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593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docx

美丽作文之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

美丽乡村建设发言稿

【篇一:

美丽乡村竞争立项演讲稿】

关于孔坝村、唐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竞争立项

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就我镇孔坝村、唐坝村完全符合美丽乡村竞争立项,分别向各位领导、评委作简要陈述:

首先向各位领导、评委陈述孔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竞争立项情况

一、孔坝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花溪镇孔坝村位于花溪镇东南部,即将建成的国际大峨眉旅游西环线快速通道从东面穿村而过,南紧临柳江古镇、侯家山寨,西与玉屏山隔河相望,北与花溪唐坝村相连。

2011年,该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环境优美示范村”,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卫生村”,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绿化示范村”。

全村辖6个组,683户,2235人,全村以奶牛、蔬菜为支柱产业。

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819元。

二、孔坝村竞争立项具备以下优势:

一是孔坝美丽乡村建设符合县域总体规划,符合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二是村民有建设美丽乡村的强烈愿望,能够积极筹资筹1

劳参与新农村建设。

2006年川中农业项目,2010年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2012年初评的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2013年土地整理项目在孔坝村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孔坝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广泛尊重群众意愿,几上几下反复研究、讨论决定,整个方案符合实际,具有操作性,建设周期短,见效快。

可以说费省效宏。

三是孔坝村村组干部工作得力,在群众中威信高,号召力强,2012年该村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四是受益人口多,该村地处平坝,人口集中,孔坝“归园田居”紧临大峨眉“西环线”安置点。

加上周边农户,共有235户,受益人口占全村农户的三分之一。

五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该村东面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西面紧靠花溪河,天蓝地绿、林水相依、水清村美、人水和谐,是孔坝村的真实写照。

此前的归园田居己让游客充分享受了田园美丽,留念往返。

即将完工的西环线安置点的高端大气更是让人们值得期待,加之正在建设的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贯穿全村,花溪、柳江出口距归园田居不足百米,为该村打造“农旅相融、乡村旅游”提供了最便捷的交通环境。

六是产业基础好。

目前,该村己形成“合作社+小区+农户”的奶牛养殖模式,种草560亩,养奶牛480头;蔬菜种植200亩,流水养殖100亩,流转土地500亩,完成土2

地增肥整治,将开始高质、高效、观光蔬菜种植。

七是整合力强,因为孔坝村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美好的前景,广大有识之士都把孔坝村作为投资热土,社会资金正大量流入,按照规划,将吸引资金300万元以上。

三、具体建设内容

1、助推产业,大力实施农旅相融,鼓励发展观光农业,种植有机、采摘观光蔬菜500亩,流水养殖15亩,新增种植本地特色苗木花卉10亩。

新增特色农家乐10家。

2、完善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农民培训中心一个,农民体育中心一个,卫生计生中心一个,综合调解中心一个,农家书屋一个。

3、道路建设方面,修建1.5米宽休闲步行道1公里,加宽“归园田居”到西环线安置点道路及安置点内部道路500米,入户道路1.1公里。

4、景观水系整治方面,原生态整治安置点外河沟1公里,安置区内沟渠0.3公里及池塘整治4个。

5、修建1500平方米集体休闲娱乐避难场所广场1个,并做好绿化。

6、环境美化、亮化。

建垃圾收集站5个,转运站1个,排污管2000米,安装景观灯50盏。

以上项目的实施,共需投资630万元(不含农房建设投资)。

3

接下来向各位领导、评委陈述唐坝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竞争立项情况

一、唐坝村基本情况

唐坝村地处花溪镇中心,是政府集镇所在地。

东临花溪河,与孔坝村相接,南邻柳江古镇,西接玉屏山,地势平坦,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该村2013被评为县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已申报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2013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美村庄称号。

全村11个村民小组共1356户,总人口4089人,全村以蔬菜、奶牛、茶叶为支柱产业,乡村旅游成为新兴产业。

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0773元。

二、唐坝村竞争立项具备以下十大优势:

首先是唐坝美丽乡村建设符合县域总体规划,符合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其次是村民有建设美丽乡村的强烈愿望,能够积极筹资筹劳参与新农村建设。

2013年花溪场镇花溪河两岸河堤整治、宽庭公司进行土地流转、以及神鹰滑翔公司征地等都是最好的证明。

三是唐坝村村组干部工作得力,在群众中威信高,号召力强。

支部、村委多次受到党委政府的表彰,2012年该村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四是该村地处花溪集镇,人口集中,受益人口多。

4

五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该村紧临柳江镇,“洪吴路”贯穿全村,是到柳江的必经之路,花溪河绕村而过,己建成的农旅相融示范点“水韵新村”,已经让游客共享了田园美丽。

此外,该村有被眉山市文管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玉泉寺,还有别具特色的追人瀑布“飞水岩”,并且雅女文化象征人物卢氏故居也坐落于此,有“中华雅女源”的美称。

六是产业基础好。

2011实施农旅相融以来,唐坝村乡村农家乐蓬勃发展,目前,己建成档次农家乐10户,年接待游客达5000人次,乡村旅游正在该村兴起。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唐坝村有望成为洪雅旅游数块玉佩中最耀眼之一。

七是整合能力强,目前不仅有大量涉农项目在唐坝村实施,随着洪雅旅游产业的发展,唐坝正逐步成为投资热土,特别是飞水岩风景区开发,已吸引社会投资逾600万。

八是方案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建设实施方案符合实际,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费省效宏。

九是唐坝村在历年来已开展的奖补项目考核验收中成绩优秀,无违规违纪情况。

十是唐坝村能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

三、具体建设内容

1、助推产业:

大力实施农旅相融,鼓励发展观光农业,种植蔬菜500亩,打造乡村酒店8家。

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改善村级办公场所,新建农民技术培训中心150平方米;

5

【篇二:

美丽乡村领导讲话】

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9日)

赵洪祝

同志们:

去年在宁波召开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以来,全省各地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今天,我们在杭州市桐庐县召开现场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去年以来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工作。

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建设现场。

刚才,慧君同志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并对推进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还表彰了一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桐庐、安吉、龙游等县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希望各地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去年宁波会议以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呈现出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可喜景象。

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效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初步显现了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但是,美丽乡村建设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各地在认识和工作上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差距。

为此,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正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协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新型城市化是人们在总结和汲取国内外城市化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旨在改善城乡关系、城际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城市化道路。

新型城市化既注重集聚农村人口和资源,又强调城市的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促进“三农”加快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既要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又积极推动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改善生活质量和乡村生活城市化;既着力推进城市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和避免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又坚持城乡环境统一规划、共同防治,促进城乡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的同时,不仅不否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而且还把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培育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在农村范围内集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准确理解新型城市化的涵义,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二)建设美丽乡村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

这些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这就使一些地方和干部误认为村庄整治建设就是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了“新村庄建设”,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要求变成了“村容整洁”一个要求。

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也有这样的片面认识,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水平。

这里,有一个对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问题。

去年,省里印发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要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总体要求,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的四个体系键设。

这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同步推进统筹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设计的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它不仅追求城乡协调发展、农民生产致富,还追求城乡合理布局、农民创业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水平,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需内容”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的龙头工程,但不是全部内容。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要求,正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

这就使一些地方和干部常常津津乐道于gdp、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对为此付出的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则想得不多、说得不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做得也不够。

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强度的日益扩大,面对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废弃物的与日俱增,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执政理念。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正是我国和许多国家对传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美好期待。

农村是自然资源和优良环境的贡献地,是城市污染的转移地和农业污染的发生地,也是生态屏障和生态涵养的所在地,应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牢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推进以节能减排、降耗治污为重点的绿色城镇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以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尽快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建设美丽乡村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有为之举。

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确保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通过这几年实践的历练,我省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工轻农、重城轻乡、重经济轻民生、重增长轻生态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以人为本和整体性、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理念和要求。

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合体,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重视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更加密切地联系农民群众,更加有效地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我们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实践舞台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全面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一、发展与转型同步、传承与创新结合、建设与管理并举,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四个

方面的基木要求。

(一)坚持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

这些年,我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这使我省不仅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也成为全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

但是,从我省内部来看,城乡之间许多方面发展仍不均衡,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差距上。

从居住条件来看,虽然“住有所居”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少农民群众居住质量仍然不高,有的居住在危旧房中,有的居住在偏远山村,有的甚至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从基础设施来看,虽然全省行政村的交通出行、饮水安全、通电通讯等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不少地方村内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薄弱。

从公共服务来看,虽然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上已覆盖全体农民,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仍然不高。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

一要把培育建设中心村、集聚农村人口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综合性举措,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动自然村和农居点缩减、偏远村落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农民异地搬迁、农房异地改造建设,配套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促进农民在集中居住中改善居住条件、共享公共服务。

二要把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普遍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以“保留村”为重点,推进危旧房改造建设,整治和拆除闲置房、废弃房、私搭乱建房,完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发展卫生、文化、体育、托老和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努力提升农民品质生活的条件。

三要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农村联网公路、饮水安全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开展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的便捷度和安全性。

(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产业是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根本,也是美丽乡村的根基。

这些年来,我省在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十分注重配套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初步形成了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但是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村产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特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推进不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管理不严,对农村环境的负面影响明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庄整治建设结合不紧,集体物业经济发展不快,村级集体经济对村庄整治建设和环境保洁的支撑乏力。

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业为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基础,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立体套种的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的新型业态,加快推进化肥、农药的科学化使用和农业清洁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作物废弃物和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最重要基础。

二要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纽带、农家乐经营户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格局,切实加强农家乐污染整治,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利用生态与回馈生态良性互动的农民增收大产业。

三要把社区服务业和集体物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应有之义,特别要积极利用中心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集体物业,积极推进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加快发展和集聚发展、大力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努力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

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色,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农村吸引游人的直接动因,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

这些年,我们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作为首要任务,农村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

但是,与生态、环保、美化的要求相比,农村环境仍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植树绿化尚未全面覆盖,沼气、太阳能、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等节能环保设施和材料尚未普遍使用,村庄之间各类环卫环保设施尚未连成一体,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尚未连线成片,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有效防治,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我们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这个重点。

一要把连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整体推进沿路、沿河、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带打造,成片推进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努力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农村田园景观。

二要把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加快推进“待整治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积极鼓励农户使用太阳能、沼气、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等节能环保设施和材料,切实加强畜禽饲养场环境治理和排泄物沼气化利用,着力提高村庄环境质量。

三要把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保证,切实加强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环保设施维护、绿化苗木养护等工作,探索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户为主的管护经费筹措机制,确保农村环境长期保洁,重塑农村田园风光的美景。

(四)坚持把发展乡村文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同样也是一个区域、一个村落的魅力所在。

这些年,我省在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一直强调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一大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得到快速培育和建设。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乡村文化保护和创造还远远不能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突出表现在:

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销声匿迹,一些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濒临失传;文化创造活力培育滞后,文化教化功能发挥不足,农民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下个月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问题,文化建设也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新的机遇。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彰显乡村文化特色。

一要把保护和培育文化特色村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主体,切实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古家具、古农具等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切实加强乡村文化的创造,大力培育产业文化、生态文化,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保护和区域品牌培育,丰富特色农产品节庆活动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饮食文化,传承和创造以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努力使乡村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亮点和休闲旅游的卖点。

二要把培育和创造乡村地域文化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载体,结合连线成片的环境整治、景观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平原、山区、海岛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带。

目前,各地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纷纷推出的幸福乡村、秀美乡村、和美乡村、童话乡村、魅力乡村、洁净乡村等,要进一步赋予其文化内涵,增加其文化积淀,彰显其文化魅力,努力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的“名片”和凝聚人心、激发热情的“引擎”。

三要把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落脚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用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

乡村文化教育、引导、感化农民和游人,促进农民和游人在接受人文熏陶后更好地呵护自然、弘扬先进文化,让生态伦理、环保责任深入人心,激发农民建设美丽乡村和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游人的文化传递作用,引导农民接受先进的城市文明,改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实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努力形成人创文化、文化育人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三、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

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组织领导、要素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切实把建设美丽乡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要继续发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协调机制,做到工作上统筹安排、资金上整合使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实践成果,及时发现和分析工作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帮助基层破解难题。

要坚持以县为责任主体,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保障要素,形成合力,强力推进。

要切实强化考评激励,把建设美丽乡村的绩效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综合协调。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资源力量的整合集中、协同推进。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自觉地将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实行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使用。

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点倾斜、集聚,促进项目集成与配套,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

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抓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协调做好农村新社区建设、农村住房改造、中心镇建设、农民异地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要顺应村落数量减少、村庄规模扩大的趋势,创新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型社会管理组织,探索行政村合并后民心融合、村民自治、集体资产管理的新机制。

(三)强化要素投入。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增加财政投入,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文撑、引导和保障作用,现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专项资金要逐步转用到美丽乡村建设,县一级要加强对省级各条线上项目和资金的整合。

要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

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

要建立多渠遣的建设用地保障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