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09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docx

毛概课本习题集之选择题含答案

第一章

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

A.瓦窖堡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邓小平说:

我们要“做老祖宗没有做的过事,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

”这句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哪一个要求(D)

A.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B.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

C.把马克思主义多样化D.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是(C)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思潮的结合

C.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

D.按照中国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

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瓦窑堡会议B.六届七中全会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4.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四大

5.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6.全面阐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的会议是(C)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7.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党的(B)

A.十二大B.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B)

A.1997年10月B.2000年2月

C.2001年7月D.2002年11月

10.确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C.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D.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环境

1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A)

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联合政府》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

1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A)

A.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事求是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理论联系实际

(三)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ABD)

A.民族化B.具体化

C.多样化D.当代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在于(ABC)

A.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D.中国优秀文化的创新逻辑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BCD)

A.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ABCE)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E.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

5.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体系,它具有的鲜明特点是(ABCD)

A.科学性B.独创性

C.完整性D.民族性

6.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关系是(AB)

A.三者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B.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邓小平理论是怀疑、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产物

D.邓小平理论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理论体系

E.邓小平理论比毛泽东思想更接近马克思主义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ABCDE)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

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D.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E.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主要是指深化了(ACD)

A.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B.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D.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

9.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ABC)

A.全面的发展B.协调的发展

C.可持续的发展D.综合的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ABCD)

A.用新的发展思路B.用新的发展办法

C.用新的发展理念D.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BCD)

A.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B.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C.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D.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基础

E.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12.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回答(ABCDE)

A.如和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B.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C.如何认识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D.如何认识与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E.如何认识当前所处时代特征

第二章

1.官僚资本主义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因为它(D)

A.是国内的资本主义B.国外的资产阶级

C.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D.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2.党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在(C)提出的。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D.五卅运动后提出

3.毛泽东在(A)文章中提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源》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农民阶级包括农村中的哪些阶层(C)

A.贫农、雇农、佃农

B.贫农、中农、富农、不太富裕的地主

C.贫农、中农、富农、雇农

D.贫农、中农

5.富农是农村的资产阶级,带有半封建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应怎样对待它(B)

A.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

B.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政策

C.只采取保护政策

D.全部没收富农占有的土地

6.革命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A)

A.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B.由革命的对象决定的

C.由革命阶级决定的D.由革命措施决定的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的是建立(C)

A.社会主义国家B.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C.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8.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是(D)

A.无产阶级和农民联合专政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工商业应采取(B)措施。

A.限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民族工商业D.不管不问

(三)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问题中,正确的认识有(AD)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革命的对象

B.官僚资本主义一直是革命的对象

C.土地革命后期官僚资本主义被作为革命对象

D.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主义被作为革命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资产阶级的问题,正确的认识有(BC)

A.一般的资产阶级都作为革命的对象

B.官僚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

C.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革命对象

D.资产阶级不作为革命对象

3.中共“四大”的思想认识成果有(AD)

A.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B.提出无产阶级要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C.指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故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D.无产阶级是天然的的领导者

4.中共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问题的认识有(BD)

A.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唯一动力

B.小资产阶级是动力之一

C.把知识分子归属到无产阶级队伍中

D.贫农是中国革命的广大的动力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地主和富农的问题,正确的认识是(AD)

A.地主和富农都剥削农民

B.地主和富农都是革命的对象

C.对于地主和富农不采取消灭的政策

D.对富农不应采取过早地消灭政策

6.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的认识是(BC)

A.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因而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革命任务决定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但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D.由无产阶级领导要废除私有制

7.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个(AD)的国家。

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B.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

C.被压迫阶级专政的国家D.无产阶级领导

第三章

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D)

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C)

A.土地改革

B.调整工商业

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A)

A.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C)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1952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是指(C)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总路线提出起,到建成社会主义

8.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C)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

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D)

A利用B没收

C.限制D.赎买

10.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11.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C.五四运动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2.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1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

A.社会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

C.民主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

14.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至1952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的矛盾

C.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矛盾

D.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1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C)

A.三大改造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实现工业化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A)

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

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是(B)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供销合作社

18.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不正确的论述有(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BCD)

A.独立的社会形态B.过渡性质的社会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D.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这些条件是(ABC)

A.革命的全国胜利使中国进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政治保证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相对强大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

C.国家已经积累起对个体农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经验

D.已经制定了宪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3.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C)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建国初期,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需要具备的条件是(BCD)

A.抑制通货膨胀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策略方针是(CD)

A.消灭民族资产阶级

B.四面出击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D.不要四面出击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社经济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7.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运动是(AD)

A.土地改革运动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D.镇压反革命运动

8.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四马分肥”是指(ABCD)

A.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ABC)

A.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0.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有(ABCD)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11.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采用的形式为(ACD)

A.农业生产互助组B.变工队

C.初级农业合作社D.高级农业合作社

12.三大改造时,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ABCD)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13.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ACD)

A.自愿互利B.互助合作

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

14.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ABCD)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ACD)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B.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进入了过渡时期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16.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

A.就全国范围来讲,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类似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

C.它从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D.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上是相同的

17.新民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ABCD)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会经济

C.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18.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有(ABCD)

A.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B.国营经济的壮大

C.个体农民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愿望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19.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ABC)

A.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B.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行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C.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发展生产力已经成为全国的中心任务

20.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在于(ABCD)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1.对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ABD)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2.在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BC)

A.经销B.代销

C.公私合营D.统购包销

23.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BCD)

A.和平赎买政策

B.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D.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24.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ABC)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25.马克思列宁设想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CD)

A.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弱小

C.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依然有两面性

D.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

26.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ABCD)

A.没收官僚资本

B.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7.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有(ABCD)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壮大

B.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

D.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

第四章

1.邓小平从历史活动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最终目的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按需分配D.共同富裕

2.任何一个判断标准,都有一个适用范围的问题。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我们:

(A)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

B.判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C.判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判断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3.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B)

A.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D.社会主义建设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C)

A.理论前提B.核心内容

C.思想基础D.精髓

6.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最根本的原因是:

(C)

A.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7.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即:

(A)

A.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B.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在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8.江泽民指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最根本点是:

(D)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D.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9.在社会主义本质当中,“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这些动词的准确使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

A.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B.目标的确定性与过程的动态性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统一

10.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即:

(D)

A.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B.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

C.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D.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BC)

A.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D.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ABCD)

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

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C.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在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ABD)

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C.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实现共同富裕是(A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B.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ABD)

A.实现共同富裕B.不存在两极分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阶级

7.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