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41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docx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

第四单元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课前预知』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

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⑴,⑵,⑶。

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

,,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

、、。

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学习目标』

1.了解: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知道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但初中阶段不刻意考查有无氧气参加;

2.理解:

燃烧的三个条件。

并会用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3.了解:

了解碳氢化合物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知道两种情况下燃烧产物、燃烧快慢、放热多少等方面的差别。

了解不完全燃烧带来的负面影响;

4.了解:

CO对人体产生毒害的机理。

了解CO产生的主要途径,具有预防大气污染的意识;

5.了解:

爆炸形成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懂得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的注意点,熟悉相关标志;

6.了解: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

知道引爆的常见因素(明火、电火花、高温、撞击等);

7.理解: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8.学会:

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

能懂得区分不同情况的自救方法;

9.了解:

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主要指泡沫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重点与难点』

1.燃烧的三个条件。

并会用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2.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指点迷津』

1.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有关实验进行对比分析,逐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如煤放在空气中一般不会自动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温度没有足够高,因此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有些物质(如:

石头、砖头、水等)即使在足够高的温度下,且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时,也不会燃烧,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不具有可燃性;酒精灯的熄灭方式是用灯帽盖灭,那是因为没有了氧气。

这样就可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了: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燃

点燃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并认真观察有关实验,观察分析燃烧现象的本质。

可燃物在燃烧时,氧气充足或不充足,燃烧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①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多(如:

C+O2====CO2);②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如:

2C+O2====2CO)。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时,碳的质量分数(含碳量)较低的可燃物易发生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含碳量较高的可燃物易发生不完全燃烧。

含有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有炭黑颗粒、一氧化碳等物质生成。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3.爆炸

(1)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如气体、粉尘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可燃性气体、粉尘。

(3)要熟悉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注意点。

4.归纳出灭火的主要方法有:

⑴切断(断绝)可燃物的来源;⑵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离;⑶设法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5.要注意常用的三种灭火器材(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达标检学』

一、我来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都有发光、放热、冒烟的现象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也不能燃烧

2.一般情况下,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具备()

①较高的温度;②充足的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物质具有可燃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3.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发生燃烧,则白磷的着火点()

A.低于40℃B.等于40℃C.高于或等于40℃D.不高于40℃

4.下列因素中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是(  )

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③氧气的浓度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5.下列各变化过程中,不会释放出一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石油产品的燃烧

C.汽车排放的废气D.煤气的泄漏

6.点燃下列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①N2和O2;②H2和空气;③煤气和空气;④面粉尘和空气;⑤CO和H2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7.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能烧燃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木柴的着火点D.散热快

8.炒菜时,锅内油太热不慎着火,最简易有效的灭火方法是(  )

A.立即用水烧灭B.用沙子撒入锅内,隔绝空气

C.用扇子扇灭D.盖上锅盖、移开火源

9.面粉厂、汽车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

10.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

A.它具有可燃性B.它具有还原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二、我来填空

11.填写下列电话号码:

火警;急救。

1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烧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13.液化气灶、煤炉等燃具都留有空气进口,具空气进口大小都可以调节。

如果将空气进口调小,液化气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将由色变为色,且伴随有大量的产生;煤炉中的煤燃烧(填“快”、“慢”),放出的热量(填“多”、“少”),这说明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就(填“旺盛”、“不旺盛”)。

在通常情况下,当氧气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燃烧;当氧气不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以外,还会有、等物质生成。

14.如果剧烈而又急速的燃烧反应发生在空间内(如爆竹、炸弹等),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就会引起。

15.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灭火事件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液化气灶火焰

关闭液化气阀门

切断可燃物的来源

『点击中考』

一、我来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08攀枝花)学习化学的重要目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人员开辟防火带防止火势蔓延

B.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火焰

D.面粉加工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2、(08自贡)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在装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志是(  )

3.(08湛江)徐徐“祥云”,熊熊圣火,燃起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关于“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在无氧气时也可以燃烧

B.燃烧是物理变化

C.燃烧时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

D.只有燃烧才能放热

4.(08黄石)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上阀门并开窗通风

C.档案室内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反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5.(08长春)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志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气化

6.(08南充)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7.(08湖北)如何科学处置煤矿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道世界难题,近日我国胜利油田研制出如图所示装置,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对该技术及瓦斯的评论错误的是()

A.该技术不仅实现了瓦斯的零排放,而且变废为宝

B.该技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C.进入矿井后要先用明火检验是否有瓦斯

D.对煤、瓦斯等必须综合开发利用

8.(08湖北)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

其原理是()

A.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B.增加集聚的热量

C.降低柴禾的着火点D.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我来填

9.(08云南)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

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

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图。

(4)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

10.(08黑龙江)我国新疆有不少的优质煤田,煤层直接暴露于地面并发生自燃,一方面浪费了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污染了大气。

为此,国家专门组织了灭火队前去灭火。

根据新疆地区环境,你建议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

11.(08安徽)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右图A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类型是。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12.(08河北)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他设计了如图18

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13.(08海南)5月1日奥运“祥云”火炬被成功送上“珠峰”,并在珠峰之巅漂亮燃烧,举世为之惊叹!

试从化学角度猜想,用“祥云”火炬的燃料应具备哪些性质(至少说出三点)。

14、(08广东)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变化。

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

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

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

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15.(08江西)下表是几种可燃物在压强为101KPa时间的沸点。

请你回答:

可燃物

CH4

X

C3H8

C4H10

C5H12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祥云”火炬中的燃料含有C3H8,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X=;

(3)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

上表中可做打火机燃料的是;(4)请你从表中找出一条规律

『纠错本』

错误题目

错误原因

改正

 

 

『学后反思』

1.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难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课前预知』

1.无数实验证明,的质量总和等于的质量总和。

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

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燃烧的镁条质量。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由

组成。

3.叫做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原则是:

,。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微观解释。

『指点迷津』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参加”两字,不能把“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简单地说成反应物。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的“各物质”不仅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固体、液体、也包括气体。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各种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诸如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实际上,化学反应前后“体积并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或者是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运用时不能遗漏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不能遗漏气态物质。

(4)在化学变化中,提供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恰好完全反应。

4.质量守恒定律中所隐含的“六个一定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六个一定不变”:

①元素种类;②元素质量;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2)“两个一定改变”:

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两个可能改变”:

①分子总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②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气体时)。

『达标检学』

一、我来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物质的种类D.原子的数目

3.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ag硫粉在bg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一定等于(a+b)g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某物质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A.Fe、OB.Fe、O、HC.Fe、HD.O、H

5.在化学反应M+N═P+Q中,agM和bgN完全反应,生成cg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a-c+b)gB.(a+c-b)gC.(b+c-a)g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

C.双氧水分解后质量减少D.10g的冰融化后变为10g的水

7.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A.B.C.D.

8.某同学点燃酒精灯,并在其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把烧杯迅速倒过来,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A.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酒精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C.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二、我来填空

9.用“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填空: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一定不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可表示为: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试由此推断有机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如果参加反应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则有机物中:

(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含氧元素。

11.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化学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列所示:

A

B

C

D

反应前/g

4

16

111

4

反应后/g

X

20

0

89

则: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

(2)表中“X”值为;

(3)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分解”)。

『点击中考』

一、我来选择(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08黄岗)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

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

9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2.(08湖北)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08湖北).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

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使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

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含有的元素无法确定

4.已知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3)在MnO2催化作用下,能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现有3.0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后得到2.04g固体,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0.96gB.1.51gC.0.55gD.1.11g

5.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铜绿中含有的元素有()

A.氢元素和铜元素B.氧元素、铜元素

C.氢元素、铜元素、碳元素、氧元素D.不能确定

6.将A、B、C各10g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后,经测定A全部参加反应,C的质量变为18g,生成了4g新物质D,则在该反应中,A与B质量比是()

A.5:

1B.1:

5C.1:

4D.4:

1

7.(07日照).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11

1

25

反应后质量/g

21

X

10

1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

()

A.0B.5C.11D.25

8.(07重庆)右图形象地表示了某一化学反应,由此得出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后,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二、我来探究

9.如右图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检验质量守恒的实验,试回答:

(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这里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

(3)若上述的橡皮塞没有塞紧,结果天平的指针会在处(填“a”或“b”或“c”)。

(4)在上述的实验中有时会出现:

白磷燃烧后,瓶塞突然“冲出”瓶口,请你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你能改进实验装置避免这种现象吗?

10.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按下图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的做法是:

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的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然后取下使反应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