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695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docx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共5篇)

第一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

1系统的构建

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图如表1所示,在三类角色的功能分配中都包含了系统配置、和统计功能,而管理员的统计分析功能是整个系统构建的重、难点。

2系统的应用与实现

系统的开发技术主要采用.net+mysql技术,与同类系统相比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

3.1登录系统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了数据的准确,并没有设置注册功能,用户的添加主要是依靠管理员从后台实行逐个或者批量添加,如果是学生用户,用户名和密码被设置成了学生的学号,而企业用户则用企业名称来登录。

管理员登录主要是由就业指导部门的专业人员负责,其权限包括对整体数据的分析以及人员的权限设置(图1)。

2.2管理员管理功能以管理员身份登录以后包括了用户管理、问卷管理、系统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等功能。

用户管理主要是对学生和企业管理用户实行数据的增删改查,同时还具备了有批量处理的功能。

问卷管理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调查用户设置毕业生标准调查问卷和用人单位标准调查问卷,问卷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

而系统管理部分主要是对管理员用户本人信息实行修改。

对于系统的核心部分问卷设置和数据分析部分,只需要点击题目列表就能够进入问卷题目设置部分,题目的设置包括了题型的选择和图表分析种类选择(柱形图和饼图),当学生和企业用户实行答题后,管理员只需要点击生成报表,就能够对数据实行图表分析更加直观的显示数据情况(图2、图3、图4)

2.3毕业生、用人单位问卷答题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登录后,进入答题界面,实行问卷答题,系统针对这两类用户设置答题截止时间,为了防止恶意答题,系统对每位用户的答题次数设置为1次即一旦用户提交问卷以后就无法再次答卷,有效的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图5、图6)。

3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系统以提升就业部门工作效率为前提,实现了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时跟踪,动态的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此外,系统利用BI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图表类分析,还引入了初步数据分析报告导出功能,系统经过初步的测试使用,完全能够满足跟踪调查需要,在后续的系统完善中将对数据分析报告功能实行持续的增强。

第二篇:

高校软件学院毕业生就业态势

一、河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资料,2007到2011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率依次为84.1%,83.5%,85.2%,88.1%,91.2%.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

“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提升,2012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近1.4万所,在校生近3100万人。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高于其他所有高校,达到90.04%以上。

”在就业率持续提升的同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率和收入水平也逐年上升,理工农医类的专业对口率2012年达到了64%,2010年毕业生月收入为4160元,比2009年的1980元增加了110%.2007到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就业率分别为82.3%,81.2%,85.4%,91.2%,87.06和86.17.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

2011、2012年“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9个专业都是就业最不好的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此类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而且薪资较低,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2007到2010年河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依次为76.22%,76.21%,78.55%和80.03%.2011年河南省高职高专就业率为90.0%,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87.3%,是就业率最低的20个专业之一。

具体专业就业率情况为:

法律文秘67.7%,法律事务73.1%,影视动画78.0%,临床医学78.2%,综合文科教育79.7%,艺术设计82.6%,动漫设计与制作82.6%,口腔医学82.7%,音乐教育82.9%,音乐表演82.9%,主持与播音84.7%,园艺艺术84.9%,美术教育85.9%,语文教育85.9%,畜牧兽医86.2%,医学影像技术86.5%,装饰艺术设计87.1%,计算机应用技术87.3%,工商企业管理87.4%[3].

二、河南省某高校软件学院毕业生就业存有的问题

1.综合就业率较低从发展来看,该校软件学院毕业生综合就业率提升较快,2012年比2011年提升了2.6%,2013年又比2012年提升了20.9%.从横向看,即与全国、河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相比,该校软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2007到2012六年平均就业率为87.0%,河南省2007到2011五年平均就业率为80.2%[3],该校软件学院毕业生2011到2013三年平均就业率为64.2%,与全国平均就业率相差22.8%,与河南省相差约16.0%.2.灵活就业率较高在该校软件学院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率中灵活就业率占较大比重,综合就业率提升较快,而签约升学率却逐步下滑,综合就业率的提升主要是靠灵活就业率的快速提升实现的。

2010年9月1日,河南省共有210620名高职高专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其中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7814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08%.该校软件学院2011~2013年毕业生灵活就业率平均为43%,高于河南省平均数的12.92%.3.就业质量有待提升首先,该校软件学院学生毕业一年后其月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别。

调查显示,该校软件学院绝大多数毕业生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为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收入4160元的一半,和河南省的2491元相比也有不小的差别。

其次,该校软件学院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低。

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40%,河南省为39%,而该校只有26%.最后,该校软件学院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层次不高。

2011年河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有66%去了民营企业,16%到了国有企业,9%加入三资企业,6%进了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3%进了非营利组织。

2011到2013年,该校软件学院共有毕业生888人,其中1名毕业生成为公务员,2名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5名毕业生去了国有企业。

2011年河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有29.8%的在省外就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

其中广东省占18.1%,北京市占18%,江苏省占11.6%,上海市占10.7%.而该校888名毕业生之中,有885人留在了河南省,只有1名毕业生到了陕西省,2名毕业生到了江苏省。

三、提升软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该校软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与高校实际情况,学校在短期内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增强师资队伍建设该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拥有较强的本科教师队伍,但软件学院才有几年的历史,还缺乏一支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合的职业教师队伍。

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就专职教师来说:

可引进一些高水平的经验丰富的高职高专教师作为软件学院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可在现有教师中选拔一些愿意并适合担当职业教育的教师;招聘一些年青大学生,逐渐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合理梯队的教师队伍;增大对任课教师的培训,考虑到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相关行业经验,能够抽选并安排一些优秀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挂职,以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他们的动手水平与实践教学水平。

就兼职教师来说,根据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变化快与操作性强的特点,可适当从计算机公司聘请一些工程师到软件学院任课。

2.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首先,要完善校内实验条件。

适合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提升计算机的配置质量并增加数量,确保实践教学与学生上机的需要。

其次,要增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软件学院学生实行实境操作训练、提升动手水平的场所。

所以,要积极拓展学校与企业间的互动,扩大实训基地的数量,提升实训基地的层次。

最后,要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制定科学的实训教学计划,明确实训目标与方法。

增强实训过程的管理,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合作单位教师的管理。

完善实训考试方法,增强对学生实训结果的考核。

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增强对实训基地单位的考核。

当前高校的实训基地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学生去实训要缴费。

既然实训基地收取了学生的学费,他们就必须承担责任,完成我们所要求的任务;既然我们有投资,我们就必须对投资结果实行考核。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实训质量。

3.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一方面,要强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教育目标与“一线员工”就业的现状,就业指导的核心是协助学生认知社会就业环境、认知职业与认知自己,使其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与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另一方面,学校必须及早转变就业观点,积极主动地“包装”、“推销”自己,尽可能地扩大、影响和树立形象,利用校友会等方式扩大与社会的联系,协助更多的学生顺利就业。

第三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

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率持续下降。

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以下诸多因素。

(一)教学质量较低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当学校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才能持续培养出优秀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民办高校因为专业设置新,专业师资不足,相对应的教学理论还不成熟,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快速提升。

同时,民办高校过于注重外在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的理论教育相对不足,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学校知名度不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人们购买产品时会选知名企业的品牌,因为它们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服务。

对于企业选择毕业生来说同样也希望选择名校的毕业生,认为这样的学生综合素质会高些。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增多,优秀的民办高校会被社会尊重与认可,毕业生会被企业信赖。

而大多普通的民办高校知名度较低,也不注重品牌的打造,影响了其毕业生就业。

(三)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在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没有对学生实行从入学起到毕业时的全程就业指导,没有相关的职业发展规划。

学校只在就业前才开始注重相关的问题,或为学生安排几次企业面试的招聘会,或是对学生展开几次就业培训。

在一些民办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在每年就业前临时组织学校的老师展开一些就业指导活动。

因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限,他们展开的就业培训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策

(一)全面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第一,应转变观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质量看成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使其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能深入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三,要增强学生思想教育,在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教育。

第四,以市场为主导,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现状,对学校的教育实行合理调整,使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第五,要增强校企合作,增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合现代企业需求。

(二)持续提升民办高校的知名度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民办高校要提升品牌意识,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新闻等各种渠道增大学校的宣传力度。

首先,要让老师积极地展开各类宣传活动,能够通过带领学生做义工,或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责任形象。

其次,要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与微博,通过网站即时地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在网络的影响力。

再次,要通过地方电台、广播、报纸增大对学校的宣传,尤其是每年的毕业与招生时间更要制作学校宣传片,实行大量的宣传,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民办高校要注重就业指导,建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现实到网络、从学校到企业的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

1.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管理体系。

民办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其就业目标、就业薪资要求、就业方向、就业地点实行系统调查,然后存入电脑档案,并由专业老师实行长期跟踪。

在大学的不同阶段老师要定期对这些学生实行就业理解、就业技能、就业素养等的培训,持续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提升他们对未来就业的理解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建立网络就业指导平台。

民办高校在官网上要创建一个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络体系,在这个平台上,首先,学校要定期发布不同专业的市场就业信息,使学生即时了解当前的市场就业情况。

第二,要建立学生展示平台,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的平台展示自己的优势以及岗位意向。

第三,学校要积极地与各类企业联系,建立企业需求平台。

当企业有人才需求时,学校就将企业的需求放在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地应聘,从而增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

第四,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活动发布平台,将本地各类大型招聘会,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发布到平台上,利于学生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

3.增强对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

第一,要从面试的表情、衣着、谈吐、行为等方面着手培训,使学生掌握面试的基本技巧,顺利通过第一关。

第二,要对学生实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培训,使学生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识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使他们能迅速适合社会环境。

第三,要对学生实行危机教育,使学生时刻有危机感,从而使他们自愿学习,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地适合社会。

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民办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存指南,以创新为发展宗旨,增强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品牌形象,逐步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以使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有50%以上民办高校毕业生中所做的工作并非自己所学的专业。

”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在设立学校的专业结构时缺乏科学性,没有很好地将自身条件与市场需求合理对应,而仅仅单纯地效仿公办名牌大学,却又缺乏相对应的办学水平,而学生的素质也未必满足专业结构设置要求,所以,“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水平和岗位要求之间存有很大的差别,难以满足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

”第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举办人的投入和学生的学杂费,举办人必须追求一定的投资回报,具有一定的盈利性,”所以,在办学经费不太充盈的情况下,减少投入、尽量节约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设立专业时,决策者更多考虑的是专业设置与招生人数之间的相关性,而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摆在其次,导致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与市场人才需求比例失衡;第三,部分学生对大学开设的专业不了解,受个人经验及掌握的知识有限等限制,在选择就读专业时并未全面考虑自身及外界各方面因素,待到毕业就业时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并不感兴趣,所以选择转行进入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岗位。

二、我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一)政策因素首先,国家对毕业生平等就业的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劳动法规定公民享有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力,但对“院校门槛”等歧视现象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2013年4月16日,教育部规定:

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但是,2013年5月6日,长沙市某部门发布的招聘公告中就有11个职位明确学历要求为“985、211学校”,由此可见,当前严禁设立“院校门槛”的政策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以外的就业活动并无实际监管作用,毕竟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中就业的仅仅少部分,并且严禁发布歧视的招聘信息,不代表严禁歧视行为,即便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隐性歧视”现象仍然无从监管。

所以,院校歧视问题并未从本质上解决,纵然有好的政策,也只能是重锤轻落,难以保障学生平等就业,这是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因素;其次,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国家并未出台针对性的帮扶政策,甚至有些政策拒绝惠及民办高校毕业生,比如多数大学推荐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条件上,都会加上一条“不含独立学院学生”,类似的现象并很多见;再者,“当前教育、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并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上,民办高校不及公办院校,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二)社会因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相对较弱。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促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2002年我国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655,763人,2012年我国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3,038,473人,除普通本科毕业生之外,还有专科、网络专科、网络本科毕业生。

十年间,2012年与2002年毕业生人数相比,同期增长了几百万人,而社会为高校毕业生所提供的岗位数量相当有限,累计每年沉积的未就业人数加上当年的毕业人数,当今就业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与公办名牌高校毕业生相比,“民办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普遍不如公办高等名牌院校,”培养的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且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受到歧视,在就业面前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显得毫无优势。

(三)学校因素第一,民办高校办学基本条件普遍较差,办学特色不明显。

当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大的责任在于学校及学生本身,而不能完全归结于社会及用人单位。

首先,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只能实行持续地尝试和探索,以形成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办学基本条件普遍较差,因为受民办高校自身办学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民办高等院校的老师在薪资水平、福利水平等方面普遍不如公办高等院校的老师,晋升空间也很有限”,相比之下,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另外,经济实力影响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资金来源不足,很多设施建设难以落实,老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生活条件难以提升,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再者,就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现状看,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上,大多效仿公办高等院校,办学特色不突出或者没有办学特色,无法体现其办学优势,毕业生就业时无专业特色可言。

我国大多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社会地位不高、外力支持不够强,难以创造更好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不突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第二,民办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就业管理体制。

完善就业管理机制对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内民办高校的就业管理主要包括提供就业信息、传授成功经验、解读国家政策,缺乏有行之有效的就业管理体制。

另外,虽然多数民办高校都在努力为学生寻找出路,因为受民办高校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虽不能说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学校没有有效的就业管理体制,但缺乏有效的就业管理体制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影响,毕业生就业从学校获得的协助会所以变得非常有限,相对来说,民办高校学生就业显得更加艰难。

(四)学生因素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大学校园中独生子女、富二代、官二代越来越多,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年龄特点、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对社会的了解水准非常有限,难以结合市场需求对自身及将来就业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定位,因为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大学期间没有掌握就业岗位要求的相对应技能,学校又缺乏充足的资金、师资及外力支持,学校指导学生提前准备就业的工作难以有效地落实,所以,毕业生在择业时,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用人单位看不上、就业岗位不想去、自己水平又较差”的现象。

三、改善我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一)增强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不明显,现阶段的条件也不允许对民办高等院校采取财政全额拨款。

不过民办高等院校同样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各种优惠政策也应该对民办高等院校开放,实行公办和民办学校同等监管和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公办高等院校毕业生一视同仁,放宽人才选拔的标准,严禁用人单位招聘时设置任何形式的院校门槛,并监督各用人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让高校毕业生平等享有录用机会;第二,要严格把关民办高校办校的“准入”环节,增强对民办高等院校办学资格审查、专业设置指导、招生监督、财政监管、教学评估等,以保证民办高校的质量,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应渗透到办学的每一个环节,对民办高校实行严格的监管,对办学不合格或办学过程中严重违反办学相关条例的民办高校即时启动“退出”机制,并做好相关的善后工作,把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第三,增强对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增强社会需求信息的掌握并即时反馈给各民办高等院校,结合各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指导民办高等院校实行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突出各个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民办高校的生命力。

(二)提升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培养更优秀的学生,必须有优秀的师资作为保障,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学校能够通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福利待遇,在情感上关心教师,为教师创造更多晋升的机会,只有改善自身条件,吸引优秀教师,才能建立雄厚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提升办学水平。

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科研等实行规范的管理和严格考评,鼓励教师持续提升业务和学术水平,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建立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学生自身发展往往存有不足,面临毕业问题时,无论是水平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具备心仪岗位要求的相对应条件和水平,作为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首先,要增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关心学生,即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即时发现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改善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提升其综合素质;其次,“要尽早开始对民办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实行指导,协助其对大学职业生涯实行规划。

”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结合职业目标实行相对应技能的学习、培训,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当就业来临时才能以积极的态度、自信的心理去迎接挑战。

(四)创新民办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业精神的提升、创业意识及创业意识的培养。

第一,改变“提升学生水平供用人单位挑选”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鼓励指导老师带领下的学生小团体的、跨专业的合作,制定特定的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生和学科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和结合;第二,改变原有“艺多不压身”的观点,避免“都懂却都不精”的局面,倡导钻研精学、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再去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由培养“全才”到培养专业性人才;第三,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积极引导学生向基层就业”,结合实际选择就业方向,增强毕业生就业方向的灵活性。

第五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不均衡

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差异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的就业流向不均衡,就业的地域范围相对比较集中的现象,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

这其中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有数量上的不同,而且经济方面的原因也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选择。

例如,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比较旺盛,有的地方需求总量甚至大于当地生源数;而边远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需求则相对不足。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部分中西部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远低于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的需求。

其次,很多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