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1574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作者简介

生平

经历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艾青从小酷爱绘画,18岁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参加进步美术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6年。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

1979年彻底平反。

1996年5月5日凌晨因病逝世。

作品

《火把》《向太阳》《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

评价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我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人们称这位诗人是“农民的后裔”“农民的儿子”。

(二)人物轶事

艾青笔名的由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又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一)背景链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

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那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二)常识整理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0年7月,该组织在上海创立。

简称“美联”。

该联盟以时代美术社为基础,联合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中华艺大等校及白鹅绘画研究所组成,选许幸之、沈西苓、于海、胡以撰等9人为执行委员,主任许幸之,副主任沈西苓,总干事于海。

接受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领导。

以飞行会、散发传单、秘密印刷画报及宣传画进行宣传。

1936年春,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停止活动,不久“美联”解散。

(三)博览悦读

诗到细处最动人

诗是高度浓缩的精华,一般来说,跳跃与空白是其基本形态,但这并不是说,诗歌不需要细节,哪怕是抒情诗,叙事诗就更不用说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属于叙事诗,刻画的人物是诗人的乳母大堰河的形象,诗中用了如下这些细节:

第4节8个“在你……之后”连续使用,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

做饭、补衣、包伤、掐虱等,何等劳碌辛苦。

同时,还在这一节首尾重复这一细节: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这一细节,写出大堰河在终日操劳中,并没有忘却她的乳儿,而是给予乳儿最亲切的疼爱。

诗人的诗中,没有“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字眼,但我们在读后分明感受到了大堰河的忙碌,也能感受到她在诗人心中投下的母爱的光辉。

可以说,在诗人的眼中,乳母家的生活是贫苦而温暖的。

第5节,写诗人离开乳母家,有一细节,这便是大堰河的“哭”,虽没有更具体的内容,但我们可以想象那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可以感受到大堰河与乳儿间已经超越阶级界线而拥有已经难以割舍的血肉深情。

第7节,又用了“含着笑”的细节,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大堰河有为自己的家付出的艰辛,另一方面我们感受到她劳动时的乐观。

这让我们酸楚的心里有些许安慰,难过的心里要好受些。

作为乳母,除了让诗人榨干乳汁,还有如高山一般的生活重负,这就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

这一细节,写出了大堰河的善良,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淳厚。

第8节,同样有细节: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这里的细节写出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和内心最大的梦想。

她像对亲生儿子一般疼着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内心最真诚、最素朴却“不能对人说”的希望。

由此可以见出大堰河心胸是博大的,情感是深挚的,愿望是易满足的。

她以乳儿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这就是她的无私之处。

这里呈现的是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几节中的细节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

以上细节是大堰河生前。

在她死后,诗人没有停止细节刻绘:

第9、10节大堰河丈夫的流泪,有悲更有悔;她儿子们的哭,表现了爱的依恋难舍;大堰河临终时的念叨,则满含着对乳儿的牵挂。

她很伟大,却去得凄凉,“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是“含泪”而去的,或者她的心中有没见着乳儿的遗憾吧。

这轻点的几处细节,内涵十分丰厚,让我们心里无比地凄苦。

第3节,写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一样是细节呈现: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这里的“细”,不仅表现了坟墓的落寞,还表现了大堰河走后家园的荒凉。

大堰河走后,她的家垮了,我们看第11节的描述: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这就是一个贫苦家庭的最可怕的命运!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所以全诗多侧面刻画出大堰河的勤劳、慈爱、善良与博大,为全诗抒情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读后我们明白,大堰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平凡的一生,然而却是伟大的一生!

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可歌可颂的母亲。

《大堰河——我的保姆》,不单是写人叙事中注重细节,即使是抒情方面,也同样融入细节。

第6节,所要表达的是诗人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所用的是环境、陈设、动作、神情等细节,这些细节写出了诗人与亲生父母家的那种陌生与隔膜。

诗人用“忸怩不安”这个词一笔带过。

这样就可让我们想到诗人在大堰河家里虽贫穷却很温暖。

实际上暗含着对比。

又如全诗高潮部分,即第12、13节的抒情,有着细节的融入,“手”“唇”“脸颜”“乳房”这里的部位细节,表现的是大堰河对乳儿的全身心的爱,表现的是大堰河的伟大与无私。

正是这样的伟大、无私,才使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唱出爱的赞歌。

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纵观全诗,我们会发现,如果全诗没有细节描写,《大堰河——我的保姆》就不会有如此的感染力,诗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荆棘(jīnɡjí)

(2)火钵(bō)

(3)碾米(niǎn)(4)忸怩(niǔní)

(5)冰屑(xiè)(6)麦糟(zāo)

(7)团箕(jī)(8)凌侮(wǔ)

(9)叱骂(chì)(10)咒语(zhòu)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艾

(2)菲

(3)苔

(4)识

(5)切

(6)炮

2.语境辨析法

(7)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我让他伸开受伤的两条胳臂(bei),看看他的两臂(bì)是否康复。

(8)在旧社会,像大堰河这样的奶妈数(shuò)见不鲜,数(shǔ)也数(shǔ)不尽。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忸怩不安: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2)天伦之乐:

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泛指家庭的乐趣。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月色朦胧的夜晚,全体师生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没有人忸怩不安,大家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辨析:

“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用来写师生之间的欢乐不合适,属于用错对象。

Ⅱ.易混辨析

1.养育vs孕育

课本

原句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辨析

“养育”指经过抚养、教育使(人)成长。

“孕育”指怀胎生育,常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即境

活用

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它孕育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和光荣的苏区好作风是拥军爱民的最好见证;我们有今天的荣耀,真得感谢江西父老的养育之恩啊!

2.漂泊vs飘零

课本

原句

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辨析

“漂泊”和“飘零”都有“飘荡不定”的意思。

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漂泊”适用于人;“飘零”适用于花、叶或人。

二者侧重点也不同:

在适用于人时,“漂泊”侧重于职业不固定,东奔西走;“飘零”侧重于生活不安定。

即境

活用

秋叶飘零的时节,我仍漂泊在异国他乡。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本诗可以分为四部分,根据下面提示,总结每部分的大意和所抒发的情感。

部分

大意

情感

第一部分(1~2节)

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3~8节)

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

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讴歌与赞美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赏析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反复、排比、细节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阅读第3~12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3节写了哪些与大堰河相关的事物?

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因无人出入而关闭了的破旧农舍;仅仅一丈平方而又早已变成别人的园地;无人光顾而长满了青苔的石椅。

作用: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感的悲凉画面。

而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则为全诗罩上了悲剧的气氛。

2.第4节记叙了大堰河的哪些事情?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明确:

(1)

搭好灶火之后

把我抱在

怀里,抚摸我

拍去炭灰之后

尝到饭已煮熟之后

放好酱碗之后

补好破衣之后

包扎好伤口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拾起鸡蛋之后

(2)因为这8个场景从住、穿、吃三个方面表现了“我”在大堰河家中生活的情景,这对于“我”这遭到家庭冷落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的性格特点。

3.第4节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排比。

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以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4.在第6节中,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自己的家?

描绘自己家的目的是什么?

答:

明确:

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家,和大堰河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出他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在展现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5.“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是否矛盾?

并且这句话在第6节首尾句构成反复,有何作用?

答:

明确:

不矛盾,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关系,表达出了一种复杂的辛酸之情。

首尾的反复,强调“我”回到生我的父母家里,却像是“新客”,正表明了“我”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6.在第7节中,描绘了大堰河怎样的劳动生活?

她为什么总是“含着笑”?

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明确:

洗衣、洗菜、切萝卜、喂猪、炖肉、晒麦。

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

这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的纯朴、宽厚,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

7.在第8节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为什么说大堰河所做的梦也是体现对乳儿的深爱?

答:

明确:

切糖、贴画、赞美、做梦。

这是大堰河对乳儿的祝愿,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美好。

8.在第10节中找出数量词,并分析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答:

明确:

“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

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

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排比手法的运用技巧

[写法领悟]

《大堰河——我的保姆》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如第4节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表明了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

运用排比手法有以下几种技巧

1.连续设问成排比

这种方法结合了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通常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结构,在一次次的问答中,层层深入,加强文意。

人生苦闷吗?

不,我们有激情,我们会欢笑。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学习,要奋斗,要追求,我们会有自己的事业,会为成功去努力打拼。

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何谈苦闷?

人生如戏吗?

不,我们在用自己的生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填补岁月的空白,我们会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一起用真情去演绎人生。

人生不是戏,我们更不能游戏人生。

人生如梦吗?

不,它并非梦幻,而是真实的存在。

经过我们的奋斗和追求,我们的梦一定会实现。

评析:

三个设问,三个有力的回答,从不同的层面阐述了关于人生的看法,设问使文章有了含蓄美,排比的格式使文章有了形式美。

2.巧设博喻成排比

这种方法结合了博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针对同一事物,连续设喻,以求穷形尽相,生动活泼。

感动好像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消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散者振奋。

感动犹如纤纤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评析:

以春风、春雷、春雨连续为喻,充分地写出了“感动”带给人们的温馨、振奋、滋润。

比喻得当、贴切、全面。

诗句的引用、排比的形式增添了文句的韵味。

3.同类连缀成排比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同类词语进行加工,形成排比形式。

我们都来选择和气,以和待人吧,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

跌倒时,它给人们阳光般的援助;

迷惘时,它给人们星光般的鼓励;

失落时,它给人们清风般的慰藉;

无助时,它给人们波涛般的勇气。

评析:

这一例中,有三组词语,跌倒、迷惘、失落、无助,阳光、星光、清风、波涛,援助、鼓励、慰藉、勇气,每一组词语都是同类的连缀组合。

写这种排比句,关键是要把这种词语选择好,写句子很容易。

4.连续假设成排比

这种句子一般是将假设和排比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假设中往往又有对比的因素。

也许你是一个燃烧失败、一出世就遭冷落的瓷器,没有凝脂样的釉彩,没有精致的花纹,可当你摒弃了杂质,由泥胚变成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在烈火中变得灼人又亮丽,你应该因此而欣慰。

也许你是一块矗立山中、终日承受日晒雨淋的顽石,丑陋不堪而又平凡无奇,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被人千百年地遗忘在那里,可你同样应该自豪:

长久的屹立不倒,便是你永恒的骄傲。

也许,也许,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小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的过客,不会吸引人的半点目光和惊叹,但只要拥有一双手,你就能为自己鼓掌。

评析:

三个“也许”,三个假设,假设之中有比喻,假设之中有对比,语言整齐之中有变化,句式运用有新意。

这一段文字表达效果极佳,从根本上说,还是修辞运用得当的结果。

5.变换时空成排比

这种方法是一种较好掌握的修辞运用技巧,其方法是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从多方面阐述话题,使之丰富多彩。

展望未来,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顾历史,是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何必沉醉于未来,幻想明天。

何必无奈于过去,怅恨昨天。

评析:

变换时空,构建排比,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在写作中可广泛运用。

在上例中,是时间变换,类似的还有“清晨、中午、傍晚”“春、夏、秋、冬”;也可以是空间变换,如“平原、高原、丘陵”“江河、湖泊、海洋”“森林、草原、沼泽”“大地、天空、宇宙”等。

6.物类变换成排比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类的变换形成排比,这些物类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可以是景物。

鱼儿喜欢清澈的河水,那是它的家园。

花儿喜欢肥沃的土壤,那是它的家园。

鸟儿喜欢澄澈的天空,那是它的家园。

人类需要没有硝烟的世界,需要一个和平美好的家园。

评析:

这一例将鱼儿、花儿、鸟儿、人类排列在一起,通过这些物类的变换形成排比,内容丰富,层层深入,前三句排列蓄势,为最后一句打下了基础。

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母爱”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母爱就像一把大伞,在急风骤雨中为儿女撑起一个温馨的港湾;,;,。

参考答案:

母爱就像一把扇子在炎炎烈日下为儿女扇起一阵凉爽的清风

母爱就像一座灯塔在人生大海中为儿女照着一束指引的光芒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母爱,人类情感走廊中的上品,伟大永远是它的同义语。

而儿子对母亲的依恋,对母亲的倾诉,对母亲的追思,听来一样叫人荡气回肠。

母亲脸上偷偷抹去的泪花,对儿子乳名的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飘动的白发,哪一个做儿子的不会刻骨铭心?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把母子的心灵传递描摹得如此动人心魄。

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描述了自己的保姆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崇敬、赞美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选取有关大堰河母爱方面的细节场景来表现她高尚而无私的母爱。

不是亲生母亲胜似亲生母亲。

2.从现实中积累

感动中国人物阿里帕

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

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

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家的温暖。

对于收养的孩子,阿里帕待他们比亲生孩子还亲,阿里帕最小的亲生女儿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

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后,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

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

每当有孩子问:

“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

”老人总会大笑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

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

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

母爱最真!

3.从名言中积累

(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3)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4)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

(6)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

她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7)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

(8)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4.从佳作中积累

(1)有人说:

母爱就像是一首田园诗,幽远清净,清纯淡雅;母爱就像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粉饰,留下自然清新;母爱就像一首纯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漫天飞雪,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2)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开始,

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阳的诠释和内涵,没有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想起了母亲,仿佛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二)这样运用素材

我的妈妈真像大堰河

孟母教子毅三迁,慈母灯下密缝衫。

乳儿非亲倾力哺,母爱挚情咏长传。

——题记

每每诵读着《大堰河——我的保姆》,读到“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的心就再也无法平静。

伴着心海汹涌的波涛,我仿佛真看见了大堰河正与怀中的乳儿亲昵,母子俩幸福的笑洋溢在脸庞……啊!

我仿佛又看见了一个亲切的身影——她多像大堰河呀,她是我的妈妈啊!

我的妈妈真像大堰河,她有着和大堰河一样的勤劳纯朴,一样的坚强乐观、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样的大爱!

当我趴在她温暖踏实的肩上,妈妈看到的是我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努力学习,前途光明,而我看到的却是她眼角的皱纹,花白的头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你为我付出的,我就是拿金山银山也回报不了呀!

我的妈妈真像大堰河。

在我被病痛折磨的时候,妈妈,我看到的是你顶着巨大悲痛与压力的微笑。

我曾在高烧迷糊之时听你小声对自己说:

“我不能倒下!

我倒下了孩子怎么办啊?

”虽然那时我还小,但是我知道只要妈妈在身旁陪我,我就什么都不怕。

因为妈妈坚强,我就要更坚强!

我的妈妈真像大堰河。

数晚的学习并不是我一人孤军奋战。

我疲惫时,桌边不知什么时候会多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寒冷时,总会有一个热水袋悄悄地躺在我脚下;我困倦时,总会在快睡着的朦胧中看到有一个温馨的身影在整理我狼藉的书桌——妈妈,我知道是你呀!

有你学习不再是辛苦,而是有了进步的动力。

我仿佛又看到大堰河用手掌温存着乳儿,乳儿和我多么幸福啊!

因为,我们都有着这样伟大、坚强、慈爱的母亲啊!

妈妈,你真像大堰河,你的皱纹,你花白的头发,还有你那对孩子最无私的心。

妈妈,我真想趴在你怀里好好地哭,号啕地哭,只有你知道我为什么哭。

这哭是惭愧,这哭是感激,这哭是我对母亲无言的歌颂!

妈妈,我敬你,爱你!

[领悟]小作者不仅借鉴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的形象来讴歌自己的母亲,也和诗人艾青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