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3128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师生通用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说明:

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3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和谐,国强民富,大学生就业前景看好,沧海横流,必将展现青年人的迷人风采。

②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给人如坐春风的感觉。

③中医可以坚持自己的理论,但不能搞欺骗,不能夸大疗效,甚至杜撰出子虚乌有的东西。

④山东省高院二审认定“辱母杀人案”于欢构成故意伤害罪,因其行为具有防卫性质,罪不容诛,将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

⑤天津红桥区的“老顽童”体操队员们虽然平均年龄65岁,在舞台上却能将“卧鱼”“蝎子倒立”等高难度动作挥洒自如,引得观众阵阵叫好。

⑥针对韩国总统文在寅有意进一步扩增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新华社批评文在寅政府在“萨德”问题上反复无常,首鼠两端。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很多人的心中,传统菜市场之所以让人留恋,不仅是因为这里能够感受市井民情和生活百态,更主要的是因其能带来生活上的便利。

B.季青春团队提出了自己的创意,摒弃依靠铝片、空气散热的传统思维,大胆使用安全环保的专利液体冷却,一举解决了影响LED寿命最主要的问题。

C.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力,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力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些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

D.市场就在那里,未来的中国智能手机能否找到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关键在于中国智能手机能真正拥抱前沿技术、瞄准需求痛点。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本报欢迎批评指正。

恳切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D.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

敬祝痊安。

4.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非我也,岁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拘于时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填然鼓之申之以孝悌之义

B.弃甲曳兵而走吾尝终日而思矣

C.于其身,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其皆出于此乎生乎吾前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3分)

①吾从而师之②黎民不饥不寒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④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⑥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⑨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⑩假舟楫者

A.②③④⑥⑦⑧B.①③④⑤⑥⑨

C.③⑤⑥⑧⑨⑩D.④⑤⑦⑧⑨⑩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朝避猛虎,夕避长蛇②不耻相师 ③孔子师郯子 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⑤谨庠序之教 ⑥假舟楫者,能水也 ⑦吾师道也  ⑧故木受绳则直

A.①②/⑤⑧/③⑦/④⑥B.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D.①④/②⑧/③⑤/⑥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感到奇怪)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

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糊涂,不明事理)

C.那管世人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

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宽解安慰)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范)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6分)

(1)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

(2)养生丧死无憾  养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

(4)金就砺则利就: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

(6)其皆出于此乎  其:

二、名篇名句默写(共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空格1分,共10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2),别时茫茫江浸月。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劝学》中荀子认为人要改造成为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的君子,就要

“。

(5)杜甫在《登高》中用“,”抒发漂泊

异乡、年老体病的惆怅之情。

(6)“,”两句是《琵琶行》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三、文言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21分)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

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

跌荡自放,不守士

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

沔上书言:

“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

才庸负重,谋议不

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

事。

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

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

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

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

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

沔曰:

“乘危伐丧,非中国体。

”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

对曰:

“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

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

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

“南事诚如沔所料。

”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

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

“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

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

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

”奏至,乃徙宁国

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C.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D.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B.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

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C.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

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D.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

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沔敢于直谏。

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被贬谪。

B.孙沔不乘人之危。

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家体统。

C.孙沔假公济私。

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

D.孙沔性情残暴。

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更有甚者,对盗贼使用酷刑。

1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分)

四、诗歌鉴赏(共10分)

阅读下面的《蜀道难》选段,按要求答题。

(3分)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5.从“夸张、衬托、想像”三种手法中任选其一,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其手法的妙用。

(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7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

上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点明古迹所在,下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诗句简短、雄浑有力,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流露了对草原黄昏的留恋。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此联虽然紧承上联之意说出,但却由咏古迹转向了咏怀与议论,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而非诗人“怨恨”。

17.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

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

(4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5分)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8.“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2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

为什么?

(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孤儿

邓元琼

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

小时候,除了上学,就是每家轮着去吃饭。

谁敢对我不好,他家就遭报应,不是新衣服突然冒个洞,就是他家的菜莫名其妙地消失。

我能不知不觉拿走任何一家的东西。

我知道哪家桃最甜,哪家桔最酸,哪家鸭子下绿蛋……

十岁那年的春天,队里来了一男一女。

队长说,大家注意,这是当年的小地主陈友文,和他老婆从英国回来,曾在省城做大学教授。

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

我问了所有的小孩,有的说,男的是牛神,女的是蛇神。

有的说可能白天是人,晚上就是鬼和神。

我也觉得他们有问题,首先皮肤比一般人白,走路的样子也不一般,特别是那女人,只有神仙和妖怪才会那么好看。

晚上,我带上水枪,钻进了他们床底下,想着等他们变牛或变蛇时,就给他们喷水,看他们还变不变。

他们用野菜拌稀粥后,就在那慢条斯理地咽,我等得不耐烦,就撕扯他们的毯子。

饭后,他们举着昏暗的煤油灯,来到另一个屋里,我轻轻跟上。

他们神神秘秘地下了地窖,我毛发就竖了起来:

快变了!

突然一阵颤抖,水枪也掉了,先听到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然后就静下来。

我悄悄来到地窖口,我的妈呀,地窖里全是书!

他们就坐在煤油灯下看着,那神情很专注。

我突然激动起来,偷!

不,是拿!

半夜里我抱走了一摞书。

看完后,我就悄悄还回去。

当然,弄脏了些,没办法,又换另外的看。

过了段时间,我还发现了儿童故事书,有一本《安徒生童话》,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我好喜欢。

早上,看他们静静地去放牛,天黑时,静静地带着野菜回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我想特务真笨。

有一天,那个女特务晕倒在男特务的背上,我听一个妇女在说:

“造孽啊,饭都没得吃,都快饿死了。

”我就突然一阵心酸,眼泪通了出来。

那一刻,我很惊奇,自己居然会哭,好像从前从来没有流过泪。

不能让他们饿死。

我才想起,已经好久没偷过东西了。

晚上去了一趟队长家的鸡窝,还真有两个蛋。

换书时,偷偷地放到他们灶上。

我常常到小河去,捉了鱼,悄悄放在他们盆子里,有时也顺便拿集体种的一些菜和嫩玉米红苕之类的给他们。

秋天的时候,我的小床上,烂席换成了一床线毯,还有两套改小了的旧衣服。

我的泪又出来了,我知道那线毯就是我撕过的那床。

那个冬天好暖和。

春节的时候,我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没有谁替我高兴。

我把奖状名字抹去,悄悄地放他们桌上。

也不辞为什么要那么做。

像往常一样我抱着书翻窗而去,却被两个人影堵在窗下:

“孩子,不要跑了。

”女特务声音很温柔,“走,到屋里去说话。

”我发现桌上放着一碗回锅肉,还有三大碗蒸饭,口水就不停往下咽,男特务声音有些沙哑:

“今晚我们专门请你吃饭,因为我们明天就要走了。

我们平反了,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特务了。

”回锅肉就堵在我的咽喉里,下不去,上不来,任眼泪往下淌。

我多么希望他们永远在这里当特务。

女人给我擦干眼泪,它又流下来了。

女人也哭了,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

“孩子,我们——从来——没想——过,在这——里救我们——命的是一个这么小的——孤——儿……”

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

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我是天下最自由的孩子”,不仅为下文中“我”的许多“出格”行为作铺垫,还暗扣标题“孤儿”。

B.小说写小朋友们对春天来的一男一女的推测以及“我”对他们的感觉,是为了印证队长的话:

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女“特务”晕倒后,一个妇女说“造孽啊,饭都没得吃”体现了普通人的善良。

D.从“我”与素不相识的一对“特务”之间的故事,能看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勤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1.小说三次写到了“我”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5分)

22.小说以“他们走的时候,送了我一地窖书”结尾有怎样的用意?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六、作文(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其中卷面分5分)

辞书上说:

命运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

有人说:

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

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也有人说: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你对“命运”有何认识呢?

请以“命运与   ”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先把标题补充完整;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3分)C(①沧海横流,沧海,大海。

海水四处泛流。

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

不合语境。

②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符合语境。

③子虚乌有,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

符合语境。

④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此处指“情有可原,不宜重罚”,不合语境。

⑤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动作潇洒自如。

⑥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符合语境。

2.(3分)C(A项语序颠倒,“不仅……更……”前后内容轻重颠倒;B成分残缺,可在“冷却”后加“技术”,D项两面与一面不对应,要将“能真正拥抱前沿技术”改为“能否真正拥抱前沿技术”)

3.(3分)D(A“敝帚自珍”不能用来说别人送的礼物。

B项“纳笑”是敬辞,不能使用在这里。

C“微薄之力”谦称微力、微劳,常用作自谦之辞。

4.(3分)B(判断句)

5.(3分)B(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

6.(3分)B(②⑦⑧⑩不是古今异义)

7.(3分)B(名状/意动/形作动/名作动)

8.(3分)B(“风流”指的是风韵。

9.(6分)

(1)容貌(容颜脸色)

(2)供养活着的人(3)这样(做了)却(4)接近、靠近(5)不一定(6)大概/也许(练习册课前梳理部分)

10.(10分)

(1)枯松倒挂倚绝壁

(2)醉不成欢惨将别(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博学而日三省乎己(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1.(3分) B(“沔即捕按明僭称王”,不能拆分;“断一臂自讼”,不宜拆分。

) 

12.(3分) A(“古代的女子有名无字”错,古代女子许嫁,及笄而字。

) 

13.(3分) A(“孙沔也因此被贬谪”错,皇上并没有治孙沔的罪。

) 

14.(12分)

(1)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

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

 

(以……为:

把……当作,1分;尽:

用完,1分;语意连贯2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谨:

认真从事、认真兴办,1分;申:

反复陈述,1分;语意连贯2分。

(3)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的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师”,1分;倒装,1分;语意连贯2分。

参考译文: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

中进士,补(正式担任)赵州司理参军。

性格放纵狂妄,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与凶猛的性格超过一般人。

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自求罢免,仁宗下诏书褒奖,没有答应(他)。

孙沔上书说:

“自从吕夷简当宰相,废黜罢免说忠言走正道的人,等到他以使相的身份去镇守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

(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担负重任,(他们)的谋略与议事不和,在中堂之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致)政事被搁置荒废。

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于对待国事懒散、懈怠。

吕夷简之所以不推举贤能的人来为国家做长远的打算,只推荐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策,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子非他不可,希望再次想到他而征召任用他。

陛下果真召令夷简回来,自吕夷简(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执掌朝政,到如今已经三年,没有更改一事。

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

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

”看过奏章后,皇上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者喜欢他的正直恳切。

 掌管庆州。

元昊死后,将领们想乘着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昊的国家。

孙沔说:

“乘人之危攻打有丧事的国家,有失中国的体统。

” 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反叛,孙沔入朝觐见,皇帝用秦州的事务鼓励他。

孙沔回答说:

“我虽然年纪大了,然而秦州的事不用陛下担忧,陛下应当以岭南为忧。

我观察到岭南贼寇的势力正嚣张,官军早晚会有打败仗的消息上奏。

”第二天,奏报蒋偕战死,皇帝对执政大臣说:

“岭南的事确实如孙沔所预料的那样。

”又升任(孙沔)为观文殿学士、执掌并州。

但是谏官吴及、御史沈起上奏孙沔荒淫放纵不加检点,主管杭州与并州时所做的事不符合法度,于是将(孙沔)调至寿州。

皇帝下诏令审查他的行迹,使者上奏:

“在杭州,孙沔喜爱许明所收藏的《鹰图》,许明不愿意献(给他)。

当初,许明的父亲在水仙大王庙祈祷才生了许明,因此小时候叫‘大王儿’。

孙沔立即以僭越称王的罪名抓捕了许明,拿走了《鹰图》,并将许明刺字发配。

等到孙沔罢去后,许明到提点刑狱处,断一条胳膊为自己诉讼,才得以释放。

在并州,孙沔私自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买卖纱、绢、药物。

在公堂之上摆放大棒,有时因为暴怒而痛殴前来诉事的人,曾经剔取盗贼的脚后筋,将其弄断。

”奏章送达,就将(孙沔)降为宁国节度副使,监司(负有监察责任的官吏)也因为失察获罪,全部被贬。

 

15.(3分)示例

(1)运用夸张,上迫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极言山峰之高;下波涛游泳的急流,峰岭险峻,突出了蜀道难行。

示例

(2)运用反衬,借高飞的黄鹤不能飞度与善攀的猿猱愁于攀援来反衬山势高危,蜀道难行。

示例(3)运用想像,通过写古蜀开国、五丁开山等神话故事,点明蜀道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突出了蜀道难行。

(点明手法1分,结合例子分析2分;只点明不做任何分析不得分;有举例并点明手法,但不分析,得1分;分析失误扣两分。

16.(3分)C(A项,应为:

下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点明古迹所在,上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

B项,应为:

“向”字表明了思汉之情的时间长久。

C项,两者都怨恨。

17.(3分)昭君“怨恨”帝不赏识。

(或“怨恨永不得归的思乡情”)。

(1分)杜甫借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怀才不遇(或“漂泊异地、远离故乡”之思。

)(2分)

(练习册P29“多维探究”;P30习题。

知人论世而设。

“怨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恨,更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怨思。

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杜甫的怀才不遇、漂泊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与昭君相似,写昭君的怨恨也是写自己的怨恨。

18.(2分)祥林嫂陷入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有答出“精神麻木”即给分)

19.(3分)不能改。

(1分)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或“短句形式”),(1分)是为了强调和突出,(1分)改了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答出句式特征:

“单独写”或“短句形式”,及其作用:

“强调突出”,即给分。

)(参照:

教材课后P25第1题)

20.(3分)B(“为了印证队长的话:

他们是特务,牛鬼蛇神”错,应是反映小朋友们的幼稚无知,也为后面“我”对他们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21.(5分)①第一次是因为人的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

(1分)②第二次是因为被人关怀的感动与知错后的愧疚。

(1分)③第三次是因为即将分离的眷念与不舍。

(1分)这样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不断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2.(6分)①(情节上)与前面写他们的到来和“我”偷书”的情节相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②(人物上)表现人物的美德,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主旨上)表现了他们对“我”的期盼,对知识、精神生活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