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661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docx

1第一章触电与急救

第一章触电与急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能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基本和不可代替的能源。

“电”日益影响着工业的自动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然而,当电能失去控制时,就会引发各类电气事故,其中对人体的伤害即触电事故是各类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

  本章主要介绍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事故种类与规律、触电急救等基本内容。

 

 

第一节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规律,可用来定量地分析触电事故,也可以运用这些规律,科学地评价一些防触电措施和设施是否完善、科学地评定一些电气产品是否合格等。

 

  一、作用机理

 

  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电流作用人体还包含有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

  电流的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使人体产生刺激和兴奋行为,使人体活的组织发生变异,从一种状态变为另外一种状态。

电流通过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

由于电流引起神经细胞激动,产生脉冲形式的神经兴奋波,当这兴奋波迅速地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后,后者即发出不同的指令,使人体各部作相应的反应,因此,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一些没有电流通过的部位也可能受到刺激,发生强烈的反应,重要器官的工作可能受到破坏。

  在活的机体上,特别是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微弱的生物电存在。

如果引入局外电流,生物电的正常规律将受到破坏,人体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电流通过人体还有热作用。

电流所经过的血管、神经、心脏、大脑等器官将因为热量增加而导致功能障碍。

  电流通过人体,还会引起机体内液体物质发生离解、分解导致破坏。

  电流通过人体,还会使机体各种组织产生蒸汽,乃至发生剥离、断裂等严重破坏。

 

  二、作用征象

  小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等症状。

数安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烧伤。

  小电流电击使人致命的最危险、最主要的原因是引起心室颤动。

麻痹和中止呼吸、电休克虽然也可能导致死亡,但其危险性比引起心室颤动要小得多。

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每分钟颤动1000次以上,但幅值很小,而且没有规则,血液实际上中止循环。

心室颤动能够持续的时间是不会太长的。

在心室颤动状态下,如不及时抢救,心脏很快将停止跳动,并导致生物性死亡。

当人体遭受电击时,如果有电流通过心脏,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如果没有电流通过心脏,亦可能经中枢神经系统反射作用于心肌,引起心室颤动。

  由于电流的瞬时作用而发生心室颤动时,呼吸可能持续2~3分钟。

在其丧失知觉之前,有时还能叫喊几声、有的还能走几步。

但是,由于其心脏已进入心室颤动状态,血液已中止循环,大脑和全身迅速缺氧,病情将急剧恶化,如不及时抢救,很快将导致生物性死亡。

 

  三、作用因素

  不同的人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与同一根导线接触,后果将是千差万别的。

这是因为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电流大小的影响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所用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将预期通过人体的电流分为三个级别。

  

(1)感知电流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有效值,下同)称为该概率下的感知电流。

概率为50%时,成年男子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子约为0.7mA。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加剧,可能导致坠落等二次事故。

  

(2)摆脱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

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收缩、痉挛,触电人将不能自行摆脱带电体。

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摆脱电流。

  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忍受,一般尚不致造成不良后果的电流。

电流超过摆脱电流以后,会感到异常痛苦、恐慌和难以忍受;如时间过长,则可能昏迷、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可以认为摆脱电流是有较大危险的界限。

  (3)室颤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

电击致死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例如,高压触电事故中,可能因为强电弧或很大的电流导致的烧伤使人致命;低压触电事故中,正如前面说过的,可能因为心室颤动,也可能因为窒息时间过长使人致命。

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数分钟内即可导致死亡。

因此,在小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作用下,电击致命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

因此,可以认为室颤电流是短时间作用的最小致命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

  电击持续时间越长,则电击危险性越大。

其原因有四。

  

(1)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则体内积累局外电能越多,伤害越严重,表现为室颤电流减小。

  

(2)心电图上心脏收缩与舒张之间约0.2s的T波(特别是T波的前半部),是对电流最为敏感的心脏易损期(易激期)。

电击持续时间延长,必然重合心脏易损期,电击危险性增大。

  (3)随着电击持续时间的延长,人体电阻由于出汗、击穿、电解而下降,如接触电压不变,流经人体的电流必然增加,电击危险性随之增大。

  (4)电击持续时间越长,中枢神经反射越强烈,电击危险性越大。

  3.电流途径的影响

  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没有绝对安全的途径。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及至心脏停止跳动而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及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强烈失调而导致死亡;电流通过头部,严重损伤大脑,亦可能使人昏迷不醒而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电流通过人的局部肢体亦可能引起中枢神经强烈反射而导致严重后果。

  流过心脏的电流越多、电流路线越短的途径是电击危险性越大的途径。

可用心脏电流因数粗略衡量不同电流途径的危险程度。

心脏电流因数是表明电流途径影响的无量纲系数。

如通过人体左手至脚途径的电流I0与通过人体某一途径的电流I引起心室颤动的危险性相同,则该途径的心脏电流因数为不同途径的心脏电流因数,见表1—1。

 

表1—1心脏电流因数

电流途径

心脏电流因数

左手—左脚、右脚或双脚

双手—双脚

右手—左脚、右脚或双脚

左手—右手

背—左手

背—右手

胸—左手

胸—右手

臀部—左手、右手或双手

1.0

1.0

0.8

0.4

0.7

0.3

1.5

1.3

0.7

 

  4.电流种类的影响

  不同种类电流对人体伤害的构成不同,危险程度也不同,但各种电流对人体都有致命危险。

  

(1)直流电流的作用在接通和断开瞬间,直流平均感知电流约为2mA。

300mA以下的直流电流没有确定的摆脱电流值;300mA以上的直流电流将导致不能摆脱或数秒至数分钟以后才能摆脱带电体。

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直流室颤电流为交流的数倍;电流持续时间200ms以下时,直流室颤电流与交流大致相同。

  

(2)100Hz以上电流的作用通常引进频率因数评价高频电流电击的危险性。

频率因数是通过人体的某种频率电流与有相应生理效应的工频电流之比。

100Hz以上电流的频率因数都大于1。

当频率超过50Hz时,频率因数由慢至快,逐渐增大。

  感知电流、摆脱电流与频率的关系可按图1—1确定。

图中,1、2、3为感知电流曲线,1线感知概率为0.5%、2线感知概率为50%、3线感知概率为99.5%;4、5、6为摆脱电流曲线,摆脱概率分别为99.5%、50%和99.5%。

 

图1—1感知电流、摆脱电流一频率曲线

 

  (3)冲击电流的作用冲击电流指作用时间不超过0.1~10ms的电流,包括方脉冲波电流、正弦脉冲波电流和电容放电脉冲波电流。

冲击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有感知界限、疼痛界限和室颤界限,没有摆脱界限。

冲击电流的疼痛界限常用比能量I2t表示。

在电流流经四肢、接触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疼痛界限为50×10-6~10×10-6A2s。

对于左手一双脚的电流途径,冲击电流的室颤界限见图1—2。

图中,c1以下是不发生室颤的区域;c1与c2之间是低度(概率5%以下)室颤危险的区域;c2与c3之间是中等(概率50%)室颤危险的区域;c3以上是高度(概率50%以上)室颤危险的区域。

 

图1—2冲击电流的室颤界限

 

  5.个体特征的影响

  身体健康、肌肉发达者摆脱电流较大;室颤电流约与心脏质量成正比。

患有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病的人电击后的危险性较大。

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对电击后果也有影响。

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为男性的2/3。

儿童遭受电击后的危险性较大。

  6.人体电阻的影响

  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当接触电压一定时)由人体的电阻值决定,人体电阻越小,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也就越危险。

  人体电阻主要包括人体内部电阻和皮肤电阻。

人体内部组织的电阻,虽然是不稳定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电阻值与外加电压的大小基本上没有关系。

一般人的平均电阻值是1000~1500Ω。

  当皮肤有损坏时,则皮肤的绝缘层被击穿,人体电阻就只剩下内部电阻了。

  潮湿、出汗、导电的化学物质和尘埃(如金属或炭质粉末)等都能使皮肤的电阻显著下降。

若皮肤上有汗水,电阻就会变得很低,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就会增大。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电阻也有很大影响。

实验得知,人体在周围温度为45℃时的电阻较在18℃时减小一半以上。

一个人若在45℃的环境中停留1h,他的电阻就会比作短时间停留时小,当他回到低温的环境中时,电阻又会突然增大。

 

第二节触电事故种类、方式与规律

 

  众所周知,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形成的能量所造成的事故。

为了更好地预防触电事故,首先我们应了解触电事故的种类、方式与规律。

 

  一、触电事故种类

  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1)伤害人体内部。

  

(2)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3)致命电流较小。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1)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2)间接接触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

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电烧伤约占40%)。

尽管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其中大约70%的含有电伤成分。

对专业电工自身的安全而言,预防电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

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上。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伤害,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

前者是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有电流流过人体的烧伤;后者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包含熔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

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电弧温度高达8900℃以上,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掉四肢及其他部位。

大电流通过人体,也可能烘干、烧焦机体组织。

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直流电弧的烧伤较工频交流电弧严重。

  发生直接电弧烧伤时,电流进、出口烧伤最为严重,体内也会受到烧伤。

与电击不同的是,电弧烧伤都会在人体表面留下明显痕迹,而且致命电流较大。

  

(2)皮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

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3)电烙印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

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

  (4)机械性损伤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

  (5)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

 

  二、触电事故方式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

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低压电网通常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通过保护间隙接地)的接线方式,这两种接线方式发生单相触电的情况如图1—3所示。

 

图1—3单相触电示意图

(a)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b)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

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下列情况和部位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

  带电导体,特别是高压导体故障接地处,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正常时有较大工作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极大的流散电流在其接地装置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高大设施或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极大的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跨步电压的大小受接地电流大小、鞋和地面特征、两脚之间的跨距、两脚的方位以及离接地点的远近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人的跨距一般按0.8m考虑。

  由于跨步电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由于地面电位分布的复杂性,几个人在同一地带(如同一棵大树下或同一故障接地点附近)遭到跨步电压电击时,完全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后果。

 

  三、触电事故规律

  为防止触电事故,应当了解触电事故的规律。

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分析,从触电事故的发生率上看,可找到以下规律: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统计资料表明,每年二三季度事故多。

特别是6~9月,事故最为集中。

主要原因为,一是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触电危险性较大;二是这段时间多雨、潮湿,地面导电性增强,容易构成电击电流的回路,而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容易漏电。

其次,这段时间在大部分农村都是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触电事故因而增多。

  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低压触电事故远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

其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远远多于高压设备,与之接触的人比与高压设备接触的人多得多,而且都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应当指出,在专业电工中,情况是相反的,即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3.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不但接触电阻小,而且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另一方面,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设备和电源线都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此外,单相携带式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容易接错,也会造成触电事故。

  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大量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很多触电事故发生在接线端子、缠接接头、压接接头、焊接接头、电缆头、灯座、插销、插座、控制开关、接触器、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

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

  5.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大量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有85%以上的事故是由于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安全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善、操作者素质不高等。

  6.不同行业触电事故不同

  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现场经常伴有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以及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因素,以致触电事故多。

  7.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触电事故不同

  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人是主要操作者,经常接触电气设备;而且,这些人经验不足,又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其中有的责任心还不够强,以致触电事故多。

  8.不同地域触电事故不同

  部分省市统计资料表明,农村触电事故明显多于城市,发生在农村的事故约为城市的3倍。

  从造成事故的原因上看,由于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安装不符合要求,会直接造成触电事故;由于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而漏电,又没有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也会造成触电事故;由于制度不完善或违章作业,特别是非电工擅自处理电气事务,很容易造成电气事故;接线错误,特别是插头、插座接线错误造成过很多触电事故;高压线断落地面可能造成跨步电压触电事故等等。

应当注意,很多触电事故都不是由单一原因,而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的。

  触电事故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触电事故的规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对于专业电气工作人员来说,情况往往是相反的。

因此,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触电事故的规律,为做好电气安全工作积累经验。

 

第三节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

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一、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1.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2.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

  3.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4.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5.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

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6.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

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7.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若可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如系高压带电线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长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

抛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另一端系重物,但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

不论是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

  8.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m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急救。

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9.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

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

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二、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伤员的应急处置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

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

  2.呼吸、心跳情况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见图1—4),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图1-4看、听、试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三、心肺复苏

  1.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即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2.通畅气道

  

(1)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

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2)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见图1—5)。

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可参见图1—6)。

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图1—5仰头抬颏法

 

图1—6气道状况

(a)气道通畅  (b)气道阻塞

 

  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见图1—7)

 

图1—7口对口人工呼吸

 

  

(1)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s。

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定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2)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

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

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3)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