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70656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合理用药doc.docx

安全合理用药doc

如何安全合理用药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道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我药疗达到健康的目的,也就是在无处方的条件下,选择和使用药物、治疗自己的疾病。

然而,用药不当不但与治病的初衷背道而驰,还可能因此带来不应发生的后果。

现状:

家庭用药不安全超过30%

据了解,我国居民中,经常出现两种极端情况:

一是坚信“是药三分毒”,有病自己扛,轻易不吃药,最后往往耽误了病情。

二是一不舒服就吃药,盲目自信,不管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跟着感觉走。

目前我国采用这种自我医疗方式的患者已达36%。

而全世界意外死亡人员中1/7死于不安全、不合理用药。

在发展中国家,1/3的死亡病例源于不安全用药而非疾病本身。

我国家庭用药不合理、不安全超过30%。

由此可见,如何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健康,加上信息渠道的畅通更使人们在保健和生活方式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有关数据表明,到药店买药的消费者中,仅有三成具备正确的非处方药使用知识,大部分百姓吃药凭经验。

很多人在自我用药时,对耐药性、服药时间等明显认识不足,在用药习惯上盲目加大服药剂量,甚至频繁更换药物等。

这些行为和认识直接危害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自我药疗是指在没有医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广义的自我药疗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完全由个人可以自行判断的病症用药,如感冒、咳嗽、疼痛、消化不良等;二是经医生确诊后,患者依据医生的医嘱,自己可以控制复发的病症,如口唇疱疹、阴道霉菌病等;三是经医生确诊后,患者可遵医嘱用药而得到控制的慢性病症,如湿疹、癣病、过敏等病症。

  安全合理用药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

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

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用药了。

  要做到安全合理选用药品,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

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

止痛药的选用

  止痛药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

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

反之,用后一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另外,有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

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药厂生产的贵,进口药就更贵了。

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要对症。

老药、新药谁更好?

效果关键看成分

误区1:

选药只看价格不看成分

  有患者认为止痛药都一样,选药只看价格不看成分,其实,很多止痛药所含的成分都会引起较大不良反应:

非那西丁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甚至诱发肾盂癌、膀胱癌,还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并对视网膜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服用还可造成药物依赖性。

  氨基比林在少数人中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氨基比林已被证实有致癌作用,对肝肾均有毒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已限制或禁止使用。

  阿司匹林可引起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甚至胃出血;有时长期不易觉察的小量胃出血可以导致严重贫血;阿司匹林还有诱发某些哮喘患者哮喘发作的危险。

误区2:

新药比老药效果好

  很多人在选用药品时都喜欢新药,认为药物越新,疗效越好。

其实不然。

有些新药,不但效果与其他药物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而且可能导致某些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成倍增加;对老年患者来说,还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在服用新药之前,要咨询医师或药师相关药品的具体成分和服药可能有的副作用,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误区3:

忍无可忍才吃药

  很多人认为“是药就有毒”而对止痛药敬而远之。

这是不对的。

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明确诊断及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及早使用止痛的药物,来缓解疼痛或防止疼痛的加重。

早期用药的好处是效果好、用药量少而且副作用也相应较小。

  误区4:

把止痛片当作万用药

  有些人不管身体哪个部位疼痛都服用止痛片。

特别是有些胃病患者,在胃痛时也服用止痛片。

结果,胃痛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缓解,而且疼痛更加严重。

这是因为,止痛片中含有的某些药物成分,如阿司匹林,除对胃黏膜有直接的刺激,还促进胃酸分泌过多往往使胃痛和十二指肠溃疡更加严重。

所以胃痛患者不要随意滥用止痛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制胃酸和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品,才能使胃痛得到有效缓解。

误区5:

缓释型止痛药起效慢

  其实缓释技术并不会影响药物的起效速度和疗效。

由于保证了药物持续进入体内并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可以收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稳定的血药浓度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的发生。

缓释剂型明显少了服药次数,使得药物的服用更为方便。

  疼痛的用药原则:

最初感到疼痛决不轻易用药

 对于最初感到疼痛的患者,决不能轻易用药,以免掩盖病情,耽误治疗,无论何种疾病引起的疼痛,须先找出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为减轻疼痛所带来的不适,在不影响病因治疗的同时,可以选用止痛药进行治疗。

一般来讲,轻度至中等度疼痛才适合于使用非处方药进行治疗。

比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牙痛、肌肉痛、痛经、神经痛等等。

在使用止痛药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病因治疗,镇痛治疗为辅。

比如说感冒,很多情况下都伴有头痛的症状,头痛的表现,可能就是由于鼻塞、鼻涕,引起鼻窦堵塞所致。

所以首先需要使用缓解鼻塞的药物,与此同时使用止痛药,或者使用含有这两种成分的复合制剂抗感冒药,就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分清哪些疼痛不适合使用止痛药治疗,哪些疼痛适合使用止痛药治疗。

如:

胃痛就不适于用止痛药治疗。

因为,胃部是我们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它应该是不停蠕动,将食道送下来的食物搅碎。

如果它的蠕动不正常,就会妨碍溃疡、幽门螺杆菌以及胃酸就会刺激溃疡处,而会不时觉得胃痛。

而止痛药治疗无法缓解胃痛。

教你认识常用止痛药

布洛芬:

具有较强的镇痛、解热和抗炎作用,口服吸收迅速。

可用于减轻中等程度的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对胃肠刺激性小,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以应用本品。

  阿司匹林:

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属于第一代解热镇痛药,能缓解感冒引起全身发热、头痛等症状。

但对胃刺激性较大。

  贝诺酯:

又称乙酰水杨酸酯。

本品为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结合的化合物。

用于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神经痛。

  

你会看病吗?

教你正确就诊聪明就医‘有啥别有病’表达了一种美好心愿,但人难免出点毛病。

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院就诊程式、就诊条件的了解,实际上有半数以上的人不知如何就医,这样容易浪费时间,而如何就医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好的医生,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1.要有备而医。

求医前一般要带的是病历本。

病历卡是记录病史的重要资料。

它记载病人什么时间生过哪种病,当时的症状怎样;求医后的诊断是什么,服用过哪些药,如何服用。

还会记录当时是否打针,若是打针,还会写明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

这些有助于医生更快、更正确地做出诊断。

同时还应带上有关的X光片、化验单、心电图的图形报告、CT片或核磁共振片等资料。

2.了解就诊要求。

患者要了解自己所患疾病是否可能要进行检查,对检查时间和检查条件有没有特殊要求。

一般来说,就诊时最好是上午去,不要吃早饭,这样,需要抽空腹血化验,做空腹B超检查、钡餐检查和胃镜等检查时,能当即进行,不必再去一次。

如需做B超室检查子宫、前列腺等,事先要憋足尿,或在家备好水带上。

如肛门、生殖系统疾病,最好在去医院前清洗局部。

去口腔科看病,不要忘了先在家把牙刷一刷。

对于妇科病人来说,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来医院前应避免性生活,淋浴更衣(但禁止阴道冲洗及上药),并带上洁净内裤、卫生纸等物品,出血患者不宜化妆。

3、正确选择科室和医生。

在挂号时,如果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挂哪个科室或哪一位专家为好,首先应向导医询问。

目前各大医院在候诊大厅备配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导医人员,他们会帮你做出正确选择。

这样就可帮你一步到位,找到相应的科室和专家。

在专家门诊的选择上,应持慎重态度,一般来说,如果是常见疾病或者初诊,可先挂普通门诊。

因为对于初诊病人来说,即使挂了专家门诊,专家也要跟普通门诊的医生一样,先了解病情、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许多疾病都要经过一个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性检查后才能够得出明确的诊断,而这些工作一般医生完全可以完成。

因此,初诊最好先到普通门诊,经检查后没有明确诊断或是疑难杂症,再找经验丰富的专家,这样既能节省挂专家号的费用和排队所浪费的时间,也不会耽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清晰‘述病’。

就诊时应简明扼要准确地陈述病史。

在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不妨仔细回忆自己发病的过程,简明扼要地向医生陈述。

由于医生对每个病人的检诊时间有限,在不长的时间内,要完成询问病史、检查记录、开检查单、开处方等内容,如果陈述病史没有重点,杂乱无章,会影响看病的品质。

另外,当医生给您开了检查单去检查室进行检查时,一定要问清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在复诊时,将结果交给医生,医生方能根据结果做出诊断,提出具体治疗意见。

对于慢性病人来说,述病时最好述明‘六要素’,即目前最大的痛苦和烦恼是什么;用药之后症状有无明显改变;生活当中是否出现了一些新事件;病情是否有反覆;服药以后感到有哪些副作用;是否自行终止过服药。

5、科学安排就诊过程。

由于可能就涉及到一些检查项目,因此在等候就医时应首先向分诊护士询问是否需要检查,如需要,可让分诊护士开检查单先去检查,在排队等候检查时,要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紧要后次要’的原则逐个项目进行检查,对于那些要空腹进行的检查项目,也要安排在前面进行。

6.明白取药。

各大医院内的药房多设有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和住院药房。

按内容又分为中药房和西药房,有些医院的专科还设有专科药房。

因此在取药时应先了解清楚开的是哪一种处方,是中药还是西药,然后到相应的收费窗口划价、付费、取药,不要找错了窗口或排错了队,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而在取药时应注意核对处方,将所领到的药品和处方一一核对,如有发错的药品应及时更换,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同时还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以免领到过期失效药品。

首诊建议

专家分析,这些症状会涉及多个科目,患者不妨‘对号入座’,做到上医院之前心中有数:

【感冒】发热、鼻塞、咳嗽、咽喉疼痛首诊呼吸科;低烧、疲乏、头痛、皮疹首诊感染科;发热腹泻、精神差首诊消化科.

【头昏】口渴、视力下降首诊糖尿病科;耳鸣、听力下降首诊耳鼻喉科;在变换体位时突然间头昏首诊心血管内科;此前发生感冒或腹泻首诊神经内科;佩戴新眼镜后眩晕首诊眼科

【头痛】失眠多梦、情绪差、精力不济首诊神经内科;高血压、恶心、呕吐首诊心血管内科;耳朵进水、流脓首诊耳鼻喉科

【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差、腹部胀气首诊消化内科;食量加大、小便频繁、突然消瘦首诊内分泌科

【呕吐】厌食、乏力、腹泻首诊消化科;眼睛痛、头痛首诊眼科;胃不适、腹痛腹泻首诊消化科;已婚女性停经30天以上、清晨症状较重首诊妇产科

急诊建议

患急性发热性疾病,体温一般在38℃(腋下)以上者;有的病人全身症状明显,有一定痛苦,体温不到38℃也可以急诊处理;严重哮喘、呼吸困难者;急性出血、外伤、烧伤患者、昏迷、休克、抽搐以及下面这些急性病症:

1.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压剧烈波动、脑血管意外2.急性泌尿道疾患、尿闭、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3.急性腹部疼痛或急性呕吐、腹泻4.癫痫发作者5.急性中毒、意外事故(电击、溺水等)6.眼、耳朵、鼻腔、咽喉异物梗阻7.慢性病急性发作。

在医生开药和确定检查项目时,很多人要求医生开进口药、价格高的药或做“高档”检查。

其实有很多药品并非价格越高或进口的一定好许多,这些药品的基本成分与药理属性往往差不多。

而对有些疾病如结石类、胆囊炎来说,并不是非得用CT、核磁共振仪器检查才准确,用普通B超一样可以做出精准判断。

求医前一般要带的是病历本。

病历卡是记录病史的重要资料。

它记载病人什么时间生过哪种病,当时的症状怎样;求医后的诊断是什么,服用过哪些药,如何服用。

还会记录当时是否打针,若是打针,还会写明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

这些有助于医生更快、更正确地做出诊断。

同时还应带上有关的X光片、化验单、心电图的图形报告、CT片或核磁共振片等资料。

由于可能涉及到一些检查项目,因此在等候就医时应首先向分诊护士询问是否需要检查,如需要,可让分诊护士开检查单先去检查,在排队等候检查时,要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紧要后次要”的原则逐个项目进行检查,对于那些要空腹进行的检查项目,也要安排在前面进行。

聪明就医完全攻略

 运筹篇——选择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医院、好医院集中在大城市。

但看病时也不是非要去大医院不可,关键是一定要到合法、正规的医院,选择一位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医生。

就诊前充分了解医院、医生,对选好医院、选准医生极有帮助。

  1.普通病——选择一般医院

  如果您患的是常见病,可在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就诊。

如经过5?

7天的诊治,诊断仍不明确,或症状无明显好转,应转至三级医院或相对应的专科医院求诊,以尽快明确诊断。

  2.急重症——火速赶往最近的好医院

  如果病情紧急,应立即到邻近的医疗水平较好的大医院看急诊。

因为时间对重大伤病的预后极为重要,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昏迷不醒、持续高烧、大出血、严重外伤等,要毫不犹豫地直送最近的大医院。

大医院技术力量强,医疗设备先进,抢救药品齐全,能及时有效地挽救生命。

了解患者病情的家属应陪同前往,患者服用的药物也应带到医院给医生参考。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可以先就近到卫生院做基本处理,同时迅速联系转往大医院。

  曾有医院因拒收患者而致患者死亡,因此,卫生部规定,急诊医生和护士对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对急诊患者必须负责到底。

需要转院、转科时,应将病历填写详细,医护人员陪送前往。

  3.慢性病——先在好医院确诊

  医院越大,级别越高,费用就越高,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保险统筹金的起付标准也有不同的规定。

因此,在选择医院时不要盲目贪大求全,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一些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等,目前已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因此可直接在较好的医院(二级或三级医院)确诊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可定期去附近社区医院复诊。

如果复诊时,医生的治疗方案有很大变动,最好请有经验的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应用。

在复诊过程中,若病情有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社区医院不能解决时,则应及时送上级医院诊治。

  4.医院等级细了解

  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医院等级分为三级十等。

即一级甲、乙、丙等,二级甲、乙、丙等,三级特、甲、乙、丙等。

一级医院是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和卫生院;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三级特等医院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医院。

  业内人士对医院的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

卫生部部属医院或国家重点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省级医院;省一级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部队大型、地方中型(原地区一级的医院和现在的市一级医院)和省一级专科医院;大型厂矿职工医院、县一级医院等二级医院;中型职工医院、医务室、卫生院等;私人诊所。

  5.辨别诊所是否合法

  非法诊所没有取得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行医执业许可证,行医者个人不具备行医资格,没有通过国家执业医生考试,没有经过执业登记注册,没有诊疗权。

  如何辨别诊所是否合法呢?

看墙上有没有行医执业许可证;二看许可证上标明的开诊项目及所盖公章的真伪,比如开诊项目中是皮肤科,就不能诊治别的科室的疾病;三看是否有贴着医生本人相片由省卫生厅盖章颁发的医师执业许可证;四看诊室有没有消毒设备,如灯管透明、较细的消毒灯(紫外线灯);五看输液瓶上是否标明药名,发药是否有处方留据,药品是否有厂名厂址、批号、效期。

这五看有一个出问题,表明该诊所可能属非法诊所,不应当去看病,应向有关部门举报。

  6.看对医生挂对科

  每个医院常有1?

2个比较强的专科,也是这个医院的骨干科室。

大医院的特点就是各科室整体水平比较强,而中等或较小的医院各科室之间的水平差距可能比较大。

  大医院的分科非常细,一般人到大医院看病,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挂哪个科的号。

如果判断失误看错科,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所以,如果您不能确定自己的疾病属于哪一科,可以先在网上查询或打电话到医院去咨询。

到了医院,可以先挂普通门诊号,经检查后再看专病门诊或专家门诊,也可先到咨询台询问。

当然,病情比较复杂时,咨询台也会出现分诊错误,而且有些疾病确实需要一段时间观察或特殊的检查,纔能搞清楚是什么病和归哪一科。

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或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应当挂相关专家门诊号。

  对症选科:

如果您出现胃痛、反酸、呃逆、肝区痛或腹痛可看消化内科门诊;咳嗽、咯痰、哮喘可看呼吸内科;贫血、皮下出血、淤斑、白细胞减少者可看血液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看风湿科;心跳异常、呼吸困难、胸痛、脚肿等可看心内科;口角歪斜、语言不清、偏瘫、智障、抽搐等可看神经内科。

如果您进食不当,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可直接去肠道门诊。

  7.选好医生4看

  如何找到一个好医生,我们咨询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意见,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看知名度:

一般名气大的医生,水平也较高。

老教授往往知名度高,但年轻医生中也不乏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

  

(2)看职称:

一般情况下,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为好。

这些医生年富力强,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反应快,对新的医药信息比较了解,一般疾病都能胜任;比较难确诊和难治疗的病,则选择有高级职称的医生为好。

  (3)看学位:

博士、硕士等高学位的医生,往往对某一专科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有较高水平。

但医学是实践科学,经验靠积累而来,所以在看学位时要结合临床经验。

  (4)看医德:

医德包括品行和责任心。

如果医生向您暗示送礼或诊疗不认真,这个医生肯定医德欠佳。

医术与医德一般都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也有少数医生医术很好,医德却很差。

但一般而言,医德好的人,医术都很高明。

另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尽量固定几个医生看病。

因为『老医生』熟悉病情,病历记录完整;医患感情融洽;容易发现潜在病;一般不会重复检查、开药。

  决胜篇——就诊

  您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为看一次病要耽误半天时间,但与医生的直接对话往往只有两三分钟,这里将告诉您如何让这几分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打好有准备之仗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

做任何事情最好都事先有所准备,看病也不例外。

您是不是常会在走出诊室后,纔猛然想起:

『糟糕,我忘了问医生……』或是当医生询问吃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检查时,常常一问三不知?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您不妨在看病前先列一张清单,把自己的症状、病史、做过的检查、服过的药以及想问的问题写下来。

而且,一定要带上您的病历和近期做过的检查报告单,否则重新开化验单检查,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更不利于医生对疾病的连续观察与分析。

另外,如要做抽血化验、腹部B超、胃镜等检查,需空腹不吃早餐,以免改天再来浪费时间。

  9.应对急症的非常措施

  手指、牙齿断裂的患者一定要保存并携带脱落的手指和牙齿(最好放在冰屑里保存),尽快到医院就诊,就医及时是可能把脱落的部分植回的。

  遇到以下情况,您最好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急救车将患者送到医院:

冠心病急性发作、中风、高热惊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不省人事、大出血、下肢骨折、重症传染病患者、中重度烧伤、脊柱伤。

  10.节省时间,统筹安排就医流程

  大多数医院有平面示意图或指示牌,您应该先了解医院的布局。

在进行每一个步骤时,都向医生询问清楚下面的步骤。

一般医院门诊的就医流程如下:

  11.准确陈述病史

  在陈述病情时,先把您最难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病情,用简明的话告诉医生,如上腹部绞痛已有半小时(医学上叫主诉);接着叙述您这次发病的经过,如什么时候起病,有什么诱因,疼痛的具体部位,最初的感觉如何,随后有什么变化,伴随着其它什么不适,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效果如何(医学上叫现病史);然后把您过去生病的情况告诉医生,比如有无类似的疾病发作,生过什么大病,对什么药物过敏(医学上叫既往史)。

这样的陈述,可使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您的病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诊治争取时间。

如果已经在其它医院做过一些检查,应主动向医生出示这些资料,以免重复一些化验或特殊检查。

  12.结束就诊前8问

  结束看病前,您务必弄清楚以下问题:

  

(1)我得了什么病?

病因是什么?

  

(2)为什么要吃这种药?

这药是治什么的?

  (3)怎样纔能知道药有没有效?

有没有副作用?

  (4)药要吃多久?

这次开的药吃完后怎么办?

  (5)多长时间会好些?

  (6)不好怎么办?

还需要继续用药吗?

  (7)还有其它可行的治疗方式吗?

  (8)今后应该注意什么?

  13.取药以后注意核对

  取药后您应将所领到的药品和处方一一核对,核对药名、剂量、用法和有效期,如有不同,及时更换。

  盘点篇——应对

  就诊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会盘点总结的人总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14.保存检查报告单

  保存好检查报告单能使下一次就诊少走冤枉路。

另一方面,懂得保存就诊的资料,也是保护自我权益的一种做法。

消费者维权部门指出,在处理消费者投诉医疗纠纷案件中,常出现资料留存困难的问题。

有不少患者向消委会求援时,无法具体说明就医当时的情况。

  15.听听第二种意见

  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您也不能一味地相信某个医生或医院,有时也要懂得寻求『第二位医生的意见』。

例如,当您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的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它的治疗办法时;当严重疾病须进行重大手术,或费用昂贵的手术时,您都可以考虑是否该听听其它的声音。

  至于该找谁问?

专家建议,第二个医生的专业程度应不低于第一个医生。

如果两位医生意见不一,也是以专业程度不低于第二个医生的标准,来寻求第三位、第四位医生的看法。

  16.是否选择手术

  如果面临开刀与否的抉择,您不妨问问非外科系统的医生的意见。

例如,腹部外科的医生建议您开刀,您可以去问消化内科医生的意见如何。

遇到几个医生对手术有不同看法时,专家建议,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解决:

(1)『少数服从多数』,按多数医生的意见和主张办;

(2)一般而论,应听听级别高的或在该领域威望高的医生的意见;(3)要尊重手术科医生的意见,因为手术毕竟是外科医生做的,他们对手术指征、风险、预后、禁忌症比较熟悉;(4)对于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必要时可通过医院内外大会诊的方式予以解决.

  警示篇——误区

  就医中存在很多误区,甚至陷阱,您要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把其中的纷纷扰扰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7.『医生』可不能自己当

  您也许认为,发烧头痛之类的小病不用去医院,过几天就扛过去了,或者自己买点药就行。

但发烧、头痛、疲劳、乏力等轻微的症状很可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