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导学案23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796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导学案23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导学案23课.docx

四下导学案23课

23.古诗三首

董莉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过程方法: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的内容,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ppt、小组合作学习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观察记录

问题及对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0分钟)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

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

1.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

2.出示诗句,学生朗读。

·是否对古诗产生了兴趣。

·能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能否准确读出诗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5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5分钟)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检查读古诗情况。

3.老师范读。

4.总结读诗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能否有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能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能否谈出真实感受

三、细读古诗,开始学习(1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10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5分钟)

1.解读《学习卡片》内容

2.指导“学习指南”

3.观察学习情况

4.组织小组汇报

5.完善修改

·明确卡片填写要点。

·按照学习指南提示要点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认真倾听,判断、思考、表达。

·理解句意,恰当填写卡片

·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客观评价对方。

四、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1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10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5分钟)

1.出示“学习指南”

2.指导按照“学习指南”自主学习

3.组织合作交流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主选择与合理分工。

·主动交流问题,梳理问题。

·在合作分享中增强自信

·完善各自学习单。

·感受画面,体会景物的美

·展开想象,说话训练。

·组长有效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分工。

·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共同发现的乐趣。

·主动请教,积极互助,有序地梳理问题。

·在合作分享中增强自信,学会互相尊重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

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

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出示诗句,学生朗读)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③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你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什么?

(乡村风光的优美,生活的优闲自在。

4.过渡:

是啊,美丽的田园风光在各位诗人的笔下都展现出不同的画卷。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欣赏乡村的美景。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5.板书课题。

二、学习《乡村四月》

(一)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诗

学习指南

(一)

1.读四遍,读前两次时,把字读得字正腔圆,注意多音字与生字的读音;

读后两次时,把诗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2.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3.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学习卡片

(一)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下列练习。

绿:

白:

山原:

川:

子规: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意思:

从中我知道了。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里的“闲”的意思。

“了”的意思。

我能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我体会到了:

2.汇报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他们读得怎么样?

3.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停顿。

4.小结读古诗的方法:

要缓缓地读;要两个两个字一读;读的时候摇头晃脑地读,韵味自然就出来了;读诗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5.学生再读诗,读得有节奏,尽可能读出味道来。

评价表

评价要求

得分

总分

读准字音

531

()

声音洪亮

531

富有节奏

531

情感饱满

531

(二)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学习指南

(二)

1.读到这儿,乡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丽、繁忙)

2.哪些诗句表现出来的?

学习卡片

(二)

1.《乡村四月》这首诗作者主要描写了时节的景象;诗中描写山村田园景色的诗句是:

,诗中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繁忙紧张的诗句是:

2.你读懂了农民一颗怎样的心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了

诗人对的赞美。

 

3.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是啊,劳动最光荣。

你们想的和作者的一样,他在诗中也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

带着你们的赞美读读这两句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背诵《乡村四月》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观察记录

问题及对策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0分钟)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2.理解课题

·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

·能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二、学法迁移,自主学习(2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10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10分钟)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2.细读诗歌,品读语言,想象情景,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4.交流自学成果。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明确卡片填写要点。

3.按照学习指南提示要点自主学习。

4.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能否有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能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能否谈出真实感受

··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判断、思考、表达。

·理解句意,恰当填写卡片

三、拓展延伸,背诵古诗

(1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5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5分钟)

1.出示“学习指南”

2.指导按照“学习指南”自主学习

3.组织合作交流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汇报。

·主动交流问题,梳理问题。

·在合作分享中增强自信

·完善各自学习单。

·组长有效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分工。

·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共同发现的乐趣。

·主动请教,积极互助,有序地梳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谈话过渡:

欣赏了《乡村四月》给我们带来的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迷人景象和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动情景,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也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2、板书诗题并理解,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兴”,理解“杂兴”。

3、学生回忆《乡村四月》的学习过程,出示学习环节和要求:

学习指南

(一)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2.细读诗歌,品读语言,想象情景,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4.交流自学成果。

4.学生依据以上的学习环节和要求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预习卡片

(一)

1.看拼音,写汉字。

yún()田jì()麻lí()落jiá()蝶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īngxìng

高兴()兴()奋

时兴()兴()趣

dāngdàng

当()家妥当()

当()选上当()

3.解释下列词语。

昼()耘()绩麻()

各当家()童孙()供()

肥()稀()篱落()

 

学习卡片

(一)

1.我会读诗,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耕耘”“绩麻”未解”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2.我知道。

(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1)“昼出耕田业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理解诗意:

欣赏诗情: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理解诗意:

理解诗情:

(3)整首诗展现了场面

3.读了《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我最喜欢“这一句了,因为。

4.学了古诗,我知道第一句主要写了。

第二句主要写了。

 

5.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二、拓展延伸

1.过渡:

古人说:

“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这首诗歌中充满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与作者的经历是有关的。

2.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翁卷、范成大?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出示诗人简介,生阅读。

翁卷,字灵舒,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

“永嘉四灵”之一,他们在思想方面,漠视功名富贵,安于贫贱,以陶渊明为师。

他们的诗歌在内容方面着重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范成大,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4.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他们都不喜欢做官,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才写下这么多田园诗。

5.小结:

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6.不止是他们,还有许多诗人也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诗。

你读过哪些?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7.学生汇报展示读诗。

8.老师补充诗歌,学生诵读。

9.与《乡村四月》相比,你发现这几首诗都有什么特点?

(都是写农村生活的诗,反映农民痛苦,感情比较压抑,基调深沉;《乡村四月》洋溢的是轻快愉悦的氛围,景是怡人的,事是悦人的,人的内心是轻松的,农民忙碌而开心基调明朗。

三、总结:

应该说,封建社会的农村,农民的负担是沉重的,农民的生活是艰辛的,大多数诗人写的,是农村破旧衰败的景象。

而翁卷、范成大却写出了农村的风光优美,农民的劳动愉悦。

这并不是诗人有意掩饰丑恶现实,有意美化黑暗生活。

诗人是在用诗的眼光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并努力去再现这种美。

这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美,并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诗情画意。

以后,我们读诗的饿时候,也要多想想诗歌背后深层的含义。

四、朗诵诗歌,结束课堂。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观察记录

问题及对策

一、检查背诵前两首导入

(10分钟)

1.诵读诗词,激发情感。

2.师板书,教师介绍,词和诗的结构形式区别

1.朗诵前两首诗

2.出示诗句,学生朗读。

·能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能否准确读出诗句

·了解诗与词的区别

二、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1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5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5分钟)

1.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2.老师检查。

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2.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能否理解诗意。

·能否积极思考,参与课堂。

·能否谈出真实感受

三、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1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10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5分钟)

1.解读《学习卡片》内容

2.指导“学习指南”

3.教师配乐范读

4.组织小组汇报

5.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

·明确卡片填写要点。

·按照学习指南提示要点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

·认真倾听,判断、思考、表达。

·理解句意恰当填写卡片

·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客观评价对方。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10分钟)

(一)独立自主学习

(5分钟)

(二)小组交流并汇报

(5分钟)

1.出示“学习指南”

2.指导按照“学习指南”自主学习

3.组织合作交流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主选择与合理分工。

·主动交流问题,梳理问题。

·在合作分享中增强自信

·完善各自学习单。

·感受画面,体会景物的美

·展开想象,说话训练。

·组长有效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分工。

·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共同发现的乐趣。

·主动请教,积极互助,有序地梳理问题。

·在合作分享中增强自信,学会互相尊重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前两首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首词。

师板书,教师介绍,词和诗的结构形式区别:

诗讲究格式工整,对仗压韵。

而词要灵活的多,也叫长短句。

二、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学习指南

(一)

1.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3.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三、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

学习卡片

(一)

1.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

3.词中渔翁是个怎样的人?

词中包含作者怎样的心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1.出示补充资料:

“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

2.师生交流诗人的生平,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

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3.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

4.补充学习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

5.回顾诗人生平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

五、归纳总结

学习卡片

1.默写。

2.总结本节课我们按照什么步骤和方法学习这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景中有情

渔歌子------>不须归

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