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683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docx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习题精解

常识概述:

公务员奖励

2012-11-0417:

32作者:

admin来源:

中泽教育(zhongze-199次

2012年11月中泽教育网

公务员奖励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公务员管理规定,依据公务员的现实表现,对公务员实施的奖励。

奖励原则:

1、公平合理、奖励得当原则:

是指在一个单位内,或一个可以比较的范围内,奖励标准要一致,不能因人的家庭背景、地位以及与领导者关系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奖励要注重实效,就是要求重视奖励的社会效果,奖励要达到表彰先进,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公务员积极向上的目的。

不能搞形式主义,为奖励而奖励。

3、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在对公务员实施奖惩时,必须兼顾到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公务员奖励条件

1、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2、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起模范作用的;

3、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4、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5、防止或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6、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7、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8、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9、有其他功绩的。

三、公务员奖励方式和种类:

1、精神奖励:

给予公务员荣誉方面的奖励,通过满足公务员精神需求的方式来调动公务员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包括嘉奖、记功、颁发奖章、授予荣誉称号、口头表扬等多种形式。

2、物质奖励:

给予公务员的物质方面的鼓励,如发奖金、奖品、晋升工资等。

对公务员的奖励分为:

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四、奖励程序

1、奖励提出:

当公务员达到受奖条件时,实施对公务员的奖励,一般由受奖人所在单位,通过平时对公务员所做的考核,采取走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提出受奖人名单。

必要时上级机关也可直接提出要奖励的对象。

2、奖励申报与审批:

奖励申报工作由受奖人所在单位认真查核,整理成书面材料,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如实填写奖励审批表,写出请示报告,并以所在单位名义签署授予何种奖励和奖励理由,再向规定的审批机关申报。

申报时,附上受奖人的考核成绩和事迹,有关证明和群众座谈记录等。

授予审批权的承办单位应及时作出审核,经会议讨论研究后做出审批决定。

3、奖励公布与表彰:

公务员奖励申报材料,一经主管审批机关批准,就可以通知受奖者本人,并在一定会议上或利用某种宣传形式予以公布。

同时,授奖机关要为受奖者颁发奖励证书或奖章,也可同时发奖品、奖金或晋升工资等。

4、奖励材料归档:

凡有关对公务员进行奖励的决定以及各种主要附件,均应存入本人档案。

常识概述:

公务员培训

2012-11-0417:

27作者:

admin来源:

中泽教育(zhongze-187次

2012年11月中泽教育网

一、公务员培训的类型:

1、新录用人员的培训。

这种培训对象主要是经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核合格已被录用的人员,它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学习公务员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的技能,它的培训目的主要是为了新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掌握一般的工作方法,为正式上岗作准备。

2、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它的培训对象是准备晋升领导职务的在职公务员。

它的培训内容应围绕公务员拟晋升新的领导职务所须具备的政策水平、组织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来确定。

其培训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为公务员晋升一定领导职务作好准备。

3、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是从事专门业务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内容偏重于专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专项工作的需要,培训方式多属于脱产培训,集中性、临时性较强。

4、在职公务员更新知识的培训。

培训对象包括全体在职公务员。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有计划、有领导地分期分批进行,一般采取离职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要根据公务员的岗位职责确定,强调培训与使用相结合,以期收到预期效果。

培训目的主要是为了更新公务员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现有行政管理水平。

常识概述:

公务员考核

2012-11-0417:

17作者:

admin来源:

中泽教育(zhongze-196次

2012年11月中泽教育网

对公务员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

1、德

主要考察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对资本主义有正确的认识;既要当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头兵的强烈的政治责任心,敢于大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又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的界限。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既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善于从实际出发,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国家竞争中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廉洁奉公,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又能积极钻研业务,有较高业务水平,有明显的工作实绩。

2、能

主要是考察公务员的基本能力与应用能力,包括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专业技能方面,包括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水平等。

在工作能力方面,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信息能力、领导能力、分析能力、用人能力、监督能力、反应判断能力、应变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等。

在身体能力方面,包括年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因素。

3、勤

主要考察公务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包括公务员的勤奋敬业、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

4、绩

主要考察公务员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与效率。

数量由论著、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具体任务等的多少决定的。

质量是指对上述成果的水平、难度、社会作用和经济效果等进行的评价。

效率是由工作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

公务员考核的种类和方式

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有两类:

一是平时考核,这是针对公务员日常表现而进行的考核。

二是年度考核,到年度结束时对公务员进行比较全面的定期考核,是平时考核的结果。

我国公务员考核方式可分为基本方式和辅助方式两种。

1.基本方式

即用人才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是把上级有关负责人对公务员的考察与下级群众参与对公务员的考察结合起来。

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组合,是把公务员的直接领导者平时对下属公务员的直接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

2.辅助方式

主要有测试法、评鉴法和群体分析法。

测试法是指将被考核者放在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其在模拟情景中处理公文等公务,以观察他的心理与行为,测量他的各种能力的强弱。

2013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精解(6)

2012-07-1612:

02作者:

admin来源:

中泽教育(zhongze-点击:

101次

                                             2012年7月     中泽教育网 

       【例题1】清朝康熙年间江南总督张伯行自上任之始,就书一块匾悬挂于堂中自勉:

“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匾上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

      A.君子慎独                             B.廉不沽名为正,官亦能贫是清

      C.要耐得住寂寞,做得到“寡欲”           D.多吃多占实际是在损害“清廉知耻”之德

  【例题2】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拜观音。

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

  “是的。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

  A.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B.不要寄希望于别人

  C.求人不如求己                         D.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例题3】“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人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么样呢?

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本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因为拥有“明天”生命才变得有意义

  B.人不能改变昨天,但可以决定明天

  C.人应该用创造性的劳动书写自己的每一天

  D.人应该对自已的生活掌握主动权

  【例题4】将下面六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科研人员已开发出第一台试验样机,并于近日在英国西海岸试运行。

  ②考虑到海水涨落变化,风车上端固定竖塔有5至10米露在水面以上。

  ③这项耗资600万欧元的研究项目由德国、英国和欧盟提供资助,数家欧洲研究机构参与。

  ④机组形状宛如一个倒立的风车,其叶片直径为11米,以每分钟15转的速度随海水水流旋转。

  ⑤欧洲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海水潮汐能发电的新技术,将一个开放式的“风车”放置海底,利用海水的流动来转动叶片使之发电。

  ⑥首台被命名为“海流”的试验样机安置在英国西海岸布里斯托尔湾海面下20米深处。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

  A.⑤①⑥③②④                         B.⑤③⑥②④①

  C.⑤①③⑥④②                         D.⑤③①⑥④②

  【例题5】大学生就业难,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因素,但与此同时,高校培养方式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也难辞其咎。

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

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盲目追求大而全、综合学科设置。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B.高校培养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C.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

  D.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解析1】D。

主旨概括题。

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题目问的是匾上文字即引号内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通过阅读很容易判断答案选择D。

A、B、C项表述均不准确。

  【解析2】C。

意图推断题。

做此寓言类阅读题,应该先提炼文章大意,然后寻找关键句从而推断作者意图。

本段文字说的是菩萨遇到难事都要求自己,由此可知文字是在告诉我们:

求人不如求己。

A项片面,D项无中生有。

B项为迷惑选项,看似有道理,但需注意,遇到迷惑选项首先要判断是非,然后对比表述的精准度选择最佳选项。

  【解析3】D。

意图推断题。

通过文字作者首先提出了明天的重要性,然后表达明天离我们很近,明天会怎样关键还在于自己,人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明天,最后一句话把明天扩展到生活,暗示人们要主动把握自己的明天和自己的生活。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

A项和C项是无中生有,B项是对文段字面层次上的理解。

  【解析4】C。

语句排序题。

首先观察各句可以发现这六句话可◇划分为两层。

①③⑤为一层,是对利用海水潮汐能发电的新技术研究项目的介绍,②④⑥为一层,是对第一台试验样机的介绍,因此,排除A项和B项。

C项和D项的区别在于句①和句③哪个在前哪个在后的问题,本题选择C项:

句⑤为首句,介绍了这项技术的原理,接下来介绍这项技术的研究发展进度符合情理,并且句①中提到的科研人员也暗示了该项技术的研究是一个集体项目,那么接下来在句③自然提到了研究成员的庞大组成;另外,句①中提到了“第一台试验样机”,那么在下句中再次提到的时候宜用指示代词,用而句⑥中的“首台”显然不适合紧随其后。

  【解析5】B。

典型的主旨概括题。

本题较为简单,注意对关键词的把握。

文段中提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二是高校培养和专业设置不合理。

文中通过“但”转折,强调了后者难辞其咎,接下来对其展开论述。

故对后者原因的阐述是本段文字的重心。

2013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精解(5)

2012-07-1610:

19作者:

admin来源:

中泽教育(zhongze-点击:

107次

                                            2012年7月     中泽教育网

      【例题1】好的藏品首先得有个性,没有个性的藏品就算不是赝品,起码也是庸品。

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庸品的,可家长们很多时候却对自家的“藏品”缺乏信心。

其实藏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看得顺眼不顺眼,而在于它自身的存世量与工艺特质。

要想让你家的“藏品”日后升值,就得发掘出他自身的特点与风格。

  以上文字想表达的观点是( )。

  A.藏品的价值在于它自身的存世量与工艺特质

  B.家长应该按照孩子自身的特点去培养孩子

  C.家长应该对自已的孩子充满信心

  D.每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孩子也一样

  【例题2】健康与安全理事会所收集到的数字似乎支持这样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即:

我们已受到压力流行病的袭击。

1990年的劳动力调查显示,有182700人——占整个劳动力人口的1%——相信,他们正患有与工作有关的紧张、焦虑或抑郁。

5年后同样的调查显示,这一数字已上升至28万,增长了30%,另外还有25万人自诉患有与压力有关的身体疾病。

给这段文字加入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压力:

现代流行病                      B.压力:

健康的杀手

  C.警惕压力                             D.压力与疾病

  【例题3】由于华尔街的声望和各类金融产品的资信大跌,“两房”等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变得无人问津,上周房利美债券收益率比同期国债高出1.8%(9月份仅高出0.7%),投资者仍敬而远之。

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结果,便是证券市场资金流的呆滞,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没办法搞到贷款了,不论买房、购车还是上学都变得困难重重,因为那些原本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机构,如今因债券滞销,变得囊空如洗。

  对本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金融危机给美国的金融市场带来重创

  B.美国债券滞销且后果严重

  C.华尔街声望以及金融产品资信下跌吓跑投资者

  D.证券市场资金呆滞,投资者敬而远之

  【例题4】多少年来,我们这个社会在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却渐渐被冷冰冰的责任防范意识所淹没,法治的真实含义渐渐被扭曲。

“法律是无情的”这句在所有诉诸法庭的案件中被最为广泛地引用的“经典”语句让人们将“法”和“情”决然地分开了,让人们觉得“义愤”、“感动”、“同情”这样一些情感是不应该出现在涉法行为中的,尤其不该出现在司法、执法人员身上。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对法的认识要回归本质

  B.司法、执法人员判断案情不能对受害、痛苦等现象无动于衷

  C.法律判决需要注人人性关怀

  D.法与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例题5】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开拓了极其光明的前景。

新能源和新材料近年来层出不穷。

纳米材料、转基因作物和智能机器人的普遍使用推动了新的产业革命。

10年来的经济繁荣即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如今癌症和艾滋病已得到有效控制,载人火箭已在火星登陆,飞行汽车已经投人生产,太空旅游也成为一项产业。

自由经济不但释放了人类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它自身的内在力量调节了全球的供求关系和贫富关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近年来人类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B.科学技术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C.科学万能论

  D.自由经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解析1】B。

意图推断题。

首先要明确文段论述的主体和客体。

通过阅读可知,本段文字的主体是家长,客体是孩子,A项显然不能予以考虑。

D项无中生有。

在对B、C两项进行选择时,需要找出文段的关键词,“其实”是一个转折,其后面的内容为文段的重心,这部分内容再次通过比喻引出作者的观点,家长要发掘孩子自身的特点与风格,才能使孩子成为有“升值”潜力的“藏品”。

  【解析2】A。

标题填入题。

本段文字第一句话即提出观点“我们已受到压力流行病的袭击”,把压力定义为流行病,接下来是对这个观点的举例论证。

因此最佳标题应选A。

D项不恰当;文段并没有具体谈到压力对人类健康有什么样的危害,因此B项不合适;文字并没有透露出任何有关需要警惕压力的信息,因此C项也不适合作文段的标题。

  【解析3】B。

主旨概括题。

本段文字共两句话,第一句表达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债券滞销的情况,第二句是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B。

A项属无中生有,过度联想;C项和D项表述错误。

  【解析4】A。

意图推断题。

文段两句话主要说的是人们对法的曲解,因此作者希望对法的认识应该回归正义的本质。

判断案情应该严格以事实为根据,因此B项说法错误;C项只是正确认识法的本质的一个方面,不是最佳选项;D项说的是法与情的关系,由本段文字推出过于牵强。

   【解析5】D。

意图推断题。

本段文字共六句话。

前五句展示的都是人类社会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最后一句有两个分句,前一个分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自由经济不仅使得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能调节全球的供求关系和贫富关系,意即表达自由经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本题正确答案选D。

A项和B项是断章取义,C项表述错误。

 

2013公务员言语理解习题精解(4)

2012-07-1610:

04作者:

admin来源:

中泽教育(zhongze-点击:

196次

                                           2012年7月     中泽教育网

      【例题1】风能行业相关产品包括设计、涡轮、机舱(装载涡轮内部构造的设备)、变速箱、轴承以及电子零部件。

从2006年起,马萨诸塞州德文市的美国超导公司(AmericanSuperconductor)已经成为风力发电设计和电导零件的主要供应商了。

该公司遵循其称为“吉列(Gil—lette)”的商业模式,将“剃须刀”卖给中国公司,同时规定他们还要买“刀片”。

  对文段中的“剃须刀”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风力发电设计                         B.风力发电设备

  C.电子零部件                           D.风能行业相关产品

  【例题2】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杀死老鼠等啮齿动物以及害虫、杂草而研制出来的基本化学药品就超过200种。

这些粉末、喷雾液、烟雾剂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都普遍使用。

它们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管它是“好”是“坏”。

这种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上,或者滞留在土壤中,能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遨游。

可是,人们使用这些药品,其目的仅仅是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或老鼠等。

  对以上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不断研制化学药品是一种愚昧的行为

  B.人类使用化学药品杀虫是得不偿失的

  C.人类应该科学地使用化学药品杀虫

  D.大量地使用化学药品会造成对动物的伤害

  【例题3】南极大陆的冰是雪压缩而成的,只有积雪达100米以上,其下部才结冰,因此冰直接露出的地方是不多见的。

发现陨石多的地方仅限于内陆山脉周围的裸冰。

南极大陆平均冰厚2200米,最厚的地方高达4000米,这里的冰向低处流,最后形成冰川向海里流动。

流动的冰碰到山脉被阻挡在那里,即使是夏天,温度也只有-10℃。

由于强风和日照,冰是每年以10厘米的速度消耗,若陨石和冰一起流动,冰升华损耗,陨石则不融化,这样,陨石就在冰上留下来了。

这就是陨石富集的假说。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南极大陆冰由4000米高处流向低处,形成冰川

  B.陨石之所以能富集于冰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极的温度低

  C.陨石是覆盖在冰之上的

  D.整个南极大陆表层绝大部分是由100米以上的积雪覆盖的

  【例题4】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

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

很多人说:

“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实现目标,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试。

”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好事。

我建议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

假如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要一毕业就想马上实现,好像做不到这辈子就算完了。

你应该告诉自己:

这个理想很好,我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

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

  A.职业理想必须是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B.求职者应“先就业再择业”

  C.“一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是不可能的

  D.第一份工作其实不重要

  【例题5】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

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科举为明清两朝培养了大量人才         B.科举的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

  C.科举是一种笼络读书人的有效方法       D.科举对民间的读书风气起了推动作用

  【解析1】A、词语理解题。

通过文段的第二句话可知美国超导公司是风力发电设计和电导零件的主要供应商,根据文中类比则可判断“剃须刀”指的是设计,“刀片”指零件。

  【解析2】B。

主旨概括题。

文段前四句话描写了人类研究和使用化学用品的情况,最后一句转折,用“仅仅”二字表达了这种行为的得不偿失。

因此B选项正确。

A项观点错误,文字并没有对人类研究化学药品的行为表示否定;文中作者针对的问题是使用化学药品杀虫除草是否合理的问题,而不是具体该如何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因此C选项无法从文中推出;使用化学药品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只是本段文字描写的一个方面,并非主旨。

  【解析3】C。

细节判断题。

选项A的设置与文段的第三句话直接相关,是对第三句话的同义替换,因此正确;选项B需要结合最后两句话来判断,通过阅读可知,由于温度低,冰并不融化,而是升华,使得陨石留在冰上,因此正确;C选项说法不准确,通过文段第二句话可知并不是所有的陨石都在冰之上;D选项是对第一句的同义替换。

  【解析4】B。

文中先引用一种说法,然后作者否认了这种说法,认为实现职业理想应该先确定“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然后再“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作者认为职业理想的实现是要一步一步靠近的。

A项过于绝对,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C项错误,作者只是认为“一步计划”来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建议采用“两步计划”,并非完全否定“一步计划”的;D项不符合文意。

作者建议实现职业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