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327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docx

遵义四大区域生产力

遵义市(四大)区域生产力

 

(2014—2020年)

第一章市域生产力布局

第一节生产力布局现状

遵义因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而彪炳史册,以生产茅台酒而驰名中外,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市域东西绵延247.5千米,南北相距232.5千米,东与铜仁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邻,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邻,南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与毕节市相邻,西北与四川省交界,北与重庆直辖市接壤。

全市国土面积30767平方公里,现辖14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2013年年末户籍人口778.46万人、常住人口614.25万人。

“十二五”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着力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打造遵义经济升级版,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85亿元,占全省19.8%,年均增速达15.6%,经济总量在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中居第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8万元,按现行汇率已突破4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1:

47:

39.9,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1%,城镇化率达到4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8.6%。

总体上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攻坚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人口转移集聚所带来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成倍增加,经开区、产业园区、“五个100工程”等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基础平台已经搭建,将对我市生产力布局调整产生强大推动力。

一、区域布局情况

我市生产力布局起步于“三线”建设时期,总体上走资源开发型路径,生产力主要集中于区位和要素供给较好的中心城区、县城区和资源富集地,由于资源和重点城镇呈散点状分布,经济中心亦呈斑点状分布,通过交通线路和动力、水源供应线串联,以点串线、以线成带,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建设发展,构成了我市按区域、产业、城镇、基础设施不同层面的生产力布局体系。

(一)板块式布局。

按照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趋势、经济流向和关联度,各地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我市已初步形成中部、西部、东部、北部各展所长、差异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中部区域指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等六区(县),能源、原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烟草加工、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等为现实主导产业。

西部区域指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等三县(市),白酒、能源、化工、竹加工、旅游等为现实主导产业。

东部区域指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等三县,水力发电、烤烟、茶及茶加工、粮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体验旅游等为现实主导产业。

北部区域指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等三县,小水电、烤烟、中药材种植及加工、生态畜牧、民族风情旅游等现实主导产业。

(二)点轴式布局。

以资源富集地和重点城镇为中心,以交通线路为轴,我市生产力布局基本形成了一个核心区、四条发展轴线的点轴式开发格局。

一个核心区:

即中心城区,包括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和遵义县南白、龙坑片区,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10余万人,已成为贵州省次区域中心城市和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四条产业发展轴:

——沿遵崇、贵遵高速公路南北主轴线。

轴线纵贯桐梓县、汇川区、红花岗区、遵义县,形成了能源、冶金、重化工、建材、机电制造、制药、食品工业和物流、金融、红色旅游等主要产业,逐渐成为全市的能源、原材料、制药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沿杭瑞高速公路东西主轴线。

轴线从东向西横贯凤冈县、湄潭县,辐射余庆县,东连新蒲新区、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形成了乌江水能资源开发、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体验旅游等主要产业,逐步成为我市粮食、油料、茶叶、蔬菜、烤烟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带。

——沿遵义至赤水高速公路西北辅助轴线。

轴线贯穿仁怀、习水、赤水两市一县,形成了酿酒、能源、化工、竹加工和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业等主要产业,逐步成为我市重要的生态旅游带、白酒产业带和能源化工产业带。

——沿遵义至道真二级公路东北辅助轴线。

轴线经绥阳、正安、道真三县,形成了小水电、烤烟、中药材、茶叶、生态畜牧业等主要产业,逐步成为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二、产业布局情况

(一)农业。

我市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93.7%,盆地及河谷坝子仅占6.3%。

中部大娄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把我市分为南北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组合。

大娄山脉以南地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7.6%,是贵州高原主体的一部分,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地势较开阔平坦,耕地较为连片集中,历来是我市粮食、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大娄山脉以北地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2.4%,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貌类型以中山峡谷为主(西北边缘的赤水市以低中山河谷为主),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坡陡为其共同特征,耕地分散,梯田坡土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中低产田土占全市85%以上。

由于南北地貌类型组合不同,形成了光、热、水、土状况的不同分配,农业生产因此形成了各具优势的地域布局,大致分为三大农业产业区。

——南部低山丘陵宽谷盆地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茶叶、蔬菜、辣椒、水果种植区和生猪、大牲畜、水产品养殖区。

该区地处大娄山以南,乌江以北,包括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遵义县、湄潭县、凤风县、余庆县及绥阳县南部地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6.6%。

——北部中山峡谷玉米、水稻、小麦、薯类、烤烟、茶叶、高粱、干果、药材种植区和生猪、家禽、草食牲畜养殖区。

该区地处大娄山脉及以北地区,包括务川县、正安县、道真县、桐梓县和绥阳县北部地区、习水县东部地区、仁怀市喜头镇,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9.7%。

——西北部低中山河谷水稻、高粱、小麦、甘薯、水果、杂竹、药材种植区和草食牲畜养殖区。

该区地处我市西北部,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中低山河谷地带,包括仁怀市(除喜头镇)、赤水市和习水县西部地区,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3.7%。

(二)工业。

我市工业产业布局兴起于“三线”建设时期,依托资源开发和传统优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演化,形成目前的四大工业产业发展带空间布局。

——中部沿遵崇、贵遵高速公路、川黔铁路工业产业带,涉及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

主要工业包括能源、原材料、建材、化工、机电制造、烟酒制造、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

代表企业有鸭溪火电厂、桐梓火电厂、遵义氧化铝厂、遵义铝业、遵义钛厂、遵义钢绳厂、金赤化工、中电投、海螺水泥、拉法基水泥、江南航天集团、天义厂、董酒厂、遵义卷烟厂、百花药业、遵义老干妈等。

2013年规模工业总产值804亿元,占全市56.8%

——西部沿仁赤高速公路、赤水河谷工业产业带,涉及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

主要工业包括白酒酿造、能源、化工、建材、竹加工、特色食品加工。

代表企业有茅台股份公司、习酒股份公司、国台酒业、习水火电厂、赤天化股份公司、赤天化纸业、赛德水泥等。

2013年规模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占全市34.8%

——东部沿杭瑞高速公路、乌江河谷工业产业带,涉及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

主要工业包括水力发电、建材、茶及茶加工、粮油加工。

代表企业有构皮滩电站、西部水泥、江葛水泥、兰馨雀舌等。

2013年规模工业总产值90亿元,占全市的6.4%。

——北部沿绥阳至道真公路及芙蓉江、洪渡河工业产业带,涉及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

主要工业包括小水电、建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

代表企业有渔塘电站、中国建材、长富牛肉干等。

2013年规模工业总产值29亿元,占全市2%。

(三)服务业。

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层次、业态与城镇规模、城市层级、人口集聚程度密切相关。

中心城区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发育程度相对较高,服务业规模较大,大型综合商贸物流、金融、专业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零售、住宿、餐饮、医疗、康体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门类较多、分工较细;县城则以商贸、餐饮、教育、卫生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乡镇服务业更加传统单一。

由于我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一圈三线发展格局,即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遵义-仁怀-习水-赤水”、“遵义-湄潭-凤冈-余庆”、“遵义—正安—道真—务川”等三条精品旅游线。

三、城镇布局情况

我市已初步形成“一核一群四带”的城镇空间布局体系,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仁怀、桐梓、绥阳、湄潭城区为环的黔北城市群,沿210国道、川黔铁路、遵崇-贵遵高速公路的中部城镇带,沿仁赤高速公路、赤水河谷形成的西部城镇带,沿326国道、杭瑞高速公路、乌江河谷的东部城镇带,沿绥阳至道真公路、凤冈至务川公路、芙蓉江洪渡河谷形成的北部城镇带。

按城市规模划分为五级城镇体系,中心城区由老城区、南部新城、北部新城、新蒲新区和南白龙坑片区构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人左右,成为贵州省次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规划的黔中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仁怀、赤水、习水、桐梓、湄潭等县城已发展成为承载20万人城市,其他县城发展为承载10万人左右的重要节点城市,鸭溪、尚嵇、茅台、永兴、官渡等30个左右城镇人口在1万人以上重点小城镇,其余200个左右乡镇为一般小城镇。

四、基础设施布局情况

公路。

公路总里程达2.6万公里。

其中: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0公里,已建成两纵一横高速公路骨架,即中部南北向的遵崇、贵遵高速公路,西部西北向的遵赤高速公路和东西向杭瑞高速公路,建成遵绥高速、遵义北环高速、遵义机场高速等联线;二级公路755公里,三级公路达1650公里,等级公路率45%,实现县县通等级路、乡乡通油路和67%行政村通油路。

铁路。

我市仅有一条川黔铁路由北向南贯穿中部,在境内有10余条厂矿企业专用铁路支线与之相联。

铁路总里程197.5公里,其中:

川黔铁路186公里,主要支线11.5公里。

航空。

遵义机场建成通航,位于新蒲新区新舟镇,已开通19条航线,年客流量已突破65万人次。

水运。

我市主要通航河流有乌江、赤水河、羊磴河、习水河等,内河航道里程812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202公里。

油气管道。

我市在建输油管线1条,贵阳-遵义-桐梓成品油管道,途经遵义县、红花岗区、新蒲新区、汇川区、桐梓县,境内管长210公里,年输送能力310万吨。

输气管线3条,赤天化股份公司天然气管道全长11.92公里,中卫-贵阳天然气联络线管道遵义段(途经习水县、桐梓县、绥阳县、汇川区、新蒲新区、遵义县)全长215公里,遵义至仁怀天然气支线管道全长138.5公里。

五、生态区域布局情况

我市基本形成以大娄山-武陵山生态屏障和乌江、赤水河及綦江、芙蓉江及洪渡河等河流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三带”生态区域格局。

创建了赤水市、湄潭县等国家级生态县(市)。

第二节生产力布局调整基础条件

一、必要性

(一)有利于发挥优势、重点突破。

我市四大区域因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各异,产业发展应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但四大区域产业发展上优势不明显、重点不突出,中部没有发挥好区位条件好、园区平台优、产业基础强的优势,能源化工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慢,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弱,高新技术产业未能做大做强,现代医药不进反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不大;西部一酒独大,但大而不强,配套产业滞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旅游业发展离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东、北部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培育能力不足,还未显现出拳头产业和产品。

总体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还是由于我市地处西部落后地区,人财物资源有限,又加上区域发展尚缺乏“全市一盘棋”的统筹协调机制,行政经济各自为政,导致区域产业雷同、同质化无序竞争,产业发展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使得有限的资源不能够集中配置到能尽快取得效益最大化的领域和产业,以致于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区域发展重点得不到突破,培育形成的重点产业、拳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还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