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559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20 IEC101通讯规约资料.docx

光伏20IEC101通讯规约资料

 

光伏2.0

101通讯规约

V1.00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本:

 

1概述

本规约为光伏2.0显示单元与后台调度系统之间的通讯规约。

本规约遵循DL/T634-1997(neqIEC60870-5-101:

2002)标准编写。

本规约采用如下定义:

控制站:

又叫主站,可以执行对被控站的控制和监视。

被控站:

又叫子站,受控制站的监视和控制。

控制方向:

控制站被控站的传输方向。

监视方向:

被控站控制站的传输方向。

非平衡传输:

控制站通过不断查询被控站实现数据的交换控制。

控制站是源站,启动所有报文的发送,而被控站(子站)仅在被查询时发送报文。

文中将后台系统称作主站,光伏显示单元称作从站。

主站发给从站的报文为请求报文,从站回发给主站的报文称为应答报文。

2帧格式

显示单元与主控单元间为点到点结构,异步通信采用FT1.2的帧格式,即:

8位信息位+1位起始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

本规约支持固定帧长、可变帧长报文类型。

采用非平衡模式,以下介绍均为非平衡模式下的帧格式。

2.1字节格式

●1位起始位

●8位数据位

●1位校验位(偶校验)

●1位停止位

发送过程中,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线路传输顺序如下:

图1线路上位流传输顺序

2.2可变帧长报文格式

用于主站向子站传输数据,或由子站向主站传输数据。

D7D6D5D4D3D2D1D0

启始字符(68H)

固定长度

的报文头

帧长L

帧长L(重复)

起始字符(68H)

控制域(C)

L个8位

位组

链路地址域(A)

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的ASDU)

帧校验和(CS)

结束字符(16H)

图2可变长度帧格式

线路传输规定:

1)线路空闲传输的二进制数码是“1”。

2)每个字节包括:

1位启始位(二进制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二进制1)。

3)一帧报文传输时,各字节间不允许有传输间隙。

4)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

5)帧校验和是控制域、链路地址域、用户数据区8位位组的算术和。

6)接收端需校验以下内容:

a)每个字节的启始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b)两个启始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c)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如果上述检测失败,该帧将被拒绝接收,检测通过,则帧被传递给用户。

2.3固定长度帧格式

用于子站回答主站的确认报文,或主站向子站的询问报文。

D7D6D5D4D3D2D1D0

起始字符(10H)

控制域(C)

链路地址域(A)

帧校验和(CS)

结束字符(16H)

图3固定长度帧格式

线路传输规定:

1)、2)、3)、4)同可变长度帧的1)、2)、3)、4)规定。

5)固定帧长报文无帧长度L。

6)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地址域的算术和。

7)接收校验:

a)每个字符的启始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b)每帧需校验启始字符、帧校验和、结束字符。

c)在所有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若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3参考模型和表示规则

3.1参考模型

本规约采用3层式的处理方法,提供简洁的通信机制。

7层结构3层结构

7.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链路层

1.物理层

7.应用层

2.链路层

1.物理层

(1)物理层

采用ITU-T建议,定义了主站和子站的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和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的接口。

(2)链路层

提供一个控制域,和一个可选的地址域,站之间的链路按非平衡传输模式工作。

控制域规定了帧计数位、报文启动位、帧计数有效位以及相应的功能码。

本规约为非平衡式传输模式,主站向子站触发一次传输服务,成功完成或报告产生差错之后才能开始下一轮的传输服务。

支持下列3种级别的链路传输服务。

●Send/NoReply:

发送/无回答,由主站向子站发送广播报文。

●Send/Confirm:

发送/确认,主站向子站设置参数,和发送遥控和执行命令。

●Request/Respond:

请求/响应,主站向子站召唤数据,子站以数据或事件数据回答。

(3)应用层

应用层定义了数据报文的类型。

4控制域、地址域、传输过程

4.1起始字符、帧长

起始字符为1个字节,不同类型的帧起始字符如下:

●可变帧长报文起始字符:

68H

●固定帧长报文起始字符:

10H

可变帧长报文长度为2个字节,2字节的内容相同(复制),帧长范围:

0~255,规定了随后的包括控制域和地址域在内的用户数据字节的个数,一帧可变帧长报文最多261个字节。

4.2控制域

本规约采用非平衡传输模式,主站是启动所有报文传输的源站,子站仅在被查询时启动报文,控制域(C)的定义分控制方向和监视方向两种情况。

4.2.1主站子站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DIR=0

PRM=1

FCB

FCV

功能码FC

说明如下:

(1)传输方向位DIR:

DIR=0,表示报文是由主站向子站传输。

(2)启动报文位PRM:

PRM=1,报文由主站发出,主站为启动站。

(3)帧计数位FCB

FCB=1/0,连续的Send/Confirm或Request/Respond交替变位

主站向同一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相反,主站保留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发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若主站正确收到子站报文,则该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结束。

子站将接收到的帧计数位FCB和相应的向主站发送的响应帧保存起来,若下一次接收到的帧计数位已改变状态,则将保存的响应帧清除并形成新的响应帧,若帧计数位状态未改变,则重发保存的响应帧。

复位命令的帧计数位FCB总为0,帧计数有效位FCV=0。

子站收到复位命令后将其保存的帧计数值置0,并期望下一帧的帧计数位FCB和帧计数有效位FCV均为1。

(4)帧计数有效位FCV

FCV=0:

交替变位和FCB位是无效的。

FCV=1:

交替变位和FCB位是有效的。

(5)功能码FC

表1: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FC定义

FC

帧类型

服务功能

FCV

0

发送/确认帧

复位远方链路

0

1

发送/确认帧

复位远动终端的用户进程(含撤销命令)

0

3

发送/确认帧

传送数据

1

4

发送/无回答

传送数据

0

5

发送/确认帧

指定了访问要求

0

8

请求/响应帧

响应帧应说明访问要求

0

9

请求/响应帧

召唤链路状态

0

10

请求/响应帧

召唤1级用户数据

1

11

请求/响应帧

召唤2级用户数据

1

12、13

备用

6、7、14、15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

注意:

a)功能码为3、4的报文为可变帧长报文,其余报文均为固定帧长报文。

b)1级数据包括事件和高优先级报文,2级数据包括循环传送和低优先级报文。

4.2.2子站主站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DIR=1

PRM=0

ACD

DFC

功能码FC

说明如下:

(1)传输方向位DIR:

DIR=1,表示报文是由子站向主站传输。

(2)启动报文位PRM:

PRM=0,表示子站向主站传输,子站为从动站。

(3)要求访问位ACD

ACD=0:

没有1级用户数据的请求

ACD=1:

有1级用户数据的请求,子站希望向主站传输1级数据。

(4)数据流控制位DFC

DFC=0:

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DFC=1:

子站的缓冲区已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5)功能码FC

表2:

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

FC

帧类型

服务功能

0

确认帧

ACK,肯定确认

1

确认帧

NACK,报文未收到,链路忙

8

响应帧

以用户数据响应请求帧

9

响应帧

NACK,请求的数据无效,或无所召唤的数据

11

响应帧

以链路状态或访问要求回答请求帧

2~5、10、12

备用

6、7、13

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后定义

14

链路服务未工作

15

链路服务未完成

注意:

a)主站召唤1级数据(遥信变位等),子站如有数据变化以响应帧回答。

如响应帧1帧传不完这类变化数据,则ACD=1。

b)主站召唤2级数据(如遥测数据),子站以全遥测响应帧回答。

如响应帧1帧传不完全部遥测,继续用召唤2级数据报文召唤。

c)主站召唤遥测、遥信全数据等,子站以相应报文作为响应帧回答。

4.3链路地址

本协议链路地址域用一个字节表示。

地址域属于链路层。

当由主站触发一次传输服务,链路地址表示报文所要传送的目的地址,即子站地址;当由子站向主站传送帧时,表示该报文发送的源地址,也是子站地址。

D7D6D5D4D3D2D1D0

图7链路地址定义

地址域的值为0~255,其中255为广播站地址,即向所有站传送报文。

5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可变帧长报文是由帧头、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帧尾组成。

每一帧仅有一个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其长度由帧头中2字节的帧长决定。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即报文的数据区。

它由数据单元标识、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公共时标(如果有的话)所组成。

图8可变帧长报文结构及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结构

数据单元标识由类型标识、可变结构限定词、传送原因、应用服务单元的公共地址所组成,每一项均为8位位组。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中所有信息对象都有相同的结构、类型和格式,由类型标识定义。

信息元素的个数由可变结构限定词定义。

5.1类型标识

类型标识TI(TYPEINDEX)定义了信息对象的结构、类型和格式。

在一个特定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中的所有信息体均有同一种结构、类型和格式。

可以表示以下信息:

●信息体的元素是单个的、多个的、还是顺序记录的。

●信息元素的格式类型,见<信息元素>章节内容。

●信息体的个数,有还是没有。

●表示有或者无公共时标及信息体时标。

●寻址方式。

类型标识∶=TYPEINDEX

∶=U18[1~8]<1~255>

<1~127>∶=为配套标准定义

<128~135>∶=为租用路由报文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之用(专用范围)

<136~255>∶=为特殊用途保留(专用范围)

此处只列出本规约中用到的类型标识。

主站和子站对类型标识未定义的ASDU将予以否定确认并作舍弃处理。

●子站主站的过程信息:

TI∶=U18[1~8]<1~44>

TI数值

定义

表示方法

1

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M_SP_NA_1,(SQ=1,SQ=0)

7

子站远动终端状态(32比特串)

M_BO_NA_1,(SQ=0)

11

不带时标的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NB_1,(SQ=1)

15

电能计数量

M_IT_NA_1,(SQ=0)

20

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M_PS_NA_1,(SQ=0)

图9类型标识:

子站向主站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

●主站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TI:

=UI8[1~8]<45~69>

TI数值

定义

表示方法

46

(CON)双点遥控命令

C_DC_NA_1,(SQ=0)

48

(CON)设定值命令,标度化值

C_SE_NA_1,(SQ=0,SQ=1)

51

(CON)32位的位串

C_BO_NA_1,(SQ=0,SQ=1)

图10类型标识:

主站向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

●子站主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命令:

TI:

=UI8[1~8]<70~99>

TI数值

定义

表示方法

70

初始化结束

M_EI_NA_1,(SQ=0)

71~99

为配套标准保留(兼容范围)

图11类型标识:

子站向主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命令

●主站子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命令:

TI:

=UI8[1~8]<100~109>

TI数值

定义

表示方法

100

(CON)总召唤命令

C_IC_NA_1,(SQ=0)

101

(CON)电能召唤命令

C_CI_NA_1,(SQ=0)

102

(CON)读数据命令

C_RD_NA_1,(SQ=0)

103

(CON)时钟同步命令

C_CS_NA_1,(SQ=0)

图12类型标识:

主站向子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命令

说明:

在控制方向上具有CON标记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在监视方向上可以传送同样的报文内容,只是传送原因会不相同,在监视方向上这些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用作肯定或否定确认。

5.2可变帧结构限定词

可变帧结构限定词的格式如下。

它表示信息体是顺序的,还是非顺序的。

并表示信息体的个数,如信息体数目等于0,则表示没有信息体。

D8D7D6D5D4D3D2D1

SQ

N

图14

可变结构限定词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CP8{N,SQ}

对象数目N∶=UI7[1~7]<0~127>

<0>∶=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无信息体

<1~127>∶=信息体或元素数目

单个/顺序Q∶=BS1[8]<0~1>

<0>∶=寻址一些信息体的单独的信息元素

<1>∶=寻址一个信息体的顺序信息元素

SQ<0>和N<0~127>∶=信息体数目

SQ<1>和N<0~127>∶=每一个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一个信息体内信息元素的数目

5.3传输原因

传送原因表示的是周期传送、突发传送、总询问,还是分组询问、请求数据、重新启动、站启动、测试、确认、否定确认。

格式如下。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T

P/N

传送原因COT

图15传输原因

主站将舍弃那些传输原因值没有被定义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传送原因CAUSE∶=CP8{COT,P/N,T}

COT∶=UI6[1~6]<0~63>

<0>∶=未定义

<1~63>∶=传送原因序号

<42~47>∶=为配套标准保留(兼容范围)

<48~63>∶=为特殊用途保留(专用范围)

P/N∶=BS1[7]<0~1>

<0>∶=肯定认可(在无关情况下,P/N置零)

<1>∶=否定认可

T=TEST∶=BS1[8]<0~1>

<0>∶=未试验

<1>∶=试验(不在控制过程下的传输测试和设备测试)

表3:

COT定义

Cause

定义

Cause

定义

1

周期/循环

9

停止激活确认

2

背景扫描

10

激活终止

3

突发(自发)

11

保留

4

初始化完成

12

保留

5

请求或者被请求

13

保留

6

激活

14~19

保留

7

激活确认

20

响应总召唤

8

停止激活

5.4ASDU公共地址

采用1个字节的长度,格式如下:

D8D7D6D5D4D3D2D1

图16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公共地址

公共地址CommonAddress∶=UI8[1~8]<0~255>

<0>∶=未用

<1~254>∶=寻址站地址

<255>∶=广播地址、全局地址

本规范采用点对点通讯,ASDU公共地址即为站地址,与链路地址相同。

5.5信息对象地址

本规范的对象地址采用2个字节长度。

格式如下:

D8D7D6D5D4D3D2D1

地址低字节

地址高字节

图17信息对象地址

信息对象地址∶=UI16[1~16]<0~65535>

<0>∶=无关的信息对象地址

<1~65535>∶=信息体地址

在一些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没有用上信息体地址的话,信息体地址就为0。

信息对象地址在控制方向作为目的地址,在监视方向作为源地址。

5.6信息元素

5.6.1带品质描述的单点信息SIQ

D8D7D6D5D4D3D2D1

IV

NT

SB

BL

RES

SPI

图18-1信息元素:

带品质描述的单点信息

SIQ∶=CP8{SPI,RES,BL,SB,NT,IV}

SPI:

<0>:

OFF,分;<1>:

ON,合。

BL:

<0>:

未闭锁;<1>:

被闭锁。

信息对象的值被封锁传输,并保持封锁前采集的值。

SB:

<0>:

未替换;<1>:

被替换。

通过面板对采集装置的设置视为被替换数据。

NT:

<0>:

当前值;<1>:

非当前值。

最近成功刷新的值为当前值,在规定时间内刷新不成功或值无效则称为非当前值。

IV:

<0>:

有效;<1>:

无效。

若值被正确采集就是有效,装置失效或装置在非工作刷新状态时为无效。

5.6.232位位串BO(表示远动终端状态)

D8D7D6D5D4D3D2D1

BS1:

D08~D01

BS1:

D16~D09

BS1:

D24~D17

BS1:

D32~D25

IV

NT

SB

BL

RES

图18-4信息元素:

32位位串

BO∶=CP40{BSI、RES、BL、SB、NT、IV}

BSI∶=32BS1[1~32]<0~1>

5.6.3品质描述QDS(单个8位位组)

D8D7D6D5D4D3D2D1

IV

NT

SB

BL

RES

OV

图18-5信息元素:

单字节的品质描述词

QDS∶=CP8{OV、RES、BL、SB、NT、IV}

OV∶=BS1[1]<0~1>

<0>:

未溢出;<1>:

溢出。

OV表示信息对象的数据是否超出了预先定义的取值范围,主要用于模拟量数据。

其他位同5.6.1节。

5.6.4日历时钟

(1)日历时钟:

D8

D7

D6

D5

D4

D3

D2

D1

Milliseconds

Milliseconds

IV

RES1

Minutes

SU

RES2

Hours

Dayofweek

Dayofmonth

RES3

Months

RES4

Years

图18-9信息元素:

日历时钟表示格式

注:

SU=0:

标准时间,SU=1:

夏时制。

Millisecods∶=UI16[1~16]<0~59999ms>

Minutes∶=UI6[17~22]<0~59min>

Hours∶=UI6[25~29]<0~23h>

Dayofmonth∶=UI6[33~37]<1~31>

Dayofweek∶=UI6[38~40]<1~7>

Months∶=UI6[41~44]<1~12>

Years∶=UI6[49~55]<0~99>

(2)时标:

D8

D7

D6

D5

D4

D3

D2

D1

Milliseconds

Milliseconds

IV

RES

Minutes

图18-10信息元素:

时标表示格式

时标=CP24Time2a∶=CP24{Milliseconds、Minutes、RES、IV}

Millisecods∶=UI16[1~16]<0~59999>

Minutes∶=UI6[17~22]<0~59>

RES∶=BS1[23]

Invalid=IV∶=BS1[24]<0~1>

<0>∶=有效<1>∶=无效

5.6.5遥控命令DCO

D8

D7

D6

D5

D4

D3

D2

D1

S/E

QU

DCS

图18-12信息元素:

遥控命令

DCO∶=CP8{DCS,QU,S/E}

DCS=双点遥控状态∶=UI2[1~2]<0~3>

<0>∶=不允许<1>∶=OFF,开

<2>∶=ON,合<3>∶=不允许

QU∶=UI5[3~7]<0~31>

S/E∶=BS1[8]<0~1>

<0>∶=执行<1>∶=选择

5.6.6参数限定词(QPM)

QPM∶=CP8[KPA,LPC,POP]

KPA=参数种类∶=UI6[1~6]<0~63>

<0>∶=未用

<1>∶=门限值

<2>∶=滤波系数(滤波时间常数)

<3>∶=为所传送的测量值的下越限

<4>∶=为所传送的测量值的上越限

<5~31>∶=为配套标准保留(兼容范围)

<32~63>∶=为特殊用途保留(专用范围)

LPC=当地参数改变∶=BS1[7]<0~1>

<0>∶=未改变

<1>∶=改变

POP=参数在运行∶=BS1[8]<0~1>

<0>∶=运行

<1>∶=未运行

门限值为测量值变化将引起一次新的传送的最小变化值。

越限值是指若测量值超过此值就引起一个测量值的传送。

每种参数必须由明确的信息体地址所定义。

5.6.7电能计数量召唤命令的限定词(QCC)

QCC∶=CP8{RQT、FRZ}

RQT=请求∶=UI6[1~6]<0~63>

<0>∶=未用

<1>∶=请求计数量第1组

<2>∶=请求计数量第2组

<3>∶=请求计数量第3组

<4>∶=请求计数量第4组

<5>∶=总的请求计数量

<6~31>∶=为配套标准保留(兼容范围)

<32~63>∶=为特殊用途保留(专用范围)

FRZ=冻结∶=UI2[7~8]<0~3>

<0>∶=请求计数量

<1>∶=冻结不带复位

<2>∶=冻结带复位

<3>∶=计数器复位

5.6.8召唤遥信、遥测的限定词(QOI)

D8D7D6D5D4D3D2D1

Value

图19召唤遥信遥测限定词

QOI∶=UI8[1~8]<0~255>

<0>∶=未用

<1~19>∶=为配套标准保留(兼容范围)

<20>∶=整个站的总召唤(14H)

<21>∶=召唤第1组(15H)

<22>∶=召唤第2组(16H)

<23>∶=召唤第3组(17H)

<24>∶=召唤第4组(18H)

<25>∶=召唤第5组(19H)

<26>∶=召唤第6组(1AH)

<27>∶=召唤第7组(1BH)

<28>∶=召唤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