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2087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广西语文版)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

广西中考命题分析与预测

地市

年份

篇目

考查知识点(题型)

分值

玉林、防城港

2014

——

2013

2012

河池

2014

——

2013

改变生活的智能电视盒

说明对象(选择)

说明顺序(选择)

说明方法(选择)

文意理解(选择)

8分

2012

——

2015年命题预测

预计2015年中考说明文考查仍将延续近3年的态势:

选材均为课外文段;说明内容概括、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品析、信息提取和判断是主要考点。

拓展探究也是说明文的常规考点,备考过程中不能轻视。

1.(考点一)这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

2.(考点二)下列对说明对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电视盒让电视机的拓展性大大增强了。

B.智能电视盒能使人们利用电视上网查询航班、股票等信息。

C.智能电视盒因为价格昂贵,因此无法被更多的家庭选择。

D.智能电视盒使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

3.(考点三)不属于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一项是()

A.具有无限制接入互联网、下载安装第三方应用软件、自动升级系统等功能。

B.智能电视盒还能够同其他设备共享内容,进行互动,如平板电脑、手机等。

C.可以通过内置WiFi或有线网络接口让电视接入网络。

D.不具有可以加载的内容和应用。

(2014·江西)扇子

①《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

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

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②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

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

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

【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

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家常。

春日迟迟,欲睡昏昏。

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③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

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

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一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④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

“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⑤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

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⑥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⑦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⑧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

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

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⑨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

【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

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1.(考点一、考点二)本文属于_______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点三)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

★3.(考点三)结合文章内容,下列关于扇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东周的扇子是长柄大扇,由奴仆执掌,表白强权,是礼仪扇。

B.汉代的扇子用竹篾编成,扇柄附于一侧,落入寻常百姓家;机械扇,手拉使之转动生风。

C.魏晋南北朝的羽扇(比翼扇)只用羽毛或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饰以羽毛,恪显名士做派。

D.隋唐的团扇呈圆形,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

4.结合文章内容,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A】句“春日迟迟”“欲睡昏昏”等语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

“闲妇们”“太太小姐们”等词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

B.【B】句“捏”“牵”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名媛贵妇手执扇子,行动不便的特点。

C.【A】句“有一搭没一搭”“拉呱”“打发”等词传神地写出了太太小姐们的悠闲生活。

D.【B】句“莲步轻移”“旖旎而行”等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名媛贵妇高贵优雅的动作以及掩饰娇羞的动人姿态。

5.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

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第12讲说明的顺序和结构

考点四: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事物的制作过程和步骤,多出现时间名词。

事物说明文多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

另外,介绍工作程序的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2.空间顺序:

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进行说明的顺序。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介绍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

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常出现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的是哪种顺序。

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如《苏州园林》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入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主要的,然后再说花墙、廊子等次要的。

因此,这篇文章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五:

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

(1)总分式,如《苏州园林》(先总体地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2)总分总式,如《故宫博物院》。

(3)分总式。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同第11讲例文)

这篇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是()(考点四)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D.时间与空间顺序相结合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很好辨别,都有其一些特定的关键词。

文中既没有表示时间的关键词,也没有表示空间顺序的关键词,而选文主要从智能电视盒的作用与一般电视盒的作用的区别加以说明,属于逻辑顺序。

【参考答案】C

1.(考点四)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这种说明顺序的作用是什么?

2.(考点四、考点五)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了空间顺序。

B.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C.本文从整篇看用了逻辑顺序,但第⑤段用了空间顺序。

D.本文依次说明了智能电视机、智能电视盒。

(2015·预测)高铁安全谁来保障

①高速铁路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巨大系统,其运用安全涉及各个环节,从合理安排列车运行和司乘人员,到运营设备和线路的状态检测与维修保养,以及调度指挥和运行控制等。

②高速铁路除了要保证动车组、供电、线路、通信、信号等设备安全外,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如强风、暴雨、大雪、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塌方落石、异物侵陷、列车事故等突发性灾害,都要实施全面监测,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和紧急救灾系统,科学地预防和应对灾害的突然袭击。

③强风可以引起接触网强烈摆动、翻转,此时如果动车组通过,受电弓和接触网将无法保持应有的几何关系,造成离线放电,甚至刮断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支撑机械。

另一方面,作用于列车侧面的强风,将影响列车运行的横向稳定性,尤其是在列车通过曲线时,极有可能造成列车的倾覆。

④高铁的强风预警系统可提前告知列车注意或不要进入危险区域。

由于气象部门只能提供大范围的气象概况,这种粗略的天气形势不能可靠地对具体的地段进行预报,所以铁路沿线需要设置风速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一般安装在特大桥梁、车站、变电所、空旷地带以及风期长、风力强劲的风口地区。

在检测到强风时,需要立即对列车进行管制运行。

如当风力达到35米/秒以上时,列车一般要停止运行。

⑤雨害不像风灾、地震那样具有突发性,它是按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规律形成灾害的,但破坏力大、影响面宽。

目前,我国采用基于降雨量为主要依据的监控系统,在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地区均装有雨量计,并设置3级降雨量警戒线,实行警戒、限速和停运等行车规则。

对雨害,除了沿线设置的雨量计,在一些必要的地点,如立交桥、隧道口以及可能发生严重坡面破坏的地方,还要增设摄像机、倾斜计、应变计、检测网等传感器,监测路基灾害。

⑥地震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是一种发生概率小,但危害性大、监测投资高、暂时无法完全预测的一种自然灾害。

与国家地震预报目的不同,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当地震发生后,分析、判断所监测到的地震信号是否对列车运行造成危害。

如达到预警水平,将自动切断相关区段接触网电源,使本区段上的列车停止运行,并使在相邻区段上运行的列车不再进入地震灾区,达到防止、减轻地震灾害和次生灾害的目的。

⑦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对系统响应要求极高。

由于点信号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当强烈地震波首先到达设置于震源中心最近的地震仪后,系统能在几秒内作出综合判断,并发出警报。

⑧雪灾是寒冷地区高速铁路需要面对的自然灾害。

如果积雪过高,列车底架粘附积雪,将造成列车下设备损坏。

当积雪融化时,威胁线路两侧设备和引起道渣飞溅。

积雪还会影响道岔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相关区段应设置降雪计、积雪深度计、自动融雪等设备。

⑨在可能有闲人进入高速铁路线路范围的路段,可能发生崩塌、落石的路段,公路跨越高速铁路、公路并行高速铁路的路段,应设置金属防护网、异物检测网和监视报警系统,以保证高速铁路受侵的信息及时传输到综合调度中心,控制列车的运行。

★1.(考点四)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D.时空顺序

★2.(考点五)下列对本文结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递进式B.连贯式

C.并列式D.总分式

3.根据原文,下列对强风影响动车运行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强风可引起接触网强烈摆动、翻转,从而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B.强风会直接造成离线放电,刮断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支撑机械。

C.作用于列车侧面的强风,还将会影响列车运行的横向稳定性。

D.列车通过曲线时,作用于侧面的强风极有可能造成列车倾覆。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高铁的强风预警系统在检测到强风时,可以提前告知列车注意或不要进入危险区域,并立即对列车进行管制运行,甚至在风力特大时让列车停止运行。

B.高铁的雨害监控系统设置3级降雨量警戒线,实行警戒、限速和停运等行车规则。

以降雨量为主要依据,在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地区安装雨量计。

C.高铁的地震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当地震发生后,分析、判断所监测到的地震信号是否对列车运行造成危害,达到防止、减轻地震灾害和次生灾害的目的。

D.高铁的雪灾监测系统主要是在相关区段应设置降雪计、积雪深度计、自动融雪等设备。

主要防止积雪过高、积雪融化下落等雪灾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第13讲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考点六:

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特点

作用(答题模式)

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佐证。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打比方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事物做形象的说明,从而突出此事物。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对象的形象可感。

列数字

运用具体的数字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引资料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引用……,突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特点作一般性的解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使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列图表

用图表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把……列成图表,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直观。

摹状貌

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将事物特征表现出来。

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使说明对象具体形象可感。

(2013·北海)植物为何有睡眠

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

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

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

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

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

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

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

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

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综合起来,植物睡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夜晚比白天冷,夜晚闭合叶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的侵袭;二是叶子闭合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热带植物白天也闭合),有保持适当湿度的作用;三是夜晚开花的植物白天睡眠,有防止水分过多散发及防止昆虫捣乱的作用。

总之,植物的睡眠运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

下列对说明方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考点六)

A.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打比方)

B.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下定义)

C.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

(举例子)

D.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

(作比较、列数字)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判断。

一般的说明方法都比较好判断,但下定义和作诠释,考生往往区分不开。

下定义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作诠释则是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个特点做些解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释。

B项中解释睡眠的原因,属于作诠释,不是下定义。

【参考答案】B

1.(考点六)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考点六)文中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作诠释B.下定义

C.分类别D.作比较

(2015·预测)雾霾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②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则被称为轻雾。

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③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并导致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

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④雾和霾常常相伴出现。

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时的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⑤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

其主要来源有多个:

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⑥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附着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000多人因雾死亡。

“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⑦雾霾天应减少开窗,减少外出,外出时避免骑车,戴正规合格的口罩、多食清肺润肺食品。

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

此法既能减少由温室气体引发的空中水汽,又能减少空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雾霾频发的现象。

这方面伦敦做出了榜样:

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副实。

★1.(考点六)下列关于第①段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诠释B.分类别

C.摹状貌D.下定义

★2.(考点六)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考点六)第⑥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4.下列与雾霾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雾和霾的颜色不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B.雾和霾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小于80%,霾的相对湿度大于90%。

C.雾霾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D.雾霾的应对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方法是要从源头上采取“减排消尘”的措施。

5.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

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是PM2.5主要来源之一。

B.历经“雾都劫难”的英国伦敦,在采取“减排消尘”措施后,如今的雾霾天已降至每年5天。

C.第⑦段中“名不副实”在文中指的是现在伦敦雾霾天很少,“雾都”之名已经被取消。

D.⑤-⑦段依次说明的是:

雾霾的主要污染来源、雾霾的危害以及应对雾霾的方法。

第14讲说明文语言的品味

考点七: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要么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等),要么就是或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

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呢?

在熟知词语本身固有意义(即字典义)的基础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

1.瞻前顾后法:

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

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

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比喻义、借代义等语境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意义和内容。

考点八: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1.结构较复杂的句子。

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即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理解其含义。

2.内涵较丰富的句子。

对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语境,整体解析。

3.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

这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阐明要旨,有的承上启下。

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既要注意它在文段中的位置,又要看清其来龙去脉。

考点九: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

主要题型及答题模式: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

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一词能否替换为“××”一词?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可以。

“××”的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有所改变,不符合实际(没原文形象生动),“××”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一词(表限制性的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模式:

不能删去。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往往”“一般”等词表频率,“都”“绝大部分”等词表范围,“一定”“目前”“之一”等词表限定。

如果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变得绝对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