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954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 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试题研究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辽宁7年中考试题精选

命题点1温度的估测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36℃B.一本A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s

C.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6minD.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6m

命题点2温度计的使用及度数

2.如图,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

3.温度计的使用:

①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

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为________。

③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4.张艳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教室的温度是________;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3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

5.“冰之宝”是一种可以解决夏日汽车内高温问题的喷雾剂.当向车内喷洒该物质时,它会迅速吸收热量,使车内温度降低.喷出的这种物质在车内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延()

A.凝固D.汽化C.液化D.凝华

6.下列热现象屈于升华的是()

A.用铁水浇铸工件B.寒冷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

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

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

8.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B.树上的雾凇——凝华

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

9.下列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B.乙图中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丙图中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丁图中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且温度保持不变

10.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11.下列物态在形成过程中吸热且保持温度不变的是()

12.下列所给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窗户上的霜花是凝固现象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C.冬季的河水结成冰,这是放热过程D.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这是汽化现象

14.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B.冰熔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放热

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要吸热

命题点4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5.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16.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拿刚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粽子放人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17.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压锅内水的沸点比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B.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C.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是热锅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初冬,路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18.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人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人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19.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20.夏天,老师建议不要将冰冻的瓶装矿泉水放在桌上,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瓶的外壁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水滴会弄湿书本.学生喝了这种冰水会感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时会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1.夏天,持续数日的高温天气后,下了一场急雨.雨后,山林中升起飘渺的白雾.请分析说明白雾形成的原因.

22.夏天,用冷水洗过的两件完全相同的湿衣服,都展开挂在晾衣绳上,一件在阳光下,另一件在树荫下,如图所示,阳光下的湿衣服干得快.请解释这个现象.

命题点5物态变化相关图像分析

23.小明想做一种适合自己口味的冰棍,他将调好口味的水装入做冰棍的模具中,放人冰入做冰棍的模具中,放入冰箱冷冻室,第二天早上,冰棍做成了.下面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2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A.甲物质是晶体B.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

C.乙物质的熔点是80℃D.第12min时乙物质是固态

2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6.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_____。

27.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像,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5分钟的内能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分钟的内能;若500g该液体从且点降温到B点,共放出_______J的热量.(c液=4.2×l03J/(kg·℃))

命题点6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

28.小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的特点”,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小白将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温度.图乙是小白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_(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冰熔化过程;

(3)实验结束,小白拿来酒精灯准备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同组的小阳指出由于水的初温过_______(选填“高”或“低”),这样操作会使实验时间过长;

(4)实验结束,小白总结“水沸腾”和“冰熔化”的共同特点是:

吸热、_______。

29.为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且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物质_______(选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因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_______;另一物质熔化过程中内能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_______。

30.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_______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______________.

(5)细心的小丽发现:

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rain和第5mm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命题点7探究水的沸属特点

3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下列器材:

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和石棉网,装配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2)除此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3)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_______,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_.

(4)实验时为了提高水的沸点,有名同学提出可以利用减少水的质量的方法,你认为他的方法可行吗?

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32.如图所示,小文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小文发现烧杯中有大半杯热水,就倒掉一部分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她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水的质量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小文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此时大气压强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4)如图丙所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体积变大,是因为气泡受到水的_______减小.

33.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好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图像.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分析可知她是选用_______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像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像重合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前,同学们就器材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整理记录如表2,其中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填序号)

正方

反方

 

①了解水的沸点,选择量程为-20℃—110℃的实验温度计

③为了节省加热时间,在烧杯中加入1cm深的水

⑤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防止水沸腾时溅出

②选择体温计,因为它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用起来更方便

④为了便于观察,在烧杯中加满水

⑥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2)小明安装的实验器材如图14甲所示。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88℃时开始记录数据。

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熄灭了酒精灯,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14乙所示。

由图象可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

(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35.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1)①实验中小明发现: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2)小明想继续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他的实验设想是:

选取____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放在相同的烧杯里,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

均未沸腾),它们吸收的热量____(填“相同”或“不同”),通过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来判断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命题点8探究影响水分蒸发快慢的因素

36.小明暑假去旅游,曾到海边看到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水变少”的过程其中是物理学中的一种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分析A、B实验,能得出_______结论.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_______的条件下.

 

2018备考精练

一、选择题(单选2分,多选3分,共31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过程属于物态变化()

A.一块铁在火炉中烧红了B.一根铁丝被折弯了C.食物腐烂了D.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3.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人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人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

4.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浴室防雾镜,其背面粘贴有等大的电热膜,使用时,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发生以下哪种物态变化()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5.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美丽的雾凇是由水珠凝固形成

B.乙图中,晶莹的露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

C.丙图中,舞台上缭绕的云雾是由水汽化形成

D.丁图中,寒冷的冬季,室外冻冰的衣服因冰熔化而变干了

6.下列物质在形成过程中能吸热且保持温度不变的是()

7.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8.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云——液化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10.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11.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12.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1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晶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唏.”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媵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5.(多选)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6.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______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17.夏天,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由此可知沥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会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降温,依据的是酒精蒸发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8.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

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只有当____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20.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21.如图所示为液态蜡烛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则图______是表示水的凝固图像.甲图中该物质在t1至t2时间段内的状态是______,内能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枷℃,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__.

三、简答题

23.电冰箱是常用家用电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制冷剂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冰箱里面温度较低,而外壳摸起来却较热.请说明冰箱外壳较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24.用稳定的热源(即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给一种物质均匀加热,且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得到它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

(1)这种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化过程用了______min.

(2)该物质第5min末的内能______第6min末的内能(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

25.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请将图乙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26.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小明又用丙实验装置探究“液体沸腾特点”,实验过程中,发现水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