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9432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1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基地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市场分析

  第三章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第四章项目地区建设条件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计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

  第七章职业安全与卫生及消防设施方案

  第八章企业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二章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第十三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建议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扩建1万亩李子红薯生产基地暨李子蜜饯及红薯干生产线

(二)项目承办单位:

湖南**龙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彭月亮

项目负责人:

**

(三)项目拟建地点

1.李子树、红薯生产基地:

**县**等三个镇;

2.加工基地: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和依据

(一)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1.按照“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特色工业产品、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理念,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引进先进成熟的工艺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尽量节约投资,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充分尊重业主及规划部门的意见及习惯做法,特别是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总平面布置等方面,依照业主意见并征得有关规划部门认可后进行。

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技术力量、设备,尽可能减少投资费用。

3.采取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工业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措施,改改善企业的厂容厂貌。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通过对本项目在工程技术上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产品市场的全面分析,论述本项目的可行性情况,主要内容有:

对设备选择、市场需求预测、工艺技术、工程技术、配套公用工程、厂房利用、环境保护、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投资估算,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三)可行性研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3.《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

4.**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

5.有关基础资料。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项目规模

1.1

李子蜜饯

吨/年

2500

1.2

红茹干

吨/年

2500

2

新增土地

10

3

新增建筑面积

m2

4950

4

职工人员

115

5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060.12

5.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896.24

5.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63.88

6

销售收入

万元/年

2500

7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年

145.78

8

利润总额

万元/年

318.94

9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48

税后

10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588.93

税后

11

投资回收期

6.19

税后

四、研究结论

(一)本项目从经济分析看,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896.24万元,年新增销售销售收入2500万元,年利税464.7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48%,投资回收期6.19年。

项目财务效益良好,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二)项目建设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有利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通过项目建设将促进农品加工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企业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规模效益。

(四)通过项目建设给企业提供一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落后设备,采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机会,提高企业的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按绿色食品的要求组织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项目实施后,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企业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引进先进的种植高产技术和先进的基地管理措施,把加工中的一部分利润让利于农,做到企业农户利益共享,风险企业独担,切实形成1万亩生产基地。

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加工李子蜜饯、红薯干各2500吨,则可消耗李子4250吨,红薯6250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农民对李子和红薯的买卖难问题,能使5000万农户、1.5万人增收400万元,户平增收800元。

同时,企业还可以解决115人就业,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该项目还可带动包装、运输、第三产业等发展。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初级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优化农业区域合理布局,符合国家农业政策。

综上所述,从本报告所做的技术和经济分析表明,本建设项目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区域概况

(一)**概貌

项目区**县地处湘南丘陵地带,位于湘中东南部、湘江中游北岸。

地理坐标:

东经111°32′16″-112°22′10″,北纬26°28′1″-27°4′24″。

全境南北长39km,东西宽85km,土地总面积1871.29平方公里。

2004年末,总人口92.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62万人,占总人口的75.5%,农村劳动力35.99万个,占农业人口的51.7%,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山地旱土116万亩。

2004年全县实现GDP57.4亿元,财政总收入1.6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7元。

(二)李子、红薯种植基地——**县自然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李子、红薯生长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栽培,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适宜。

项目涉及的三个乡镇土壤同属砂壤土类,分黄壤土和紫色砂土,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势较平坦,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种植红薯。

2.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6℃--18.3℃,极端最高气温39.5℃,最低温度-6.6℃,无霜期278-288天,日照1508.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年平均湿度80%,主要风向东南偏北,最高风面率为17%,该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是一定年份出现的旱灾,但不十分严重,从气候条件看,该区气候十分有利于李子、红薯的生长。

3.水资源

**属湘江流域,境内有湘江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17条,三级支流21条,四级支流2条。

全县河网切割密度每平方公里0.77公里,有泉井46个,水质洁净,流量稳定,同时全县有中型水库7座,小

(一)型水库17座,山、平塘8.23万口,合计年蓄水量27363万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能抵御50年一遇特大干旱,可保证李子、红薯丰收。

二、湖南**龙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企业厂区占地20.6亩,已建成李子蜜饯、红薯干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食品标准。

但同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和与国际食品市场接轨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生产规模小且档次不高,营销方式落后,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效益不太理想,市场抗风险能力弱。

(二)总体工艺水平较低,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先进的食品加工设备少,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流动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更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瓶颈”。

三、解决措施。

为了加快企业加工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由低档内向型往高档外向型转变,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改善投资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使企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应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变小型为规模、变低效益为高效益。

这对于发挥企业产业特色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以建设湖南**龙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通过吸引分散在全县三个镇的农户发展李子和红薯生产基地,企业和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业化食品,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为**的食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起示范作用。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需要。

项目单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积累,但产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赢利能不够,已不能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以建立农业产业化为契机增加企业的科技投入,对企业进行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品种和科技含量,降低消耗为目标的技术改造。

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标准能适应21世纪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要求和满足技术升级换代的需要。

(二)是适应加入WTO,面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市场全球化是21世纪商品贸易的发展方向,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虽然有原料充足、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但入关后随着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促进外国企业的本地化进程,使我国企业的以上优势逐步消失,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业已经经过现代技术的嫁接和改造,其产品和技术的竞争优势将非常明显。

因此,为了面对即将来临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必须积极引进人才,开发新产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科技投入,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建设产品开发中心、检测中心和计算机信息中心。

利用互联网与国内外市场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广泛联系和合作关系,收集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开展网上销售,使企业真正与国际接轨。

(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加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延伸,**作为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初级农产品需求弹性少,价值低,从而使得我县的农村经济实力不强。

其实,初级农产品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能量,只有把其潜在价值能量不断释放出来,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才能最终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而释放初级农产品价值能量的根本途径就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从**的实际出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四)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致富农发的有效途径

**人多田少,丘岗山地多,生产红薯历史悠久。

在上世纪70年代,红薯一直是农家半年的食粮。

随着吃饭问题的解决,红薯卖难问题开始显现,种植面积锐减。

同在60-70年代,李子作为水果上市,成为“短缺经济”时代的姣姣者。

随着优质水果的增加,李子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难”现象,不少果农放弃管理效益下滑。

项目单位建设李子、红薯生产基地,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加李子蜜饯和红薯干生产量,可以消化山区农户的李子和红薯。

这种“公司+农户”、基地连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化解农民的市场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帮助农民致富。

 

第三章市场需求和建设规模

一、国内市场分析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永恒不衰的工业。

食品工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2004年全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3080亿元,并且仍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早地1998年秋在法国举行的巴黎国际食品展的资料表明,食品工业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

其每年的营业额高达12万亿法郎,远远超过汽车工业、航天工业及新兴的电子信息工业。

我国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消费大国。

据我国权机构预测:

到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额将超过2万亿元;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城镇人口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而对食品的质量、品种和方便化程度将有更高的要求,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将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工业食品的消费在农村将明显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对特色食品、小食品如蜜饯行、果脯等需求量会加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提高和与世界各国经贸业务的扩大,我国食品出口将有较大增长。

同时,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现代营养知识的普及和人类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趋向于无污染、安全、优质、高营养。

食品消费开始由吃饱、吃好向营养、保健方面发展,这就要求发展绿色食品及更高要求的“有机食品”,迎合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绿色的食品消费潮流。

国家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食品消费观念及时提出了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的“三绿工程”作为菜蓝子工程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食品消费观念的变化,方便食品消费将会不断增长。

据有关消息报道:

江西上饶农民姚长庚生产的红薯干,2002年在上海国际农业展览中心展销,4天卖掉2万公斤,引起当地政府领导重视,由此带动了该县种植红薯一条产业链。

据权威机构预测:

我国小食品、蜜饯等产品人均量还较低,尚有较大发展余地。

二、国际市场分析

食品工业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大产业。

法国巴黎国际食品展表明,食品工业营业额以31800亿美元高居榜首。

食品出口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2004年我国出口食品210亿元。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保意识、营养知识的普及,绿色食品、方便食品成了全球食品消费的热点。

国际食品贸易注重的是质量,特别强调食品的安全性,“绿色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很多国家的食品检验标准对食品中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本国的食品工业,而我国开展的“绿色革命”正是攻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锐利武器”。

祖国中医理论认为,李子味甘酸、性凉,具有清肝涤热、生津液、利小便之功效。

特别适合于治疗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李子对肝病有较好的保养作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评价李子时曾说:

“肝病宜食之”。

李子的药用性能很多,据有关实验表明:

李子还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的作用,贫血者适度食用李子对健康大有益处。

红薯被世界卫生组称作“第七大营养素”,其深加工制成品对人们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延年益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营养学家誉为“营养最均衡的绿色保健和益寿食品”。

红薯系列产品属天然绿色环保食品,该产品含有淀粉和粘液蛋白混合物,能抑制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避免肥胖,从而降低人体器官的老化速度,具有抗衰老、美容和延寿的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上述两种产品都非常迎合消费者“药食同源”的习惯,必定会拥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在未来的食品贸易中,谁拥有消费者,谁就掌握了占有市场的主导权。

项目单位生产的食品拥有消费者,必定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国际市场上稳操胜券。

三、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根据**县现有的资源及市场的需求预测,按照合理开发区域特色资源,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链,振兴区域经济,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长的原则,并综合考虑建设资金等因素,推荐本项目扩建规模为:

李子蜜饯2500t/a;

红薯干2500t/a。

(二)产品方案

1.李子蜜饯

250g铝箔复合袋装李子蜜饯1250t/a;

500g铝箔复合袋装李子蜜饯1250t/a。

2.红薯干

250g铝箔复合袋装红薯干1250t/a;

500g铝箔复合袋装红薯干1250t/a。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原则

(一)适地布局。

简单地讲,就是要把生产基地建在最适宜的地方,其含义有三点:

一是按照有利分工的种植模式,淘汰、舍弃那些不适宜在项目区种植的作物,腾出土地来种植李子树和红薯。

二是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措施的投入,来缩小地区差异,从而扩大的种植李子树和红薯地域。

三是选择生产成本比较低的经济作物进行生产。

在项目建设时,我们引导农民将中低产土由过去种植其他农作物改种李子树和红薯,通过每公顷种植模式的效益分析,证明这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从而做到自然适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先行。

一个地区对李子树和红薯生产,即使自然条件适宜,经济条件具备,如果不掌握可靠的科学技术,生产基地仍是搞不起来的。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技术先行的原则。

在项目建设中,从种植基地到加工基地的投资,都要注重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

其品种为:

李子以本地传统的品种为主。

红薯以“豫薯868”“湘辐1号”“美国SL-9”等红薯种为主,其栽培技术严格执行《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标准。

李子蜜饯和红薯干生产严格执行GMP操作(制造)规范,执行企业产品标准和国家卫生标准。

(三)集中化生产。

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规划的项目集中使用,形成商品批量。

一要生产专业化。

在项目区内,要求农户以种植李子树和红薯为主,把李子树和红薯作为主导产品集中生产。

二要规模开发。

项目区内,要实行连片开发。

这样做到有利于组织生产的集中交易,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有利于基地管理,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产业化经营。

三要集约化经营。

从项目发展总的趋势讲,劳动集约的作用要不断减弱,资本集约、技术集约的作用要日益增强。

(四)利用现有资源。

要充分依托和发挥已有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红薯种植基地要以品种更新为主,基本不投入新的基本建设投资。

加工基地,要依托现有厂房和公用辅助工程,添置新的加工设备,生产工业化食品。

(五)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建设。

所有建设投资必须与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有关,严格控制将资金用于非生产性建设。

二、场地环境质量

(一)李子树和红薯种植示范基地场地环境质量

该基地选址在**县洪桥、过水平、双桥等三个镇。

具体到基地地段要求周围上风口没有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源,无有害气体排放,大气质量稳定,符合国家大气环保质量标准GB3095-82中所列的一级标准。

基地水域上游没有对基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基地灌溉用水符合国家GB5084-92灌溉水质标准。

基地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元素位于正常值区域,周围无金属、非金属矿山,基本无农药残留污染。

同时,该基地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机养分充足,水肥适宜,生物活性强,属高肥力和环境优良的土壤。

(二)加工基地场地环境质量

项目单位湖南**龙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在洪桥镇渔陂村境内择址扩建设厂房,作为生产李子蜜饯和红薯干的场址。

该区域内无风景名胜、人文古迹,无珍稀动植物,不属于自然保护区,无污染工业企业,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Ⅰ类区标准,生产和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排入附近农田。

三、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点

1、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条件

本工程拟建于湖南**洪桥镇渔陂村境内。

**县位于湖南省湘中东南、湘江中游北岸。

洪桥镇渔陂村位于**县以南,距县城中心约5.2公里。

建设地点与s210线擦肩而过,距**火车站约5公里,距衡枣(昆)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3公里。

经s210或衡昆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可到达湘江归阳码头,可见,建设地点至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均十分便利。

2、厂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及地震、地质条件

本项目建设场地原属丘陵地貌,地势平坦,场地现均已平整,标高在76~77m左右。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周期为0.35S。

(2)气象资料

**属亚热带亚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根据**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县气象资料如下:

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

NE17%;

年平均风速:

1.3m/s;

年平均风力:

2.4级;

基本风压:

0.34KN/m2;

年平均最高气温:

18.1℃;

年极端最高气温:

39.6℃;

年极端最低气温:

-5.5℃;

年最冷月份平均湿度:

81%;

年最热月份平均湿度:

70%%;

年平均降水量:

1500~1700mm;

小时最大降水量:

74mm35mm

年平均日照:

1675.3h;

最大积雪厚度:

49mm;

(二)建设条件

1、农业自然资源优越,适宜生产优质李子和红薯

(1)土地资源种类多质量好

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自然资源。

**境内有山地81.12万亩,占总面积28.93%;丘陵地35.41万亩,占12.61%;岗地89.31万亩,占31.82%;平原57.44万亩,占20.4+6;水面17.73亩,占6.32%;宜农耕地类面积59.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1.69%,宜农耕地中,土地质量好的一等地占70.8%,质量中等的二等地占23.6%,质量差的占5.6%。

全县现有位于海拔50~500米之间的耕地35.58万亩。

大部分耕地水热协调,土体结构合理,肥力较好。

(2)农业气候资源丰富

**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光、热、水资源在主要农作物,尤其是对作物生长季节配合较好,对发展生产十分有利。

农业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较多,对发展李子和红薯作物都十分有利。

光照充足。

**地处低纬度,光照资源季节性强度较大。

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584~1754小时,日照百分率36~40%,太阳年总辐射量106.45~112.24千卡/cm2,属全省中上水平。

热量丰富。

**年平均温度高,积温多,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农事活动回旋性大。

主要农区年均气温17.5~18.1℃。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4~30.1℃,极端最高气温40.8℃。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2~5.9℃,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3~4天,极端最低气温-10.3℃。

月均温≥0℃的活动积温为6433.3~6997.3℃。

80%保证率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5329.2~5520.2℃,初日为3月27日,终日为11月11~15日,间隔229~233天。

稳定通过15℃,80%保证率的积温为4658.5~4822.8℃,初日4月25日~28日,终日10月21~26日,间隔183~188天。

能满足全县广大丘岗、平原地区发展多种农作物的热量要求。

降水较多。

全县农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1700mm,平均湿度77~81%。

4~9月降水量多年平均在810~920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

基本上能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

(3)水资源丰富

**属湘江流域,境内有湘江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17条,三级支流21条,四级支流2条。

全县河网切割密度每平方公里0.77公里,有泉井46个,水质洁净,流量稳定,同时全县有中型水库7座,小

(一)型水库17座,山、平塘8.23万口,合计年蓄水量27363万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能抵御50年一遇特大干旱,可保证李子和红丰收。

2、社会经济条件好

(1)劳动力资源充足

2004年末,总人口92.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62万人,占总人口的75.5%,农村劳动力35.99万个,占农业人口的51.7%,劳均负担耕地2.32亩,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数。

按每个劳动力经营5亩耕地计算,至少有50%以上的劳力将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

劳力充足有利于集约经营和精耕细作,部分劳力转移有利于对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对该项目发展有利。

(2)经济发展环境优越

**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大力减少行政性收费,制止“三乱”行为,全县上下形成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服务格局。

为促使该项目的实施,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项目建设。

3、动力供应

(1)供水

本项目建设场地已有深井一口其,其水质、水量、可以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要求,供水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