠时,为什么反而要穿上厚厚的衣服?

答:

越厚的衣服保温效果越好。

穿上厚衣服后,能有效组织热空气进入,防止身体温度升高。

【练习】

1.我们冬天穿上羽绒服感到很暖和,是因为羽绒服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

2.将温度计用衣服包起来,10分钟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情况是()。

A.上升B.下降C.不变

3.将热水用被子盖上,它冷却的速度会()。

A.加快B.减慢C.不变

(二)给冷水加热

1.将冷水袋放入热水中,冷水袋会下沉;将热水袋放入冷水中,热水袋会上浮。

2.冷水袋加热后会上浮的原因是:

冷水袋加热后温度升高,,重量不变。

3.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

【练习】

1.水的温度升高后,其重量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具体应用:

烧水不装满,瓶灌装液体不装满。

4.烧开水时,壶里得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我们烧开水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

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烧开水时不能装太满。

5.瓶灌装、纸盒装的液体饮料如酒精、牛奶、醋、食油、奶茶等,为什么厂家不会装满,而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呢?

答:

因为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在瓶内、罐内、纸盒内受热膨胀引起包装破裂。

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练习】

1.冷水加热后体积增加,重量()

A.增加B.不变C.减少

2.50毫升热水冷却后,体积()

A.大于50毫升B.小于50毫升C.等于50毫升

3.将盛满水并用气球皮密封起来的试管加热后,发现气球皮向外凸起,这说明()

A.水的体积增大了B.水的重量增大了

C.水的体积减小了D.水的重量减小了

(四)空气的热胀冷缩

1.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怎样解释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

答: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而构成物体的微粒总在不断的运动。

物体的热胀冷缩与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膨胀;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减小,体积缩小。

3.夏天给自行车打气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

车胎里的气不能打得太多,因为夏天温度高,车胎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后容易爆胎。

4.刚煮好饭的高压锅为什么不能马上打开?

如果用冷水淋上几分钟就可以打开了,这是为什么?

答:

刚煮好饭的高压锅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如果马上打开就会有危险;但是如果用冷水淋上几分钟,可以使里面的空气温度降低,体积缩小,不再有危险。

(五)金属热胀冷缩吗?

1.大部分的金属会热胀冷缩。

可是有两种特殊金属是热缩冷胀,锑和铋。

【练习】

1.一条夏天长30米的铜线,冬天的长度()

A.大于30米B.等于30米C.小于30米

2.将一个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锑球放在酒精上加热后,推测其体积为()。

A.大于10立方厘米B.小于10立方厘米C.等于10立方厘米

3.将一根10厘米的铜丝放入冰柜中一个小时,取出后再测量,其长度()。

A.大于10厘米B.小于10厘米C.等于10厘米

(六)热是怎样传递的?

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形式:

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3.热总是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练习】

1.热总是从温度________的地方传到温度_______的地方。

2.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热就会从温度________的物体传递给温度________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为止。

(七)传热比赛

1.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

2.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道题,如塑料、木头等。

3.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

(P课本42)

铜丝传热最快,其次是铝丝,最后是钢丝。

【练习】

1.在金属汤勺、竹筷、铁丝、铜线中,属于热的不良导体是()

A.金属汤勺B.竹筷C.铁丝D.铜线

2.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八)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1.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所以在不锈钢杯子中的热水凉得最快,塑料杯子中的水凉得最慢。

2.怎样使得杯中的水凉得慢些?

答:

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

补充:

1、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答:

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P39)

答:

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3、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

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答:

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4、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

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6、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答:

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7、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答:

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8、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9.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0.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1、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12、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P36)

答:

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

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

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

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简记为:

①准备;②加热;③试过;④冷却;⑤试过)

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P36)

答:

要注意:

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4、下图是一条呈“中”形的铁环。

如果在A点处用酒精灯加热,、B、C、D、E各点上的蜡烛油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B、C、D、E各点蜡烛油会熔化的先后顺序。

(B)、(E)、(D)、(C)。

E

D

15、这是一条呈“M”形的铜条。

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C)②(D)③(B)

④(E)⑤(A)⑥(F)

针对这种现象请做出解释?

答:

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1.我们常用的时间计量单位有时、分、秒。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白昼和夜晚各划分为12小时。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练习】

1.在我国晴朗的白天,影子最短的时刻是()。

A.8:

00B.10:

00C.12:

00D.16:

00

(3)用水测量时间

1.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4.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5.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练习】

1.在瓶子里装了100毫升水,让水从瓶盖的小孔流出,2分钟后水全部流完,现在在瓶子里装上250毫升水,如果水流出的速度不变,则需要_____分钟才能全部流完。

2.如果一个水钟容器的容量为900毫升,它最多能使用6小时。

4小时候,水钟容器内还有剩下()毫升水。

A.800B.650C.450D.300

3.病人输液,输完一瓶500毫升的药液需要3小时。

同样的速度输完一瓶250毫升的药水,需要()。

A.半个小时B.一个小时C.一个半小时D.两个小时

(4)我的水钟

1.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2.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3.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4.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

5、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

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

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

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

1.机械摆钟的构成:

钟面和钟摆。

钟摆时机械摆钟的秒针,所以钟摆也叫秒摆。

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4.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练习】

用40厘米,35厘米,30厘米长的摆线进行试验,30秒内摆动次数最多的是______厘米,摆动最少的是______厘米的摆线。

(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阅读课本P62-65

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3、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4、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5、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6、

(1)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重量)、(摆绳长短)、(摆的幅度)有关。

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写出实验方案:

(2)研究的问题:

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绳长短)有关。

(3)我的假设:

摆绳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绳越短,摆动速度越快。

(4)实验器材:

支架、秒表、尺、摆绳、摆锤

(5)不变的条件:

支架、秒表、尺、摆锤。

(除摆绳外其他条件都不变)

(6)改变的条件:

摆绳长短

(7)实验方法: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1倍、2倍、3倍长的摆绳测每15秒摆动的次数。

(8)实验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7.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

请至少写出三种办法。

答:

1。

看太阳和影子2。

植物开花的时间(花钟)3。

沙漏4。

滴漏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把地球自转与公转和所产生的现象用线连接。

不同的地方时间的差异

昼夜更替现象地球自转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