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084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docx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要求

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实践)操作

合格性测试要求

一、高中物理

(一)测试范围及要求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考查内容,是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模块所规定的12个学生必做实验,结合我省教学实际,并考虑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共确定12个实验作为测试范围。

具体要求如下:

实验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V交流电源)、纸带、长木板(或轨道)、小车、刻度尺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或轨道)一端,并把这端垫高。

(2)把纸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另一端固定于小车,尽量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进行实验操作

(3)先打开打点计时器开关,再释放小车。

(4)断开打点计时器开关,取下纸带。

重复操作,打出2-3条纸带。

(3)整理实验器材

(5)切断电源。

(6)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选择纸带

(7)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

(5)标出计数点

(8)避开点迹密集部分,标出间隔时间相等的计数点。

收集数据

(6)测量实验数据

(9)测量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或各计数点到第一个计数点的距离)。

(10)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7)计算小车的瞬时速度

(11)计算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实验2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指针和挂钩的弹簧、钩码、刻度尺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弹簧旁边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2)进行实验操作

(2)记下弹簧未挂重物时指针所指刻度尺读数。

(3)在弹簧挂钩上依次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所指刻度尺读数。

(3)整理实验器材

(4)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弹簧弹力测量

(5)计算挂不同数量钩码时弹簧的弹力。

(6)计算挂不同数量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

(7)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作出弹簧弹力大小随伸长量变化的图像

(8)正确确定横、纵坐标物理量。

(9)合理确定横、纵坐标标度。

(10)描点清晰、画线准确。

(6)得出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11)根据实验图像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器材:

木板、橡皮筋、细线、弹簧测力计、图钉、白纸、铅笔、刻度尺、三角板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在铺有白纸的木板上,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某点,另一端与两细绳打一结点。

两细线分别挂上测力计。

(2)进行实验操作

(2)同时用力拉两只测力计,用铅笔标出此时结点的位置,记为O点,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3)用力拉一只测力计,同样将结点拉到O处,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3)整理实验器材

(4)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分力、合力的测量

(5)记录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6)记录合力的的大小和方向。

(7)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作出两分力和合力的图示

(8)标度选择合适。

(9)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10)辅助线正确。

(6)得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11)根据实验图像得出结论。

实验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V交流电源)、纸带、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或轨道)、小车、薄垫块、细绳、重物(钩码或沙桶等)、天平、砝码、刻度尺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称量小车质量

(1)使用天平称量重物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2)将小车置于木板(或轨道)上,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后挂在小车尾部。

(3)进行实验操作

(3)用薄垫片将木板(轨道)一端垫高,调整其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

(4)先开启打点计时器,稍后将小车由静止释放。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多次重复实验。

(或保持重物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多次重复实验。

(4)整理实验器材

(6)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5)实验数据测量

(7)测量和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移大小。

(8)测量和记录重物的质量,计算拉力大小。

(或测量和记录小车的总质量。

(9)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6)数据处理

(10)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1)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和a-m及a-1/m图像。

(7)实验结论

(12)根据实验图像得出结论。

实验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或220V交流电源)、纸带、重物、天平、砝码、刻度尺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称量重物质量

(1)使用天平称量重物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2)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3)纸带一端吊重物,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手提纸带,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进行实验操作

(4)先打开打点计时器开关,再释放重物。

(5)重复操作,打出2~3条纸带。

(4)整理实验器材

(6)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5)选择纸带

(7)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

(6)测量实验数据

(8)在纸带上选取两个点,测量和记录这两点间的距离。

(9)测量和记录相关距离,用来求这两点的瞬时速度。

(10)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7)计算动能和重力势能

(11)分别计算这两点对应的重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8)验证机械能守恒

(1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6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铅垂线、坐标纸、图钉、刻度尺、铅笔(或卡孔)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用图钉把坐标纸钉在竖直木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

(2)调节斜槽末端,使其水平。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3)利用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

(4)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

(2)进行实验操作

(5)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再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6)将小球从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

(7)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坐标纸上描出小球运动路线的若干点。

(3)整理实验器材

(8)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建立坐标系

(9)以O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5)测量实验数据

(10)在轨迹上选取几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11)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6)描绘轨迹

(12)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7)求平抛初速度

(13)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实验7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安装皮带,放上小球。

(2)进行实验操作

(2)调整塔轮上的皮带和小球位置,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

(3)调整塔轮上的皮带和小球位置,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

实验操作

(2)进行实验操作

(4)调整塔轮上的皮带和小球位置,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5)转动手柄的转速适当。

(3)整理实验器材

(6)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记录实验结果

(7)记录半径、角速度相同时,两小球的质量之比和两塔轮上标尺的读数。

(8)记录角速度、质量相同时,两小球转动的半径之比和两塔轮上标尺的读数。

(9)记录半径、质量相同时,两小球转动的角速度之比和两塔轮上标尺的读数。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得出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10)得出向心力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11)得出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

(12)得出向心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8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实验器材:

电解电容器、直流电源、电流计、电压表、电阻、单刀双掷开关、导线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连接实验电路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连接电路过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进行实验操作

(3)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充电状态。

(4)将单刀双掷开关拨到放电状态。

(3)整理实验器材

(5)断开开关,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观察充、放电情况

(6)观察充电过程中电压表、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及示数的变化。

(7)观察放电过程中电压表、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及示数的变化。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判断电容器电荷量的变化

(8)判断电容器两极板储存电荷量的变化。

实验9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实验器材: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空心圆筒、大头针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合理选择实验器材

(1)选择游标卡尺测量空心圆筒的内径、外径、深度。

(2)选择螺旋测微器测量大头针的直径。

(2)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是否调零。

(4)用游标卡尺内测量爪、外测量爪、深度尺分别测量空心圆筒的内径、外径、深度。

(5)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大头针的直径。

(6)在不同位置测量,重复2-3次。

(3)整理实验器材

(7)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记录数据

(8)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计算结果

(9)计算空心圆筒内径、外径、深度的平均值。

(10)计算大头针直径的平均值。

实验10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金属丝、导线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连接电路过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实验操作

(2)进行实验操作

(3)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4)用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的长度。

(5)开关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6)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取若干组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3)整理实验器材

(7)断开开关,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记录数据

(8)记录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的读数。

(9)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

(10)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1)求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和电阻。

(12)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11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实验器材:

多用电表、不同阻值的电阻、学生电源、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连接电路过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进行实验操作

(3)机械调零。

(4)开关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5)选择合适挡位,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6)选择合适挡位,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7)选择合适倍率的欧姆挡,并进行欧姆调零。

(8)测量被测电阻的阻值。

实验操作

(3)整理实验器材

(9)将表笔从插孔拔出,并将选择开关旋到“OFF”位置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10)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记录数据

(11)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和电阻值。

(12)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得出实验结论

(13)对比被测电阻测量值与标称值的差异。

实验1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干电池、开关、导线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实验操作

(1)安装实验装置

(1)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连接电路过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进行实验操作

(3)开关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取若干组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3)整理实验器材

(5)断开开关,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收集数据

(4)记录数据

(6)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7)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正确。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5)作出U-I图像

(8)正确确定横、纵坐标物理量。

(9)合理确定横、纵坐标标度。

(10)描点清晰、画线准确。

(6)得出电动势和

内阻

(11)根据图线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二)测试形式及时长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由各设区市根据闽教基〔2020〕33号文的有关规定和本要求的内容,具体组织实施。

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各设区市应结合当地实际,在充分考虑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在上述测试范围所列出的12个实验中选择3项,作为考生抽考的考查项目。

同时,每次测试所选择的项目不得与上一次完全一致。

在测试的具体安排上,测试原则上安排在省级统一笔试时间前后一个月内进行,以现场考查、现场评分的形式进行,测试时长为20分钟。

考生在测试正式开始前15分钟,在当地所选定的3项考查项目中以抽签的形式选择1项,独立考试。

(三)成绩评定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的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考生在测试中,能正确达到所抽取的实验中测试要点60%及以上的,成绩即可评定为“合格”。

具体评分细则由各设区市根据本要求自行制定。

二、高中化学

(一)测试范围及要求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考查内容,是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所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结合我省教学实际,并考虑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共确定9个实验作为测试范围。

具体要求如下:

实验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用品:

量筒、烧杯、容量瓶(100mL)、天平(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

NaCl(或Na2CO3)、蒸馏水。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配制100mL

0.5mol·L-1NaCl(或Na2CO3)溶液

(1)检查容量瓶

(1)观察容量瓶是否破损

(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计算与称量

(3)正确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4)固体的称量

(3)溶解与转移

(5)固体的溶解

(6)溶液的转移(含玻璃仪器的洗涤)

(4)定容

(7)定容操作

(8)摇匀操作

*(5)装瓶

*(9)试剂瓶的选择与贴标签

实验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药匙、试管架、试管夹、*镊子等;

FeCl3溶液、FeSO4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铁粉、氯水、蒸馏水、*锌片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铁盐的性质及检验

(1)Fe3+的氧化性

(2)Fe3+的检验

(1)选择合适的试剂验证Fe3+的氧化性

(2)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Fe3+

亚铁盐的性质

(3)Fe2+的还原性

*(4)Fe2+的氧化性

(3)选择合适的试剂验证Fe2+的还原性

*(4)选择合适的试剂验证Fe2+的氧化性

实验3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镊子、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H2SO3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Na2S溶液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1)SO2的检验

(2)SO2与H2O的反应

(3)SO2的还原性

*(4)SO2的氧化性

(1)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SO2

(2)验证SO2与H2O发生了反应

(3)选择合适的试剂验证SO2的还原性

*(4)选择合适的试剂验证SO2的氧化性

实验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漏斗、滤纸、蒸发皿、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等;

粗盐、蒸馏水、BaCl2溶液、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盐酸、pH试纸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1)溶解

(2)除杂

(3)检验

(4)氯化钠固体的获取

(1)粗盐的称量、溶解

(2)选择合适试剂去除溶液中的杂质离子

(3)过滤操作

(4)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滤液中杂质离子是否除尽

(5)选择合适的试剂去除滤液中过量除杂试剂

(6)蒸发结晶操作

实验5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胶头滴管、表面皿、酒精灯、小刀、镊子、玻璃片、滤纸、砂纸、火柴等;

金属钠(切成小块)、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稀盐酸、蒸馏水、酚酞溶液、NaBr溶液、KI溶液、新制氯水、溴水、碘水、淀粉溶液、四氯化碳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同周期元素

性质的递变

(1)钠、镁、铝分别与水的反应

(2)镁、铝分别与酸的反应

(1)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含钠的取用、指示剂的选择)

(2)镁条、铝片分别与热水的反应(含氧化膜的去除、指示剂的选择)

(3)镁条、铝片分别与盐酸的反应(含反应条件的控制)

同主族元素

性质的递变

(3)卤素性质的递变

(4)NaBr、KI溶液分别与氯水反应

(5)NaBr、KI溶液分别与溴水反应

(6)萃取操作

实验6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镊子、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温度计、火柴等;

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铁片、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锰粉末、盐酸、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催化剂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

(1)是否使用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比较实验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不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比较实验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不同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比较实验

(4)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小对CaCO3与盐酸反应速率影响的比较实验

实验7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实验用品:

烧杯、导线、电流表、开关;

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稀盐酸。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设计简单的

原电池

设计锌铜原电池

(1)正确选择正、负极

(2)用稀硫酸、电极、导线和电流表搭建闭合回路

(3)观察电流表,判断是否产生电流

(4)观察电极的变化

实验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实验用品:

有机化合物分子球棍模型搭建配套学具,或简单易得的替代用品,如橡皮泥、牙签、火柴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搭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

搭建甲烷、乙烷、乙烯的球棍模型

(1)选择不同的小球代表碳、氢原子

(2)用小棍子正确表达单键、双键

(3)用球棍模型正确表达甲烷、乙烷、乙烯的分子结构

实验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玻璃片、火柴、小刀、滤纸、酒精灯、镊子、碎瓷片、铁架台、铁夹、胶头滴管、玻璃导管等;

无水乙醇、无水乙酸、浓硫酸、酸性KMnO4溶液、石灰水、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饱和Na2CO3溶液、碳酸钙、锌粒、NaOH溶液、金属钠、铜丝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及其产物的检验

(1)乙醇燃烧产物(CO2、H2O)的检验

(2)乙醇与钠的反应

(2)乙醇与钠反应及生成的气体的检验

(3)乙醇的催化氧化

(3)以铜为催化剂的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酸的化学性质

(4)乙酸的酸性

(4)选择试剂,检验乙酸的酸性

(5)制备乙酸乙酯

(5)连接仪器组成装置

(6)正确添加反应试剂和碎瓷片

(7)收集并验证产物

【说明】带*的实验为选做实验及相应实验用品;以上每个实验均要求同时测试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实验操作规范,现象观察仔细、记录认真;实验完毕清理并放置好仪器、药品,收拾好实验台面等。

(二)测试形式与时长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由各设区市根据闽教基〔2020〕33号文的有关规定和本要求的内容,具体组织实施。

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各设区市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化学实验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上述测试范围所列出的9个实验中,选择3项作为考试内容。

可根据具体实验内容选择完整的实验进行测试,也可以选择实验的部分步骤进行测试,自行命题、制定评分细则,组织测试。

同时,每次测试所选择的内容不得与上一次完全一致。

在测试的具体安排上,测试原则上安排在省级统一笔试时间前后一个月内进行,以现场考查、现场评分的形式进行,测试时长为20分钟。

学生在测试正式开始前15分钟,在当地所选定的3项考查项目中以抽签的形式选择1项,独立考试。

(三)成绩评定

福建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实践操作合格性测试的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考生在测试中,能正确达到所抽取的实验中测试要点60%及以上的,成绩方可评定为“合格”。

具体评分细则由各设区市根据本要求自行制定。

 

三、高中生物学

(一)测试范围与要求

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考查内容,是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教学提示,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为参照,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挑选出部分适合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实验操作,并考虑实验操作合格性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确定15个实验作为测试范围,供各地在实施实验测试的过程中参考使用。

在使用中,各设区市可根据本地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必要修改。

教学中若有必要对实验的材料、原理、方法进行合理改进的,也可参照修改使用。

在教学中,各地依然应积极创造条件,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其他未列入实验操作测试的教学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

实验1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以紫鸭趾草叶的表皮细胞为例)

材料用具:

紫鸭趾草叶(或其他适合材料),清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测试内容

测试要点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1)滴加清水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取材

(2)撕取紫鸭趾草叶的表皮细胞,用镊子将其置于清水中展开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3)盖上盖玻片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水滴上,避免产生气泡

(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4)对光

(4)打开并调节光源(或转动光圈),使视野明亮

(5)使用低倍镜观察

(5)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6)转换高倍镜

(6)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三)观察

(7)使用高倍镜观察

(7)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直到物像清晰为止,观察细胞结构

说明:

本实验共有7个考查要点,4个以上考查要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