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207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docx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周期性麻痹又称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反复发作的骨伤肌无力或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按血清钾的水平可将本病分为二种类型:

低钾型、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瘫痪,以低钾型最常见。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又称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以骨骼肌反复发作弛缓性麻痹及发作时血清钾降低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血清钾降低、补钾后能迅速缓解;为周期性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主要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lq31-32),该基因编码肌细胞二氢吡啶敏感的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二氢吡啶复合受体的一部分,位于横管系统,通过调节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而影响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肌无力在饱餐后或激烈活动后的休息中最易发作,能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的因素如注射胰岛素、肾上腺素或大量葡糖糖也能诱发。

  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骨骼肌细胞内膜内、外钾离子浓度的波动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钾离子浓度在肌膜内高,肌膜外低,当两侧保持正常比例时,肌膜才能维持正常的静息电位,才能为ACh的去极化产生正常的反应。

本病患者的肌细胞膜经常处于轻度去极化状态,较不稳定,电位稍有变化即产生钠离子在膜上的通路受阻,导致电活动的传播障碍。

在疾病发作期间,受累肌肉对一切电刺激均不起反应,处于瘫痪状态。

【病理】

主要病理变化为肌肉肌浆网空泡化,空泡内含透明的液体及少数糖原颗粒,单个或多个,位于肌纤维中央甚至占据整个肌纤维,另外可见肌小管聚集。

电镜下可见空泡由肌浆网终末池和横管系统扩张所致。

发作间歇期可恢复,但不完全,故肌纤维间仍可见数目不等的小空泡。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男性多见,随年龄增长而发作次数减少。

常见的诱因有疲劳、饱餐、寒冷、酗酒、精神刺激等。

  

2.发病前可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口渴、多汗、少尿、潮红、嗜睡、恶心等。

常于饱餐后夜间睡眠或清晨起床时发现肢体肌肉对称性不同程度的无力或完全瘫痪,下肢重于上肢、近段重于远端;也可从下肢逐渐累及上肢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可伴有肢体酸胀、针刺感。

脑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累,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也很少受累。

少数严重病例可发生呼吸肌麻痹、尿便潴留、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3.发作持续时间自数小时至数日不等,最先受累的肌肉最先恢复。

发作频率也不尽相同,一般数周或数月一次。

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发作频率较高,每次持续时间短,常在数小时至一天之内。

甲亢控制后,发作频率减少。

【辅助检查】

1.发作期血清钾常低于3.5mmol/L以下,间歇期正常。

  

2.心电图呈典型的低钾性改变,U波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QRS波增宽。

  

3.肌电图示运动电位时限短、波幅低,完全性瘫痪时运动单位电位消失,电刺激无反应。

膜静息电位低于正常。

【诊断】

根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突发四肢弛缓性瘫痪,近端为主,无脑神经支配肌肉损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数小时至一日内达高峰,结合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心电图低钾性改变,经补钾治疗肌无力迅速缓解等可诊断。

【鉴别诊断】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本病一般在10岁以前发病,白天运动后发作频率较高。

肌无力症状持续时间短,发作时血钾升高,心电图呈高血钾改变,可自行缓解,或降血钾治疗可好转。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本病较少见,10岁前发病,常在夜间发作,肌无力持续时间较长,无肌强直表现。

血钾正常,补钾后症状加重,服钠后症状减轻。

重症肌无力

亚急性起病,可累及四肢及脑神经支配肌肉,症状呈波动性,晨轻暮重,病态疲劳。

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血清钾正常,重复神经电刺激波幅递减,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可资鉴别。

吉兰-巴雷综合征

本病呈四肢弛缓性瘫痪,远端重于近端,可有周围性感觉觉障碍和脑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可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鉴别。

继发性低血钾

散发病例应与可反复引起低血钾的疾病鉴别,如甲亢、原发性全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失钾性肾炎、腹泻、药源性低钾麻痹(噻嗪类利尿剂、皮质类固醇等)等。

但上述疾病均有原发病的其他特殊症状可资鉴别。

【治疗】

发作时给予1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40-50ml顿服,24小时内再分次口服,一日总量为10g。

也可静脉滴注氯化钾以纠正低血钾状态。

对发作频繁者,发作间期可口服钾盐1g,3次/日;螺旋内酯200mg,2次/日以防发作。

同时避免各种发病诱因如避免过度疲劳、受冻及精神刺激,低钠饮食,忌摄入过多高碳水化合物等。

严重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时应予辅助呼吸,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积极纠正。

【预后】

预后良好,随年龄增长发作次数趋于减少。

【病例介绍】

患者,毛团结,男,40岁,因“四肢无力7小时”于2012-08-2420:

00收住院。

患者7小时前午睡后自觉四肢无力,双上肢持物不稳,行走费力,活动后酸痛不适,未特殊重视,卧床休息,自觉症状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查电解质示血钾2.5mmol

∕L,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病房,患者起病前有受凉感冒病史。

入院查体:

神清,血压168∕90mmHg,言语流利,两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远端4级,近端3级,四肢腱反射(

),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Babinski征(+),右侧偏身感觉障碍。

既往有脑梗塞病史,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

入院后医嘱予一级护理,补钾,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治疗,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徐一医院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

科别:

脑内床号:

28床入院时间:

2012-08-2420:

00住院号:

261225一、一般资料

姓名:

毛团结性别:

男年龄:

40岁民族:

汉族

籍贯:

江苏徐州婚姻:

已婚文化程度:

高中职业:

个体

联系地址:

铜山区汉王镇北旺村资料收集时间:

2012-08-2420:

00

入院方式:

步行ˇ扶走轮椅担架其他资料来源:

ˇ病人亲属

入院医疗诊断:

重症肌无力

既往史:

否认ˇ有高血压(4-5年)家族史:

ˇ否认有

烟、酒嗜好:

ˇ否认有过敏史:

ˇ否认有

二、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

饮食形态:

正常,350-400克/天,以米面为主。

睡眠形态:

正常。

排泄形态:

大便,1次/天,色黄,软;小便,5-6次/天,色淡黄。

自理形态:

正常。

三、心理社会形态

心理状态:

镇静/ˇ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其他

对所患疾病:

了解/部分了解/ˇ不了解费用支付情况:

农保

宗教信仰:

ˇ否认有

四、护理体检

T36.3℃P92次/分R18次/分BP168/90mmHg

神志:

清楚瞳孔:

3.0mm右3.0mm皮肤黏膜:

ˇ正常/松弛/紧张/褥疮/

牙龈:

ˇ正常/红肿/出血/溃疡

五、其他

辅助检查:

电解质(2012-08-24本院)示:

钾2.5mmol∕L

专科情况:

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近端4级,远端3级,右侧Babinski征(+),

右侧偏身感觉针刺减退

入院宣教:

ˇ住院须知ˇ饮食ˇ休息ˇ探陪制度ˇ对症宣教ˇ责任医生ˇ护士

资料收集者:

潘景景

 

护理计划单

姓名:

毛团结科别:

脑内一病区:

5床号:

28住院号:

261225

日期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措施

评价

签名

2012-

08-24

20:

00

 

一、潜在并发症:

心脏骤停与钾2.5mmol∕L有关

 

二、部分自理缺陷障碍:

护理目标:

病人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不发生心脏骤停

护理措施:

1.嘱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完善心电图等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1.正确补钾,严密监测血钾的动态变化,注意补钾的速度和剂量。

2.备好急救药品与器材。

护理目标:

病人住院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护理措施:

2012

08-27

14:

00

化验回示血钾4.3mol/L,正常。

 

2012

08-24

14:

00

 

潘景景

 

 

2012

08-24

20:

00

 

与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近端4级,远端3级有关

 

三、有受伤的危险与血钾2.5mmol∕L致四肢无力有关

 

四、活动无耐力:

与与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近端4级,远端3级有关

1.严密观察巡视病人,询问生活需要。

2.鼓励病人进行生活自理活动。

3.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用品(如:

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4.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刻给与答复。

5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完成穿衣,修饰,卫生,沐浴,入厕,进食生活护理。

6.指导病人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穿不用系带的鞋。

7.病人外出时需有人陪护。

以防外伤。

护理目标:

1.病人住院期间身体不发生伤害

2.能够达到最佳的活动水平,并能避免受伤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存在可能受伤的危险因素,并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

2.保持环境安静,周围无障碍物,并将病人安排在离护士办公室较近的房间,便于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3.病人外出检查、上厕所派专人陪同,负责其安全。

4.急性期限制病人体力活动,病情平稳后,根据病人体力逐渐增加活动。

5.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如加护栏以防止病人坠床,同时又允许其适当活动。

6.床头放置防坠床、防跌倒警示牌,家属24小时陪护。

护理目标:

1病人活动耐力有所增加.

2能完成日常活动.

措施:

1在急性期,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病人住院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012

08-29

10:

00

病人身体未发生任何伤害。

 

08-27

14:

30

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4级,可床边活动。

 

潘景景

 

潘景景

 

 

2012

08-24

20:

00

 

 

五、焦虑:

担心疾病预后,给家庭带来负担有关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用品(如:

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3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协助其日常生活,以减少能量消耗

4将便器放在床旁,以方便病人拿取

5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尽可能进行日常生活自理

6指导病人使用床栏、扶手、浴室椅等辅助设施,以节省体力和避免摔伤

7鼓励病人在能耐受的活动范围内,坚持身体活动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自述引起焦虑的原因、说出减轻焦虑的方法。

2病人能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焦虑程度缓解。

护理措施:

1、评估和记录病人焦虑的原因及程度。

2、识别引起焦虑的因素。

以平静、缓慢的方式与病人进行简单直接的沟通交流。

3、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嘱病人家属莫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悲伤焦虑情绪,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

4、鼓励病人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加以澄清、证明,对病人表示理解。

5、巡视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使病人感到安全。

6、告知病人情绪稳定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之正确认识,并主动配合。

7、协同家属共同指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以促进康复。

8、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

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等。

9、帮助病人结识病友,增加相互交流机会,缓解焦虑程度。

08-29

10:

00

患者能自行完成日常活动,四肢肌力5级。

 

2012

08-2420:

00

1病人能自述引起焦虑的原因;简单说出减轻焦虑的方法。

2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焦虑程度缓解,积极配合治疗与检查。

 

 

潘景景

 

 

 

六、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