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417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docx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专题05地球及其运动规律

【高考预测】

本专题在2013年的考试中可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

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2.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3.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难点突破】

难点1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1.(2012·江苏地理,3)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难点2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应用

2.(2012·全国文综,6~7)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难点3 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3.(2012·安徽文综,30~31)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

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完成

(1)~

(2)题。

(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

00~16:

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

1.下图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四地随太阳直射点变化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

(1)~

(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X度和南纬X度这两天,③地昼长相差(  )。

A.3小时    B.6小时    

C.9小时    D.12小时

(2)据图判断②地关于赤道的对称点的坐标所在纬度为(  )。

A.15°N    B.15°S    

C.75°N    D.75°S

【易错点点睛】

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

对称中心

对称要素

特征

地理意义

地心

对跖点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属东、西经度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长与另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

赤道

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数相等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时,地方时相等

地轴

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分属东、西经度

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昼夜变化趋向相同

春分日(或秋分日) 

时间

距离春分日(或秋分日)的时间天数相同

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一日的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反

夏至日(或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至日)的时间天数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相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相反

易错点2 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

2.(2012·山东青岛一模)右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时,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  )。

A.上海    B.济南    

C.北京    D.长沙

【易错点点睛】

1.方向的判断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指向北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

北极星定向法

北极星所在方向始终为北方

适用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图

房屋朝向定向法 

一般北半球房门朝南,南半球房门朝北

适用于景观图

树木年轮定向法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年轮紧密的一侧表示北方,稀疏的一侧表示南方

2.纬度高低的判定

依据

判断技巧

自转线速度 

线速度越大,纬度越低,反之纬度越高

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其距太阳直射纬线的远近有关,与太阳直射纬线相距越远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因此通过比较同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低

昼夜长短和日出的早迟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长、日出的地方时就越早;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短、日出的地方时就越迟。

故据此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低

海水表面的温度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面的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因此通常海洋表面水温越低的地方,其纬度就越高

相同高度

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多少或山麓自然带

由于山地垂直方向水热条件的差异,不同海拔地区常常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就相同高度的山地而言,纬度越低的地区,其山顶和山麓的水热差异越大,因此对应的自然带也就越多。

另外,比较不同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也可看出纬度的高低,例如,山麓为常绿阔叶林带的,其纬度较低;山麓为针叶林带的,其纬度较高

代表性的农作物 

不同温度带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因此典型的代表性农作物也不同,如热带地区常种植水稻、甘蔗、橡胶等农作物,亚热带地区的柑橘、毛竹较为著名;暖温带则主要种植冬小麦、棉花、苹果等,中温带则以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著名。

故根据一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也可反推出它所处纬度的高低

易错点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2时50分35秒,航天员刘旺按照指令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人工交会对接并成为一体。

下图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人工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图中表示地球表面晨线的是(  )。

A.甲线    B.乙线    

C.丙线    D.丁线

(2)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特点:

昼渐长→昼最长→昼渐短

B.南极洲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附近

C.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位保持着上涨态势

D.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逐渐变短

【易错点点睛】

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的易错分析

4.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易错点4 晨昏线的应用和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4.(2012·南京二模)图1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

图2为地球极地俯视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把图1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2中,并用“

”表示夜半球。

(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该季节南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此日,a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时,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2)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

(3)快 低温少雨

(4)0 6 东北

③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据此可算出全球各地的时间。

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天,晨昏线与纬线圈有

【2013高考突破】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1~2题。

1.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

A.bB.c

C.dD.e

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经度0°向西至20°W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D.20°W向东至90°E

下面左图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

右图表示四地旗杆的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回答3~4题。

3.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B.北京日出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地球公转由快到慢

4.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点时,右图中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P点为经线与晨线的交点,P点向北极点移动意味着北极圈附近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小,对应的时间段为6月22日~9月23日。

该时段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北京日出越来越晚;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第4题,120°E经线上地方时为9:

00,甲地位于赤道上,地方时为6:

00,正值日出,日影朝西;乙地位于赤道上,地方时为8:

00,日出不久,影子朝向西南;丙地有极昼现象,地方时为0:

00,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影子朝向正南;丁地地方时为12:

00,太阳光线位于正北,影子朝向正南。

下图为甲地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E)

C.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D.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6.h的值是(  )。

A.23.5°B.47°

C.66.5°D.43°08′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该地夏至日最大太阳高度为90°,应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时,北京时间为7:

00,由此推断其经度为165°W。

第6题,h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值为90°-(23°26′+23°26′)=43°08′。

已知图中的①地为晨线和昏线的交点,此刻北京时间是14:

40。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晨昏线的是(  )。

A.P1B.P2

C.P3D.P4

8.若一科学考察队正在②地进行科学考察,此刻太阳正在科考队员的(  )。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9.下列对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B.日出时间从南方到北方逐渐推迟

C.③地和④地在同一日,②地和③地日期不同

D.图中五地中地方时最早的是④地

在下图所示的假设全球光照图中,北京时间为6时。

据此回答10~11题。

10.此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A.从23°26′N向南北两侧降低

B.从(23°26′N,150°W)向四周降低

C.从23°26′S向南北两侧降低

D.从(30°N,150°W)向四周降低

11.若出现图示情况,下列叙述可能的是(  )。

A.寒带范围将扩大

B.北京冬季均温将升高

C.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提高

D.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更加明显

图2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12-13题。

图2

12.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

14.读某日以d点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太阳高度分布图,a、b、c、三地点中,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A.aB.bC.cD.a、b、c

解析:

d位于北回归线上,且太阳高度角达90°,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

D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    层,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    强弱的标志。

(2)不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性不同,其中两者变化完全呈正相关关系的是(  )

A.70°N~80°NB.60°N~70°N

C.50°N~60°ND.低纬度地区

(3)由此可以看出,太阳活动不仅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地球    产生影响。

(4)为了预防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概况及对地球的影响。

本题通过三个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黑子相对数目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比较进行设问。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可以得出黑子的相对数量的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变化,而且二者的变化周期基本一致。

说明太阳黑子的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太阳活动

16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它往往出现在(  )

A.子夜B.白天

C.日出前D.日落后

17.当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地球上具有可降低太阳活动对其影响的保护层是(  )

①水圈 ②大气圈 ③岩石圈 ④地球磁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有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所以地球大气层和地球磁场可降低太阳活动的影响,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

【答案】D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

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

材料二下面为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___年是第23个太阳活动峰年。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

太阳风暴对地球气候和地球运动有长期影响,对于人类社会的高技术系统有无危害?

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在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为电源)。

据此完成19~20题。

19.某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20.下列哪一地区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

【解析】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

第20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故A项正确。

【答案】19.C20.A

21.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2°,则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该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

(3)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的时间约有________个月;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2.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6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用折线)

23.读日、月、地运行关系示意圈,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

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日、月、地运行关系示意圈

(1)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13.2°。

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___天。

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__________度。

(2)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__。

如果在清晨观察天空。

从时间先后比较,该月相的出现比太阳升起的时刻要__________。

(4)当地球先后运行到A与C两个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都是__________,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__________月。

(5)月球从M2位置运行到M3位置约需2天多,据图说明原因。

(3)娥眉月(1分);早(1分)

(3)新月(1分);朔望(1分)

(5)月球公转一周处在M2位置时,地球也在公转轨道上移动了27°多。

月球在公转轨道上需再转动27°多才能到达M3位置,重现在M1处人们看到的月相(2分,只要答出地球公转了27°多,或月球还需要再转动27°多,均可得分。

24.右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