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9123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重点.docx

自然辩证法重点

选择题:

1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以德、俄两种文字对照的形式首次在苏联出版。

2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哲学史、科学史和技术史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4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

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

51905年爱因斯坦创建的狭义相对论,1916年他创建的广义相对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1913年玻尔建立的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概念,1925年海森堡建立的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玻尔对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诠释,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6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果。

20世纪70年代前后相继出现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等自组织理论以及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则是系统科学的新进展。

7科学知识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内容的客观性.理论的逻辑性。

应用的普遍性。

进步性。

8发现科学问题应当首先从它的结构要素开始,一般包括如下四项:

问题域,求解目标,应答域.背景知识。

9关于科学研究的起点的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主张科学发现从观察开始;二是认为科学发现从已知的理论开始;三是认为科学发现从问题开始。

10科研选题及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1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模拟实验方法。

12科学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

可观察性原则。

13实验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比单纯的观察起着更加突出的作用原因:

1.科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

2.科学实验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

3.科学实验具有可重复的性质。

14科学抽象的成果是“思维中的具体”,主要表现为科学概念、科学符号和思想模型等.

15科学概念的特征:

科学概念的可确定性。

科学概念的可检验性。

科学概念的可变动性。

16三段论是演绎方法的主要形式,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17公理化方法的一般原则:

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

18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认识发生的突发性;认识过程的突变性;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19建立科学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清晰性原则;解释性原则;逻辑简单性原则;对应性原则;可检验性原则

20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客观真理性;系统性;逻辑性;普遍性;开放性。

21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

公理化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2技术商品的特点:

高额剩余;多次转让;预期承认

23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

24技术方法的特点:

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功利性和折中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

25技术方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经验技能型方法;经验科学型方法;科学技术型方法;系统科学型方法

26技术立项应遵循的原则:

需要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环保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27技术目标的确立应考虑以下四种因素:

技术的合意性;技术的可能性;技术的可行性;技术的正当性

28预测的原理:

惯性原理;相关原理;类推原理;统计性原理

29技术评估的程序:

首先是准备资料阶段;其次是分析影响阶段;再次是制定对策阶段;最后是综合评价阶段

30技术评估的特点:

评估内容的系统性;评估主体的跨学科性;性质的批判性;评估过程的动态持续性;立场的中立性

31技术评估的主要方法:

矩阵技术法;效果分析法;多目标评估法;环境评估法。

32技术构思的类型:

技术构思的局部性改良;技术构思的整体性变革;技术构思的连锁性发展

33技术构思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

34技术原理构思的主要方法:

原理推演法;实验提升法;类比法;联想法;移植法;回采法

35技术设计的原则:

满足需要原则;可靠性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人机工程学原则;最优化原则

36自然系统三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37自然系统的三种区分:

孤立,封闭,开放系统。

38系统的类型:

从人与自然的参与程度分析,分为天然系统(人尚未改变其自然进程的系统),人工系统(人工制造的系统机械,交通工具),复合系统(人的实践一部分参与其中的系统,包括天然系统也包括人工系统的符合系统,水力发电系统,农业系统)。

39当代科学突破与自然观的新探索:

一、自然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二、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三、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

四、世界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

40科学最基本特点:

系统知识。

41生命世界中,夸克是目前已知的最低物理层次。

42当代科学突破与自然观的新探索的表现:

一、自然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二、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三、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

四、世界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

43技术设计的方法论流派:

科学主义派,技术主义派,人本主义派。

44技术方案评价的内容(五点):

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生态评价,综合评价。

45经济评价的指标:

成本,盈利,回收投资,生命周期。

46技术试验的类型:

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

47技术实施的五大要素(5M):

人、方法、材料、机械、资金。

48技术研究与开发达到的五目标(5R):

合理的产品、优良的质量、需求的数量、合适的工期、合理的价格。

49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

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

50突破性创新的特征:

开创性,新颖性,高风险性,非线性、不连续性,随机性、偶然性。

51技术创新机制:

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创新激励机制。

52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激励,产权激励,市场激励,政府政策激励。

53最早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研究的是贝尔纳,1954年出版的《历史上的科学》。

541919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首先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把从事科学活动的的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来研究。

55“大科学”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是在1962年普莱斯的《小科学,大科学》中形成的。

5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揭开了新科技革命的序幕。

突出事件: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火箭的制造。

57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是20世纪的两个最大的事件。

58全球问题,是指具有全球性规模、设计全人类利益、需要全世界范围协同移植解决的问题。

59当今在人和自然关系不协调方面,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全球问题是:

世界人口暴涨,资源短缺危机,空气严重污染,森林大量毁灭,生物物种锐减。

60科学价值观的论争

1972年,以米都斯为首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引发科学价值观的论争。

悲观主义代表: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的报告,美国里夫金.霍华德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乐观主义代表:

美国朱立安.林肯.西蒙《没有增长的极限》,美国卡恩的《今后二百年》

6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原则;二、可持续原则;三、共同性原则;四、公平性原则。

简答题:

1恩格斯特别重规以下六项

(1)由康德(1755年)和拉普拉斯(1796年)分剐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它说明日前的太阳系起源于一团“原始星云”的不断旋转和断裂,从而有时间上的历史。

(2)由莱伊尔(1831年)提出的关于地貌演变的均变假说。

它说明目前的地球表层是在诸如水因素和火因素等地质应力长期作用下演变的结果,从而也有时间上的历史。

(3)由焦耳(1843年)和迈尔(1845年)等提出的关于功、热、电、磁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它说明无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各种形式的能量可按当量关系相互转化.在量上是守恒的。

(4)由维勒(1824年)所完成的从无机化台物氰酸铵合成尿素的实验。

它说明无机物与有机物、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5)由施旺(1839年)和施莱登(1838年)提出的关于动植物结构生长发育的细胞学说。

它说明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细胞既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6)由达尔文(1859年)所创立的关于生物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它说明目前存在的众多物种起源于少数共同祖先.由于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而使有利变异被保存。

造成了从原始生命到人的进化树。

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对应于自然辩证法的三个基本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有三方面重要内容:

一是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对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加以辩证综台,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作出概括和总结,揭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

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技术观或称科学技术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和阐明科学技术的本质、体系结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揭示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含义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4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的确立,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并且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随着系统自然观的确立。

形成了一种探索组织性、复杂性问题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

系统自然观突破了传统的科学思维方式,为人们提供了系统思维这样一种崭新的科学思维方式。

5什么是系统思维方式

所谓系统思维方式。

是把对象当做—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6系统及其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自然观的角度.可以认为系统是一种联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

若干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四个要义:

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组元。

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结构是系统中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第三,“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系统成为—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功能是系统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

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

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索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7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科学具有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逻辑自洽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与之相对应,一般来说,伪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其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具有客观性,其探讨的往往是所谓的“不解之谜”或“神秘之物”;

伪科学不具有理性,其方法论的核心是信仰,不尊重逻辑、数学和实验.主张“心诚则灵”;

伪科学不具有可检验性,其回避、拒绝或经不起规范的科学实验的检验和内行专家的科学鉴定,是伪科学的本质特征;

伪科学不具有逻辑自治性,其既与已有的科学定律或公理相矛盾,理论内部又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并且没有预见性和消化反例的能力,这也是其与科学的又一原则性区别;

伪科学不具有开放性,其缺乏自我批判,拒斥合乎理性的外在批判.不与时俱进和开放进取,也是其与科学相区别的又—个重要标志。

8技术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广义地讲,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特征:

1技术是目的化的自然物质运动规律。

技术属于人类社会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畴,在本质上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2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技术存在于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

3技术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9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以预见.它们的联系还会更加密切,界限也会变得模糊起来。

(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

技术则

主要的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

(2)从活动过程看.科学乃是对复杂实践感性的理性纯化,技术乃是对理性理论的综合感性化。

科学主要地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

技术则主要地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地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要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

(4)从评价标准看.科学判断要讲是非.讲真理性标准,要淘汰谬误,追求正确。

技术主要讲合理,讲效用性标准,可以说更有用的手段、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技术要淘汰效益差的东西.追求效率、技用和效益。

(5)从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上看.科学(尤其是基础自然科学)在说明客观过程的可能性时,较少顾及实现这种可能性的经济的、法律的、政策的和资源的条件,技术则不但要注意到可靠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宜人性和易于维护、维修,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法律政第、伦理和资源环境等因素,技术对社会文明、国家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技术是更具现实性的生产力。

(6)从工作主体来看.科学主要是研究员、学者、教授们的事业,并因有新思想、新发现而获得荣誉和奖励;技术主要是工程师、发明家、设计师、管理者、企业家们的事业,并因创制新器物而得到专利和收益。

10科学方法的层次

第一,自然科学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专门研究方法。

第二,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学科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最普遍的方法。

11归纳方法与假说演绎方法的区别

第一,在科学研究的起点上,归纳主义强调观察和经验事实.而后者则认为观察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没有中性观察,也没有纯客观的经验事实。

第二,在提出理论(或假说)的方法上,前者强调归纳方法的重要性,而假说一演绎法则认为纯粹的逻辑方法难以作出创造性发现.应发挥自由想象的作用。

第三.在理论的检验上.前者强调用经验进行确证(乃至实证).而波普尔等则认为个别经验(即使数量很多),不足以证实一种理论,只能进行证伪。

12科学问题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科学主体在一定的科学背景知识下提出的关于科学实践和科学认识中所遇到的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

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历史性,即科学问题是历史时代的产物.脱离历史知识背景的个人疑难可能是知识结构的缺陷,不一定能成为科学问题。

二是指向性,即有一定的求解目标和方向,不求解决的同题虽然还是问题,但不会成为科研课题。

三是可解性.即问题有一定的求解手段和应答范围,可以着手解决。

13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重大的科学事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新发现。

科学事实为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的发现提供了启示和支持,成为其他更普遍发现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推动科学理论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4观察方法的特点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对象进行考察和感知,以获取科学事实为目的的一种感性活动。

科学观察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它是有计划、有目的、以获取科学事实为目的的感性活动。

科学观察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是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的。

15模拟实验方法及特点

模拟实验是指通过设计一种与被研究客体相似的替代物即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将信息外推到原型的实验。

模拟实验的特点是用模型替代对客体本身的研究,而其替代的根据就是模型与原型的相似。

根据模型与原型之间相似关系的特点.可以把模拟实验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大类。

物理模拟是以模型和原型之问的物理过程相似或几何相似为基础的一种模拟实验。

数学模拟是以模型和原型之间的数学方程相似为基础的一种模拟实验。

16科学抽象的含义及方法

科学抽象是科学研究主体在特定的科学认识活动中,在对研究对象的思维把握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重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毛泽东将其一般方法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四个方面。

17科学抽象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感性的具体”。

人们接触事物,首先是形成感觉,它属于对事物外部的、个别属性的初步了解。

随后,通过人脑将相关感觉成分加以组合形成知觉。

知觉在实践中经过多次重复.形成感性形象储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便称为表象。

知觉和表象又合称为印象。

从感觉到印象都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特征,于是人们将这样一种认知的状态和过程称为感性的具体。

第二个阶段是“抽象的规定”,这是科学抽象从“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的第一次飞跃。

第三个阶段是“思维中的具体”,这是辩学抽象从“抽象的规定”到“思维中的具体”的第二次飞跃。

18科学抽象的作用

第一,科学抽象可以帮助我们撇开次要过程、干扰因素和无关的内容.把事物的自然状态,即具体而复杂的表象形态变成纯粹形态,让其主要的发展过程充分在思想中显现出来,予以精细的研究,从而把握事物的基本规律,使人们的认识真实化。

第二.科学抽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事物的真相和假相.搬开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揭示出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科学抽象可以帮助我们从基础的东西出发。

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关系综合起来,从而把事物的本质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抽象出来。

第四.科学抽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基础的东西和派生的东西.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性质,使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

19思想模型的含义及功能

思想模型是指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经过科学的分析而抽象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构造一种思维形式的模拟物.常表现为抽象的、数学的、理论的形态。

功能:

解释功能,判据功能,预见功能

20类比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起的作用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作用:

第一.类比是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手段。

第二.类比在用已知领域的研究手段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奥秘中有重要作用。

第三,类比方法为技术发明提供了逻辑基础。

第四,类比还常常可以推动科学研究中新的理论概括。

21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征:

一是运用形象.如图形—视觉形象,音响—听觉形象,运动—综合形象等等;二是依靠想象力.借助于类比、联想、想象把记忆中能反映自然本质特征的那些形象.加以选择、提炼、塑造,构思出新的形象;三是无一定程式束缚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通过个别来表现一般。

意义:

第一.形象思维可以以直观形象清晰、明确、具体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使人们似乎能够迅速捕捉到隐藏在事物深层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使某些高度抽象的理论变得容易理解。

第二.形象思维的发散性有利于突破逻辑思维的局限,从而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形象思维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

22科学假说及其特征

所谓科学假说.是指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所做出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特征:

科学性;可检验性;假定性;易变性

23科学假说在科学思维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认识作用.这种

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假说使科学研究具有定向作用,是寻求真理的向导。

第二,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第三,假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第四,不同假说之间的争鸣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化。

24科学假说的来源

根据新的观察实验事实提出假说;为了回答特定性质的问题提出假说;为了解决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提出假说;为了解决事实之间的矛盾提出假说;为了直接解决理论自身的矛盾提出假说

25技术研究的特点

技术研究的价值取向:

技术功利;技术研究的市场属性:

技术商品;技术研究的思维特征:

技术理性

26技术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需要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经济性与可靠性相统一的原则。

27层次结构及其基本特点:

层次结构指的是若干要素经相干性构成的系统,在经过新的相干性关系而构成新系统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

层次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底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底层系统必然是高层系统的构成部分,而高层系统也只能以底层系统为存在基础。

统一结构内的分层排布现象之所以不是层次结构,就在于各层之间不存在这种构成性关系。

(2)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关系。

只有通过相干关系,才能结合起来构成高一级系统。

定义一个层次结构必须:

(1)明确一些类别的系统

(2)明确这些系统间的构成性关系(3)明确构成性关系得以实现的相干性关系。

28技术设计含义及特征:

根据技术项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按照技术构思的原理设想,是构思方案具体变为实施图纸和说明书的过程。

技术设计主要特征:

一、目标导向;二、约束性;三、多解性;四、综合平衡性。

29现代设计方法特点(八点)

设计手段的计算机化,设计过程的并行化,设计过程智能化,分析手段的精确化,强调设计的环保性,强调产品的宜人性,强调用户参与。

30.最优化设计法含义及步骤:

最优化设计法是进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现代设计方法之一。

它是以数学最优化理论为基础,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设计变量数值,以获得在一定意义上的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

步骤:

一、建立有关设计对象的数学模型,二、求解数学模型,选出最优方案。

31技术试验的作用及特点:

作用:

一、可为技术概念的提出,技术项目的确定,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和技术产品的试制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和事实根据。

二、可以验证技术原理、方案设计试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特点:

属于认识事物的实践环节;其次,是获取反映事物特性,关系的数据资料的手段。

再次,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可以验证技术思想、技术原理、技术设计等的真理性和可行性。

32简述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33创新的三大理论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