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127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docx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在此仅简述大家所司空见惯的,正在应用的压缩式制冷原理和其相应的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1制冷原理的热力学定律

1.1.1热力学第一定律

即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以及制冷循环的介绍(参见图1-1)。

 

图1-1制冷循环过程

1.1.2热力学第二定律

低温热源热量向高温热源转移的条件是外来作功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补偿(见图1-2)。

图1-2热力学第二定律

1.1.3制冷与自然水循环的比较

俗话所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培训既是一充电提高素质过程,使受训人员具备做好工作的能力;大自然中水的循环亦是遵循这一原理(见图1-3)。

图1-3自然界水(汽)循环过程

1.1.4制冷的定义

从手段、空间、时间、设定温度考虑。

以一定的科技手段(方法)将某一指定的空间或其它具体的物品温度达到并维持所指定或需要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区段。

这其中制冷所关心的热量转移是将低温环境中的热量,转移至高温环境中去。

明确高温环境,低温环境中热量的相对性,除非是-273.15℃的理论理想状态----热量为零。

现阶段本行业的制冷还是以蒸汽压缩式,实现介质的循环往复的相变为手段,较为经济地达到物理制冷的目的。

1.2制冷原理热力学基础

1.2.1温度与热量

温度是分子、原子的运动与振动的微观能量的表现(或结果);同时其又是物体热量的相对度量的参数之一(见图1-4)。

图1-4摄氏温标的划分

1.2.2干、湿球温度(见图1-5)

1、因水分浓度扩散,形成蒸发,水吸收热量而变成水蒸汽。

2、对应的大气空间可近似认为恒温源,温度与热量无变化。

3、热交换仅存在于湿棉纱与其所处的空间空气之间。

4、

风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图1-5干湿球温度计

1.2.3压力、压强

从概念上讲,两者不同:

压力是力的单位KG或KN等;而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但工程上简称压力是指2Kgf/cm2、10MP等的概念。

1、大气压:

顾名思义是指地球大气层作用于地球表面而产生的压力。

通称为一个大气压(海平面)约为1Kgf/cm2(绝对压力),等于760mmHg柱高度。

2、表压:

是指用仪表测得的某一压力值,其一般是基于大气压的相对压力值,故称表压。

3、绝对压力:

该压力是基于绝对零压力的压力值。

其等于表压加大气压。

4、真空度:

是指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时的表压。

上述四者关系见图1-6,即一目了然。

表压

大气压(工程测量基准)

表压-------真空度

绝对压力

绝对压力绝对压力

绝对压力为零(起点)

图1-6大气压、表压、绝对压力、真空度四者的关系

1.2.4相对湿度与露点温度

1、相对湿度

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空气中含有多少水蒸气的表述参数。

宏观上讲,在一恒定压力下,空气温度越高,其含湿能力越强,反之,则低。

而空气在某一压力及温度下,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含量,即达该状态空气的水蒸气饱和状态,其相对湿度即为RH100%!

此时的水蒸气分压即为饱和水蒸气分压。

而当某状态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未达饱和水蒸气分压时,实际的水蒸气分压与饱和水蒸气分压之比即为此时此地此状态空气的相对湿度!

以百分比表示。

2、露点温度

某状态空气达到水蒸气饱和时的温度即为该状态空气的露点温度。

1.2.6饱和水蒸气压焓图及空气各状态参数的介绍(见《图表篇》)

1.等温线

2.等相对湿度线

3.等含湿量线

4.等焓线

5.空气状态在其焓湿图上的变化举例示意

1.2.7蒸发与沸腾

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均需吸收热量;蒸发时时有,而沸腾则在沸点才发生!

液体的沸点亦受压力的影响,沸点恒定的液体,其沸点与压力一一对应!

例如纯水:

一大气压下,沸点100℃不变;而其气化所吸收的单位热量亦为恒定:

540Kcal/Kg.蒸汽压缩式制冷即是利用制冷剂的汽化(蒸发)吸收空间或物品的热量而达降温的目的。

1.2.8冷凝

与蒸发相对,由气态转化为液态,释放热量,某物质冷凝温度亦与压力成对应关系。

水:

冷凝温度(1atm)100℃,释放热量540Kcal/Kg。

1.2.9潜热与显热

此两概念仅以温度而言:

即发生热量转移而温度变化者为显热;而发生热量转移,温度却不变者为潜热。

如1.2.5——1.2.6中所述的蒸发与冷凝的热量即为潜热。

显热据此类推即知。

其中显热需用一比热的概念:

即单位质量的某物质其温度每升高或降低一度所吸收或释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KJ/Kg℃或Kcal/Kg℃。

1.2.10相态变化

自然界物态大致分三态:

固、液、气(汽)态(塑态等不予考虑);物质在此三态间的物相变化即为相态变化(参见图7):

固态致液态为熔化;反之为凝固;固态致气(汽)态为升华;液态致气(汽)态为蒸发或沸腾;反之为冷凝;

在此主要注意的是液——气(汽)态的转变及其热量转移为蒸汽压缩式制冷所利用的原理。

1.2.11过冷与过冷度:

水在1atm时,其沸点与冷凝点均为100℃;即图示

100℃

ABTIME

图1-7过冷与过冷度

图中由A至B即为水由饱和液态吸热变为饱和汽态的过程,而温度保持100℃不变。

反之,停止对水的加热,在大气环境下,饱和水汽对环境放热,又会变成饱和液态水(A点);时间再长,由于大气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40℃,故在100℃与40℃的温差下,水的状态点会沿着A点左边的斜线变化,其温度逐渐下降,低于100℃。

此时的水就由饱和状态变为过冷态。

由此定义:

液体温度处于低于该液体在某一压力下饱和温度时的状态,就叫过冷态。

而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即为过冷度。

1.2.12过热与过热度:

与过冷正好相反;其定义为:

某汽态物质的温度超过该物质在某一压力下饱和状态的蒸汽温度即为过热。

这一状态称为过热状态,这一温度差的绝对值即为过热度。

例如:

R22制冷剂在1atm时,其沸点为-40.84℃,假如我们释放1KG液态该制冷剂于大气环境中,其马上吸收大气环境的热量而沸腾蒸发,变成-40.84℃的饱和汽体,并继而继续升温而变成过热蒸汽,达现在的室外环境温度12℃,则其过热度52.84℃(整个过程均在一个大气压下)。

1.2.13沸点温度与压力的对应关系

压力升高,沸点升高;

压力降低,沸点降低;

此主要从物质微观状态分析:

液态及汽态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其分子间的运动空间及相互作用力均相差较大;从液态分子要逃逸至气态分子,需克服较大的以分子间引力为主的作用力,同时需吸收热量;故而当气态相的压力升高,气态分子密(浓)度较大时,物质分子要从液态逃逸至气态,其必需吸收更多热量,提高自身沸点,加剧分子的热运动方可实现。

反之,则沸点降低。

高山上煮开水即为一例,低于100℃就开。

1.2.14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

基于具有固定沸点的物质,其温度与压力一一对应,在某一压力下沸点处汽液两相共存状态下的压力与温度,即为该物质在此状态时的饱和压力与温度。

1.2.15传热方式

分三种:

导热、对流、辐射。

导热:

固体物质间或固体物内部物质间的热量传递方式

对流:

流体物质的宏观位移而将热量进行传递的方式

辐射:

此种传热的特点是无需介质,由热源以发射电磁波或光波的形式进行热能的传递

1.2.16气体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各个组份气体的压力之和。

在制冷系统中,当制冷剂中混有空气时,系统压力就会升高!

1.2.17相似相容原理

在制冷系统中,主要是讲制冷剂与冷冻润滑油的相溶要求;并以气流速度带油,以此保证压缩机的正常润滑。

1.3制冷原理的实际循环

1.3.1制冷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介绍(参见图1-9)

1.3.1.1压焓图曲线与区域介绍:

(见图1-8)

1.等压线

2.等温线

3.等焓线

4.等湿度线

5.饱和液态线

6.饱和蒸汽线

7.等比容线

8.(制冷剂的)临界点:

即某汽态物质在其温度达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时,外界再怎么给其施加压力,其都不再液化,此点即为该物质的临界点。

此时其所对应的温度与压力则分别称为该物质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

图1-8压焓图介绍

1.3.1.2制冷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1.典型制冷循环示例(见图1-9)

2.带过冷过热的制冷循环示例(回汽过热器或回汽热交换器)(见图1-10)

图1-9典型制冷循环压焓图

图1-10带过冷过热制冷循环压焓图

1.3.2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确定(参见图1-9)

由压焓图清晰可见四个温度层:

系统冷凝温度tc

环境温度ta

设定的低温温度ts

系统蒸发沸腾温度te

由此形成两个传热温差Δtc与Δte

Δtc与Δte是遵循热传导自然规律,保证热量由相对高温热源传向相对低温热源。

Δtc:

压缩机作功提高压力来提高冷凝温度(高出环境温度),并以保证与环境传热的顺利进行为限(并不无限升高),要保证在32℃或40℃环境温度下的风冷冷凝正常工作,必须将冷凝压力提高到16个大气压至20个大气压左右,而形成10℃左右的传热温差,故压缩机的作用就相当于水库蓄水,提高水位势能,使其具备发电能力;而对于节流降压来说,Δte是为了满足形成蒸发吸热这一传热温差:

对中温系统冷柜,要求的te为-10~-15℃,柜温为-2~+8℃。

对低温系统冷柜,要求的te为-32~-40℃,柜温为-18~-25℃。

从而把柜中的热量让温度更低的制冷剂带出冷柜,而维持冷柜中一恒定的低温环境。

-10~-15℃,对应饱和压力为3.5atm(abs.)左右-32~-40℃,对应饱和压力为1.0~1.5atm(abs.)左右。

由此总结:

制冷剂从冷柜中带走的低温热量q0只能散发至室外环境中去,但这是一逆传热方向,故只能对其以作功的方式,将其如水泵扬程一样提高至超过高温环境的能量,从而将q0和压缩机所作的功W之和的热量qk传到高温热源中去,然后其再去冷柜中吸热,周而复始。

系统的冷凝温度与蒸发沸腾温度亦就由其所对应的传热对象并保持一传热温差而确定。

1.3.3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对系统的影响(参见图1-9)

主要是指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对系统制冷能力及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由图1-9可见,冷凝压力线与蒸发压力线上下变动时,系统制冷能力的变化为(相对而言):

冷凝压力越高、蒸发压力越低,系统制冷能力越小,功耗越大;反之,则系统运行性能可以提高!

1.3.4制冷剂特性及要求

1、制冷剂的种类与命名方法:

大致分无机与有机两大类;其命名方法为:

(1)以R代表制冷剂

(2)无机物制冷剂为R()();第一下标代表该制冷剂的分子量,第二下标代表两无机制冷剂同分子量时的区别代号,如NH3(氨)——R717、CO2——R744、N2O——R744a.

(3)有机物制冷剂分完全卤代烃CFC与不完全卤代烃HCFC两大类,其分子通式是CmH2m+2,而卤代烃分子通式是CmHnFxClyBrz(其中n+x+y+z=2m+2)。

该卤代烃制冷剂即称为氟里昂,代号为R(m-1)(n+1)(x)B(z)。

例如:

R22二氟一氯甲烷CHF2ClR134a四氟乙烷CH2CF4

(4)另还有共沸与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剂:

共沸的制冷剂以R5()()表示,括号数字从00开始编号代表该制冷剂的出现时序。

如R502为R22和R115的按比例(48.8/51.2)混合物;非共沸混合物则直接以组成成份表示,如R22和R152a的混合物表示成R22/R152a。

(5)再附带介绍:

不含氯原子的HCFC则为HFC;以碳氢化合物为制冷剂的代号则为HC;氟烃则为FC。

2、制冷剂特性要求

(1)与润滑油的相溶性;

(2)经济性:

单位制冷量q0要大;

(3)热力学特性:

在经济性与机械强度的考虑;

(4)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

(5)含水率不应大于15PPM;

(6)对大气层的臭氧消耗的影响;

(7)目前市场所宣传的绿色环保无氟制冷剂,据目前的研究,亦就卤代烃类制冷剂中的氯元素被分解成氯离子进入大气层,从而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消耗。

一个氯原子破坏10万个氧原子的数量级。

3、制冷剂几个重要环保概念介绍

(1)ODS:

即OzoneDepletingSubstances消耗臭氧层物质

(2)ODP值:

即OzoneDepletionPotential消耗臭氧潜能值

(3)GWP值:

即GlobalWarming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

(4)TEWI:

即TotalEquivalentWarmingImpact总体温室效应

以下附录请参见《图表篇》

附录:

1.湿空气的焓湿图

2.制冷剂R22的压焓图

3.制冷工艺常用管路图例1

4.制冷工艺常用管路图例2(单线式)

5.制冷工艺常用管阀和小件设备图例

6.氟利昂制冷设备及管道制冷剂充注量的百分比概算表

 

1.4制冷四大元件与附件

1.4.1制冷四大件

1、压缩机

在压缩制冷循环中,压缩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可以抽走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并降低蒸发器中的压力,从而使蒸发器内保持理想的蒸发温度;第二、压缩机可以增高制冷剂蒸汽的压力,使其饱和温度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从而使制冷剂蒸汽冷凝。

压缩机到目前有四种类型:

往复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

离心式压缩机广泛用于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回转式压缩机则被运用于家用空调,在商业、家庭和工业设备中的小马力压缩机绝大多数是往复式,目前回转式中的涡旋式压缩机也渐渐被广泛采用。

半封闭制冷压缩机

半封闭制冷压缩机的额定功率一般在2~45KW之间,采用三相四极电动机,名义转速1500转/分。

它比开启式结构紧凑,噪声低;比全封闭易于拆修;气密性高于开启式,但不如全封闭式。

压缩机曲轴与电动机转子轴加工成一整体主轴,有电动机直接驱动。

气阀组件由吸气阀、排气阀和阀板组成,吸气阀和排气阀分别安装在阀板两侧。

主轴的曲拐部分为偏心轮,通过整体式连杆与活塞相连接。

主轴由机体上的中间主轴承与压缩机端盖上的辅助轴承支承,两个轴承都是滑动轴承。

压缩机的进排气管在气缸体的两侧,与缸盖上的吸排气腔相通。

机体与缸盖上设有,以冷却压缩机和电动机。

也可以将进气管安装在电机端盖上,让吸气经过电动机内部,加强对电动机的冷却作用。

这种冷却方式,增大了吸气过热度,但有利于电动机的冷却,常用于空调高温工况使用的半封闭制冷压缩机。

在电机转子轴的端部设有甩油盘(也可设在压缩机端盖处),把润滑油从曲轴箱和电机室底部溅起,聚集到电机端盖上的油池内,再流入主轴的中心孔中,经径向油孔润滑主轴轴承与连杆轴承。

由轴承溅出的润滑油可对缸壁和滑塞进行润滑。

这种润滑方式称飞溅润滑,结构简单,用于小功率的半封闭式压缩机。

当压缩机功率增大,会出现供油不足,这时则应增设润滑油泵,该为压力润滑方式。

曲轴上设有平衡重,平衡曲柄连杆机构运动产生的不平衡力,减轻压缩机的振动。

缸径较大的半封闭制冷压缩机,主轴的曲拐部分采用曲柄,连杆用大头部分剖分式结构。

图1-11制冷压缩机剖视图

 

单极压缩式制冷循环(见图1-12)

在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存在两个压力,蒸发压力(低压)和冷凝压力(高压)。

制冷剂作为一种运输介质将热量从蒸发器转移到冷凝器,并在那里将热量释放给周围空气或者在水冷系统中释放给冷却水。

从液体到蒸汽再回到液体的状态变化使得制冷剂得以有效地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

基本循环的运行如下文所述:

图1-12单极压缩式制冷循环

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液管和干燥过滤器从储液器流入将系统的高压侧和低压蒸发器隔开的节流元件。

多种类型的控制元件可以被用作节流元件,但是为了与图4所示的相对应,这里只考虑热力膨胀阀。

热力膨胀阀控制液体制冷剂流入蒸发器,并且通过小孔将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至蒸发压力(低压侧压力)。

液体制冷剂压力的降低造成了制冷剂的沸腾和汽化,直到制冷剂达到其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

当低温制冷剂通过蒸发器盘管时,热量从蒸发器管壁流向制冷剂,从而引起沸腾并持续到制冷剂完全汽化。

膨胀阀调节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以维持预先设置的蒸发中的制冷剂和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汽之间的温差或过热度。

当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时,膨胀阀的感温包感受到温度,并且根据需要对通过膨胀阀的流量进行调节。

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流经吸气管后进入压缩机。

压缩机吸收低压蒸汽并将之压缩,同时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高温、高压气体被压出压缩机排气阀,进入冷凝器。

当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时,被外部介质冷却。

在风冷系统中,通常使用风扇和翅片型冷凝器。

在水冷系统中,通常使用一个制冷剂-水热交换器。

当制冷剂蒸汽的温达到冷凝器中高压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时,蒸汽就冷凝成液体并流回到储液器中,开始一次新的循环。

只要压缩机在运行,制冷过程就是连续的。

2、冷凝器

冷凝器制冷机中的主要热交换设备之一。

高压、过热的制冷剂蒸汽在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后,凝结成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可分为三类:

1)空气冷却式冷凝器;2)水冷式冷凝器;3)蒸发式和淋激式冷凝器。

下面简单介绍以下空冷冷凝器。

最常用的冷凝器结构是翅片管式,它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

一般除了小型家用制冷系统是依靠自然对流来进行热交换外,大多数场合都是通过在紧凑的冷凝器周围进行大量空气的强迫循环来完成热交换的。

图16是一个装配有空冷冷凝器的压缩冷凝机组。

空冷冷凝器便于安装,维修简单,不需要水,因此在寒冷的天气也不会有冻坏的危险。

然而必须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的供应,而且在大的机组中,风机可能会导致噪声的问题。

在天气炎热的地区,由于环境空气的温度较高,所以可能会导致冷凝压力也较高,但只要冷凝器表面积相应增大,空冷冷凝器可以满足任何气候条件的要求。

多年来,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干热、少水的地区。

由于在许多人口稠密地区,水资源的缺乏变得越来越普遍,所以空冷压缩机的使用在不久的将来将更加广泛。

只要空间允许,冷凝器可以由一排管组成,但为了使其结构紧凑,一般被加工成一个表面积很小,在纵深方向包含有若干排管的结构。

当空气通过冷凝器时,它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可见这种盘管的排管形式使热交换效率下降,尽管由八排管组成的盘管仍在广泛使用。

抽取式风机与直吹式风机相比,通过冷凝器的气流更均匀,可提高冷凝器的效率,所以一般抽取式风机更受欢迎。

3、蒸发器

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低压部分,液态的制冷剂在它里面沸腾,同时也吸收了热量。

它最终完成了这个系统的实际目标——制冷。

蒸发器类型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风机盘管结构。

风机盘管由一个安装在金属壳内的直接膨胀盘管和一个强迫空气循环的风机组成。

此盘管一般由铜管制成,同时为了增大热交换系数,在管壁上安装铝散热片。

如果蒸发器很小,盘管可能由一根连续的回路组成,但当尺寸大时,为了不使回路压降过大,可以将一个长的回路分成几段,同时安装在一个公共的联箱部上。

为了保持高的蒸发器效率,不同的回路往往由一个分液器分配输入量,从而平衡各个回路中的输入。

制冷剂盘管上散热片的片距随不同的应用场合而变,低温盘管约每隔1.27厘米一个散热片,而空调盘管中可能高达每厘米5个散热片。

一般如果蒸发器温度低于0℃,霜将会增加,所以一般散热片的密度为约每厘米1.6个或更少。

当有较好的除霜系统时,散热片密度可以大些。

在空调系统中,盘管的结霜往往不会发生,所以散热片的密度由空气阻力来决定。

4、膨胀阀

用于控制进入蒸发器的液体制冷剂流量的常用设备是热力膨胀阀。

阀上的一个小孔用于限制进入蒸发器的流量,其流量由一个针状阀和其阀座调整,它们可以改变孔的大小。

这个针状阀由一个承受三个力的膜片所控制,蒸发器压力施加在膜片下端,具有使之关闭的趋势。

过热度弹簧的弹力也同样在这个方向上。

与这两个力相平衡的是,感温包里充注物的压力,感温包被捆绑在蒸发器出口的管路上。

假定感温包里充注的制冷剂和系统里的制冷剂相同时,我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热力膨胀阀的动作。

当机组运行时,蒸发器里的制冷剂在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下蒸发,只要感温包暴露在一个较高温度的环境下,它就会产生比蒸发压力更高的压力,这两个压力之差就可以打开膨胀阀,过热度弹簧的压力为设定值,当感温包压力与蒸发压力差小于过热度弹簧压力设定值时,就会关闭膨胀阀。

当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升高时(过热度也增大),盘管出口处的温包压力也相应地升高,通过膨胀阀的流量增加;当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升高时(过热度也增大),盘管出口处的温包压力也相应地升高,通过膨胀阀的流量增加;当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下降时(过热度也减小),温包内的压力也减小,膨胀阀就会轻微关小,制冷剂流量也相应减小。

当膨胀阀制冷量与负载相匹配时,在设定的过热度下膨胀阀的供液将会非常稳定,当膨胀阀制冷量过大或蒸发器尺寸过大时,都会引起蒸发器供液不正常,从而导致压缩机吸气管压力出现大的波动,甚至有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因为当制冷剂流过蒸发器时会产生压降,蒸发器盘管出口处的蒸发压力低于膨胀阀处的压力,但这种压降不可忽略时,需要一个更高的过热使阀的膜片受力平衡,蒸发器就会出现供液不足的问题。

为了补偿蒸发器内的压降,可以使用外平衡热力膨胀阀,它是蒸发器出口处的压力引到膨胀阀膜片的下方,而不是蒸发器进口的压力,这就排除了蒸发器压降对阀正常操作的影响。

当使用压降型分液器时,必须使用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压力限制型膨胀阀,经常用于限制压缩机功率要求,阀的结构使其能够把吸气压力限制在给定值以下。

从而当吸气压力高于这个值时限制制冷剂供给。

气体充注型压力限制阀的充注往往有限,当温包内的温度相当于其最大运作压力时,所有的液态制冷剂都会蒸发,温度如果再升高,只会使气体过热,而不会再使压力升高。

一旦蒸发压力升高就会使膨胀阀产生关闭动作。

气体充注型膨胀阀的缺点是当膨胀阀阀头温度比温包温度低时,阀头处制冷剂可能会冷凝,从而使阀失去对供液的控制。

因此,使用气体充注型膨胀阀,温包温度必须低于阀头温度,气体充注型膨胀阀一般只用于高温装置,如空调。

图1-13热力膨胀阀剖视图

1.4.2附件

1、电磁阀

制冷电磁阀的结构按其动作形式分为直动型及先导型两种。

(1)直动型电磁阀

它是利用线圈通电激磁产生的电磁力来直接驱动阀心来开闭阀,其结构如图所示。

(2)先导型电磁阀

它是利用线通电激磁产生的电磁力吸起阀的铁心,先导阀即被打开,活塞上部空间与阀后相通使阀门上部压力降低,造成活塞上、下有一个压力差,使活塞往上升,这样主阀口被打开。

当线圈电源被切断时,心铁由于弹簧力和自重而复位关闭小阀口,制冷剂通过活塞上的平衡孔进入活塞的上部,使活塞上、下压力平衡,活塞下降,主阀口被关闭,其结构见图1-14所示。

图1-14电磁阀

2、易熔塞

易熔塞是一个安全装置,中间塞有特定熔点的金属。

此熔点由仪器标定。

但一般来说,它的熔点是在压力为不高于制冷剂容器爆裂压力的40%时的制冷剂饱和温度,或制冷剂的临界温度(一般取两者中的较低者)。

可熔塞一般只用于容积不超过0.084立方米的压力容器。

它经常被用作火灾时的安全装置,而不是高压时的保护装置。

3、储液器

储液器实际上就是一个液体储存罐,用于储存不在循环过程中的制冷剂,利用毛细管进行液态制冷剂供给的小型系统,制冷剂的供应量很小,如果运行负荷基本稳定,经过精心设计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可以允许系统不使用储液器。

如果冷凝器有足够的体积,可以提供储存空间,也可以不需要一个单独的储液器。

这是带有壳管式冷凝器的水冷机组通常采用的设计方式。

然而,所有的装配有膨胀阀的空冷机组都需要有一个单独的储液器。

当系统需要维修时,为了提供空间来储存制冷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