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310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诊断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诊断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诊断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诊断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重点.docx

《诊断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重点.docx

诊断学重点

症状诊断

一、发热

1、病因: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致,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真菌等。

急性或慢性感染、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临床表现: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3、热型及临床意义:

(特点和常见病)

(1)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

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交替出现。

即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反复发作。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发热伴随症状:

(1)伴寒战:

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

(2)伴皮疹:

见于猩红热、麻疹、风疹、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等。

二、咳嗽与咳痰

1、咳嗽的音色:

P14

(1)声音低微或无声:

见于极度衰弱、严重肺气肿及声带麻痹患者。

(2)声音嘶哑:

多见于喉炎、喉结核、喉癌及喉返神经麻痹等。

(3)金属音调咳嗽:

见于纵膈肿瘤、支气管肺癌或主动脉瘤直接压迫血管。

(4)犬吠样咳嗽:

多见于喉部疾患、气管异物、气管肿瘤或气管受压。

(5)鸡鸣样咳嗽:

见于百日咳。

三、咯血(掌握)P16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史

有呼吸系统和心脏病史

常有上消化道疾病或肝胆病史

出血前症状

咯血前常觉喉痒,伴有咳嗽等

呕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咳出

呕出

出血颜色

血色鲜红,呈泡沫状,可混有痰液

血色暗红或咖啡色,无泡沫,可混有胃内容物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出血后

咯血后持续数天痰中带血

出血痰

黑粪

血不咽下则无黑便

常有柏油样黑便

四、胸痛

1、诱发及缓解因素:

P19

(1)胸膜炎、气胸等引起的胸痛,可因深吸气与咳嗽而加剧,减弱胸廓活动而减轻。

(2)胸壁疾病引起的胸痛常于局部受压或胸廓活动时加剧。

(3)心绞痛:

常在寒冷、饱餐、激动和运动时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注意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4)食道癌的胸痛常于吞咽食物时出现或加剧。

而反流性食管炎胸骨后烧灼样痛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仰卧时加重,口服制酸剂后可减轻。

五、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

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够用、呼吸费力、严重时可伴发绀、鼻翼扇动、张口用力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改变。

P20

2、三凹征:

由于病人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可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于吸气时明显向内凹陷的“三凹征”。

P21

3、肺源性呼吸困难分为:

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

4、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临床表现形式:

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5、酸中毒大呼吸伴有鼾音的深大而规则的呼吸。

九、恶心与呕吐

1、呕吐的特点:

精神性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恶心很轻或缺如;颅内疾病的呕吐以喷射状为其特点;胃源性呕吐有恶心先兆,呕吐后缓解。

P34

十一、呕血与黑粪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同时与病人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有关。

病人出血前多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派出黑粪。

幽门以上的出血以呕血为主,幽门以下的出血则以黑粪为主。

但绝非如此,如果出血虽在幽门以下,但是出血量大,血液可逆流入胃,也可表现为呕血;出血虽在幽门以上,但是出血量少,则可仅表现为黑粪。

呕血均伴有黑粪,而有黑粪并不一定伴有呕血。

P39

十四、黄疸

1、黄疸:

是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P46

2、黄疸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3、

(1)溶血性黄疸P48

临床特点:

①黄疸颜色较浅,呈浅柠檬色;②急性溶血时症状较重,可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腰背酸痛、全身不适等,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及肾衰竭。

慢性溶血主要表现有贫血、黄疸及脾肿大三大特征,有家族性发病;③皮肤无瘙痒;④长期反复发作溶血可并发胆管结石和肝功能损害。

实验室检查:

①血清总胆红素增加:

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②尿胆原增加,粪胆素增加,尿胆红素阴性,大便颜色变深;③具有溶血性贫血的改变,如贫血、网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

(2)胆汁郁积性黄疸

临床表现:

①皮肤颜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甚至黑色;②皮肤瘙痒显著,尤其是刺激皮肤后,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心动过缓;③胆石症、胆管炎等引起的肝外梗阻者,常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黄疸来去迅速。

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常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但可有乏力、纳差、消瘦等,黄疸常进行性加重。

实验室检查:

①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②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③粪中粪胆素减少或缺如,粪便呈浅灰色或陶土色;④肝功能检查以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最为明显;⑤B超、CT、经十二直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肤穿刺胆管造影、胆道造影等,均有助于梗阻原因的诊断。

二十二、意识障碍

(1)嗜睡:

患者可被唤醒,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但当刺激除去后很快又再入睡。

患者腱反射存在。

常见于颅内压升高病人。

(2)病人处于较深睡眠状态,强烈疼痛刺激或言语方可唤醒,醒后简短模糊地回答提问。

当刺激减弱后很快又陷入熟睡状态,患者腱反应尚存,几乎无随意运动。

(3)昏迷患者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无自发睁眼,缺乏觉醒—睡眠周期,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P72

问诊

主诉:

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

P75

基本检查法

1、深部触诊分类及适应症:

(1)深部滑行触诊:

主要适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双手触诊:

适用于肝、脾、肾、子宫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3)深压触诊:

深测腹部深在病变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输尿管压痛点、反跳痛。

(4)冲击触诊。

P93

2、叩诊音:

临床上分为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和实音五种。

P96

3、呼气味:

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肝腥味见于肝性脑病。

P98

一般检查

一、全身状态检查

1、血压测量:

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第5期声音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的压力值是舒张压。

P102

2、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

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

3、面容与表情:

P106

(1)肝病面容:

面颊瘦削,面色灰褐,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有时可见蜘蛛痣,见于慢性肝病。

(2)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简称甲亢面容。

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呈惊恐貌,兴奋不安,烦躁易怒。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黏液性水肿面容:

面色苍白、倦怠、睑厚面宽,颜面浮肿,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胖大。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伤寒面容: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

见于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弱患者。

4、体位:

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P108

5、蜘蛛痣:

P112

(1)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

(2)大小可由针尖大到直径数厘米不等。

(3)蜘蛛痣发生一般与雌激素有关。

(4)常见: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

(5)健康妇女在妊娠期间、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偶见。

6、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分类及临床意义:

P117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①颌下淋巴结肿大常由口腔炎症所致;②颈部淋巴结肿大常由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等急慢性炎症所致;③腋窝淋巴结肿大常由上肢、胸壁、乳腺等部位的炎症引起;④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由下肢、会阴、臀部等部位的炎症引起。

(2)淋巴结结核

(3)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头部检查

1、上睑下垂:

双侧上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先天性上眼睑下垂。

单侧上睑下垂常见于能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各种疾病,如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外伤等。

P120

2、

(1)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毒蕈中毒及吗啡、氯丙嗪、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影响;

(2)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P122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有体征:

P124

(1)Graefe征:

眼球下视时上眼睑不能相应下垂;

(2)Stellwag征:

瞬目减少;

(3)Mobius征:

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双侧眼球内聚能力减弱;

(4)Jffroy征:

上视时无额纹出现。

4、扁桃体肿大分度:

P130

(1)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

(2)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腭弓,介于Ⅰ度与Ⅲ度之间;

(3)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5、气管移位:

P135

(1)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膈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

(2)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可将气管推向患侧。

胸部检查

一、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1、异常胸廓P138

(1)桶状胸:

常见于慢性梗阻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两肺过度充气、肺体积增大所致;亦可见于一部分老年人及矮胖体型的人。

(2)扁平胸:

见于瘦长体型者,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二、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1、乳房触诊的手法及顺序:

P141

被检查者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进行检查。

先触诊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

检查者以并拢的手指掌面略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的方式进行触诊,切忌用手指将乳房提起来触摸。

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中央各区的顺序滑动触诊,然后检查淋巴引流部位。

三、肺和胸膜检查

1、触觉语颤的临床意义:

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较浅而大的肺空洞。

P146

2、肺下界P148

(1)在胸部右锁骨中线上,自上而下轻叩时,先为清音。

然后是浊音,最后是实音,浊音与实音的交界为肺下界。

(2)肺下界下移:

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

(3)肺下界上移:

阻塞性肺不张、肺萎缩、胸腔积液、气胸、气胸、胸膜增厚粘连以及腹压增高所致的膈肌上抬的如腹水、鼓胀、肝脾肿大、腹腔肿瘤、膈肌麻痹。

(4)胸腔积液和气胸时,肺下界上移而膈肌下移,液体或气体位于两者之间。

3、正常呼吸音包括:

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P150

4、干啰音P153

(1)听诊特点:

①呼气时更加清楚,因为呼气时管腔更狭窄;②性质多变且部位变换不定,如咳嗽后可以增多、减少、消失或出现,多为黏稠分泌物移动所致;③音调较高,每个音响持续时间较长;④几种不同性质的干啰音可同时存在;⑤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都可听到,称喘鸣。

(2)临床意义:

干啰音是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

如两肺都出现干啰音,见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心源性哮喘。

局限性干啰音是由局部支气管狭窄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局部结核、肿瘤、异物或黏稠分泌物附着。

局部而持久的干啰音见于肺癌早期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5湿罗音P153

(1)听诊特点:

①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以吸气终末时多而清楚,因吸气时气流速度较快且较强,吸气末气泡大,容易破裂;②常有数个睡袍音或成串或断续发生;③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④大、中、小湿罗音可同时存在;⑤咳嗽后湿罗音可增多、减少或消失,因咳嗽可使支气管、气管内的液体发生移动。

(2)临床意义:

湿罗音是肺与支气管有病变的表现。

湿罗音两肺散在性分布、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血型播散型肺结核、肺水肿;两肺底分布,多见于肺淤血,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一侧或局限性分布,常见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肺癌及肺出血。

6、肺实变P156

(1)视诊:

两侧胸廓对称,但呼吸动度可呈局限性减弱或消失。

(2)触诊:

气管居中,触觉语颤增强。

(3)叩诊:

呈浊音,较大块肺实变可呈实音。

(4)听诊:

肺泡呼吸音消失,可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响亮性湿罗音,听觉语音增强及支气管语音。

四、心脏血管检查

1、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为2.0~2.5cm,一般明显可见。

P161

2、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震颤为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

3、

(1)“靴形心脏”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称为“主动脉型心脏”。

另外,还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

(2)“梨形心脏”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脏”。

P165

4、常用的心脏瓣膜听诊区:

P167

(1)二尖瓣区一般在心尖部,即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这与血液从左房向左室充盈的方向有关。

心脏增大时,心尖向左或左下移位,此时可选择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二尖瓣听诊区。

(2)主动脉瓣区有两个听诊区,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间处,后者称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常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响亮。

(3)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处。

(4)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缘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5、第三心音的特点:

P168

在部分正常儿童及青少年可听到,通常在心尖部或运动后心跳加快又逐渐减慢时更为清晰,使腹压增加或下肢抬高时第三心音增强。

若中老年人被听到有第三心音,多为病理现象,常提示有心功能不全。

6、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P170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心音特点

音强,调较低,时间较长

音弱,调较高,时间较短

最强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

与心尖搏动、颈动脉搏动的关系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与颈动脉搏动也几乎同时出现

出现于心尖搏动之后

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的间隔(收缩期)较短

第二心音与下一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间隔(舒张期)较长

7、第一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P170

第一心音增强可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心室肥大时,由心室肌收缩力增强所致。

第一心音减弱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等,由心室肌收缩力减弱所致。

8、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亦称开瓣音。

在二尖瓣狭窄时,于第二心音之后约0.07s出现的一个音调较高而清脆的附加音,是由于心室舒张早期血液自左心房迅猛流入左心室,房室瓣开放突然停止而产生的振动所致。

P174

9、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1)血流加速;

(2)瓣膜口狭窄;(3)瓣膜关闭不全;(4)异常通道;(5)心脏内漂浮物。

P176

10、收缩期杂音的强度一般采用Levine6级分级法:

P178

1级杂音很微弱,所占时间很短,须仔细听诊才能听到。

2级较易听到弱杂音。

3级中等强度的杂音。

4级较响亮的杂音,常伴有震颤。

5级很响亮的杂音,震耳,但听诊器离开胸壁即听不到,有强烈的震颤。

6级极响,听诊器距胸壁尚有一定的距离时亦可听到,有强烈的震颤。

11、水冲脉:

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称为水冲脉,亦有陷落脉或速脉之称。

P183

12、周围血管证:

包括头部随心脏搏动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和杜氏双重杂音。

周围血管征的产生机制都是脉压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亦见于发热、重症贫血、动脉导管未闭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

P184

13、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P185

(1)视诊:

可有双面颊暗红,称为二尖瓣面容。

心尖搏动可由于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2)触诊:

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3)叩诊:

心浊音界早期向左,以后也向右扩大,心腰部膨出,呈梨形。

(4)听诊:

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听到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可伴有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

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在肺动脉瓣区可闻及GrahamSteell杂音。

晚期患者可有心房颤动现象。

右室明显增大时,可引起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三尖瓣区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腹部检查

1腹壁静脉曲张:

P193

(1)门静脉受阻时,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正常;

(2)上腔静脉受阻时,曲张静脉的血流向下;

(3)下腔静脉受阻时,曲张静脉的血流向上。

2、蠕动波的临床意义:

P194

胃肠蠕动过程中呈现的波浪式运动,称为蠕动波。

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

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蠕动波、胃型和肠型,有时在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极度消瘦者或经产妇可能见到。

(1)幽门梗阻时,胃的蠕动增强,可见到较大的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向右缓慢推进,为正蠕动波。

有时还可见到自右向左运行的逆蠕动波。

(2)脐部出现肠蠕动波见于小肠梗阻,严重梗阻时,脐部可见横行排列呈多层梯形的肠型和较大肠蠕动波。

(3)结肠梗阻时,宽大的肠型多出现于腹壁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呈球形。

3、腹膜刺激征:

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P195

4、

(1)胆囊点:

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病变时此处有明显压痛。

(2)阑尾点:

又称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外1\3与中1\3交界处,阑尾病变时此处有压痛。

P195

5、墨菲征的临床意义:

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为墨菲征阳性,又称胆囊触痛征,见于急性胆囊炎。

此检查法对于未明显肿大到肋缘以下的胆囊炎,不能触及胆囊时更有意义。

P198

6、移动性浊音:

当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1000ml以上)时,如患者仰卧位,液体因重力作用多积聚在腹腔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脐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侧卧位时,液体随之流动,叩诊上侧腹部转为鼓音,下侧腹部呈浊音。

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

P204

7、肠鸣音:

P206

(1)正常时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

(2)肠鸣音超过10次/分时,称肠鸣音频繁,见于服泻药后、急性肠炎或胃肠道大出血等。

(3)肠鸣音次数增多,且呈响亮、高亢的金属音,称为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系由肠腔梗阻积气增多而扩大,肠壁被胀大变薄且极度紧张,与亢进的肠鸣音产生共鸣所致。

(4)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3~5分钟以上才听到一次,称肠鸣音减弱或稀少,见于老年性便秘、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等。

(5)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闻及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或静腹,见于急性腹膜炎或各种原因所致的肠麻痹。

脊柱与四肢检查

1杵状指(趾)的发生常与肢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损害有关。

常见于:

P219

(1)呼吸系统疾病:

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脓肿、脓胸、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2)某些心血管疾病:

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营养障碍性疾病:

如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神经系统检查

1霍纳综合征:

指颈交感神经麻痹的表现。

眼交感神经支配上睑提肌、瞳孔开大肌等。

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病变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少汗或无汗。

见于一侧脑干或颈上交感神经节病变。

P228

2肌力分为0~5级。

0级:

完全瘫痪,肌肉无任何收缩现象;1级:

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活动关节;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肢体不能抬离床面;3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阻力;4级:

能做克服阻力的运动,但较正常偏弱;5级:

正常肌力。

P235

3震颤:

P236

(1)静止性震颤:

又称粗震颤或大震颤。

静止时表现明显,动作如同“搓药丸样”,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伴有肌张力增高。

见于帕金森病。

(2)动作性震颤:

又称意向性震颤。

是指肢体指向某一特定目的物时所出现的震颤,在动作终末,愈接近目的物时愈明显。

见于小脑疾病。

4神经反射检查:

P238

生理:

(一)浅反射:

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二)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霍夫曼征、阵挛。

病理:

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查多克征。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拉赛格征

血液检查

1参考值:

P258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成年男性

120~160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g/L

(3.5~5.0)×1012/L

2白细胞总数成人:

(4~10)×109/L(4000~10000/ul)

儿童:

(5~12)×109/L(5000~12000/ul)

3中性杆状核:

1~5%,中性分叶核:

50~70%,淋巴细胞:

20~40%P259

4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分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大类。

P261

(1)反应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恶性肿瘤和白血病;其他如器官移植后出现排异现象、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严重缺氧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

(2)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多。

也可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

5、核左移:

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5%)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1)轻度核左移:

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6%~10%)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者,称为轻度核左移,表示感染轻,机体抵抗力强。

(2)明显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在10%~25%,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甚至中幼粒细胞,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者,称为明显核左移,表示感染严重。

(3)重度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超过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早幼粒、原粒),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降低者,称为重度核左移,表示感染极为严重,机体抵抗力低下,也可见于类白血病反应和白血病。

P264

6、血沉病理性增快:

P268

(1)各种炎症;

(2)组织损伤及坏死;(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5)贫血;(6)其他:

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粘液性水肿。

7、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P274

(1)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2)血小板的作用;(3)凝血因子的作用;(4)抗凝血系统的作用;(5)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8、血小板计数参考值:

(100~300)×109/L。

骨髓细胞学检查

1血细胞的外形:

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系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系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巨核细胞系由圆形变为明显不规则形。

P295

2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可依据成熟红细胞和有核细胞的比例判定其增生程度。

P296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

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百分比(%)

常见病因

极度活跃

1:

1

>50

各型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明显活跃

10:

1

>10

增生性贫血、各型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活跃

2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