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3099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docx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三篇

【篇一】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

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

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

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

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

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

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1、初读目标:

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

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

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

  a、随文识字11个;

  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

  c、重点读好第一段;

  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

”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

  重点:

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11个;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难点:

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

  二: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舞蹈导入。

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

朗读。

课题为什么加上一个“儿”?

(亲切等)再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雨点儿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

(范读,课件)

  2、小朋友们听得那么认真,你看,雨点儿来我们教室啦!

(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

  3、谁来数一数来了多少雨点儿朋友?

——教学“数不清”的“数”和“清”。

  4、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

(云彩里)——(出示)第一节。

指导朗读。

  教学生字“彩”。

  5、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怎么下来的?

(飘落)——教学生字“飘、落”。

  6、(纸片飘落表演)

  师:

谁能用一个词描绘老师的表演?

能用小手做做动作。

  师:

出示词语“飘落”,为什么“飘”的边上是个“风”字?

  6、(出示)第一节。

老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送回课文中了,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评价)

  7、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

(“从……里”变红)再读句子。

  (出示:

我会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说话训练:

从里。

  (三)教学第二部分

  1、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

(看课件图片)他们还聊起天来,猜猜他们都说什么了?

(大雨点问小雨点要到哪儿?

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也问大雨点,大雨点儿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2、范读第2自然段。

“半空”是什么地方?

教学“空”。

  3、写字指导:

“半”要求会写。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4、教学“对话”

  

(1)出示课文第2—4节。

朗读。

  

(2)谁问谁?

——“大雨点问小雨点”怎么问?

“小雨点问大雨点”怎么问?

  (3)怎么回答?

——小雨点怎么回答?

你为什么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大雨点怎么回答?

你为什么要到没有花草的地方?

  (4)教学生字:

“问”“回答”。

(注意:

问得反义词是答)

  (5)再读第2—4节。

  (分角色朗读,机动)老师第二节;男生第三节;女生第四节。

  (四)复习巩固

  1、朗读的时候,生字宝宝都藏在课文里了,现在他们又单独跑出来了。

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检查)

  2、第二次指导写字:

方。

  三:

说课后反思

  一、我的亮点:

  1、教案的设计思路清晰

  A、本教案设计了两个重要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围绕第一自然段: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1)这句的教学重点解决三个词语、:

a、数不清的随文识字教学;b、云彩的随文识字教学;c、飘落的随文识字教学;

  在教学“数不清”的环节,我出示课件下雨的动画,让孩子数绵延不断的雨丝,结果孩子说:

数不清,这样引出数不清的词语,我感觉是很顺利的;在“云彩”识字的教学中,我问了数不清的雨点来自哪里?

引出云彩,再看彩的三撇,引导孩子想象,这三撇就是三条彩带;在飘落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个边吹风,边扔纸片的动作,让孩子们观察纸片是怎么从我手里下来的?

这样的设计是让孩子们了解“飘落”下来的含义。

我再让孩子们把话说完整——纸片从手里飘落下来。

这样也是达到了对于词语“飘落”的使用的效果。

  

(2)语言能力的训练:

……从……里……的教学说话训练。

  我舍弃了“数不清的……”“……从……飘落下来”这两个词语的训练,而设计……从……里……的教学说话训练这个环节的时候,我是有所考虑的,因为本文的后面练习题里有……从……里(上)……的教学说话训练,事实证明这个设计是有用的,课堂上学生们能够说出这类句子,如:

蜗牛从蜗牛壳里伸出来。

我首先肯定孩子的答案,并纠正:

你肯定是想说,蜗牛的头从蜗牛壳里伸出来,或者:

蜗牛的头从蜗牛壳里探出来,边说我还边做做伸出头的样子来。

他表示同意,听课老师和别的孩子都笑了。

有的孩子说:

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

我觉得奇怪追问一句:

猴子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

他说:

因为他的尾巴没有勾住树。

我又让他把话说完整:

小猴子从树上掉下来,因为他的尾巴没有勾住树。

有的说:

老师从门外走进来。

等等这个换环节的回答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认为我打开了孩子的思维空间,他们用我规定的句式,说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

这样的训练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到位的。

  (3)整句的朗读训练。

  B、第二大板块是2——4段的朗读训练。

  

(1)在本段中,我围绕:

“问”和“答”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找出问的句子:

你要到哪里去?

你呢?

在让孩子读好问句的时候,我使用了音乐“指挥”的方式,跟着我手臂的指挥,读好问句向上扬的语调。

在让孩子学做雨点问问看,顺便表扬孩子你问得真有礼貌,真亲切,真好听等等。

  

(2)再看是怎么回答的:

让孩子找出两句答句。

找出后,看两幅不同的图,我问:

小雨点为什么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孩子在这个环节的回答是精彩的,他们说有花有草的地方非常美丽,小雨点可能是小女孩子,她喜欢去美丽的地方和花蝴蝶等一起玩耍,有的说已经长了花草的地方需要的水比较少,所以小雨点才去哪。

而大雨点要去的地方没有花草,因为那里的种子都在地底下沉睡,假如大雨点唱着《小雨沙沙》去唤醒他们,他们就会醒来。

而且喝道大雨点给他们浇的水,他们就能很快发芽从地下冒出来,长出红的花,绿的草。

从孩子的回答看出来,我的课前导入是对的。

他们还记得《小雨沙沙》带给他们的快乐,和雨水带给种子的快乐。

  附:

《小雨沙沙》歌词,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篇二】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

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

“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

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

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

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

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

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

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

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6、练。

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

喜欢的请举手。

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

(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

左右(板书)

  

(二)操作活动,认识左右

  1、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来举手发言,还可以做什么?

(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呢?

(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2、小小游戏,进一步认识左右

  

(1)动一动:

张开你的左手摇一摇,张开你的右手摇一摇;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转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转一圈。

  

(2)听口令做动作:

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3、摆摆学具,辨别左右

  

(1)动手摆:

铅笔在最左边;小刀在最右边;文具盒在中间;橡皮在文具盒的左边,铅笔的右边;尺子在小刀的左边,文具盒的右边。

  

(2)说一说: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尺子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呢?

  (3)打乱学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三)引导观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同桌同学面对面站着,观察左手和右手,你发现了什么?

  

(2)转动方向,观察左边和右边的事物,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方向改变了,左边右边也改变了。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60页“找一找”。

  出示挂图:

  师:

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玩,可他只记得上楼左拐是小明家,小明住在几号房呢?

  

(2)解决“练一练”第3题。

  A、师:

停车场的管理员听说你们学会了新知识,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看看是什么吧。

  B、出示挂图:

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辆车。

  C、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解决“练一练”第5题。

  A、出示挂图:

想一想,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小组讨论、交流

  C、到楼梯去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

  D、小结:

我们不仅仅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看你们家左右两边分别是谁的家。

  

【篇三】

  教学目标:

  1.过《其多列》的演唱的、感受哈尼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哈尼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2.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哈尼族儿童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其多列》伴奏。

  教具准备:

手风琴、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竞赛法、启发式……

  养成教育训练点:

课堂常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到入

  1.创设情景,情感铺垫

  师:

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平时掌握的知识多,谁能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师:

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大家去做客呢?

(播放《齐多列》录音)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出示图谱,并播放音乐《其多列》录音。

  优美的歌曲学生爱听;多彩的画面,学生更喜欢看。

在听歌曲与看图形的同时,掌握音的高低。

  2.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师范歌曲,请学生把不人认识的字用拼音标记好。

  

(2)出示“走”与“跑”的线路图

  指导学生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为读歌词打基础)

  (3)朗读歌词,师生共同分析歌词。

  (“其多列”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1)教师领唱。

  

(2)隋琴轻声放入填词唱歌曲。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展示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分发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没有得到乐器的同学拍打强弱规律一同进行伴奏。

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其多列》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学到了什么?

(愉快;热爱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