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085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花城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我爱中华》

教学内容:

           

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歌曲《猜花》

歌曲《大家来唱歌》

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参与三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藏的美感。

二、通过学唱歌曲,《猜花》,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

三、通过学唱歌曲《大家来歌唱》,学生能创编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重难点:

1、生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盘、敲击乐器

教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听中想。

播放第1册第3课《爱我的家》中的《温暖的家》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学过的什么歌?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听中看。

(1)、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妈妈叫中华》,让学生观赏祖国壮丽的景色。

(2)、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

3、听中读。

(1)、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我的妈妈叫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的妈妈叫中华》。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3)、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

||”

6、听中评。

(1)、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

唱得好不好?

好在什么地方?

不好在什么地方?

(2)、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8、小结。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猜花》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猜花》,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本歌的演唱,掌握对唱和领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1、齐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2、通过领唱、合唱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二、新课教学:

1、看看想想。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请学生说说从歌曲的课件中看到些什么花?

(很多花)。

歌词中提到了哪些花?

他们各有什么特色?

(木棉花、牵牛花、梅花……)。

2、听听画画。

(1)教师播放《猜花》的录音带,请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各种花朵。

(2)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创设一种“花圃”的情景。

3、听听答答。

教师播放《猜花》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并提出问题:

(1)什么花儿空中开?

朵朵花儿像火焰(红烟花、红伞花、木棉花)。

(2)什么花儿早上开?

朵朵花儿像喇叭(太阳花、牵牛花)。

(3)什么花儿腊月开,朵朵花儿雪中开。

(梅花)

4、听听读读。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先请学生边听范唱,边跟着老师拍节奏。

(2)当歌曲中出现“嘁不隆咚锵,隆咚锵”时请学生口念衬词手拍节奏。

(3)教师与学生合作,随着音乐节奏念歌词。

如:

老师随音乐念前半句,学生随音乐念重复的歌词“空中开”“像火焰”与衬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

5、听听唱唱。

师生共同合作,通过轮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如:

学生唱重复的歌词“空中开”“像火焰”等与衬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老师唱剩下的歌词。

6、唱唱比比。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如:

问答式、领唱与合唱结合。

演唱时要求“问”的这部分音乐用p的力度,“答”的这部分音乐用f的力度。

7、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如:

(1)24  X  X X | X  X X ||

      

(2)24  X X  X | X X  X ||

      (3)24  X   X   | X   X   ||

8、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如图所示:

 

 

一组“问、答”后再换方向边走舞步边演唱。

8、唱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如:

什么花儿晚上开?

晚上开。

有的绽放象菊花、象菊花。

烟花朵朵空中开……。

9、想想谈谈。

教师针对花的品格和特征让学生自做小结:

木棉花热情像火焰,象征着英雄花。

、牵牛花像喇叭是迎接晨光之花、梅花迎风傲雪斗不败等。

三、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情况,奖优励差。

 

 第  3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家来歌唱》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大家来歌唱》,学生能创编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本课歌曲的演唱,懂得不同的力度、速度能表现歌曲不同的情绪。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齐唱歌曲《猜花》。

2、通过对唱和领唱、合唱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二、组织教学:

(1)“请大家跟我做”教师播放一段自选音乐,随着音乐做简易动作:

摸肩、摇头、摆臂等。

(2)教师范唱。

教师范唱参照谱例如下:

歌曲结构:

A(a b a c)  B(a’ b’ c’)  A(a b a c)

注意弱拍起的演唱,A部演唱应轻快、活泼;B部演唱情绪很自豪,音色高亢明亮。

大家来歌唱

1=A 44

 

1=A 44

 

2、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来歌唱》。

请学生聆听一遍。

(2)“请大家跟我唱”,教师弹奏钢琴带唱,学生轻声跟唱。

(若学生对这种节奏音型的歌调学唱有困难时可以一句一句的教唱。

3、创编演唱方式。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想想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大家来歌唱》。

如:

轮唱、齐唱、领唱加齐唱。

或者是拍手拍腿的声势演唱,敲击打击乐器演唱,边跳边唱等。

4、唱唱拍拍。

请学生尝试用不同节奏的拍手为演唱歌曲伴奏,再选择敲击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

如:

A部分选用节奏:

 XO XO XX X ||

B部分选用节奏:

 XX XX XO O ||

5、唱唱跳跳。

请学生尝试着在合唱的基础上稍加手的动作与脚的动作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美感。

6、唱唱比比。

请学生分别唱《我的妈妈叫中华》、《猜花》、《大家来歌唱》这三首歌曲,想一想,比一比,这几首歌有什么异同,从中懂得不同的力度、速度能表现歌曲不同的情绪。

三、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清晨》

教学内容:

一、   管弦乐曲《朝霞》

二、   歌曲《美丽的朝霞》

        《早操歌》

        《歌唱早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早操歌》,学生能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歌曲的不同节奏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学唱歌曲《歌唱早晨》,学生能认识并掌握××××节奏并用唱名模唱。

能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

3、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认识并掌握××××节奏并用唱名模唱。

2、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朝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朝景》,一定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主题的内涵,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听中忆。

播放多媒体课件《朝景》的画面并听赏管弦乐曲,请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不同地方的清晨。

2、听中画。

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朝景》,请学生画出自己听到和想象到的早晨情景。

3、听中唱。

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朝景》的主题音乐,让学生随音乐哼唱下面简化的音乐主题。

4、唱中辩。

(1)教师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朝景》,请学生仔细听听这两种乐器长笛、双簧管哪个先出现,并在书上标上顺序。

(2)复习和巩固这两种乐器音色的听辨:

a、播放下面两段音乐并做练习:

播放第3册第4课动物(3)《彼得与狼》的《小鸟》主题。

第2册第4课动物(2)《小鸭与大灰狼》中小鸭的主题。

b、请学生在老师发下来的卡纸上把听到的音乐主题按先后排序并与对应的乐器连线。

5、听中舞。

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做道具或用身体的各部位来表示晨景,并随音乐舞动。

如:

表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早晨:

柳树、桃花、小鸟的叫声、雾等。

表示海边的早晨有:

海风声、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等。

观看日出的情景等。

三、   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奖优励差。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 听中动。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朝霞》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一起律动。

让学生用身体动律感受拍子的拍律。

教师动作如下:

第一遍音乐的动作:

拍掌 左手拍左腿 右手拍右腿(或跺脚、拍掌)。

 第二遍音乐的动作:

以一排为单位,学生手拉手左右摆动。

如:

美丽的 | 朝 霞|

     2、听中读。

(1)教师指导学生边听音乐《美丽的朝霞》边做律动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两遍。

(2)第二遍朗读时教师板书重点词:

朝霞、山、山顶放光芒、太阳。

3、听中画。

教师播放录音《美丽的朝霞》,学生边听边画出歌曲演唱中的“美丽的朝霞”。

4、听中唱。

(1)教师热情洋溢地范唱《美丽的朝霞》。

(2)先请学生轻声跟随教师的弹奏“LU”唱旋律并左右律动。

(3)再跟随弹奏轻声跟唱歌词。

跟唱歌词时教师提醒学生的演唱姿势及发声方法。

 5、听中划。

熟唱歌曲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边唱边比划手号。

复习已学手号、do、re、mi、fa、sol并做手号接龙游戏:

教师演唱唱名,请学生分别担任sol、fa、mi、re、do五个角色进行快速反应接龙游戏。

6、创编歌词。

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描写早晨的歌词填入《美丽的朝霞》一曲中进行演唱。

请学生分组讨论编写,并演唱出来。

如:

《美丽的早晨》——“美丽的晨雾,晨雾,带来了朦朦胧胧的早晨。

美丽的晨雾,晨雾,美丽的晨雾。

三、   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奖优励差。

 

  第   3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早操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早操歌》,学生能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歌曲的不同节奏参与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教师播放教材第2册第6课《做早操》,请学生边唱边做自己编的早操。

三、新课教学:

1、教师范唱歌曲。

2、教师先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纠正乐句的语气及其字词的咬字吐字如:

“朝霞、精神、清爽”等。

3、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4、演唱时,教师提醒学生的演唱音色及力度的运用。

5、唱唱做做。

熟唱歌曲后,教师请学生唱《早操歌》并做前面自己所选做的小学生广播体操中的某一节。

边唱边做接龙游戏。

接龙游戏可从简到繁:

先从一个组表演一句话到二个组表演二句话。

这样来训练学生的节奏反应能力。

6、创编早操。

教师可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参照音乐与歌词创编一个动作,按接龙方式连贯起来,向全班展示汇报。

三、   小结。

 

第   4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歌唱早晨》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歌唱早晨》,学生能认识并掌握××××节奏并用唱名模唱。

能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认识并掌握××××节奏并用唱名模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边唱歌曲《早操歌》边做接龙游戏。

二、新课教学。

1、“请大学跟我做”

教师播放《歌唱早晨》的录音带并做有节奏地拍手、跺脚、耸肩等动作,然后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参与《歌唱早晨》的教学活动。

2、读读拍拍。

“请大家跟我读”教师指导学生轻轻地朗读下面的童谣。

并随着歌词语气中提供的节奏拍手。

清晨早,景色好,我背书包上学校。

路上 小河 哗啦啦啦 响,枝头小鸟叽叽喳喳叫,哗啦啦啦响,叽叽喳喳叫。

熟拍熟读童谣后,教师继而指导学生拍以下练习:

24    ×   ××|×  0  ||

24    ×× ××|×  0  ||

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3、拍读歌词。

教师先示范拍读歌词后,再请学生自己拍读歌词。

如:

读:

嘿啦啦 啦啦 嘿啦啦 啦

拍:

X XX      XX    XXX    X

读:

天空       出彩   霞          呀

拍:

XX         XX   XXXX    X 

4、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歌唱早晨》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2)针对接受较慢的班级需一句一句地教唱。

(3)当唱到“霞、花“时请学生做   ××××地拍手动作。

(4)演唱时,教师用自编儿歌提醒学生的演唱姿势、演唱音色、演唱音准、演唱节奏。

(5)在唱这首歌之前让学生先唱唱《嘿啦啦》这首歌。

(歌曲旋律与《歌唱早晨》一样)

5、游戏歌唱。

熟唱歌曲后,教师让学生做默唱部分歌曲的游戏,教师指定歌曲中要默唱的乐句,请学生接唱歌曲。

 6、串唱歌曲。

(1)教师学生串唱已学过的所有有关早晨、早操的歌曲并加表演。

如:

《做早操》《向前走》《我的头和我肩》《美丽的朝霞》《早操歌》《歌唱早晨》。

(2)进行串唱擂台赛,通过评价选出“台主”、“歌王”等。

三、小结:

激励学生以后踊跃参加擂台赛。

 

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

教学内容:

    歌曲《小燕子》

    歌曲《有个洋娃娃》

    歌曲《音阶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儿歌《小燕子》,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通过演唱儿歌《小燕子》,学生能创编小歌舞剧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也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二、通过演唱儿歌《有个洋娃娃》,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

三、通过模唱《音阶歌》,学生能唱准音阶的各音级,掌握七声音阶排列的顺序,为今后的音乐技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模唱《音阶歌》,让学生建立音阶的相对音高观念。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盘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燕子》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儿歌《小燕子》,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通过演唱儿歌《小燕子》,学生能创编小歌舞剧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也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忆儿歌。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幼儿时的儿歌。

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蜻蜓……”“排排坐,分果果……”“丢手绢……”等。

2、唱儿歌。

(1)听范唱。

(2)随琴模唱。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儿歌《小燕子》,教师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燕子为啥来?

”的含义。

注意:

演唱时教师提醒学生唱儿歌跟念儿歌一样,一个乐句换一口气,下乐句是上乐句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每个乐句的连接要连贯流畅。

3、讲环保。

前面讲到“燕子为啥来?

”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演唱儿歌,理解儿歌中“大家一起共建美丽家园”的深层含义:

植树爱花、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4、编短剧。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对象进行拓展教学,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小小歌舞剧《小燕子》。

例1:

春天来了(两位学生做开花状),一群小燕子飞到这里(五位学生做飞的动作从场外飞进场内),一位小朋友问:

“小燕子你为啥来呀?

”小燕子大声回答: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突然,来了几个小朋友践踏花草,随地乱扔拉圾,并在追逐玩耍时用弹弓射鸟群,它们到处乱飞逃出场内,接着来了两位小朋友重新栽花栽草,收拾拉圾让小鸟重新返回到这里,主题是:

请大家爱护花草爱护小鸟,想留住小燕子,就要创设一个美丽的家园。

例2:

春天来了(两位学生做开花状),一群小燕子飞到这里(五位学生做飞的动作从场外飞进场内),一位小朋友问:

“小燕子你为啥到这里来呀?

”小燕子大声回答: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突然,从一座座耸立的工厂里冒出一股难闻的黑烟,(两位学生用桌椅拼成建筑物,某一个从中间用自己的黑裤子向外做喷射状),工厂里的机器声越来越嘈杂(其中一位学生用桌椅,跺脚,笔盒制造噪音)鸟群被噪音和黑烟吓走了,主题是:

希望建设环保型的无烟尘工厂、无噪音工厂。

尽快发明无声汽车和机器。

例3:

春天来了(两位学生做开花状),一群小燕子飞到这里(五位学生做飞的动作从场外飞进场内),一位小朋友问:

“小燕子你为啥来呀?

”小燕子大声回答: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朋友问:

“为什么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燕子说:

“这里建起了花园式的工厂、长江三峡水库、还有大亚湾核电站等,每来一次都让我惊喜一次。

”小朋友说:

“那我们帮你们在这里建一个温暖的鸟窝吧。

”小朋友与小鸟欢快地搭建好鸟巢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三、小结。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曲《有个洋娃娃》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儿歌《有个洋娃娃》,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旧课《小燕子》。

1、边拍节拍边唱。

2、歌表演。

三、新课教学。

1、演木偶戏。

教师随录音带伴奏范唱歌曲《有个洋娃娃》并且做木偶戏的表演导入新课,将洋娃娃可爱的形象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唱新歌。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有个洋娃娃》,让学生听唱歌曲。

(2)跟随琴声轻声学唱歌曲。

3、巩固知识。

段落反复记号,   :

||     ||表示唱完第一段后,从头反复跳过第1直接唱第2结束。

4、学新知识。

看谁能在《有个洋娃娃》这首歌中找到这两个新音si、do’,请学生跟随教师做新手号的练习。

5、唱唱演演。

熟唱歌曲后,学生模仿电视或木偶戏的表演,自己唱唱演演。

6、对比学习。

教师启发学生比较《小燕子》与《有个洋娃娃》这两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

一首是中国儿歌,一首是印度尼西亚儿歌。

(运用旋律、节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

    四、小结。

  

               第  3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曲《音阶歌》

教学目标:

通过模唱《音阶歌》,学生能唱准音阶的各音级,掌握七声音阶排列的顺序,为今后的音乐技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重难点:

通过模唱《音阶歌》,让学生建立音阶的相对音高观念。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旧课。

唱唱演演《有个洋娃娃》

三、新课教学。

1、       忆忆。

教师弹唱《小铃铛》、《五声歌》,请学生边回忆边轻声跟唱并说说歌曲里面有哪几个音。

2、       唱唱。

(1)教师范唱《音阶歌》,请学生仔细听两个新来的朋友是怎样唱的?

(2)学生轻声跟唱,演唱时教师提醒学生:

耳朵尖,听音准,轻声唱好《音阶歌》。

练唱时,采用跟随老师的手号练唱,或让学生边打手号边唱。

3、       做做。

教师请学生把新来的朋友和老朋友排成一队并打出手号,如:

每组8个人,从低到高排好队,do朋友排第一,re朋友排第二,依次类推,do’朋友排最后也是最高的一个,请每个小朋友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

反之,从高到低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

4、       练练。

教师请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音高练习,里面有钢琴的图像和“1、2、3、4、5、6、7、1”8个音,当学生用鼠标点击钢琴图标时时,会听到从钢琴里弹出一个音,把听到的这个音用鼠标拖入相应的花朵中。

(比比谁最棒)

5、       听听。

教师任意弹奏已学过的8个音,请学生聆听所弹奏的音,并打出手号,此活动采用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的形式进行听辩。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比比。

让学生比比谁背唱《音阶歌》最好、最快。

7、       评评。

教师请学生自评,是否参与音乐活动?

是否会唱《音阶歌》是否准确唱出8个音的唱名及打出手号?

有什么不足之处。

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小结。

总结学习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第四课动物游戏

 

 

教学内容:

   歌曲《螃蟹歌》

歌曲《稻草里的火鸡》

欣赏   钢琴独奏曲《小狗圆舞曲》

       管弦乐曲《袋鼠》

       管弦乐曲《水族馆》

       管弦乐曲《杜鹃圆舞曲》

       管弦乐曲《咆哮的老狗熊》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四川童谣《螃蟹歌》和美国民歌《稻草里的火鸡》,学生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二、听赏乐曲《咆哮的老狗熊》让学生认识新乐器——大管。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中表现出来的风趣与幽默感。

2、唱好歌曲中多处出现的X XX节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歌曲《螃蟹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四川童谣《螃蟹歌》,学生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中表现出来的风趣与幽默感。

2、唱好歌曲中多处出现的X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