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115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docx

最新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

4oN~53o31ˊ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

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气温带分异。

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oN~50oN之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

73o40ˊE~135o5ˊE之间,东西相距5200km。

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

地理意义:

东西跨度62o,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泛。

干湿带的分异,东西环境差异。

.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

.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像同纬度地区是荒漠和草原,而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重要农业发达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

.青藏高原、高大山系→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山地→东部平原也散布中低山和丘陵。

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犬牙交错。

造成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自然发展历史:

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广泛作用,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

独特复杂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4)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各类自然灾害频发。

如华北平原的旱涝灾害、土壤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水质恶化。

第二章:

地貌

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级阶梯内部特征:

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在5000~6000米以上,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

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二级阶梯内部特征:

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

三级阶梯内部特征:

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崃山和横断山等。

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

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

加强了沿海与内陆间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

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地貌形态空间分布的格局。

同时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总体来看,我国山脉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山脉走向划分):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a、3500米高度山地的分界线b、东西山脉走向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岭

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边界

b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地理界线

c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率,华中与华南的分界线

北西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喀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

北东走向的山脉: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东列:

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外列:

台湾山脉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五大基本地貌类型:

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此外还有许多特殊地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五大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五、我国地貌形成的因素

1.驱动力:

内营力(来自地球内部)和外营力(来自太阳能)

2.影响因素(地质构造、气候、地表组成物质、人类活动)

1)地质构造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貌格局,喜马拉雅运动奠定了中国地形格局

2)气候因素: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的过程和强度;

丹霞地貌:

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

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坚硬的厚层砾岩和砂砾岩,经流水沿断裂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山峰林立的地貌

红层地貌:

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则形成地势比较低缓的丘陵,从而构成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貌。

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

地表物质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同,在一定的外力作用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

4)人类活动因素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环境退化,生态失去平衡。

第三章:

气候

1、我国的气候特征(图为概括后的)

(1)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

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季风只是近地面层的现象。

在距地面500-1000m最显著。

2000m以上不明显。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A、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B、我国季风区界限: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

斯山一线东南

C、与同是季风气候的印度比较,印度的夏季风强,冬季风弱。

我国冬夏季风都很强盛。

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季风区内冬季气候干冷,夏季气候湿热。

(2)气候的大陆性强

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同一纬度带,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

二者主要区别指标:

气温和降水。

大陆性强:

相对于海洋性而言。

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影响的气候。

在我国具体表现:

A、气温年较差大,最热与最冷的月份在夏至和冬至之后出现

B、气温日较差大C、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和温带为主

按照气温不同:

热带、温带、高原气候区

按照降水不同: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按照海拔不同:

气候垂直带

总体来看,以亚热带和温带为主。

雷州半岛-秦淮之间,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区;秦淮以北是温带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南部、琼雷、滇南等是热带气候地区。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怎样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

1)纬度位置:

决定了太阳辐射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地距离不同,同时决定了行星风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太阳辐射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地距离不同。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差异小;冬季普遍低温,南北差异大。

2)海陆位置:

海陆物理性质的差异导致气候的不同,尤其是降水量的差异。

东部:

季风气候,靠近海洋,主要受海洋性气团影响大,降水充沛.。

西部:

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大陆性气团影响.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大陆性明显。

 

我国的气候特征

特征

表现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比同纬度地区冬冷夏热,

降水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大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差异显著

作物种植区北移

雨热配合好,有利于

树木牧草、农作物生长

水旱灾害频繁春旱、夏涝严重寒潮、大风霜冻等灾害频繁

雨热同期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气候复杂多样

多种温度带和多种干湿地区

跨纬度多

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

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适合在我国生长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2、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

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气温

1、年、日较差都小,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大陆上暖,夏季比同纬度大陆上冷。

2、最热最冷月出现时间落后,在温带最热在8月最冷在2月。

3、秋温高于春温

1年、日较差都大,冬冷夏热,

2、最热最冷月出现时间提前,在温带最热在7月最冷在1月。

3、春温高于秋温

降水

降水量大

全年分配均匀

年级变率小

降水量少

主要集中在夏季

年际变率大

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午后

其他现象

湿度大云量多

雾日多多平流雾

日照百分率小

风速大日变化不明显

湿度小云量少

雾日多多辐射雾

日照百分率大

风速小日变化明显

4、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形成的影响—对三大自然区的影响

演变趋向

原有背景

主要影响

西北干旱区

深居内陆比较干旱,稀疏草原、荒漠化草原

1、北侧高压脊下沉气流,加剧冷空气推积下沉

2、印度洋水汽被阻塞,太平洋水系西进受阻

3、高原季风使冬季下沉气流加剧,夏季蒸发加剧

4、干旱程度加剧,范围扩大

青藏高原寒旱化

高原面<2000米,仍为亚热带森林草原、草原气候

1、高原阻挡印度洋水汽,太平洋水汽,内部变干

2、高原降温,变寒冷

3、热力作用形成高原季风

东部区季风典型化

海陆季风,比较湿润

1、冬季风向南扩展—势力大增

2、高原季风加大海陆季风强度—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3、西风分支的建立与消退在某种程度上

4、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季风区温度带南移

青藏高原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其阶段性隆升导致亚洲季风,尤其是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发展。

1、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

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雨,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

2、动力作用:

冬半年西风,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式:

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势力;南支西风槽,促进副热带锋区的活动,高原东侧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处于背风部位,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高原的存在阻挡了南北气流交换,使冬季西北盆地冷空气局限在北坡而呈干冷气候。

夏季,高原南坡的爬升气流造成丰富降水,而高原北坡气流受阻下沉出现干热气候。

3、热力作用:

突出表现在夏半年,盛夏高原加热作用最强,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层形成相对高压。

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上升到高层辐散形成青藏高压。

青藏高压的出现是高原加热作用的结果,大气上升运动强烈的标志。

四周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势力。

冬半年,青藏高原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出现冷高压,高原面上有下沉空气和辐散气流。

青藏冷高压的出现加强了蒙古高压,也即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势力。

总之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

4、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冬季环流

冬季,低层大气中影响中国的主要气压中心是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阿留申低压强盛时吸引寒潮东去,减弱时可使东部寒潮南下的频率增大。

以蒙古高压为源地的极地大陆气团的移动,成为冬季风。

冬季锋面有:

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

夏季环流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是夏季低层大气的主要气压系统。

源于太平洋副高的热带太平洋气团和源于南半球副高的赤道海洋气团。

在前者(表现为东南季风)控制下,常是晴朗少雨天气;而后者向中国的移动表现为西南季风,其来自南半球,途经赤道海面,具高温重湿和不稳定性质,易发生对流性降水。

此外,北方还有移动性冷高压活动,使北方冷空气南下,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动力。

夏季影响我国的锋面是极锋,跳跃式从南向北推进。

5、气温的总体分布特征

总特点:

1)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3)与世界同纬度平均的年均温比较,我国气温普遍偏低

4)气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6、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分配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5个降水量带的是如何分布的?

1)、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

包括台、粤、闽、琼的大部分,浙、赣、湘、桂的一部分,以及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东南坡等地。

2)、年降水量800-1600mm带,在上述降水带之北,淮河、汉水之南,包括长江中下游和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大部分地区。

3)、年降水量400-800mm带,一般指淮河、汉水以北的秦岭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边缘山地丘陵,并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

4)、年降水量200-400mm带,在上述降水带之北,包括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草原带,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带。

5)、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指上述降水带之西北或盆地中部。

第四章:

陆地水

水系和流域的定义

水系:

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

流域:

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1、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界线。

2、径流深度:

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面积上的水层深度

中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1.河流众多,水利水能资源丰富

①流域面积超过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超过1000km2的有1600多条。

径流总量合计约15025亿m3,占全国地表径流总量的55%,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3.4%。

②我国是世界上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除了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几乎所有的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有水坝,且水坝形式多样。

2.我国外流河大多呈自西向东流

①由于河流基本上自半干旱区流向湿润区,水量向下游增加河网密度也逐渐增大。

②我国雨带一般呈东西延伸,南北推移,中纬度的气旋也是自西向东移动,所以常常是全流域同期受雨增水,愈向下游,洪水量越大。

③东西向的河流在其向东流动的过程中,切穿了北西、北东或南北走向的构造线,形成一系列峡谷并产生巨大落差,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和良好的水力开发条件。

3.含沙量大

①我国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加之受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普遍发生;

②一般而言,以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含沙量较小,在以雨水补给的河流中,我国南方和东北因植被条件为含沙量也不高,而华北地区的河流含沙量普遍高。

4.洪涝灾害严重

①七大江河均处于东部季风气候区,是中国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同时,这些河流中下游地区又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城市最集中的地域。

②造成灾害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3、我国的五大湖区及特点

青藏高原湖区:

多为构造湖和冰蚀湖,也存在郾塞湖;绝大部分为内陆咸水湖和盐湖;湖区面积占全国湖区的51.4%;如青海湖、纳木错等

蒙新高原湖区:

以黑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多构造湖,东部多风成湖,也有构造湖;多为内陆咸水湖;占湖泊总面积的1.1%;如呼伦湖、博斯腾湖、艾丁湖等

东北湖区:

平原低地热融湖,山地构造湖;占湖泊总面积的3.3%;如天池、兴凯湖等

东部平原湖区:

多河成湖;占湖泊总面积的30.2%;如无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云贵高原湖区:

多构造湖;占湖泊总面积的1.5%;如滇池、洱海等

4、沼泽分类:

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与累积这一标准,可以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

5、我国沼泽分布区及特征

东北沼泽区:

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主要是存在着不透水的多年季节冻土层,水分条件充足,草本植物大量繁殖,一方面阻碍木本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又成为苔藓植物的温床。

死亡的有机质在嫌气细菌作用下,分解缓慢而形成泥炭层。

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

海拔高,气候寒冷,蒸发弱,在冰雪融水溢出带、冲积洪积扇边缘地带以及宽谷湖滩等排水不良地的地区有不少沼泽分布。

其中的若尔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草本泥碳沼泽。

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区:

平原区地下水位高,加上河流泛滥,使低洼土壤高度潜育化,逐渐形成草本潜育沼泽。

我国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空隙裂隙水

5、黄河:

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各姿各雅山东路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最后于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上游:

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根据河道特性不同可分为河源短、峡谷段和平原段。

中游:

河口镇至河南孟津,由北而南穿行在晋陕大峡谷中,形成著名的壶口瀑布。

下游:

孟津以下主要在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河”

6、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我国最长河,全长6300km,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市,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仅次于亚马逊河、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上游:

河源段至宜昌段,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长江三峡

中游:

宜昌到湖口,支流众多“九曲回肠”

下游:

湖口以下,湖泊港汊多支流少

第五章:

中国近海

1、中国近海包括: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盐度最高)、台湾东部的太平洋海区

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

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2、中国近海大陆架的两种成因类型:

A、堆积型B、侵蚀-堆积型、以堆积为主

3、近海大陆架发育的有利条件

A、丰富的物质来源。

大河从大陆搬运大量泥沙入海堆积而成;岛屿的冲刷和生物成因堆积。

大学生购买力有限,即决定了要求商品能价廉物美,但更注重的还是在购买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爱好的追求,满足心理需求。

B、一系列水下隆脊所围限的盆地地形。

水下隆脊

(5)资金问题主要呈东北走向。

2、你大部分的零用钱用于何处?

海岸线、海岸带、海岸的定义

海岸线:

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

(5)资金问题海岸带:

大陆与海岸之间经常存在着具有一定宽度的、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包括潮间带,上至高潮线以上由现代海水作用而形成的海蚀、海积地貌部位,下至低潮线以下波浪对海底扰动作用的极限部位。

8、你是如何得志DIY手工艺制品的?

海岸:

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互相作用过的地方,还包括上升古海岸带和下沉古海岸带。

5、我国海岸的基本类型:

A、

B、市场环境所提供的创业机会是客观的,但还必须具备自身的创业优势,才能使我们的创业项目成为可行。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所具有的优势在于:

基岸海岸:

一般是陆地上的山脉或丘陵延伸,直接和海面相交的海岸,也称山地海岸。

由于岸线大多曲折,具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湾,天然海湾较多,又称港湾海岸。

根据岩性和水动力条件基岩海岸可分为:

海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岩滩。

海积地貌:

沙堤、沙嘴、连岛沙洲等

C、平原海岸:

平原海岸是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因素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

平原海岸地势平坦,岸线平直,缺乏天然港湾。

平原海岸特点

(1)政策优势平原海岸的冲淤变化很快,岸线很不稳定,浅海和平

原之间可有一条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潮间浅滩。

按照其形成过程、组成物质的差异、平原海岸还可以分为:

三角洲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图1-4大学生购买手工艺制品目的生物海岸:

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图1-3大学生偏爱的手工艺品种类分布海流、潮汐与黑潮的定义

海流:

又称洋流,是指海水以相对稳定速度沿着一定方向的流动,是海水运动形式之一。

现在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会闲着,在装扮上也不俱一格,那么对作为必备道具的饰品多样性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潮汐:

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波动,通常海面周期性的涨落称为潮汐。

D、黑潮:

又称“日本暖流”,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

6、我国岛屿的类型:

大陆岛:

大陆地块延伸到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地质特征与相邻大陆基本相似,如台湾岛(我国最大岛屿,面积35760km2)、海南岛(面积33556km2)、庙岛群岛、舟山群岛等。

冲积岛:

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分布在河口和近岸海域。

最大崇明岛(面积1083km2),为我国第3大岛。

海洋岛:

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

前者如澎湖列岛,后者如南海诸岛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群岛。

6、我国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称为垂直地带性。

主要分为湿润海洋型和干旱大陆型。

西北干旱内陆山地常见带谱(山麓——山顶):

山地棕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黑钙土——山地灰黑土—腐棕土

湿润海洋型带谱(山麓——山顶):

山地红、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腐棕土

1、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水平地带分异规律:

分布比较完整。

我国东部沿海地带:

季风湿润气候下的森林土壤,属湿润海洋性土壤地带谱.西部内陆地带:

整个亚欧大陆的干旱中心,主要发育干旱土,属于大陆类型土壤地带谱。

两者之间:

为过渡性土壤地带谱,主要发育松软腐殖土。

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

我国东部湿润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增。

土壤带基本随纬度变化,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自北而南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寒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南亚热带和热带雨林、季雨林赤红壤与砖红壤。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土壤按东西近乎经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干湿带性分布规律。

在温带,土壤的演替顺序是从暗棕壤经东北平原的黑土,向西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宗漠土。

暖温带分布则由东部的棕壤向西依次为褐土、黑垆土、灰钙土,而止于欧亚大陆干旱中心的棕漠土。

7、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

A、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的位置(基带)。

B、东部湿润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

C、.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着干旱程度加大,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结构趋于简化。

上垂带谱:

广阔的高原面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