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69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oc

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推进校企联姻共谋互赢发展

——关于推动我县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推进“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人才支撑。

但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县内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技术型工人短缺与职业教育人才流失的矛盾日益凸显,技术人才难招、难引、难留已成为制约我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如何加强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县政府办牵头县人社、教育等相关部门,深入县职业教育中心和部分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

1、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主、民办职教机构为辅的职业教育体系。

县职教中心成立于1995年,2007年在全市职教学校中率先由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2010年将县劳动技术学校整合并入,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已开设数控、机电、旅游、烹饪、园林、计算机、宾馆服务、汽车维修等重点专业,是我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培训基地。

在办学规模上,学校占地338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拥有价值1500余万元的各类实验实训设备和18.7万册藏书的图书馆,教职工223人、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年短训学员超2000人。

在教学模式上,自2007年起先后与芜湖工业学校、广东省旅游学校、南京营养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张家港市工贸职高等知名职业院校,采取“2+1”、“1.5+1.5”等模式联合教学,借鉴吸收成功办学经验,提升自身专业教育水平。

在人才流向上,已培养的近千名毕业生基本通过“借船出海”就业模式,借助合作院校的良好就业资源和成熟就业市场,进入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仅一成左右毕业生在本地就业。

2、企业技术人才状况。

从统计情况看,我县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总量不足。

从开发区48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看,从业总人数为9465人,其中取得各类资格证书的3704人、占39.1%,技术人才集聚程度较高;而规模以下企业各类技术型人才、尤其是较高资质技术人才偏少,所占比例很低,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是结构不优。

目前,全县民营企业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资格人才共546名,其中55岁以上237人、占43.4%,35岁以下60名、占11%,高级技术人才队伍老化,中青年骨干力量薄弱,不利于县内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队伍不稳。

我县民营企业为弥补技术人才的不足,通常采取聘请、顾问、兼职、咨询等方式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由于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和发展后劲。

3、职业教育参与发展情况。

一是服务企业。

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免费为全县各乡镇大小民营企业工人开展职业素养、安全教育、技能提升、计算机操作等培训服务。

近三年来,县职教中心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是引导就业。

通过邀请县内企业家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到县内企业实习、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课、召开企业对接会等形式,在招生、教学、实训、就业等环节加强与县内企业对接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在县内就业创业。

从就业情况看,近两年来县职教中心有百余名旅游、宾馆服务等专业毕业生留在本地发展。

二、问题透视

虽然我县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着职校毕业生“舍近求远”、就业市场“外热内冷”现象,技术人才大量外流与县内企业技术人员缺乏“两难”问题并存,导致县内职业教育在参与县域经济发展上程度不深、层次不高。

从客观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环境上,缺乏竞争力。

从我县整体发展水平看,总体规模偏小,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偏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硬件设施、软件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落差明显;从企业发展看,县内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偏低,且同类企业数量不多、市场发育不成熟,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小,难以成为技术人才就业首选地。

二是待遇保障上,缺乏吸引力。

经济发达地区大打“待遇战”,通过灵活机制、高薪待遇等条件吸引各地人才;而我县经济发展不足导致企业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再加上县内企业没有很好解决“五险一金”等保障问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从主观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

职校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出去闯闯,一展身手”意识,向往在大都市、大企业发展,服务家乡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县内企业缺乏人才储备的战略眼光,在服务职业教育发展上主动性不够,甚至出现企业要求参与培训资金利益分配现象;职业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更侧重于为学生“高薪安置”承诺服务,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与本地企业融合度不够。

二是校企合作不畅。

由于职业教育、企业管理、就业服务分属不同系统,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体制“围墙”外的沟通与合作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交流渠道不通畅,校企双方相互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合作平台未建立,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和“掉链”,在推进资源共享、携手发展上还有待提升;工作机制不健全,遇事做事,校企间没有实现教学、培训、就业等方面合作制度化、常态化。

三是支持力度不够。

在职教发展上,我县还未制订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相关配套政策;在经费投入上,财政支持规模偏小,职业教育资金相对匮乏;在教育资源上,长期向普通教育倾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在生源引入和学生安置上,没有建立“政府宣传引导、部门牵线搭桥”的协调配合机制,职教学校承担着“寻发展”和“求生存”双重压力。

三、对策和建议

随着我县五大工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工业企业的扩模增效,技术型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破解技术人才短缺的瓶颈,必须探索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个层次、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共建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地位,真正把我县职教学校打造成县域工业技术人才的“孵化基地”和“储备库”。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

建议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县人社、教育、经信、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委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负责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委会办公室设在人社局,负责校企合作日常组织、协调工作;职教中心、各行业协会、规模以上企业要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加强学生实训、就业等事项的联络沟通,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指导、校企实施”的校企对接合作体系。

二是落实部门职责。

校企合作涉及教育、企业、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和系统,各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通力协作,破除校企联姻体制性障碍。

教育部门要制订年度职业教育计划,加强职教资源配备,指导校企合作办学,向指委会办公室备案申报职教学校招生和毕业就业情况;经信部门要准确掌握工业产业发展状况,及时收集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和职业培训计划;人社部门要及时掌握各类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情况,摸清全县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联合职教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和跟踪服务、建立就业档案。

三是制定发展规划。

要针对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在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近期和远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相关配套发展和扶持措施,大力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加强宣传引导。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引导学生为县域发展服务,要多形式广泛宣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四个导向”。

一是社会“择业”导向。

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技能性人才就业优势和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有为的典型事迹,纠正广大群众“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认识偏差,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职业技能、尊重技术人才氛围,提升职业教育招生吸引力。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指导,完善职教招生措施,扩大招生规模,优化生源质量,破解中职教育招生难题。

二是学生“就业”导向。

要积极宣传用工条件好、保障待遇高、发展潜力大的本地优秀企业,做好就业服务和对接工作;职业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投身家乡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人社部门和职教机构要加强与在外发展的职教毕业生联系沟通,对有回乡就业创业愿望的提供服务、帮助就业,破解技术人才短缺难题。

三是企业“用人”导向。

要引导广大企业树立职业教育“校企共担、资源共享”的责任观念,加强与职教机构交流互动,义务提供便利和帮助,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招生、教学、就业等环节,用发展的眼光培育、储备人才。

企业要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健全和提升工资、福利和保障等待遇,优化企业环境,增强人才竞争力和吸引力,破解技术人才不愿来、留不住的难题。

四是职教“发展”导向。

职教学校要牢固树立“培养技术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意识,转变实习、就业“两头在外”的办学模式,深化与县内企业合作,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借助与外地优秀职业院校的合作平台,推进教师学生交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拓宽技术人才培养、交流和引进渠道。

(三)优化工作机制。

运转顺畅的合作交流机制,是推进校企牵手发展、实现合作常态化的重要保证。

要充分发挥县指委会的主导作用,积极建立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通过“连线”、“搭桥”为校企沟通合作创造条件。

一是推进对接交流。

由校企参与,推动建立“三项”交流制度。

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议事会议,共商校企合作事宜;对话制度,企业家与学生就企业情况、就业政策、职工保障等问题进行双向交流,让学生了解、关注、参与本地企业发展;联谊制度,每年开展互相走访、慰问、联谊活动,增进校企合作各方之间友谊。

二是建立运转模式。

推行“学校教理论、实践在企业”合作办学机制,有效整合学校与企业教育、设备等资源,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实训方案,实现资源配置和教育效果最优化;建立教学动态调整机制,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参与学校课程设定,有计划地淘汰、增设、改造专业,既实现职业教育跟进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与生产实践“同频共振”,又提升职业教育与县域企业发展融合度;实行校企双向挂职制度,鼓励并引导职业学校干部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到职业学校兼职,推进双向交流、互补互取、共同提升。

三是强化合作约束。

要建立校企合作约束机制,通过制定合作章程、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规范合作内容,保障双方需求。

学校要确保企业用人优先权,积极提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等服务;企业要全力给予学校实习场地、设备、技术等支持,高质量安排学生实训任务。

四是健全评价体系。

要制定校企合作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估考核办法,教育部门要将校企合作纳入职业学校办学业绩评价、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经信部门要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水平作为企业科技进步、实绩评价的重要内容。

建议设立校企合作奖补资金,对推进校企合作成效明显的单位予以奖励扶持,对校企合作重大项目给予优先支持,为校企合作注入动力。

(四)搭建合作平台。

推进校企“联姻”,要不断探索和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模式,以校企共赢为基础搭建合作平台,在教学合作、人才合育、产业合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实行联合招生。

要推行“订单招生”、“委托培养”等新的招生模式,通过企业参与招生、开展订单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等形式,定向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改变学校孤军奋战招生现状,拓宽招生渠道,提升职招吸引力。

二是推进合作办学。

县职教学校要立足我县主导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特色专业,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吻合度;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每个教学专业要优选1家以上县内对口企业开展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大格局;要针对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开发“订单式”课程;企业要通过建立合作专项资金、奖学助学基金等形式,加大对学校实习培训、扶贫助学、合作项目建设的投入,扶持职业教育发展。

三是开展互动教学。

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分阶段、交替式学习等校企联合教学模式,推进“五合一”,即学校、工厂合一,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学徒合一,作品、产品合一,通过在生产一线教学、实习,提升职业教育实效性,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技术成熟、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

四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