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14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整体备课

单元名称

乘法

总课时

13课时

课标

要求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4.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单元

教学

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3.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通过对乘法运算律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规律进行简算。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关键:

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学生在三年级上下学期的分别学习了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乘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对于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所掌握。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后续学习内容:

在四年级上册稍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乘法和加法的简便运算以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

单元教材特点:

1、会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3、掌握计算的技巧。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

50×70=40×30=25×40=160×3=60×40=200×7=

25×20=48×20=300×5=180×5=12×30=22×4=

18×3=60×6=35×4=72×2=190×3=95×4=

185×4≈154×28≈592×21≈108×34≈

252×19≈313×32≈612×19≈710×38≈

二、我会填。

(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

(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3)飞机每小时飞行850千米,4小时可飞行()千米。

(4)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人。

刘老师身高169厘米,大约是()厘米。

(5)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

小东在校运会“100米跑”中,跑出每秒8米的好成绩,写作()。

(6)85×25的积是()位数。

125×80积的末尾有()个0。

(7)在○里填小“>”“<”或“=”。

180×5○190×6460×30○46×300

三、请你当裁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250×40的积末尾只有2个0。

()

(2)三位数乘最大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4)204×50=1020()

(5)小华骑自行车250米/分,2小时行多少米?

列式250×2()

四、细心选一选。

(1)125×40积的末尾有()个零。

A.1B.2C.3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40倍,积也()。

A.不变B.扩大40倍C.缩小40倍

(3)8□49≈8000方框里最大可填()A.0B.4C.9

(4)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A.48×40B.24×800C.480×400

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根据75×40=3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50×40=75×200=25×40=

我发现了:

2.笔算

306×24=703×50=260×14=480×70=65×390=42×102=

 

六、让我来解答

(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饮料350支,这个月(按31天计算)共售出饮料多少支?

(2)小东从家走到学校要20分钟,他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小东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3)小华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钟能跑多少米?

(4)张大伯把一车蔬菜送到菜市场,去时的速度40千米/时,用了3小时送到,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5)打字员小芳每分钟大约打75个字,她打一篇文稿刚好用了40分钟,这篇文稿大约有多少字?

(6)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从广州火车站开往各个城市的列车行程表。

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到达地点

韶关

济南

南京

桂林

速度(千米/时)

120

100

90

时间(时)

3

22

13

路程(千米)

240

2500

 

 

课题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

日期

10.15

内容

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课标要求

P21

学情调查与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整十数的口算,根据学生已有水平设计的课前检测题为:

122×25=,学生中有人能够正确计算,有人计算方法正确但计算结果不准确,有人已经遗忘计算方法不会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从具体情境中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进一步认识数据中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具的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设计目的

二次备课

知识链接

3分

尝试学习

10分

合作交流

10分

巩固拓展

10分

反思总结

2分

复习

1、口算

2、估算,说估算的方法

28×3117×22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20圈、34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

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100圈、2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

“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做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

写作:

×54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

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旧知铺垫

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整十数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教学检测

当课检测

344×25

作业

书P34——3

教学反思

 

课题

《体育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课型

新授

日期

10.16

内容

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课标要求

P21

学情调查与分析

学生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针对学生在估算中的问题,设计了本课的课前检测题:

254×21≈?

,在估算中发现有人能够运用正确的估算方法估算,有人会估算但估算方法不是最优化的,有人没有掌握估算方法,不会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从具体情境中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进一步认识数据中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具的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设计目的

二次备课

知识链接

3分

尝试学习

10分

合作交流

10分

巩固拓展

10分

反思总结

2分

复习

1、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

(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你有什么感想?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

教师:

你能数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

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

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3、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

12×6×28或72×28

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

70×30=2100

(4)小结:

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的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体育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检测

当课检测

336×28估一估结果大概是多少,再动笔算一算

作业

书36——4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三》

课型

练习

日期

10.17

内容

教材第36、37页

课标要求

P21

学情调查与分析

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本课将结合学生马虎的毛病,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从具体情境中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进一步认识数据中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

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具的准备

投影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设计目的

二次备课

基本练习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

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

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

综合练习。

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23  72×124  102×15  56×456

  603×34  25×112  460×18  35×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88×34=318()

  150×40=600()350×70=2450()

课堂总结:

说说本课收获

对比练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进一步掌握“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

板书设计

练习三

629×53=  408×75=  1200×40=

教学检测

作业

书38——4

教学反思

 

课题

神奇的计算器

课型

日期

10.21

内容

第38页的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课标要求

P21

学情调查与分析

学生对计算器可以说并不陌生,所以本课在运用计算器方面难度不大,关键在于对计算器按键的使用。

课前检测:

教师读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考验学生是否会使用计算器,结果有人会使用计算器,有人不会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从具体情境中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会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进一步认识数据中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教学关键

关键:

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学具的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设计目的

二次备课

知识链接

3分

尝试学习

10分

合作交流

10分

巩固拓展

10分

反思总结

2分

1、口算

70+20=90-50=12÷4=18×4=456×43=

2、引导发现456×43用口算算不出来。

怎么办?

3、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

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

认识计算器。

板书呈现:

神奇的计算器。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

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

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

 酒:

14元  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

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

12元 甜点:

8元青菜:

3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1、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9999×9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

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

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2、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全课总结

由猜一猜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

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期器

教学检测

当课检测

518×18=竖式计算后,用计算器验算

作业

《新课程》22——1、2

教学反思

 

课题

探索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课型

新授

日期

10.22

内容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材第40、41页的“探索发现

(一)”内容。

课标要求

P21

学情调查与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计算器使用的实际水平——让他们用计算器算出大数的乘积是比较容易的。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先用计算器算出几个小算式的结果,发现规律后就开始推算,但老师会组织学生用计算器验证推算的结果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此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知识和经验,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找规律的探究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从具体情境中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进一步认识数据中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