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173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完整版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整版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六、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七、项目建设目标

八、项目建设内容

九、投资估算

一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一十一、环境保护

一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一、总论

1、**市秸秆气化工程是建设绿色能源县、提高农民生活用能质量的民心工程。

**市是全国重点产粮省份之一,玉米是主产品种。

近几年来,全市玉米作物播种面积都在29.2万公顷左右,玉米作物秸秆资源量在420.5万吨左右。

同时,**市农业人口较多,全市二十个乡镇农村75.2万人,有农户19.1万户。

秸秆气化工程的实施,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用当地大量废弃的秸秆资源解决农民的生活炊事用能,提高农民生活用能质量,完成绿色能源县建设中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指标,提高农村清洁能源消费比例。

因此,该项目是一项建设绿色能源县的民心工程。

2、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期限

**市秸秆气化工程项目拟在苇子沟、环岭等22个乡镇建设秸秆气化站及秸秆颗粒燃料加工厂,用高品位秸秆气化和秸秆颗粒燃料能源来解决2.2万户农民的日常炊事和冬季取暖用能需求。

具体内容是每个乡镇选2个村,每个村建供气500户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1处,站内配秸秆颗粒燃料加工设备1套。

项目投资为29808.8万元。

其中气化站设备投资22541.2万元(含供气管网、户内设施、土建工程),颗粒设备投资3828.0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为500户农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清洁燃气,同时,颗粒设备生产出的颗粒燃料不仅为农户提供冬季取暖用颗粒同时为气化站提供运行经费。

项目建设期限为三年。

2018年建设4个气化站;2019年建设18个气化站;2020年建设22个气化站。

3、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29808.8万元。

其中:

气化站设备投资14797.2万元(含设备、储气柜、土建工程等)。

调压站、管网及户内设施投资11572.0万元,项目其它投资3439.6万元。

4、项目的市场运营模式

项目建设将采用秸秆换燃气方法,解决农民用户的日常炊事的燃气用能。

同时,将每个气站多余的1500吨秸秆资源(每户3吨),采取联营方式进行秸秆颗粒燃料生产,每个气站联营生产秸秆颗粒燃料的利润可达5-7万余元,可满足站内的生产运营及日常维护费用,使项目建设完成后能保持长期稳定的运营。

5、项目建设对**市绿色能源县的贡献

1)对**市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贡献值为折标煤2.41万吨。

2)对**市农村使用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贡献值为11.52%。

即本项目实施每投入868万元,可使**市农村使用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1%。

3)对**市新能源农村用户使用总户数的贡献值为2.2万户。

4)本项目实施绿色能源县的费用效果比为:

每户平均投资11986元,即可达到项目实施乡镇“90%以上农户的生活用能为生物质颗粒燃料清洁能源;传统用能方式低于10%”的全国绿色能源县规定标准。

6、项目建设模式创新

项目建设模式创新是绿色能源县能否达标的重要考核内容。

本项目实施中,将采用“气化供气,联营颗粒生产”的市场化运营的新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以保障项目建设完成后,能有充足资金进行站内的生产运营,同时保障项目的日常维护费用。

本项目建设的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将为秸秆气化项目的建设开创新思路,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市是全国重点产粮省份之一,玉米是主产品种。

全市有耕地面积29.2万公顷,其中玉米面积23.8万公顷,是国家首批确定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出口基地,玉米生产得天独厚,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在250万吨左右。

主要盛产玉米、水稻、小麦、高粮和其它杂粮、杂豆,年秸秆理论总量可达420.5万吨,秸秆产量足够用于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使用和秸秆造粒使用。

近几年来,全市玉米作物播种面积都在29.2万公顷左右,玉米作物秸秆资源量在420.5万吨左右。

我市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利用率较低,大量玉米秸秆的堆积,造成了生活环境的污染,提供了农作物病、虫、鼠冬季藏匿的场所,也是农村防火的不安全因素。

所选的建设村是我市的玉米主产地,根据秸秆气化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发展的需要,推选出44个村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和秸秆颗粒燃料工程建设。

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将玉米秸秆转化为高效、优质、清洁的气体燃料,提高农民生活的用能档次,有效地解决农村因堆放玉米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火灾事故,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奔小康建设,实现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四个效益的完整统一。

(一)、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每年约有总量60%左右的玉米秸秆,通过灶炕这种低效率的终端燃烧设备被燃烧掉;有20%的玉米秸秆用做畜牧业的粗饲料;有7%左右的玉米秸秆用于秸秆发电;有2%左右的玉米秸秆用做还田;其余的腐烂变质扔掉或在田里烧掉。

据成功经验,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建设,农作物秸秆通过氧化还原法气化技术处理,每公斤秸秆可产生热值为1,100—1,500大卡的生物木质燃气1.6立方米。

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户,夏季炊事用每天只需要氧化法制取的燃气5立方米左右,折合秸秆3公斤,折标准煤1.46公斤。

一个供气500户的气化站每年可处理秸秆570吨,生产燃气91.25万立方米,折合煤炭近266.4吨。

使秸秆这一农业生产的副产品,通过秸秆气化利用,转变成为能够使农民增收节支的能源替代产品。

(二)、能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使用生物木质燃气,改变了原来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实现了“二人烧火,全村做饭”的目标,提高了农民群众生活、生产的用能档次。

农户原来每天3小时左右的炊事时间,可缩短至1.5个小时,大大减轻了农村妇女的炊事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更多的有益的社会活动。

由于使用了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优化了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能够改变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建设

秸秆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和SO2,1万吨秸秆制成燃气与直接燃烧秸秆相比,可少排放1.4万吨CO2和1400吨的SO2以及100多吨的烟尘。

通过秸秆气化项目建设,可避免由于直接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秸秆通过热解加工等工艺转换为高品位气体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起着替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作用。

通过整合目前秸秆多种单一的用途和生产方式,实现多层次的开发利用,带动秸秆颗粒燃料、气化发电、气化供热、气化副产品深加工、制造有机复合肥料和颗粒饲料等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将农业初产品通过连续的转化增值。

以秸秆气化为龙头,进一步推动种植业优质生产、养殖业精细高效、加工业深化增值,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使农民增收、国家增税、企业增效。

(五)、能够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小城镇建设

据测算,每建成1处氧化还原法秸秆气化站可提供2-3个固定的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开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气化副产品深加工及其它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则可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人口就业。

建立气化站后,燃气管网直接铺设入户,点火即可炊事;在农户密集地、城镇所在地和农民接受的其它地区,农户家中可加设水套炉、土暖气等设备,在炊事的基础上提供供暖,使农民逐步生活在比城市居民还优越的清洁环保用能环境之中。

同时,结合管网的架设,可进一步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布局,使村屯建设更加整齐划一,城镇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进而带动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和其它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村的小城镇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我省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作已开展多年,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1998年,在刘淑莹副省长的关心和支持下,由省计委、省农业厅、省能源研究所和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技术工程学院共同组成考察组到天津、河北、山东等地进行秸秆气化建设和设备使用情况的考察。

同时,引进山东天力公司的秸秆气化机组,在梨树县十家堡镇建成了我省第一处秸秆气化站。

2000年,省九台劳教所在省计委和省农委的扶持帮助下,开始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当年一期工程结束,建成每小时生产秸秆可燃气300立方米的气化装置和600立方米的储气柜,完成了管区伙食灶和30户管教人员的家用炊事供气。

2001年底,劳教所着手建设二期工程,筹资100万元新建了1000立方米的干式储气柜和引进合肥天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每小时产700立方米的气化装置,生产的秸秆可燃气可供150人的干警食堂,300人的犯人大食堂和30户干警家用炊事用气。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准备开展秸秆气化发电,以满足管区内的用电要求,使秸秆气化综合开发利用再提高一个水平。

(六)、项目建设对**市绿色能源县的贡献

1)对**市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贡献值为折标煤2.41万吨。

2)对**市农村使用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贡献值为11.52%。

即本项目实施每投入868万元,可使**市农村使用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1%。

3)对**市新能源农村用户使用总户数的贡献值为2.2万户。

4)本项目实施绿色能源县的费用效果比为:

每户平均投资11986元,即可达到项目实施乡镇“90%以上农户的生活用能为生物质颗粒燃料清洁能源;传统用能方式低于10%”的全国绿色能源县规定标准。

目前,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同时具有成熟的建设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这为吉林省全面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典定了基础。

总体看来,**市开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我市秸秆资源丰富,烧柴比较充足,但广大农民对清洁、高品质的燃料需求更加迫切,已远远不能满足于“抱着秸秆进新房,阴天下雨人更忙”的落后的用能结构和用能方式。

随着广大农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清洁、高效燃料进入千家万户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发展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是适应农村这个大市场,满足农民用能需求的最佳举措,是开发可再生能源,节省常规能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更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形势所需。

通过秸秆气化工程建设,可以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整体上提高了玉米作物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发挥了“玉米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秸秆气化工程成了帮助农民增收节支的致富工程,使生物质转化具有了新的内涵,使农作物秸秆这一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出了新的重要意义。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吉林**新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农村能源的工程建设与安装。

公司主要承担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沼气等农村能源工程的建设。

长期以来公司在吉林省农村部分地区进行生物质气化工程的施工与安装及维护,经过多年对安装技术不断的改进,已形成一整套安装工艺,是一支技术过更、经验非常丰富的安装队伍。

并对已建成的气站进行跟踪维护,以保证每一个气站的正常运行。

多年来我公司一直关注着秸秆气化的发展建设,对此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经验,能够承担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建设。

多年来一直从事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建设,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具有相对优势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村或乡镇所在地,普遍具有秸秆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各级领导重视,社员群众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在发展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上有一定的积极性。

六、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一)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艺

本项目采用下吸式氧化还原反应气化炉。

秸秆气化过程就是秸秆在少量氧状态下加热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