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0116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

吉林省磐石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2005——2009)

一、磐石市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一)磐石市的区域特点

1.自然资源

磐石市是吉林省吉林市所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西南部,东与桦甸市接壤,西与梅河口市及东丰和伊通两县相连,南与辉南县相望,北与长春市和永吉县毗邻。

全市幅员面积为3960平方公里,辖13个镇、一个乡,三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37万,占总人口的69%,有汉、满、朝鲜、回、蒙古等15个民族。

我市位于北纬42°39′至43°27′,东经125°39′至126°41′之间,地处松辽平原向长白山的过渡地带,属于丘陵半山区。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温差较大。

极端最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气温-42.6℃,城市年平均气温4.1℃,年平均降水量680—850毫米,年均日照2497.6小时,无霜期100至135天。

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金、银、铜、铁等10余种高品位金属矿床;有硅灰石、方解石,石墨、花岗岩等22种非金属矿床。

其中镍储量及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镍都金川;石墨储量6000万吨,是中国三大石墨产地之一;硅灰石储量2000万吨,约占全国储量的25%,不仅品位高,而且质量为世界之首;石灰石储量东北第一。

我市是中国十大非金属矿业开发基地之一。

森林资源富足。

有林地面积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2%,有红松、云杉、落叶松、水曲柳、椴等树种;有5个森林自然保护区,全市人工林面积达10万公顷。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境内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主要兽类有狐狸、貂子、水獭、山狸獾、刺猬等,主要鸟类有鹞鹰、环颈雉等;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植物有榛子、胡枝子、蔷薇等灌木,沙草、苔草等草本植物。

水利资源较丰富。

全市主要河流有六条,中型水库四座,小一型水库23座,小二型水库223座,地表利用水1.2亿立方米,地下水达12.3亿立方米。

矿泉水资源储量较大。

我市的矿泉水属偏硅酸型矿泉水,含有锌、硒、铜、锗、锰、锶、锂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感观上为无色、无味、无臭、无沉淀,清澈透明,水温常年为7℃左右,饮用清凉爽口,香味甘甜。

目前已通过评价的矿泉水地6处,现已开发2处。

农业资源基础良好。

土壤类型多样,土质肥沃,耕地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23.9%,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高梁及谷子等农作物,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其中玉米26万吨、水稻18万吨、大豆3万吨。

2.人文资源

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渔猎稼穑,繁衍生息。

清初被辟为围场,封禁200余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磐石县,1994年5月改设县级市。

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较好。

我市率先通过了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工作的国家验收。

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现有小学179所,普通中学28所,还有进修学校一所,职业学校2所,聋哑学校1所,这些学校为青年提供了专业学习场所,使聋哑人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促进了全市文化素质的提高。

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共有医院8所,卫生院22所,每10万人拥有医生11.5人,护士9.6人,拥有螺旋CT、计算机摄影(CR)、血球计数仪等现代设备,技术水平逐年提高;2004年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投资11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环境。

社会人文环境优良。

磐石人秉承远古智慧,勤劳苦干、积极进取、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勇创大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正在形成一种创新文化。

近些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普法先进市”、“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市”、“吉林省卫生城”、“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吉林省县域经济升位活动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3.生态资源

近些年,我市的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完成了《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中规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指标。

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加大。

2004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总额为13600万元,其中重点污染源治理投资6250万元,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前期工程投资10万元,集中供热工程新增投资6748万元,绿色美化环境投资50万元,硬覆盖投资70万元,河道整治投资32万元,其他500万元,环保投资指数为1.6%。

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安静工程、绿化工程使我市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2004年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为0.36毫克,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6毫克,氮氧化物0.04毫克,达到了预定目标,城区空气质量比上年有明显提高;三废达标率明显提高,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达到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由90%提高到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44%;挡石河、辉发河水质11项指标均达到了地面水Ⅲ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了50.6分贝的控制标准。

4.产业结构

近几年,我市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次产业的比值,2002年为28.69:

35.09:

38.02,2003年为23.9:

41.6:

34.5,2004年为22.2:

43.6:

34.2,第二产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04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7万公顷,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播种面积7万公项。

200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实现13.4亿元,同比增长9%;林业产值实现3392万元,畜牧业产值实现14.5亿元,同比增长17%;渔业产值实现8913万元,同比增长3.5%。

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25户,其中省部属企业7户,地区属企业3户,市属企业115户,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37户。

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61.2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省部属和地区属企业实现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99.56%;市属企业实现产值39.1亿元,同比增长128.7%。

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6%,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利税总额实现11.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利润总额实现7.3亿元,同比增长49%,缴纳税金4.1亿元,同比增长53%。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3%,同比增长10.6%;市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7%,同比增长16.7%。

5.主导产业

我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工业,现已形成了金属材料加工、非金属材料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

金属材料加工业基础深厚。

2004年年末,高冰镍(含镍)产量6340吨,硫酸镍产量2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生铁、普通炭化钢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带钢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无缝钢管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

2004年,金属材料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9.6%。

非金属材料加工业后发优势较大。

2004年,非金属材料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3%;工业增加值2.3亿元,占全市GDP的2.7%,占工业增加值的7.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0.6%。

食品工业发展空间广阔。

2004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9%,工业增加值1.9亿元,占全市GDP的2.2%,占工业增加值的6.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9%。

(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1)发展金属材料加工产业集群的优势

金属材料加工企业规模大、实力雄厚,生产能力强,产量大,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吉林镍业集团是全国第一大镍盐生产基地、第二大镍产品生产基地;吉林建龙钢铁公司是吉林省第二大钢铁冶炼企业;吉林铝业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通钢磐石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

2004年,金属材料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26.4%。

其中建龙钢铁公司生产带钢95.1万吨,增加带钢产量12.7万吨,实现增加值9.11亿元,同比增长40%;无缝钢管公司生产钢管10万吨,增加产量2.3万吨,实现增加值9513万元,同比增长105%。

建龙钢铁公司实缴税金1.8亿元,同比净增0.6亿元;镍业公司实缴税金7765万元,同比净增1892万元。

聚集产业群正在形成。

目前,以镍业、铝业、建龙、无缝钢管等大企业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与其配套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分工协作体系,并围绕大企业的主导产品搞好上游产品开发、中间产品配套和下游产品延伸,一批配套企业相继生成。

这些企业对资源的需求性大,我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冶炼企业发展金属开采业,为其提供原材料,开发上游产品的配套企业。

明城五金工业园内已有康达制管、众凌制管、华歧制管等企业成为建龙钢铁下游产品的配套企业。

(2)发展非金属材料加工产业集群的优势

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依托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形成了以吉林亚泰明城水泥有限公司、冀东集团磐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飞龙实业有限公司等非金属加工龙头企业。

2004年分别开工建设日产8000吨、日产4000吨生产线,使全市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620万吨,2005年之前再引进两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总产能达到1000万吨,力争将磐石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我市非金属材料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24家,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态势。

非金属材料加工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势

农副特产资源丰富。

我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

野生经济植物种类繁多,现已发现223科524种,其中人参、天麻、蘑菇、木耳、蕨菜等为主要出口创汇产品,有果园3634公顷,果品总产量3万多吨。

紫貂、梅花鹿、山鸡、林蛙的养殖都具有一定规模,并建有东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滑蘑、木耳、双孢菇10000余吨。

品牌效应初见成效。

我市的食品加工产业主要由吉林娃哈哈莲花山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20余户企业组成。

目前全市食品产业主要以饮品为主。

娃哈哈产品已经成为我市食品加工业的龙头品牌,并且间接带动了其他企业的发展。

(4)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旅游资源独特。

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我市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有莲花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官马溶洞、黄河水库风景区、仙人洞公园、红石山风景区等旅游景区。

形成了以“一洞(官马溶洞)二山(仙人洞山、莲花山)四库(黄河水库、柳杨水库、亚吉水库、官马水库)”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胜地。

配套开发,建成了集山、水、洞、庙为一体的,吃、住、娱乐、旅游、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避暑胜地。

2004年接待游客20万人,旅游营业收入930万元,安排社会就业340余人,旅游全口径收入近9600万元,占全市GDP的1.1%。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三产所占的比重在逐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对旅游极为重视,把旅游作为经济腾飞和全方位开发开放的启动点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建设重点项目,使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发展特色种、养业的优势

我市地处长白山余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大部分耕地属冲积型土壤,土质肥沃,肥力状况良好,地下水丰富,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地理、气候条件适合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如我市食用菌栽培久负盛名,取柴河镇被赞誉为北方食用菌第一镇,年产滑子蘑、香菇、平菇、木耳、鸡腿蘑等食用菌1万吨以上。

同时,我市还拥有17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4个各类协会以及众多的高中级农艺师,能够为特色农业种植提供技术指导,畜牧业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农家肥,在我国北方处于领先地位的“农村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也将对其起推动作用。

新创建的金粮米业公司、长白山食用菌山野菜加工厂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对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养殖饲料原料丰富,而且具有养猪、牛、鸡、鹿的良好基础,如以鹿为例,2004年全市千头以上鹿场有3个,百头以上鹿场有260个,总饲养量达43467头,同时,我市既有山区的生态,又有农区的资源,山林树木更是养殖防疫要求的最好天然屏障,是实现标准化养殖的理想之地。

(6)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

我市海拔500—1000米,四季分明,土壤以棕壤土为主,PH值呈微酸,无霜期和日照时数均较长,年降水量较多,属温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长白山系列药用植物的生长和栽培。

同时,我市位于辽宁桓仁以北,黑龙江佳木斯以南,吉林延边以西,长春以东,属于道地药产区。

全市野生药用植物100多种,年产量600多吨,现栽培面积达1300公顷,其中种苗基地13公顷,主要品种有人参、串地龙、五味子、贝母、细辛、龙胆草、刺五加、刺嫩芽、升麻、灵仙、玉竹、车前子、大力子、黄芪、桔梗等,年产量2000多吨。

我市可以依托3000公顷退耕还林土地和3000公顷疏林地,发展林药间作,形成规模种植的药材基地。

我市已经具备发展中药材基础和条件。

(7)具有推动科技进步的经济支撑优势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提高了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撑能力。

下表为近六年我市GDP增长情况(单位:

万元):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355055407424488824583558705100854000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2000年的14.7%增加到2004年的20.8%,2004年全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4亿元,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已跻身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被评为吉林省“县域经济升位活动”优胜单位,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41个县级市中排位第三。

基本设施建设发展较好。

1999年至2004年,市、镇、乡、村累计投资4.79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邮电业务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固定电话交换面容量达近11万门,移动电话拥有量已达11万部,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市的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发展社会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2004年,共引进实质性项目271个,合同引资额3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2亿元,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5000万—1亿元项目1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

在外经贸方面,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564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56.4%,实际利用外资106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77.5%。

已建成投产的项目210个,投资总额27亿元。

在建项目61个,投资总额4亿元。

(8)具有推动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优势

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以政府引导和体制创新为手段,以新技术示范、推广为重点,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科技转化体系建设和科技普及体系建设;大力引进技术项目、资金、人才和信息,为全市科技工作和科技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全民科技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走科技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经济的政策较宽松。

近年来,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投资、经营、发展的优惠政策,其内容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厅式化办公”对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实行联合办公和现场办公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投资者的宝贵时间并对域外投资者新建的生产型企业,在建设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本市所提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优惠,优化了创业投资政策环境,加快了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形成社会氛围。

我市以环境立市,通过开展“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舒适优良的人文环境,改善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让服务对象满意”为主题的“三优两改一满意”活动,使全市形成人人关注软环境、人人重视软环境,人人建设软环境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党政机关、执法执纪和涉经部门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第一要务,创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劣势及面临的问题

(1)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企业内部科技研发机构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不高,无法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影响了企业产品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

同时,在自身无法进行科技创新的情况下,企业还缺少与域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办科研的意识,影响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科技发展资金缺乏。

市财政收入的有限性造成科技投入资金总量不足,无法全面照顾科技发展所涉猎的全部领域,影响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大多数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进行科技研发,而外部科技资金进入乏力,使科技与本地资源进行对接的有效性受到制约。

(3)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由于我市是以金属材料加工和非金属材料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在办企业、上项目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全体市民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这无形中给全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企业产品的成本,给其生产经营增加了压力。

(4)接续性产业的选择尚不明确。

资源型城市在开发现存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居安思危,考虑接续产业的选择和发展问题,以保证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市虽然在开采本地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考虑发展其他产业,以保证在资源枯竭后的经济发展,但是除食品加工业以外其他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尚不能成为接续性主导产业,而且主导产业单一性的风险较大,因此接续性产业的选择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

(5)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

1998—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加172元,平均递增仅为3.7%,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需要年均增长272元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主要是原因在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致富项目少,劳动力转移不力。

到2004年年末,全市下岗失业人员累计达到1.3万人,再就业和转移劳动力1.25万人,占失业人数的96%。

符合扶困标准,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的人员0.7万人。

(三)磐石市科技能力分析

1.科技智力资源

(1)科技智力资源有一定基础。

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0783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287人,中级3682人,初级6814人,平均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203.5人。

其中分布在卫生领域1250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11.6%,教育领域5738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3.2%,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3795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5.2%。

市民受教育年限平均为9.5年,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脱盲率为100%。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

2004年全市申报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授权14项;实施专利15项,占申报专利总数的43%。

近几年,全市推广科技成果280多项,累计增创经济效益18亿元,实施科技攻关、科技推广、星火计划等项目146项,其中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覆盖率一直都保持在99%以上,预计到2009年累计实施科技攻关计划130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260项。

(3)科技合同认定数量逐年增长。

2002年全市经科技局认定的技术合同9份,交易额55万元;2003年经科技局认定的技术合同17份,完成交易额89万元;2004年经科技局认定的技术合同28份,完成交易额690万元,科技合同认定数量逐年增长,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2.科技经费

我市不断加大推动科技进步的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立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投入体系。

(1)政府推动科技进步的实力不断增强。

2002年科技三项费到位188万元,占市财政支出的1.29%。

2003年科技三项费到位34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31%,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2004年科技三项费到位410万元,占财政支出1.31%。

近几年,投资的科技项目中有58项科技项目获得市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及部委科技进步(技术推广、科技成果)奖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科技成果、星火计划)奖21项,获优质优秀产品14项。

(2)科技开发基金总量不断增大,企业科技研发经费逐年增加。

建立科技开发基金,扶持全市各类科技开发项目,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2004年年末,全市科技开发基金已达到了210万元。

近几年,全市工业企业研发经费逐年增加,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由2001年的1352万元提高到2004年的679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由2001年的0.97%提高到2004年1.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1.1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7.2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1年的24%提高到2004年38%。

(3)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不断创新引资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鼓励创业投资,积极推动建立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引导和激励民间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到2004年年末,全市新上项目271项,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1项,累计引资约31亿元。

3.科技基础设施和机构

我市有独立的科研机构2所,主要从事农业、农机等方面的新技术推广活动,域内的大型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中小企业与大中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横向联系,拥有自己的科研依托单位,全市企业科研所16所。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机构,科研设备较为精良,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设备。

主要有吉林镍业公司科技研究所、通钢集团磐石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吉林铝业公司新产品开发处、吉林建龙钢铁有限公司钢铁产品开发中心、吉林石墨公司石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这些机构涉及到钢铁、铝业、镍业、隐晶质石墨、超细活性方解石粉、硅灰石粉、膨润土、白云石、花岗岩等领域。

近几年为企业开发了急需的新产品43个,增加企业效益2300万元,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4.科技信息

市委市政府对科技信息工作十分重视,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域宽带中心网站以及涉及科技、星火、科普、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科技网站,并同全市各乡镇、相关企业建立了联网,做到信息资源全市共享。

科技信息网,由县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农业科技信息咨询平台、烟筒山镇农业科教卫星传播系统、17个乡镇街,10个农业企业、10个农业大户及一支农业科技信息员队伍组成,并与吉林省星火网连接,统一使用中国星火计划网图标,集成在同一网络环境。

年均发布科技信息近千余条,为各类科技项目的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农业科技信息网,主要采集和发布农业宏观决策信息、农村科教信息、企业新成果新技术信息、长白山资源开发、特种经营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营销信息等信息,为企业和农民开展网络检索咨询、网上培训、技术咨询和网上交易等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制度政策环境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的有关科技、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的同时,为进一步确保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批政策措施。

(1)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科技进步奖励办法》。

(2)科技人才方面:

出台了《磐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人才的意见》、《磐石市乡土人才管理办法》、《磐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意见》、《磐石市委市政府关于发挥科技人才作用,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

(3)科技体制改革方面:

出台了《农村科技改革和发展与实施意见》、《营造宽松环境,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