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560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

地理

一、选择题

2022年2月13日凌晨,北京迎来虎年首场降雪。

下图为当日14时地面天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冷锋()

A.沿高压脊线伸展B.影响范围可达地势第一级阶梯

C.向西北方向推进D.将会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大气

2.降雪导致北京冬奥张家口赛区部分雪上项目延期。

可能的原因是张家口赛区()

A.处于气旋中心控制,降雪量过大B.大气能见度比较低

C.雪面反射太阳辐射强,影响视线D.积雪厚致气温过低

【1~2题答案】

【答案】1

D2.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冷锋附近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应是沿着低压槽线伸展,A选项错误。

冷锋一直影响到河北与山西交界处,太行山脉以西地区,因此影响范围仅达地势第二级阶梯,B选项错误。

根据冷锋的前进方向可知,该冷锋应不断向东南方向推进,C选项错误。

冷锋经过会带来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因此可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大气,D选项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

张家口此时处于低压槽右侧,没有受气旋中心控制,A选项错误。

降雪天气影响了大气能见度,影响了竞赛过程中参赛人员的视线,B选项正确。

雪上项目需要地表有大量积雪,且参赛人员一般会带墨镜,减轻太阳辐射的影响,C选项错误。

雪上项目一般需要大量积雪,且参赛人员一般会穿上保暖衣物,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高压脊,是水平气压场上等压线向气压较低一方凸出的脊状部分。

三面气压较低而一面气压较高的天气系统,简称脊,高压脊内气流较弱。

常伴有辐散和下沉运动,天气晴好;从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简称为槽,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如某一区域,气压低于毗邻的三面而高于另一面。

3.南亚北部的农业秸秆焚烧和森林火灾在春季最为密集,地球化学证据和对污染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亚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区域。

图为南亚大气污染物进入青藏高原的途径示意图。

读图,南亚大气污染物()

A.秋冬季对青藏地区影响更大B.夜晚随山谷风抬升传输明显

C.减缓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D.威胁“亚洲水塔”水资源安全

【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南亚地区受到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吹西南风和冬季吹东北风,青藏高原位于南亚的北部,位于东北风的上风向,因此秋冬季对青藏地区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夜晚山谷降温慢,形成低压,山顶降温快,形成高压,风应该由山顶吹向山谷,由青藏高原吹向南亚地区,南亚大气污染物不易进入青藏高原地区,B选项错误。

南亚的大气污染物进入青藏高原时主要是吹西南风和吹谷风时,会使大量南亚地区的暖空气进入青藏高原地区,加快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C选错误。

大量冰川融化,为会威胁亚洲水塔”水资源安全,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亚洲水塔是指喜玛拉雅——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该地区孕育了黄河、长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七条亚洲的重要河流,因此被称为“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造成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和总体径流量减少,将直接影响淡水资源的供给,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生活在七大河流域内的大约13亿人口(当中九亿在中国和印度)都可能面临水资源不稳定,甚至短缺的危险。

而冰川退缩,湖泊萎缩,冻土退化,土壤含水量减少,加之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草场退化,鼠害增多,土地沙漠化,河源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影响水源。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孤立山峰和奇岩怪石。

广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的主要分布地。

图为丹霞山狮子岩——阳元山景区丹霞梧桐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景区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D.变质作用

5.结合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地推测,该植物()

A.耐寒B.喜阴C.耐涝D.耐贫瘠

【4~5题答案】

【答案】4.A5.D

【解析】

【4题详解】

丹霞地貌发育最开始是在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因为地壳的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在崩塌过程中开始往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A正确;广东丹霞山位于季风区,风力沉积作用不显著,B错误;海拔较低,纬度低,没有冰川,C错误;变质作用发生在地下高温高压的环境,D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由图片可知,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崖壁上,背阴坡相对较少,说明其根系发达,喜光耐旱,并不耐寒,AB错误;分布在崖壁上,地形陡峭,难以存水,说明其耐旱,并不耐涝,C错误;崖壁上地形陡峭,土层较薄,雨水长期淋洗,土壤较贫瘠,丹霞梧桐能够分布于此,说明其耐贫瘠,D正确。

故选D。

【点睛】丹霞地貌发育最开始是在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因为地壳的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在崩塌过程中开始往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丹霞地貌最大的突出特点就是“赤壁丹崖”的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的方山、石墙、石峰和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

2022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卫星探测显示,火山灰到达了30千米的高度,向平流层注入的二氧化硫总质量约为40万吨。

下图为汤加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汤加()

A.是地跨东、西两半球的群岛国家B.位于低纬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

C.在大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地震D.是地球上最晚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7.此次火山活动()

A.在平流层形成酸雨现象B.释放的巨大能量全部进入到地球大气圈

C.引发台风、海啸等灾害D.短期内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6~7题答案】

【答案】6.B7.D

【解析】

【6题详解】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20°W和160°E,汤加位于180°左右,没有跨越东、西半球,A选项错误。

汤加位于南半球的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且该纬度会受到东南信风影响,B选项正确。

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大洋中脊一般在板块生长边界,该处为板块消亡边界,C选项错误。

位于人为日界线(180°经线)以西地区,是地球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D选项错误。

故选B。

【7题详解】

酸雨等现象应该形成于对流层,A选项错误。

火山释放的巨大能量有部分会进入生物圈、岩石圈等,如岩浆等,不会全部进入大气圈,B选项错误。

台风是气象灾害,一般不会受到火山活动影响,C选项错误。

火山活动短期内会形成大量的火山灰、二氧化硫等气体,增强了大气密度,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的火山尘源源不断地送入大气层,从而使一些地区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

加上火山尘是大气中形成云和水滴的凝结核,天空充满火山尘,就十分容易形成云、雨。

天空中云多、水滴多,显然减弱太阳辐射热量。

某研究小组对所在城市8个区域的公共交通供给及需求强度进行调查,绘制了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与需求强度匹配关系图(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甲——土地开发强度较高B.乙——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C.丙——适宜建设大型商场D.丁——公共交通压力较小

9.该调查研究()

A.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依据B.主要运用遥感技术分析数据

C.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D.促进城镇人口大规模外迁

【8~9题答案】

【答案】8.A9.A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和公共交通供给强度均较高,说明当地人口流动量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土地开发强度应较大,A选项正确。

乙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较小,而公共交通供给强度较高,说明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B选项错误。

丙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较小,说明人口流动量小,不适宜建设大型商场,C选项错误。

丁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较大,但公共交通供给强度较低,说明人口流动量大,但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公共交通压力较大,D选项错误。

故选A。

【9题详解】

通过了解某区域的居民出行需求强度和公共交通供给强度的现状可以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依据,A选项正确。

大量的数据分析需要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遥感技术主要可以用于监测,B选项错误。

无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缓解,C选项错误。

这是城市内部各区域的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与需求强度情况,对人口大规模外迁影响不大,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

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图为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形及村域人口流动曲线图(人口统计数据)源于2015年云南省玉龙县人口抽样调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时段()

A.县政府所在地区是人口净流入区

B.县政府驻地以东地区是人口净流出区

C.县政府驻地以西地区无人口流动现象

D.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占全县人口比重低

11.距县政府驻地以东70-80千米的地区()

A.地形较为平坦B.人口密度较大

C.经济水平较低D.交通比较便利

【10~11题答案】

【答案】10.A11.C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政府驻地人口流动强度最大且为正值,根据人口流动强度的计算公式,可推断县政府所在地区的人口流入规模大于流出规模,因此县政府所在地区是人口净流入区,A选项正确。

县政府驻地以东20km以内人口流动强度为正值,可知是人口净流入区,B选项错误。

县政府驻地以西地区,大部分地区人口流动强度为0,不一定是无人口流动现象,有可能净流入与净流出的规模相等,C选项错误。

由图可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口流动强度大致较小,说明当地人口流动现象不明显,大多以本地户籍常住人口为主,因此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占全县人口比重较大,D选项错误。

故选A。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距县政府驻地以东70-80千米的地区海拔大致在2000m以上,地形起伏较大,A选项错误。

人口流动强度较大且为负值,说明大量人口流出,且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密度应该较小,B选项错误。

该地地势起伏大,大量人口流出体现了当地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少,对人口吸引力弱,C选项正确。

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交通条件较差,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

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大熊猫国家公园()

A.地跨川、晋、陇三省区B.区域相对高度为5088米

C.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D.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

13.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为了()

A.利于人们观赏大熊猫B.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C.开发区域动植物资源D.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2~13题答案】

【答案】12.C13.B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了四川、陕西、甘肃地区,没有跨山西,因此A错误。

该地最高海拔大于5000m,但是最低海拔不一定为0m,因此相对高度不一定是5088m,B选项错误。

由图可知,北侧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渭河附近,属于黄河流域,南侧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岷江附近,属于长江流域,因此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C选项正确。

大熊猫国家公园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类型应该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选项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保护野生珍稀动物,一般国家公园对人类活动限制大,主要目的不是观赏,A选项错误。

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可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为大熊猫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B选项正确。

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起到保护作用,不可随意开发,C选项错误。

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受到区域资源和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影响,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与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图为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主城区、矿区、乡村演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显示,该市()

A.a阶段主城区、矿区以及乡村均衡化发展

B.b阶段形成以煤炭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C.c阶段主城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强

D.a-b-c煤炭资源在城市发展中作用逐渐加强

15.该市经济结构转型特点是()

A.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B.以农业技术改进为依托

C.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D.不断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14~15题答案】

【答案】14.C15.C

【解析】

【14题详解】

由a阶段的要素流动可知,乡村要素向城区和矿区流动,矿区向主城区流动,说明三者发展不均衡,A错误;b阶段矿区的要素向主城区加强流动,说明主城区的制造业对能源需求旺盛,主城区的制造业为主导产业,B错误;c阶段,主城区与乡村、矿区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增强,矿区的近郊出现制造业,乡村出现农产品加工业,说明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增强,C正确;煤炭在ab阶段增强,bc阶段减弱,c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对煤炭需求减少,D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主城区c阶段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综合服务业为主,转型依赖技术,AB错误;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综合服务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明确,C正确;由图可知,乡村和矿区的近郊和远郊发展迅速,主要是通过主城区的辐射扩散,带动和促进要素流动,并不是依靠城市空间拓展,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发展的阶段:

1、初期阶段:

特点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2、成长阶段:

特点是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3、转型阶段:

概念是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4、再生阶段:

特点是通过采取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二、非选择题

16.2021年6月,在距日照海岸线130海里

黄海深处,我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网箱首次实施规模化收鱼,标志着我国首次规模化养殖高价值冷水鱼类(最适生存温度为12~18℃)取得成功。

图为多年夏季平均温度(℃)在水面以下5米、10米、25米层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绘图表示甲处夏季水温垂直变化,据图说出夏季安置网箱的深度范围。

(2)运用海洋权益的知识,说明我国在此海域建立海洋牧场的合理性和意义。

(3)说明离岸养殖相较于近岸养殖的优势。

【16~18题答案】

【答案】

(1)

网箱应设置在10-25米深度的范围内。

(2)合理性:

距海岸线130海里,处于我国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内(其所在区域处于我国大陆架)。

意义:

建立海洋牧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资源类型,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3)养殖空间更大;海区生态环境更优,水产品质较高;相比近岸养殖污染小

【解析】

【分析】该题以我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网箱和多年夏季平均温度(℃)在水面以下5米、10米、25米层的分布图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绘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维护国家领土权益的观念。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甲处夏季水温在深度5米处,水温在21-23℃之间,在深度10米处,水温在17-19℃之间,在深度25米处,水温为12℃,由此可画出甲处夏季水温垂直变化(注意:

需要绘制横、纵坐标轴及坐标轴名称、水温变化用曲线表示);根据材料可知冷水鱼类最适生存温度为12~18℃,因此可知网箱深度应该放置在水温12~18℃的深度范围内,大致在10-25米之间。

【小问2详解】

合理性:

该区域距日照海岸线130海里,属于我国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内,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所享有的权力包括:

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因此所处位置合理。

意义: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保证国家渔业资源安全,其次,体现了我国对于海洋权益的行使,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小问3详解】

离岸养殖与近岸养殖相比,距离陆地较远,同时也距离人类活动较远,因此海域污染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生态环境更加优越,养殖的鱼类品质更好,此外离岸养殖海域面积更加广阔,养殖空间大等。

17.河套灌区年引黄河水量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

下图为河套灌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

在河套灌区,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排水—乌梁素海调蓄净化—退水进入黄河,形成完整的排灌系统。

(1)说明乌梁素海在排灌系统中发挥的生态作用。

下图为河套灌区盐荒地私农用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单位质量水中所含各种溶解盐类的总和)的分布特征。

(2)比较盐荒地和农用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的分布差异。

任选其一,分析其全盐量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17~18题答案】

【答案】

(1)接纳农田排水,控制灌区的土壤盐碱化;净化水质,避免污水直接排入黄河;调蓄水量,减轻灌区洪涝灾害的威胁,补充黄河水量。

(2)分布特征差异:

总量:

盐荒地全盐量较高,农用地较低。

变化趋势:

盐荒地:

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中的全盐量减少;农用地: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的全盐量增加。

极值:

盐荒地:

在0-10cm全盐量最高;农用地:

在40cm以下全盐量基本稳定。

成因:

盐荒地:

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位高,盐类物质向上运动;地表植被稀少,蒸发强烈,盐分向上运动

农用地:

农业灌溉淋盐作用显著,盐类物质向下运动,表层土壤全盐量低;农作物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向上运动少。

【解析】

【分析】该题以河套灌区的地形图和乌梁素海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题,涉及了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措施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乌梁素海可以接收来自农田的排水和具有调蓄净化的作用,因此在排灌系统中,乌梁素海可以接收大量的农田排水,减轻河套灌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同时也可以净化水质,提高进入黄河的水的水质,另外调蓄水量可以减轻灌区的旱涝灾害等。

【小问2详解】

分布差异:

由图可知,首先从整体上看,盐荒地的土壤中的全盐量大于农用地的全盐量,从变化趋势上看,随着深度的加深,盐荒地的全盐量不断下降,0~10cm全盐量最高,而农用地的全盐量不断上升,上升趋势较缓慢。

形成原因:

盐荒地地区,土地盐碱化较严重,土壤中盐分较多,土地盐碱化一般形成于地势较低,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区,随着水分的蒸发,盐类物质不断上升来到地表,在地表积累,因此越靠近地表盐度越高;农用地地区由于农业需要不断灌溉,淋盐作用明显,大量水分下渗,盐类物质随之不断向下运动,因此表层盐度较低,同时大量的农作物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减少了盐类物质向上运动的可能性。

18.福建省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图为长汀县示意图。

汀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南麓,包南汇入韩江,经汕头入南海。

汀江航道自宋代开通,成为闽粤之间的交通大动脉。

民国之后,水运衰落。

(1)说出长汀交通运输的变化。

近五年,长汀县推动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以稀土、医疗器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

高质量兴建医疗器械产业园,园区建设共享检测实验室、无菌中心等设施。

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较喜、用地少、附加值高。

(2)阐述长汀选择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依据。

长汀古城中的大夫第(如图所示)是一处砖木结构的客家厅堂式建筑,汇聚了客家建筑最经典元素,总体布局像北方的四合院,但天井众多。

这座古典宅院坐西朝东,门前是汀江,目前已成为汀州古城著名景点。

(3)概括该类建筑体现的当地地理环境特点。

【18~20题答案】

【答案】

(1)交通运输方式增加;水运转为陆运,增加了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路等级提升;交通线数量增加(密度加大);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

(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人们对健康产业需求增加(对医疗器械产品需求高),市场前景好;长汀位于山区,土地资源少,该产业占地少;长汀环境质量好,该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该产业科技含量高,利于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前景广阔。

(3)气候湿润,降水多;多森林;河流众多;南北文化融合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长汀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交通运输、工业区位、建筑特色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长汀汀江航道自宋代开通,民国之后,水运衰落,据右图可知,长汀交通运输方式增加,有高速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水运衰落水运转为陆运,增加了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长汀线路等级提升,出现了国道;据右图可知,交通线数量增加,密度加大;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部分交通不便利的地区交通条件在改善,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密度变大。

【小问2详解】

长汀选择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主要是考虑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人们对健康产业需求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对医疗器械产品需求高,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据图可知,长汀位于山区,土地资源少,但医疗器械产业占地少;长汀环境质量好,医疗器械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有发展的优势条件;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高,产值高,利于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前景广阔。

【小问3详解】

大夫第是是一处砖木结构的客家厅堂式建筑,福建省长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多森林,木材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多,河流众多,门前多河流;汇聚了客家建筑最经典元素,总体布局像北方的四合院,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

19.卢旺达是非洲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因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及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自2006年卢旺达从中国引进菌草技术至今,菌草已经成为卢旺达农民的“致富草”。

图为卢旺达简图,图为菌草知识卡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卢旺达大力推广菌草技术的原因。

(2)为卢旺达进一步利用菌草致富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