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997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理论题1.docx

现代教育理论题1

现代教育理论题1

现代教育理论题。

填空:

1、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问题(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知识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

马克卢普)于1962年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提出的。

3、教育为知识经济提供了三支队伍(管理人员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研发队伍人员)。

4、教育先行,要求(优先增加教育投入),(优先扩充办教育的物质条件),(优先培养高质量教师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待遇。

5、保证教育先行的具体措施(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结构)。

6、教师专业化内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几个方面。

7、教师专业化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斯金纳),这一理论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格式塔)(托尔曼)(布鲁纳)。

9、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研究了条件作用的另外两个过程(泛化)和(辨别)。

他的经典条件作用主要探讨的是(被动引发的反应)。

10、(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

11、(斯金纳)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式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

12、(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

13、(班杜拉)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可进行间接和直接学习)。

14、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

15、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包括(教师工作的特性和教师个人人格特性)。

16、压力调节的途径包括(培养自信心)、(保持乐观心情)、(修养身性)、(保持主控性格)、(多与家长沟通)、(建立真正的友谊)、(经常做体育运动)等。

17、教师职业枯竭的三个关键指标(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18、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网络成瘾)和(考试焦虑)尤其受到关注。

19、阿姆斯壮把网络成瘾分为五种(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信息下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计算机成瘾)。

20、网络成瘾具有以下特征(耐受性)(戒断症状)(渴求性)(消极生活影响)。

21、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研究中认为(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与对行为奖励或惩罚有关)。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是满足了温饱与安全后的心理渴求)。

 

名词解释:

1、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在工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员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

它主要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

2、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通常指以信息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信息技术位为实现信息化社会基本特征的手段,以信息为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经济,以信息文化改变人类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和时空观念的新型社会形态。

3、专业化:

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实践活动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现专业自主,体现专业德育,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过程。

4、观察学习:

又称模仿学习、替代学习或范例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5、有意义学习:

学习材料有内在的逻辑意义,能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学习者通过新旧意义的同化来理解新知识的学习。

6、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消极情感的反应综合征,通常伴随着潜在致病的生理变化,它是由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是通过教师对构成其自尊与健康的威胁性事件的知觉以及激活减少威胁知觉的应对机智调节的。

7、教师职业倦怠:

这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8、考试焦虑:

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人认知评价能力、个人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简答题:

1、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

(1)知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

(2)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知识的创新,依靠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依靠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投资、扩大上产规模来取得。

(3)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业)为第一支柱产业。

(4)知识经济时代,更加重视教育,重视人才。

2、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

(1)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

(2)教育可以创造知识和财富。

(3)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

3、经济全球化给教育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

(1)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的范围与途径不断扩大。

(2)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3)拓展了新的教育市场,为学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4、教师要学会如何运用积极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1)、学会面对。

(2)、注意培养积极的反应方式。

(3)、当我们有了烦恼时,要学会有效地宣泄。

5、经济全球化给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主要是:

(1)国际教育市场的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

(2)教育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

(3)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并存。

(4)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6、现代教育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趋向统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生深发展。

(4)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7、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1)全民教育:

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求。

(2)终身教育:

构建学习化社会。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

(4)教师专业化:

以高标准求高质量。

(5)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的基础。

A、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是德育的首要任务、

B、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意识。

C、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D、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6)个性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8、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科技与人文的综合素养。

(2)、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沟通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5)、教育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9、如何运用强化来促进学习和行为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1)、普雷马克原理。

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将低渴望的活动与高渴望的获得联系起来,可促进地渴望的活动发生。

(2)、行为塑造。

也称连续接近法,是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3)及时表扬。

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的真诚认可。

10、运用牵挂来促进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1)、用适当的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

(2)、当学生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尝试使用新技能时。

(3)、当新行为确立后,可使用不可预测的强化程序,来促进行为的持续性。

(4)、使用线索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行为。

(5)、确保所有学生的良好行为都能得到表扬、特权或其他奖励。

(6)、建立种类繁多的强化物。

(7)、使用普雷马克原理,确定有效的强化物。

11、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2)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12、信息加工理论与教学方法有哪些?

(1)、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预先告之目标;合理安排刺激;运用新异刺激;适度设疑;简洁明了的显示。

(2)、在课堂中促进知觉。

(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如边听边读;突出知觉对象;强化信息整体;运用冗余度。

(3)、促进有意义编码的方法。

(组织化策略;精致化策略;活动策略。

13、压力调节的具体程序包括哪几点?

一是针对外部压力源本身进行处理,减少和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二是处理压力反抗,对情绪、行为和生理等方面的症状进行缓解和疏导;三是改变个体自身的一些弱点,比如改善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14、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及表现有哪些?

法伯把教师出的表现归纳为三种职业职业倦怠类型:

筋疲力尽性、狂热性、能力富余型。

表现如下:

筋疲力尽性教师在压力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理平衡。

狂热性教师有着极强地成功信念,能狂热的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

能力富余型教师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

15、如何缓解教师压力的个体应对的具体策略有哪几种?

(1)、躯体放松练习。

(2)、认知重组策略。

第一步,教师要善于无条件的自我接纳。

a、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性的自我评价;b、有效评估自身所面临的情景和压力,做到坦然接受;c、要适度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不被任何因素干扰,积极主动地借由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工作的满意感和归属感。

第二步,教师要保持认知弹性,善于修正和抛弃自我的非理性信念,构建理性的思维模式。

(3)、行为改善策略。

a、科学的休闲活动。

(教师要科学的分配每天的24小时:

①生理时间;②工作和学习时间;③休闲时间)

b、适度的锻炼身体。

 

16、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第一:

职业倦怠与资源的损失有关。

第二:

职业倦怠与胜任能力的自我知觉有关。

第三:

职业倦怠与环境和教师个人的交互作用有关。

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

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环系统、宏观系统)

 

17、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诊断的特征有哪些?

奎纳思总结了倦怠的三个显著特征。

(1)他们对来访的家长和学生失去热情和耐心,往往把由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问题客观化,或归咎于他人。

(2)他们对待教育教学情境的变化(如课程改革)缺乏理论追求和乐观主义的激情,缺乏应变的动力。

(3)他们总是试图关注自己教学工作以外的事以充实自己的生活,转移自己的兴趣点,用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成就感来填补内心的空白。

驾驶自我观察的主要指标有:

(1)、情绪反应;

(2)行为反应。

 

18、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有哪些?

(1)教师应加强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职业理想。

(2)教师应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3)教师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

(9月、10月、3月、5月可能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4)培养兴趣,增强自我效能。

(5)教师应掌握情绪应对策略,提高自身耐挫力。

(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学会放松。

(7)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减轻生活困扰。

(8)积极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19、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互联网自身具有致瘾特点。

第一:

网络采用的是点对面的超文本链接方式。

第二:

网络具有匿名性。

第三:

网络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第四:

网络内容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去抑制性”是网络最突出的表现。

(2)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

第一:

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有关。

第二:

网络成瘾与孤独感有关。

第三:

成瘾与交往焦虑有关。

20、考生焦虑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a、认知评价水平;

b、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

c、神经类型和身体素质;

d、人格特征。

(2)考试焦虑形成的外部条件。

a、学校因素。

b、家庭因素。

(3)考试焦虑形成的理论解释。

21、网络成瘾治疗技术有哪些?

(1)认知行为疗法。

美国学者金伯利·扬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行为疗法,也是最系统的和理论化的疗法。

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强调治疗应该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适当的帮助体系,改变患者上网成瘾的行为。

(2)团体心理辅导。

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协助网络成瘾者从失序的上网行为与失序的生活中回归有序与平衡。

22、考试焦虑治疗方法应对策略有哪些?

(1)情绪中心的行为技术。

①放松;②系统脱敏训练。

(2)认知中心的治疗技术。

①认知—注意的训练;②认知行为方法;③学习技能训练。

 

 

四、论述题:

1、222页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职业倦怠是指职业的行为主体在能力、体力和精力上不能满足外界的要求、无法应对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体能和心理的疲惫。

做老师时间长了就会有一种感觉: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种豪情壮志逐渐消失,希望桃了满天下的激情消失了,不少教师安于现状、平淡无为,久而久之成为了教书匠,甚至有些教师进入学校和教室就有一种厌恶感,看到学生就感觉到头痛,产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

这种现象称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那么,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被认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

作为教师需要为每个家庭培养下一代,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极其高的,一个家庭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子女,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对于教师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教师整天小心翼翼地工作,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

教师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特殊性,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学生并不象工人生产产品一样能够迅速地看到效果,教育教学的效果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显现出现,而且,这种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是由教师个人主观决定的,它需要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得到体现,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不听从老师的指导,所以虽然教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效果是很难显现的。

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培养的学生需要至少十年后(小学教师则需要的时间更长)才能看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因而教师的成就感是很难得到体验的,这样就最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兴趣的丧失。

第三:

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虽然,作为教师在社会中是得到广泛尊重的,但是,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经过大学培养的,相对于其他的大学生而言,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为了消除对自己和自身周围环境的不明确性,会产生社会比较动机,从而去寻求成为比较对象的他人,特别是和自己类似的他人。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中的知识分子。

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去开辟新天地,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教学于他们而言意义已并不大了,屈服于职业倦怠已是早晚之事。

  第四:

过重的职业压力

  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大量的备课与 批改作业,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甚至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较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深夜才能够得到休息,而且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异常繁重,单元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考完试后的教师间的相互比较,学校领导“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

  第五:

教师的社会交往环境

  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

同时,由于缺乏校长或上级(如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等)支持,上级的官僚作风、没有同情心、办事无效能,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使得教师产生工作极没有意思,工作枯燥无味的感觉,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第六:

教师人格特点与性格

  当然,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老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

有的教师的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等,这些人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因而,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现象,就必须多管齐下,从社会、学校、领导、自身等多方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2、232页网瘾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分析。

是以下心理因素造成网络成瘾:

  

1.      舒缓学习压力,逃避困难。

  

2.      满足刺激,寻求快乐。

  

3.      寻求伙伴,摆脱孤独。

  

4.      缺乏自尊,满足成就感。

  

5.      攻击性强,释放能量。

  

6.      缺乏家庭沟通,寻找网络依赖;严重者可发展到网恋。

  

7.      父母关系不和,寻找网络发泄情绪。

  

       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及社会普遍认为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而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发现,这个观点其实是个误区。

家庭是社会的组建单元,而在每个单元里,孩子又往往是家庭的中心。

同样,我们也将孩子放在这张图的中心点。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平时所面对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学校(的老师)、同学或朋友、学习。

在传统的家庭里,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全部任务的界定就是只要他们学习好、身体好,其余的事情都不重要,也就是说家长注重孩子学习及身体健康的程度,多过于心理素质的教育。

他们尽一切力量为孩子营造出一个万事不用孩子操心的环境,导致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一帆风顺”的氛围里。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不能正确面对困难与压力等不良习惯。

正是因为这些不良习惯,当他们面临学习、青春期以及其他同学和朋友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时候,就会显得自控能力差、认知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随着时间的流逝、困难的积累,孩子自身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并且在他们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是极度惶恐不安的,最终选择逃避。

  

     从学校的教育看,现行的教育制度使得多数老师看重升学率高过孩子的心智教育。

这种有背一个育人者的宗旨的心态在其行为上的表现方式就是:

老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对其他学生的态度有明显的区别。

这种差别给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有这样一个现象,课间的教室里,老师所界定的“优等生”通常和“优等生”在教室的前排玩、交流,而“差等生”们却集中在教室的后排。

对于那些“差等生”而言,他们不得不从小就经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他们对自己开始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再加上之前提到的无法正确面对这些困难,最终就会选择“破罐破摔”。

即使对于那些“优等生”而言,现行的教育体制也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接下来谈谈所谓“最爱孩子的人”——家长。

前面提到过,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多过于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导致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家长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所以当大多数家长发现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才会更多地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去说教孩子,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去惩戒孩子,以求孩子的转变。

殊不知这时候的家长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多么的自私——他们延用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而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却对孩子不断地灌输所谓的大道理。

他们认为,作为父母,有义务要告知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一次又一次的说教和惩戒之后,家长的压力得以释放,而事实上,这种压力只是被转移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上!

大多数孩子都明白这些道理。

可是由于自控能力差、无法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他们无法按照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再看看网络的本身。

在网络这样一个被众人称之为“虚幻”的世界里,孩子不必面对学习的压力;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使其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他们可以随意塑造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从而去追求异性、去结交朋友;在游戏的天地里,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去赢得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和崇拜者。

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逃避现实压力的平台。

当这种种负面的东西不断积压的时候,孩子无处可逃。

此时,网络出现,无形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体验负性情绪的空间平台,孩子每天只在网络游戏中才可以得到满足感。

  

网络成瘾者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过度依赖,以其为生活重心,上网时间失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易激动,自我评价能力下降,头晕眼花,乏力,食欲下降等不良身心反应,以上网作为调节自己情绪的唯一方式,逃避生活中的烦恼与问题,严重影响了心身健康水平和人格发展。

网络成瘾的预防:

要加强网络使用的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政府要加大净化网络环境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侦察网络犯罪的相关机制与法规,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创造较为安全的网络活动空间以及健康的上网环境。

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变堵为疏,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单的积极作用。

例如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把网络变成工具,帮助孩子制定网络学习计划,教孩子通过网络查资料、学习知识、进行小制作等。

还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网站,搞一些小竞赛,小设计来激励学生学好用好网络。

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主要是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家庭教育中,无论是上网、学习、还是其他问题,家长都要与孩子交流沟通,商量解决,多给予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爱,为其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空间,增强其自信。

对尚缺乏自控能力又有强烈好奇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适当控制其上网时间可以通过订立行为契约或协议来实现,培养其自律能力,教会其守时、守信、守约。

从学校教育来说,应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

注意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愉快的情绪特征以使其掌握调节心理矛盾冲突的有效方法。

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多结交朋友,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非常重要。

心理辅导老师要多关注那些交往困难,内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学生,及时与他们沟通,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学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瘾人格的测量,以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说明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通过团体训练等形式加强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沟通维系技巧的训练,以防止他们过度依赖网络。

有些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是因为自觉空闲时间过多,因此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的目标,充实业余生活,规划学习时间,掌握压力管理等都将有效地帮助学生避免过度地使用网络,预防网络成瘾的产生。

3、242页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

(一)考前焦虑

表现为持续的焦躁不安。

心中总惦记着考试,常会感到自己什么都没学会,缺乏信心,精神紧张,情绪烦躁,学习时精力分散,效率低下。

(二)考中焦虑

表现为怯场、晕场等。

过度焦虑常使学生信心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时而想到考不好大家将如何看待自己,时而又对考场上的偶然刺激特别敏感,思维处于混沌僵滞状态,回忆过程受阻。

(三)考后焦虑

表现为忐忑不安。

如果考遭了,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即使自己不会老是挂记着,也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考试恐惧,厌恶考试,逃避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