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854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doc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序言

1.1工程概况

我公司受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委托,承担了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食堂拟建场地的详细勘察任务。

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见表1.1:

表1.1

建筑物性质

地上

层数

地下

层数

整平标高

(m)

建筑面积(m2)

结构类型

最大柱距(m)

学生食堂

1

11.50

204.10

框架

-

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拟建工程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任务如下:

①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场地内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②查明各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地层构成、分布规律及其工程特性;

③提供场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能作出评价;

④查明有无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⑤查明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类型及埋藏条件。

分析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⑥划分场地土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地基与基础的建议方案。

1.3勘察依据和执行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7、《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勘察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的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划分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乙级。

依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属重点设防类(乙类)。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是依据建筑物特征及分布特点,沿建筑物边角线布置,共布置施工4个勘探孔,其中3个为控制性孔,1个为一般性孔,孔深9.80~11.10m。

本次勘察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全孔取芯的钻探工艺,并配合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及采取岩土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以求取设计所须的各项岩土参数。

我公司于2014年8月6日组织1台XY-1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于2014年8月6日结束外业。

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1.4。

工作量统计表表1.4

序号

工作内容

工作量

1

勘探点测放(个)

4

2

钻探总进尺(m)

57.90

3

标准贯入试验(次)

15

4

取土样及土工试验(件)

13

5

水质腐蚀性试验(件)

2

6

土质腐蚀性试验(件)

2

7

现场剪切波速测试(孔)

1

注:

勘探点坐标采用海南平面坐标系,高程采用国家85高程。

(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内东北角,拟建学生食堂东面为已建6层宿舍楼;南面为已建4层宿舍楼,西、北面均为围墙。

该场地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平原,四周地势平缓。

实测各个钻孔绝对标高11.10~1.30m,绝对高差0.20m。

(具体详见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2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

根据《海南省构造地质图》,本场地地处尖峰——吊罗构造带范围,沿该构造带的展布范围,各种压性和压扭性构造带十分发育,该构造带在燕山期有强烈活动,并表现为压性或扭压性特征。

新生代以来的活动趋于稳定,对场地未有影响。

2.3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各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为4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其各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Qml):

灰黄色,为新近堆填,以砂土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松散。

全场分布,层底标高为10.80~10.40m,揭露层厚0.70~0.50m,平均层厚0.60m。

层砾砂(Qal+pl):

上部棕红色,下部灰白色,石英质,次棱角状,细粒土含量为2.75~13.19,松散~稍密,湿~饱和。

全场分布,层顶埋深1.80~0.80m,层顶标高0.70~0.50m,层顶标高10.80~10.40m,层厚7.40~6.60m,平均层厚7.05m。

③层粘性土(Qel):

褐灰色,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可见残留石英,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硬塑~坚硬。

全场揭露,仅ZK4号钻孔揭穿,层顶埋深8.00~7.30m,层顶标高3.80~3.10m,层厚3.20~2.00m,平均层厚2.58m。

④层强风化花岗岩(γ52b):

杂色,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角闪石等,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软。

仅ZK4号钻孔揭露,未揭穿,层顶标高10.60~10.60m,揭露层厚0.50~0.50m。

以上地层埋藏分布特征及层位接触关系,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录2-1~2-4)及钻孔柱状图(附录3-1~3-4)。

2.4地下水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②层砾砂中,属孔隙潜水。

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层间渗透,排泄途径为自南向北由水沟排泄和人工开采。

勘察期间,在各个钻孔中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50~1.60m,地下水标高为9.50~9.70m。

场地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其水位年变幅约为1.50m左右。

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3.1抗震设防烈度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得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本次勘察现场对ZK4钻孔进行单孔剪切波速测试,测试结果详见附件《场地土剪切波测试报告》,各岩土层剪切波速Vs和场地土类型见表3.2-1和表3.2-2。

剪切波测试成果表表3.2-1

孔号

测试深度

(m)

等效剪切波速Vse(m/s)

卓越周期TG(s)

覆盖层厚度(m)

ZK4

11

185

0.238

10.6

 

ZK4孔剪切波层速度成果表表3.2-2

层号

岩性

钻孔深度(m)

波速分层

土的类型

厚度

(m)

层底深度(m)

剪切波速(m/s)

层平均波速(m/s)

素填土

0.6

1.0

1.0

147

147

软弱土

砾砂

8.0

7.0

2.0

141

190

软弱土

3.0

187

中软土

4.0

195

中软土

5.0

198

中软土

6.0

212

中软土

7.0

204

中软土

8.0

216

中软土

粘性土

10.6

3.0

9.0

197

188

中软土

10.0

189

中软土

11.0

180

中软土

强风化花岗岩

11.1

/

/

/

/

岩石

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度为185m/s,属中软场地土;测试孔覆盖层厚度为10.60m,岩土勘察资料反映,场区地层结构横向分布较连续,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6条的规定,本勘察场地为Ⅱ类场地土类别。

3.3地震效应

砂土液化:

本场地虽存在饱和砂土,但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1条,本场地饱和砂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

软土震陷:

本场地不存在软土,故不需考虑软土震陷评价。

3.4抗震地段划分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4.岩土工程性能分析与评价

4.1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4.1.1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范围内共采取土样13件,分别进行了土的室内常规试验,并对各项试验成果进行分层数理统计(统计成果详见附表3《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室内各项土工试验结果汇总于土工试验报告表(见附表4)。

4.1.2标准贯入试验

本次勘察范围内共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15次,试验结果汇总于标贯试验成果表(附表2)中。

各层土的标贯试验击数实测值示于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录2-1~2-4)和钻孔柱状图(附录3-1~3-4)中,标贯试验成果的数理统计结果见表4.1.2。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4.1.2

统计指标

土层名称

实测锤击数N

修正锤击数N/

统计频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统计频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①素填土

/

/

/

/

/

/

/

/

/

/

/

/

砾砂

8

13

5

10

3.59

0.26

8

12

5

9

2.08

0.23

③粘性土

6

13

8

10

1.75

0.17

6

12

7

9

1.71

0.20

④强风化花岗岩

/

/

/

/

/

/

/

/

/

/

/

/

统计时已删除异常值

4.2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能评价

①层素填土:

松密不均,欠固结,工程性能差。

②层砾砂:

标准贯入实测锤击数平均值N=10.00击,分布均匀,工程性能一般,可直接作天然地基持力层。

③层粘性土:

平均天然含水量33.10%,平均天然孔隙比0.97,平均压缩系数0.41MPa-1,属中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实测锤击数平均值N=10.00击,水平方向较均匀,垂直方向上部硬塑,向下逐步过度坚硬。

④层强风化花岗岩:

为软质岩,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工程性能好。

综合附表3、表4.1.2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根据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能结合地区建筑经验,各岩土层的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值列于表4.2,供地基基础设计时使用。

地基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4.2

地层编号及名称

fak(kPa)

γ(kN/m3)

Es1-2(MPa)

Ck(kPa)

Φk(0)

①素填土

/

(15.00)

/

/

/

砾砂

130

(18.50)

(6.00)

(6.00)

(31.00)

③粘性土

170

18.11

4.80

(15.00)

(20.00)

④强风化花岗岩

2000

/

/

/

/

注:

Es、γ为平均值,Ck、Φk为快剪抗剪强度,fak为特征值,()内为经验值。

5.水、土腐蚀性评价

5.1地下水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土样数据取自于ZK1、ZK4号钻孔中试验成果详见《土样检验报告》。

现根据2009年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章相关条款按Ⅱ类环境类型、强透水层、干湿交替的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如下表5.1: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表4.3-1

影响因素

腐蚀

介质

腐蚀性判别依据

检验

成果

腐蚀性

等级

按环境

类型

(Ⅱ类)

SO42-

(mg/L)

<300

300~1500

1500~3000

>3000

20.0~20.0

Mg2+

(mg/L)

<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6.85~8.28

NH4+

(mg/L)

<500

500~800

800~1000

>1000

1.8~2.5

OH-

(mg/L)

<43000

43000~57000

57000~70000

>70000

0.00

总矿化度

(mg/L)

<20000

20000~50000

50000~60000

>60000

229~288

按地层

渗透性(A)

pH

>6.5

6.5~5.0

5.0~4.0

<4.0

6.11~6.25

侵蚀性CO2

(mg/L)

<15

15~30

30~60

>60

11.2~10.0

对钢筋混凝土

结构中的钢筋

(按干湿交替)

Cl-

(mg/L)

<100

100~500

500~5000

>5000

45.3~63.4

综合评定: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5.2土的腐蚀性

本次勘察土样自于ZK1、ZK4号钻孔中(检验结果详见附表《土样检验报告》)实验结果数据。

现根据2009年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章相关条款按Ⅲ类环境类型、强透水土层条件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如下表5.2:

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5.2

影响因素

腐蚀

介质

腐蚀性判别依据

检验

成果

腐蚀性

等级

按环境

类型

(Ⅱ类)

SO42-

mg/kg

<450

450~2250

2250~4500

>4500

10.0~12.0

Mg2+

mg/kg

<3000

3000~4500

4500~6000

>6000

20.0~

22.1

按地层

渗透性(A)

pH

>6.5

6.5~5.0

5.0~4.0

<4.0

6.75~

6.66

对钢筋混凝土

结构中的钢筋

(A)

Cl-

mg/kg

<400

400~750

750~7500

>7500

120.0~

128.5

综合评定: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本次勘察揭露和历史资料记载均未发现全新统活动断裂和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也无暗河、沟浜、孤石、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结合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地层结构,本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7.地基与基础

7.1地基均匀性评价

本场地地势相对平坦,持力层部分底面标高坡度小于10%,属于均匀地基。

7.2地基与基础方案

7.2.1浅基础方案

拟建学生食堂为地上1层宜用浅基础方案,以第

层砾砂作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类型可选用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1.00米。

7.2.2基础施工

采用浅基础方案设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基槽开挖可采用垂直开挖,因现房子未折,施工时须挖除旧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通知勘察单位,会同各有关部门,做好验槽工作。

(2)本次勘察地下水埋深底于基础底,对基础施工无影响,若遇雨季,施工时可采用坑内明排等简易方法排水。

8.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场地西北面为围墙,基础施工时需采取支护措施。

由于拟建场地处于校园内,施工时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施工时应注意噪音、振动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以避免产生相邻关系的纠纷;施工场地周围需采取必要的围护措施,以避免行人误入而造成人身事故。

9.结论及建议

1、本场地地貌属冲洪积平原;本次勘察揭露和历史资料记载均未发现全新统活动断裂和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也无暗河、沟浜、孤石、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结合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地层结构,本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2、以第

层砾砂作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类型可选用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1.00米;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其它设计参数建议值由表4.2中选取。

3、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4、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5、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6、建议基础施工期间,应加强施工验槽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基础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附图表:

一、附图:

序号

内容

页数

编号

1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

1

2

工程地质剖面图

4

2-1~2-4

3

钻孔地质柱状图

4

3-1~3-4

二、附表:

序号

内容

页数

编号

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

1

2

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

1

2

3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1

3

4

土工试验报告表

1

4

5

水质检验报告表

1

5

6

土质检验报告表

1

6

三、附件

内容

页数

编号

场地土剪切波测试报告

-

-

照片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