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385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docx

最新试题资料元曲五首知识精讲

元曲五首知识精讲

5c元曲五首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元曲五首《醉太平》《天净沙》《大德歌》《十二月过尧民歌》《夜行船》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

2、了解五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3、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知识归纳总结

1、元曲的兴盛

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学。

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呢?

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学样式。

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

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

(1)词的衰颓——体本身的发展。

(这一条是重点)

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

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

(2)外乐番曲的传入。

(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

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

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有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

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

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3)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娱需求增加。

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

(4)蒙古贵族喜声色娱——统治阶级的提倡。

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对人不重视,而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是为他们所欢迎的,并且加以提倡和鼓励,作为王侯贵族的御用品了。

这些地方,也给予散曲发展以一定的影响。

(5)外族统治,汉人受尽压迫,或借散曲以抒郁愤。

宋代先遭辽、金异族侵凌,后则南宋亡于蒙古,人百姓忽然要接受异族之统治,加以民不聊生,社会秩序异常紊乱,面对这么痛苦、不的时代,人自然要借某种学形式宣泄怨悱无奈。

元曲便是当时最适宜的学形式。

2、元曲的知识

元曲无论是散曲或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

宫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乐的情感。

曲牌是每首曲的乐谱名称,相当于宋词的词牌。

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是一首独立的只曲,它原是流行于民间的词和小曲。

不超过五十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坡羊”等。

不同的曲牌各自有不同的句数、字数,每句的长短又不同,而且用字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一定要按曲牌的要求填写曲词,不可更改。

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到底。

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有些曲子还可以任意增加句数。

散曲里还有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带过曲”,它原是同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曲调,如“中吕”里的“十二月”带“尧民歌”。

带过曲有三支相连的,如“南吕”里的“骂玉郎”带“带皇恩”、“采茶歌”,但比较少见。

在字数方面,无论小令或套数,都要按曲牌的规矩填写曲词,但可在曲牌的正之外,在句首或句中加添一些字作帮衬补助之用,使曲中字气脉连贯、词意清楚。

这些额外加添的字称为衬字。

一般都使用口语。

在音韵方面,元散曲没有入声协,余下的平、上、去三声,可以混合使用,比较自由,使不致因韵脚受平仄限制而妨碍其表达和创作,这是押韵的一个解放。

但是散曲押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有时甚至是每句一韵。

在这方面,格律又较诗、词严格。

3、元曲作家

(1)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元代散曲作家。

字小。

又《小乐府》以散曲盛称于世。

曲风雅丽,其作品多为欣赏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

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

明清以颇为人推崇。

(2)白朴(1226—1306后),元戏曲作家。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

在元杂剧的创作中,白朴具有重要的地位。

历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3)关汉卿,大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元戏曲作家。

号己斋叟。

大都(今北京市)人。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其戏曲作品大多暴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炼。

对元杂剧和后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

(4)王实甫,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

元戏曲作家。

《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

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大多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

曲词优美,《西厢记》尤为出色。

(5)马致远(约1250—1321后),元戏曲作家、散曲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

剧作词豪放有力,内容显示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也带有逃避现实、向往仙道的思想倾向。

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

四分析

1、比较阅读《正宫醉太平刺世》和《双调夜行船秋思》

问题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分析《正宫醉太平刺世》“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这两句开门见,单刀直入,道出全篇主旨世人皆嫌命运困窘多舛,个个见钱眼开贪图钱财势力。

可知贪财乃世风腐败之根。

人皆渴望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最终必将走向人欲横流腐败贪婪的渊薮。

“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黏便滚。

”这两句深刻道出了社会大染缸的性质。

“水晶环”寓指纯洁无瑕的人,“面糊盆”寓指混浊的社会。

即使再纯洁的人,只要一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就立即被沾染熏黑。

“滚”字用在此处,特别形象贴切,把那种甘愿同流合污、享受庸俗的嘴脸暴露无遗。

散曲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

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本曲全用口语,语调泼辣大胆,嬉笑怒骂,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

“葫芦提倒稳”,结句以消极反抗的口吻申明自己的不合作的处世态度。

表面上似乎说稀里糊涂倒安稳,其实是的反语。

这颇像清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其实正是伤心人的愤激之语。

只有作如是观,方能体会的深意。

《双调夜行船秋思》语言典雅瑰丽,善于化用典故,不离本色,押韵尤妙。

全曲充满了采。

这套套数表现了马致远的超然绝世的生活态度。

表面上似乎与世无争、及时行乐,实际上是愤世嫉俗,牢骚太盛之语。

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

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不换韵。

但是,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

对写作的启示无论语言典雅还是通俗,只要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就是好。

将不同风格的语言相结合,打造出有深刻内涵的。

2、比较阅读《越调天净沙秋》和《双调大德歌春》

问题两首曲是如何打破常规,写出个性的?

分析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写作时,有自己独得的密。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于是接下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如此一,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再以“青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的结束语。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双调大德歌春》是用春日即将回归大地的景象表达游子依旧滞留他乡的情怀。

对写作的启示哀伤的景物可以表达愉悦的情感,同样欢乐的景物也可以传达哀伤的感情。

这种写法往往可以将情感进一步升华。

常见的情景关系图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3、阅读《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问题试着说说你在阅读中的独特感悟和发现。

(可随意选取一个角度进行鉴赏)

分析

(1)“自别后遥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这两句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

(2)视线由远、碧水触及婀娜杨柳,滚滚飞絮,最易惹人愁思,让人生出几许怅惘。

桃花之艳丽明亮,最易让人兴时光易逝之感。

香风、暮雨适足以增其愁绪。

此处“滚滚”“醺醺”“阵阵”“纷纷”等叠词的使用,渲染自然界细微之变化,强调人世的无常与惊心动魄。

(3)“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句点化自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此处不避重复,化熟为生,化俗为雅。

“怕”意为担心天黑,暗含相思之苦,“又”表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相思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黄昏。

“新啼痕”“旧啼痕”,表明整日以泪洗面,着一“压”字,更是写绝了凄苦。

“断肠人忆断肠人”指明双方的相思之苦,可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与柳永“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复的使用,强化了主人的愁绪。

五考点分析

有关元曲及作家的学常识必须识记,《天净沙》《大德歌》和《夜行船》部分要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背诵,并通过五首元曲的理解,练习掌握诗歌鉴赏的思路与方法。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梦里。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元曲第三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是“偏”字。

一个“偏”字,道出了梅花迥异群芳、独立不群的个性它不像桃李诸芳那样,喜欢在艳阳明媚、春风和煦的温暾中开放,也不愿在引人注目、喧嚣热闹的白昼中吐蕊,却偏偏适宜与冰雪、夜月交往。

“雪月”与梅同是一尘不染、洁白无瑕,故能衬托出梅之神韵;而雪光月影交相辉映,又使横斜的梅枝显得格外疏秀清瘦,从而烘托出梅的形姿,堪谓形神毕肖。

【模拟试题】

选择题(共22分)

一、(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2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节选)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

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

”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过去的社会既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

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

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

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

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

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

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

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

佛教初的时候,带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

后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

中国后代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1以下不属于中国建筑中“塔”的特征的一项是()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c为了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能够看见,塔修成高耸入云的建筑。

D塔的形式也反映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2根据原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从“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梵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二、(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3~4题。

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天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宇宙中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个星系名叫8cL433+63,距地球大约150亿光年,是天学家利用设置在夏威夷群岛莫拉克亚天台的凯克望远镜发现的。

这个星系的光信号要经历15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所需时间是地球年龄的3倍。

这一发现表明,宇宙本身至少有150亿年的历史,从而否定了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宇宙只有120亿年或更小的年龄。

在此之前,天学家发现的最远的星系距地球有130亿光年,是1991年发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发现的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这些恒星在其光信号到达地球时,就已经年迈了。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目前对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已经充分形成这一事实表明,宇宙的年龄有可能还要大于150亿年。

这一结论与对靠近地球的一些恒星的年龄的估计相符。

天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

3中“在此之前”“此”指的是()

A最近根据宇宙膨胀情况对宇宙年龄作出的估算。

B1991年之前天学家的发现。

c发现名叫“8cL433+63”的星系。

D8cL433+63星系充分形成。

4下列表述,符合原意思的—项是()

A凯克望远镜发现的“8cL433+63”星系是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B1991年,天学家发现的星系距地球130亿光年,而1991年之后则发现最远的星系距地球只有120亿光年或更少。

c天学家估计离地球最近的一些恒星的年龄至少有160亿年,这一估计纠正了海隆斯客拉德教授的推测。

D海隆斯客拉德教授是根据“8cL433+63”星系似乎含有一些恒星而作出“宇宙的年龄有可能大于150亿年”这一推测的。

三、(6分,每小题2分)

言实词、虚词、词语活用的解释与判断,完成5~7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即除魏庵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清除。

②乘鄂渚而反顾兮乘登上。

B①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净的样子。

②某亦守法,与甚相得得融洽。

c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

②汉人未可假大兵权假给。

D①秦贪,负其强负辜负。

②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他的。

②何为乎遑遑欲何之乎于。

B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表被动。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且姑且、暂且。

c①余船以次俱进以按照。

②霓为衣兮风为马为当作、作为

D①以俟观人风者得焉焉语气助词,啊。

②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而你、你的。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中“归”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臣请完璧归赵

c北救赵而西却秦

D孔子登东而小鲁,登泰而小天下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8~11题。

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

幼时,语未正已知字。

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有诏近臣举御史,举者意属岩叟而未及识,或谓可一往见。

岩叟笑曰“是所谓呈身御史也。

”卒不见。

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

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

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

岩叟言“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

愿亟罢之。

”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

迁侍御史。

两省正言久阙,岩叟上疏曰“国朝仿近古之制,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

今复虚而不除,臣所未谕。

岂以为治道已清,而无事于言邪?

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

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

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质孤、胜如二堡,夏以为形胜膏腴之地,力争之。

延帅欲以二堡与夏,苏辙主其议,奏曰“近边奏稍频,西人意在得二堡。

今盛夏犹如此,入秋可虞,不若早定议。

”意在与之也。

岩叟曰“形势之地,岂可轻弃,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

”议遂止。

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

入谢,太皇太后曰“知卿才望,不次超用。

”岩叟又再拜谢,进曰“太后听政以,纳谏从善,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

愿信之勿疑,守之勿失。

”复少进而西,奏哲宗曰“陛下今日圣学,当深辨邪正。

正人在朝,则朝廷安,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

非谓一夫能然,盖其类应之者众,上下弊蒙,不觉养成胎祸尔。

”两宫深然之。

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

挚去位,御史遂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明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宋史王岩叟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病疲惫不堪

B谏臣才至六员,方之先王,已为至少方相比、比较

c愿趣补其阙,多进正人以壮本朝趣通“促”,赶快。

D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用采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知既与,还不更求否②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①非谓一夫能然②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①人材难称,不若虚其位邪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

D①二者皆非臣所望于今日也②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王岩叟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①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

②幼时,语未正已知字。

③正人进,则小人自消矣。

④邪人一进,便有不安之象

⑤是所谓呈身御史也。

⑥宰相刘挚为御史郑雍所击,岩叟连上疏论救。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⑤⑥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岩叟认为为政之道,关键在于接受好的建议,任用贤能的人,切不可因蝇头小利而失信于民。

B对于边境质孤、胜如二堡,王岩叟坚决反对苏辙的放弃意见,认为此二堡是军事重地,不能轻易放弃。

c王岩叟向太后进谏,认为作为国君,一定要明辨忠奸,忠臣在朝廷,朝廷就会安定;小人在朝廷,朝廷就会有不安之象。

D朝廷对王岩叟非常器重,太皇太后对他非常赏识,王岩叟也尽职尽责,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政治主张。

非选择题(共78分)

五、(4分,每小题2分)

翻译下面的言语句,完成12~13题。

12夫不喜学,好任侠,已然诺。

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

13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六、(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分,每小题1分)

16默写填空,完成

(1)—(6)小题。

(1)此地有崇峻岭,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

(3)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亦谪居之胜概也。

(5)_________________,,一点飞鸿影下。

(6)和露摘黄花,____________,。

八、(14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7~20题。

旅程如画

张承志

六十年代末,我们一伙朋友青春结伴,前赴内蒙草原当牧民时,曾有一箱藏书。

从大部头的《法国革命史》到种种小说,陪伴我们度过了冈上望着羊群的许多寂寞日子。

其中有一套《译》,大约是全套五十本,集满了五十年代以许多中短篇名作名译。

那时不懂得爱惜书,上马前揣一本在袍子里,读着时,突然发现羊群不见了,立即胡乱塞进怀,纵马就跑——这样弄烂、弄丢了这套书的大部。

梅里美的名著《嘉尔曼》更通俗的译名是《卡门》,就是那时初读的。

那时没有注意,也不知道是谁以及他如何有名,但那时读得太入神、太仔细了,不仅能对答如流地背诵出其中的句子段落,而且懵懵懂懂地把那里面描写过的人和生活当成了自己追求的理想——直至二十年之后,直至二十年后新的二十岁的人都放弃了自己还在苦苦追寻——我才明白了自己曾接受过怎样强烈的吸引和诱惑。

那个译本中有幅插图。

二十多年我对那幅插图的印象,也同样任岁月淘涮没有一丝磨灭。

那是一幅铜版画,当然是黑白的,细线条描出一个凶悍的汉子骑一匹骏马,鞍桥上倒挂一条枪,走在高密林深处。

在他的鞍后,半骑半偎地坐着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头靠在他的肩上。

我无法形容那张三十二开纸面上黑白线条中满盈的征服了我的、难言的美。

那以后二十年我没有提到过这幅画。

三年前,我偶然想起这个画面,并对一个好朋友谈了。

朋友居然找到了《译》,为我复印了那张当插图的铜版画。

我正在出远门的前夕。

这时的我与这幅铜版画重逢,激起了我要把它画成大幅油画的欲望。

离乡背井或走上世界,应当怀着这样一种幻象,应该有这样浪漫长旅的梦想。

背景只能是天似的崇峻岭,不知为什么我总把极限的旅程、美的极限的旅程与天北麓联系在一起,尽管我正步步远离天。

时隔如此之久,凝视着那幅铜版画时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