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欣赏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369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欣赏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宋词欣赏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宋词欣赏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宋词欣赏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宋词欣赏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词欣赏论文.docx

《宋词欣赏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欣赏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词欣赏论文.docx

宋词欣赏论文

宋词欣赏结课论文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苏轼辛弃疾词之比较

 

******

学号:

**********

班级:

09级土木工程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苏轼辛弃疾词之比较

摘要: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而缪钺说:

“苏东坡词出于《庄》,而辛稼轩词则出于《骚》。

”虽然两人说法不一,我想这都是有道理依据的,但我更倾向于前者。

苏轼在词史上开创性地发展了豪放词,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出了突破。

他的豪放词风飘逸、高旷,注重“放”。

辛弃疾极大地继承了豪放词风,他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和家国民族大义深深地影响着他对词的创作,形成了雄浑、慷慨的豪放风格,其词注重“豪”。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同列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辛词和苏词的特色还是有不同。

本文从他们的词作入手剖析他们各自词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

苏轼   辛弃疾   豪放  风格

正文:

从小开始,受老师朋友的影响熏陶,我开始对宋词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当时也只是捧着书朗诵,因为朗朗上口而愈发着迷,却是不知其中深意。

但读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辛弃疾的“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内心都会激荡起汹涌的感慨。

东坡和稼轩无异是宋词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豪放派词人。

在分析他们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平。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哲宗即位后,曾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苏轼的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叶燮《原诗》说:

“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

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

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

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

代表作有《破阵子》等。

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等。

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等。

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他英雄一样直爽的性格,使他的愿望一直不能够实现,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就自然充满了一种冲天的豪放感觉,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壮和激情。

可是他的不受重用又导致他的失意,这就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杜甫似的沉郁。

总起来看苏轼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

清人王士慎继承和发展了张的词说,《花草蒙拾》称:

"婉约以幼安为首,豪放惟稼轩称首。

"以辛弃疾为首的辛派词人受到苏轼词风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苏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宏壮气象和豪放风格。

故后世又将二人并称"苏辛",共尊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然从其二人的词的作品来看,苏词在豪放之际更多的是溢透出一股旷达之气,而辛词多的是一份豪放。

"相对而言,称辛弃疾极其受影响的一派词人为‘豪放派'更合适"。

王国维《人间词话》亦称: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有大量词作描绘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山河景色、人生情感、文人雅兴,其内容之冲实丰富,情感之饱满飞扬,显示了词人对生活和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豁达的乐观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苏、辛词语言丰富多彩而独具个性,皆善于用典,大抵皆气势清雄,神彩俊迈,纵横挥洒,跌宕昭彰。

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但是,辛弃疾与苏轼的词还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

虽然词风皆属豪放,但其中的思想与意义却不完全相同。

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之放,表现为超逸放旷,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辛词之放,则表现为悲壮激昂,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个性。

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慷慨激昂,铿锵作响。

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政治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同样是抒发政治失意的情怀,苏词的结尾,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消极思想自解,显出颓废为自适的倾向;辛词则金刚怒目,感愤终篇,仍大呼“枉了冲冠发”,毫无出世之意。

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着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

与苏轼词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辛词里,多出现战争和军事活动的一系列意象。

"吴钩""旌旗""锦襜""马上琵琶"等意象群在辛词中频繁出项,创作出一幅幅宏伟壮阔的军事一景象,浸透一股股昂奋豪放的情怀激流。

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若将辛弃疾比作武将,那苏轼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官。

从苏轼的生平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名目繁多的头衔,就足以让所有人对他怀有深深地敬意。

确实,就文学造诣上来讲,苏轼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

但就是这样的苏轼,仕途却不比辛弃疾好多少,可谓坎坷了一生,终也是没达到自己的理想。

于是,在无限的无奈和怀才不遇下,苏轼手执笔一挥,造就了许许多多传诵万世的不朽之作。

他的词,也是豪放为主,但与辛弃疾不同,描写沙场的景象不是很多,写的往往是自己的所见所思,更多的是含着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有些是自嘲,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有些则是自勉,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总之,苏轼的词中,自己的分量比辛弃疾多了许多。

而在辛弃疾的词中,国家的分量极重,仿佛他所有的词都是为了国家所作,生为国家人,死为国家鬼,因此面对祖国江山一点点被金人吞噬,辛弃疾的文章不像是用手中的笔蘸墨写下的,而更像是用心淌着血写就的。

于是便有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样的豪迈呼喊。

而苏轼到底是文人,再狂,也就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虽也是顾及到了国家,但最终还是表现的是自己一人之景,与辛弃疾的宏大战争场面比起来,还是小了许多。

倒也不是怪苏轼,因为他毕竟是个文人,没亲身经历过血腥的战争,写起这种词,肯定没有身经百战的辛弃疾来的意气风发。

所以我认为,苏轼的词还是近于超脱的比较多,比如他的《定风波》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若没有那种超然的胸襟,怎么可能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飘逸之句。

在这方面,辛弃疾便远不如苏轼了。

相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便是苏轼的人生信条了。

那种超脱,也只有苏轼能够办到了。

词人的创作与其生活和性格是紧密联系着的,词人的生活状况及性格特征无不在词作上留下痕迹;同时,创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影响了词人情感的彰露和表达。

故词风亦不一致。

苏、辛两大词人虽被后人同归列入"豪放派",然仔细究察,从以上我们所讨论的也可以发现,两人词风实有相异之处,总的来说,便是本文一直强调的:

苏词旷达,辛词豪放。

但两人在词史上的巨大影响是无法磨灭的。

北宋这个具体的文化环境中,苏轼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物。

一方面,他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地参预国家的政治活动与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他比当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洒脱无羁与无可奈何,随缘自适与失意彷徨,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愈益强化时代的内心苦闷。

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轼,宋代文学将会平淡得多。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

苏轼对题材、风格、技巧都进行了大胆的开拓与创新,使他的词作与词的传统出现重大的差异,在当时引起了普遍的注意。

而辛弃疾则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但他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他的思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上自我完成的志向;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

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可见东坡词在旷的高度上更细致美绮,稼轩词在豪的基础上更疏狂奔放。

概言之,北宋苏轼创立了豪放词派,南宋辛弃疾将它发扬光大,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繁盛的豪放词派,无论东坡词之旷达,还是稼轩词之悲愤,在宋代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崇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XX百科——苏轼;

2.XX百科——辛弃疾;

3.XX文库苏轼与辛弃疾词的比较;

4.XX知道苏轼与辛弃疾田园词之比较;

5.《人间词话》王国维;

6.苏旷辛豪:

苏轼辛弃疾词之比较天行云网易博客;

7.苏轼与辛弃疾词风比较李小宁;

8.阔达超迈与豪放沉郁:

苏轼辛弃疾词异同之比较佚名;

9.小议辛弃疾与苏轼词作之区别Rainbow新浪博客;

10.苏轼词与辛弃疾豪放词展现形式的比较李艳涛新浪博客;

11.一词出于庄,一词出于骚——试评苏轼与辛弃疾词风之差异胡杨林;

12.一九七九年,《东坡乐府》陈陈允吉上海古籍出版社;

13.魏志文.辛弃疾和他的京口北固亭怀古词[N].中国档案报,20000;

14.稼轩词口语俗词评议,魏耕原,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2月;

15.林语堂《苏东坡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

16.邓广铭《辛稼轩年谱》三联书店2007-03-01;

17.张廷杰:

《宋词艺术论》(第九章)第335页,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