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122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

 

沙洋三联化肥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二月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为了促进沙洋生态农业发展,尽快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结合沙洋实际,研究编制了《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报告》。

现将项目报告内容概述如下: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主管单位:

沙洋经贸局

1.1.5项目建设单位:

沙洋三联化肥有限公司

1.1.6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建设时间: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建设内容:

建设发酵车间(含发酵池):

2400㎡

建设包装车间:

600㎡

建设成品库房:

2400㎡

建设配套房:

600㎡

建设生产线:

3条

1.1.7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

申报单位:

沙洋三联化肥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黄祥风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总投资:

1110万元

资金投向:

固定资产投资710万元

流动资金400万元

1.1.9资金筹措

申请上级专项扶持资金:

500万元。

企业自筹:

610万元

1.1.10主要技术经济指1.1.11标1.1.12

1.建设年生产1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10条。

3.解决50万头标准猪粪便环境污染问题

6.解决15万亩稻草焚烧难题

1.1.1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1.10.1以三联化肥有限公司为项目核心区建设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在沙洋范围内以“订单农业”方式辐射种植面积25万亩,年收购绿色黄谷6万吨。

1.1.10.2项目实现年产值12000万元,可创利税2630万元,年净利润837万元,直接带动农民17500人增收,农户年均增收500元以上(以每头猪节约环境治理费5元计算)。

农户使用生物有机肥产品增产10-15%,实现增收100元/亩,种植增收6000万元,带动农户10.58万户。

1.1.10.3企业每年吸纳300个农村劳动力,月均工资1600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土建部分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

按三明地区同类建筑造价和1995年《福建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再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测算制定。

1.2.2安装工程:

采用福建省建设委员会1995年《福建省安装工程计价定额》及相关文件规定测算。

1.2.3设备价格:

按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价格资料另加运杂费等费用计算,材料价格按三明市现行材料预算价格计算。

1.2.4其它费用:

各项地方性税费,不可预见费用,勘察设计费按有关文件规定计算。

生物菌、腐熟剂等原材料费用,按成本价计算。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沙洋的辅助产业,以生猪、家禽和肉牛羊为主的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同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不仅可以缓解我县化肥资源的短缺,提升地力,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提高产量,还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技术先进,实用可靠,项目承担单位在生物有机肥生产方面已经具备良好基础,有基地、有技术、已经在三明地区试销售近3年时间,得到了农户广泛地认可。

同时项目能够切实地为农户带来增收前景、为地方增加税收,项目建设可行。

1.4项目建议

1.4.1因有机肥的成本高于化肥,虽然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或远高于一般农产品,但农民意识的转变,仍需要培训和时间,建议政府对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协调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粪便收集进行规范化管理。

1.4.2沙洋作出了“农业强县”的规划,本项目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可以解决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问题,大面积使用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我县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议政府将生物有机肥的推广,纳入政府农业规划,将生产使用生物肥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绿色沙洋结合起来,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使生物有机肥最大限度地在农业、林业生产中得到直接利用。

1.4.3建议政府加快生态农业规划进程,加快示范区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降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促进农村面源污染的进一步治理。

1.4.4本项目属于解决我县环境污染的项目,建议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将建厂用地作为农用地对待,给予优惠。

2项目环境情况

2.1自然资源概况

2.1.1地理地貌

沙洋地处三明东,距三明21公里。

幅员面积1815平方公里,全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属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

2.1.2气候条件

沙洋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历年平均降雨量1161.9毫米,历年平均气温19.2℃,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104.4小时,无霜285天。

2.1.3灌溉条件

沙洋属闽江沙溪河自流灌溉,境内有24条主要河流,大小排灌沟渠1470条,2671公里,大小型水库11个,山平塘85口,机沉井80座,电力提灌站60座,灌溉面积27.3万亩。

2.1.4耕地及土壤

全县耕地面积49.38万亩,其中田38.1万亩,地11.28万亩。

境内大部分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耕层质地为壤土,结构性好,熟化度高,供肥力强,宜种性广,矿物养分含量较丰富。

2.1.5人口与经济

沙洋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

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19.7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元。

2.1.6交通与能源

沙洋交通发达,205国道和福银高速公路、鹰厦铁路、向浦高速铁路贯穿全境。

村村通水泥路,电力有保障,村村通电话。

2.2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引导和政策扶持,我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

2010年,我县已出栏生猪130万头、牛3万头、羊9万只、其它畜禽家畜823万只。

其中,生猪已成为我县的特色产业。

就生猪养殖情况来看,我县规模以上(存栏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22家,都没有污染治理设施,仅个别养殖场进行了粪便干湿分离;存栏100-500头的养殖场500多家,仅有10%左右的有贮粪池,且容积不足,绝大多数为直排;其它小规模家庭养殖基本都是直排。

若达到年出栏生猪300万头的目标,畜禽粪便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污染会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2.3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3.1畜禽养殖业方面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的逐渐扩大,畜禽养殖特点发生如下变化:

即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饲养头数少、主要分布在农区转变为现在的集中经营、饲养头数多、分布在城市郊区或集镇区。

由于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变化,导致畜禽养殖污染呈现总量增加、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的趋势。

一是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

据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2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的省、市调查显示,我国2003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31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4倍数,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仅COD一项就达11613万吨,已远远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COD之和,而在我县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我县“311”工程的实施,畜禽产业将得到快速的发展,畜禽总量将急剧增加,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将快素增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我是环境治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是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相当严重。

由于畜禽养殖场基本没有综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设施,畜禽粪便及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普遍。

大量畜禽粪便及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加剧了河流的富营养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产生和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县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3.2种植业方面

70年代以后,因化肥具有便于贮运、施用简单、见效快的优点,加上畜禽养殖特点的演变和务农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畜禽粪含水量大、恶臭、带来处理、运输、施用的不方便,更加剧了畜禽粪直接还田的难度,致使在广大农村肥料施用由畜禽肥为主转变为化肥占主导地位,这不仅使土壤板结,土质逐年下降,而且也使畜禽粪由宝变为废弃物,失去了应用的出路,使其从“利”变成了“害”,发生了质的变化。

同时,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使用也对水质、环境等带来了潜在威胁。

农产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有毒残留成份越来越高,农产品品质逐步下降,市场竞争力也随之减弱,与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后,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形成尖锐的矛盾。

有的农民没有环保意识,稻草焚烧也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2.4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沙洋农科所拥有高、中、初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130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59人。

形成了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为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沙洋是三明市的生猪养殖牵头县,实施的“311”工程,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增长,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将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氮和磷的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的化合物,比如,肉仔鸡粪便中含食入氮的50%、食入磷的55%;生长猪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

这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据测算,一个万头猪场,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污3万t,其中含约107t的氮和31t的磷,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

3.1.2恶臭对环境的污染

畜牧业生产中的恶臭主要来自粪便、饲料发酵和家畜呼吸等,臭气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以及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

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和甲烷等,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浓度高时可使幼畜中毒死亡,使养殖工作人员健康受损,易患呼吸道疾病。

如果粪便排出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危害人畜的健康。

3.1.3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

畜禽每天排出的粪尿量相当于体重的5%-8%。

据测定:

一个10万只鸡场,年产鸡粪可达3600t,鸡粪中BOD5总量为人粪尿的0.7倍;一个5000头的猪场每天排出的粪尿约10t,一头猪的排泄量相当于2个人的排泄量,猪粪尿中BOD5总量为人粪尿的13倍。

畜禽粪尿不仅数量大,其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也非常多,主要包括:

粪尿本身及其分解物所含的恶臭成分,粪尿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氨、醇类、酚类、酰胺类、胺类和吲哚等有机物,大量的病原菌和微生物以及重金属和兽药等。

这些物质可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环境,产生恶臭,刺激人畜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招引蚊蝇,孳生和传播疾病;污染饮用水、土壤和农作物,传播人畜共患病及畜禽传染病。

3.1.4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现在,以规模化猪场和奶牛场产生的污水数量最多。

据统计:

规模化养猪场每生产一头肥猪约产生4t污水,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的肥猪生产线,每天清洁地面、冲洗粪沟及猪饮水时浪费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00-150m3,COD平均为1500mg/L,BOD5达1200-1300mg/L,总氮量接近1100mg/L,总磷量约为440mg/L;猪场污水中可检测出的病菌主要有:

致病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和猪丹毒等。

3.1.5抗生素、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抗生素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沙洋些药物对人体具有“三致”、毒性作用(如氯霉素磺胺类等)和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抗生素的安全性和耐药性也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后,可以分布全身,但肝、肾、脾等组织分布较多,也可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