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48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课文解读

【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位置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也不怕别人误解,坚持抢救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材理解】

信念——珍惜——亲情(文章来源:

网络作者:

佚名)

《地震中的父与子》写的是在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因为曾对儿子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在这句话的支撑下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终于在38小时后,找到了儿子被困的地方,救出了包括儿子在内的14个孩子,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经过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这是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这位伟大的父亲在其他父母悲伤放弃,绝望离开之后,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念头,在救火队长、警察都放弃了营救的念头之后,在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之后,这位父亲最终将儿子救出来,支撑他的就是那句他曾经对儿子说过的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是心中的坚定信念,这位父亲根本不在乎是否会有人帮助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是否笑他傻,不在乎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因为他知道,此时,儿子和他一样心中会默念这样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课上,孩子们和我一样都感动在这样感人的情景里,从他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被这位伟大的父亲的伟大举动所震撼,知道坚定的信念使所有困难在父亲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课后我又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这样几篇文章《和你在一起》、《六点十分的爱》、《轻轻地抱起母亲》。

这几篇文章都是描写父母与子女之间那浓浓的情谊之作。

细想想,身边有很多平常的微不足道的幸福,我们拥有的时候却浑然不觉,比如健康,比如自由,比如温暖的家庭……而一旦这些东西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觉得它的可贵!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文字让我们学会了珍惜!

【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了不起的父与子”,是提领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

抓住它品读全文,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等等,就会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

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

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二、对词语的理解

昔日:

指往日,从前。

废墟:

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

快步行走。

绝望:

毫无希望了。

瓦砾:

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

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本课是打开的意思。

【重点难点】

学习本课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抓住重点句,理解每段及全篇的内容。

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关爱别人及做人应有责任”的教育。

2、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

【教学建议】

1、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请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

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

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

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

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

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

4、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

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5、在品读文本,体验文本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展拓展活动:

如编排课本剧,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复述能力,内化语言,一方面可营造关心孩子、勇于担当责任的育人环境氛围;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读其他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等等。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文章来源:

网络作者:

佚名)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

1994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3、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准备课件:

(有关这次地震、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吗?

(母爱。

师:

是啊我们总是在父母师长的谆谆教诲茁壮成长,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爱。

今天呢,老师就想带着大家去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

(想)

师:

我不告诉你们,我让你们猜。

但猜不是瞎猜,猜要有根据,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

请听清楚:

第一、我请你们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

第二、读书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一边划一边读,听明白了吗?

开始吧!

生:

(各自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共同交流

师:

好了。

谁想先猜猜?

(老师根据学生想到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集体交流得出答案)

生A:

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要求学生尽量的把事情讲的具体清楚:

(生回答逐渐完──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生B:

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

(父亲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评价引导:

你们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这句话是父子心中不变的信念,恒久的承诺,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生齐读,师随机板书)

生C:

我想老师会问:

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

这位父亲了不起在别人都劝阻他放弃努力时,他还坚持不懈地挖,这是父爱的力量在支撑。

这位父亲那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态度很震撼人……)

生D:

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

(因为他们不愿见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了,不用救了……)

三、升华情感,放飞想像

师:

同学们,其实我的问题有的同学已经猜中了,我是根据课文最后一句来提问的,请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生齐读,师板书“了不起”)

师:

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生:

非常伟大。

超过一般人。

超出常人……

(学生努力搜索自己认知范围内可以解释的词句。

师:

那你们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

(生异口同声:

“了不起!

”)

师:

那你们认为还有那些人认为他了不起呢?

生:

哪些四周围的人们,其它孩子的父亲、警察、记者、……都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

师:

恩,是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的。

我想他们之间还一定会谈论些什么?

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

你能想像一下他们之间的谈话吗?

你可以用笔写下来。

(学生想像。

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强调速度要快,允许字写得潦草一点,允许用拼音替代,同时轻轻地读出各个学生文中出现地关键词,经验分享,开发写作思路:

信念、骄傲、感激、坚持、了不起……)

师:

谁愿意上来读?

(集体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生A:

其他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

“如果不是你坚持自己的信念,我想我们的孩子肯定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生B:

曾经劝说他放弃努力的一位父亲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位父亲心里在想,我还误会他精神失常了呢,其实是他对孩子爱得太深了……

…………

四、巧设疑问,作好铺垫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可能有些感动了是吗?

但是你想过吗,要是故事的结果是: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

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

“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多媒体出示。

那你还会认为这个父亲了不起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

(下课)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儿子

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文章来源:

网络作者:

佚名)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了解课文了的主要内容,也学习了生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理解课文。

在读书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一下上节课学的生词,请大家拿出听写本和笔。

(学生准备)准备好了吗?

生:

准备好了。

师:

教师读:

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阿曼达、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学生写词语)。

师:

同桌一起检查一下,同桌相互检查。

师:

都对的举手,(学生举手)几乎都能会写对了,看看谁有错的,把它改正确。

(学生互改。

师:

请大家坐好。

在学习课文前,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发生在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山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数条公路被震断,电力设施受阻,桥梁坍塌,山崩地裂,几万顶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

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

一起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

上节课大家在质疑的时候,有同学提到:

“这对父与子为什么了不起?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对父与子是不是了不起。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读书时,哪些画面让你感动,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师:

(教师随机举起一位同学的书)大家看,这位同学很会学习,他找到了感动的句子之后,用笔勾画了下来,还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种学习习惯很好,我们都应拥有这样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你受益终生的。

生:

学生继续读书,批注。

师:

如果你在某个地方,或哪个句子,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父与子的了不起,然后可以出声的读一读,或者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交流后的感受会更深刻。

(学生仍然读书。

师:

好,文中的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

生:

文中让我感动的是“父亲冲向儿子的学校,看到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师:

你能把相关的段落读读吗?

生:

读2、3小节。

师:

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感动?

生:

因为从“父亲冲向七岁儿子的学校”看出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紧接着想到的就是儿子。

从“冲向”看出父亲很急切,只希望儿子能平安。

可父亲到了,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废墟,父亲当时太痛心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生:

我说说让我感动的地方,父亲奋力地冲向学校,见到的却是废墟,让父亲痛心,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因为那是他的儿子啊!

父亲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我为父亲失去儿子而痛心。

师:

是呀!

父亲此时天旋地转,怎能接受的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示意学生接着读)。

生读:

“阿曼达,我的儿子!

师:

这个画面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

父亲能从痛苦中坚定地站起来,这种决不放弃的精神很了不起的。

让我很感动。

师:

到底是什么让如此痛心的父亲坚定地站起身来?

生:

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让他看到了希望,坚信儿子仍然活着,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

读这段话,你会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

我是带着伤感的心情读!

师:

好,我们就带着伤感的心情读。

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

(对另一个学生),请问,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

我是带着既痛心,又敬佩的心情读?

师:

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

因为前面是一种失去亲情的痛心,可光难过也没有用,于是就重新振作起来,坚定地站起身,想去挖儿子。

师:

你就带着这种感受读,相信你会读得很好。

(学生很投入地读。

师:

听了你的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悲痛欲决但由从新挺立的父亲。

师:

是这句话,在支持着父亲。

拿起书,一起读读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生: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

你们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父亲受到打击后的画面已经让你们受到感动。

相信,父亲的还有许多画面让你感动,请接着谈。

生:

我感动的是12自然段,父亲在不停地挖儿子的画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

你为什么感动?

生:

因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从时间上看他一直在挖,,是整整挖36小时,挖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所以我感动。

生:

我觉得父亲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感动。

他不停地在那里挖,36小时都没停止过,眼睛满是血丝。

为了救儿子,父亲付出了这么多,有谁读了不受感动呢?

师:

是啊!

整整36小时啊!

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着。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

生:

我会很累,而且不能坚持挖。

生:

我可能想放弃。

师:

然而父亲在这36小时里,只是做着一件事(示意学生读)。

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

你能想象父亲“破烂不堪”是什么样吗?

师:

能把这“破烂不堪”的镜头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这两句话。

师:

同学们试想一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36小时应该做些什么?

生:

应该吃饭、睡觉、休息之类的!

师:

是啊!

以你的生活体验,父亲应该吃饭、休息是吧?

而父亲却一直在挖,你为此而感动。

再比如──

生:

再比如: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说明父亲在挖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危险。

从“到处”这个词就能看出,父亲可能把手划破了,还可能挖到血淋淋的尸体。

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亲还在坚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地多么艰难啊!

父亲这种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想给大家读读。

师:

好,带上这份感动,用你的郎读,再现挖废墟的父亲。

(生读。

师:

体会的深刻,读的很动情,大家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

师:

还有哪个画面让你感动?

生:

第五自然段让我感动,别的父母哭喊后,便绝望的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却在那里接着挖。

师:

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给大家读读。

生:

学生读5自然段。

师:

能说说你为什么把“再来”读得很重吗?

(课件出示红色字。

生:

因为他现在即使是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也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来阻挡他呢!

师:

现在没人“再来”阻挡他,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词“再来”,那你们找找看,曾经有那些人阻挡过他?

(学生找。

师:

曾经有那些人阻挡过他?

谁来读读。

生:

“消防队长挡住他,……”

师:

这位父亲问。

(教师示意学生接读。

师:

曾经还有那些人阻挡过他?

(指着另一名学生。

生:

“警察走过来……那上回家吧。

(示意学生齐读。

师: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学生接着读。

师:

这么多人阻挡过他,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来阻挡?

生:

因为他不听别人的劝阻,别人劝他时,他总是重复一句话: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所以就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生:

因为父亲现在可能都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他只想企求有人来帮他。

所以别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了,不再阻挡他。

师:

从哪看出他精神失常了?

生:

从5自然段“两眼直直地”看出他精神失常了。

师:

你真能干,注意到眼神了。

父亲独特的眼神,那是精神失常人的眼神,谁来读出此时的这位父亲。

生:

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师:

他清醒着呢,他没有失常,但是这么一位清醒的人被人误解,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会怎样?

生:

我会很失望很孤独。

生:

我会很无助很苦闷的。

师:

当我们感受到这位无助、孤独、没人理解的父亲。

你再这两句话,你会更感动,有更深刻的感受。

生:

自由读1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放音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

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

我眼中出现一位挖了很长时间,奋力拯救儿子的父亲。

生:

我眼中出现一位36小时没有吃饭,体力都坚持不住,可他还在挖,挖着挖着,就晕过去了,醒了再接着挖。

生:

我眼中出现一位顾不得休息,也不肯吃东西,很坚强的父亲。

生:

我眼中出现一位意志坚定,决不放弃的父亲。

生:

我眼中出现一位不顾一切,流了血,衣服破了,也不在乎,很有毅力的父亲。

师:

对,父亲会抹掉眼角的泪花继续挖,父亲就是在挣扎中挖着,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眼前的父亲。

生:

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

父亲不断地在痛苦中,疯狂地挖,他挖的哪是废墟啊!

他挖的是饱含血泪的情,令人心痛的爱的啊──—

生:

配乐齐读12自然段。

师: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这样做?

生:

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力量在支撑着他。

(教师板书:

爱)

生:

这是一种超长的力量,凭着他长对孩子说的那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这句最真挚朴实的话。

(教师示意学生读。

生:

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

(指着刚才提问的同学)你提到“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是了不起的?

”现在你认为这位父亲是不是了不起?

生:

是。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父亲的几个自然段,是怎样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

生:

学生浏览课文。

(学生举手)

师:

请你说。

生:

课文是通过写父亲的一些语言还有心理活动,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了。

生:

我给他补充,还有父亲的一些动作。

师:

他俩结合起来的就具体了,课文就是通过写父亲的语言、外貌、外在表现、包括动作、神态,把父亲的内心世界驯化出来的,体现出父亲的了不起,这是这部分的主要表达特点。

师:

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画面感动了你?

生:

学生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

师:

儿子的哪些语段感动了你?

生:

我觉得儿子对爸爸的信任,相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这让我感动。

师:

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非常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请你读一读。

生: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生:

我觉得阿曼达七岁,比我们还要小,就能凭着父亲的这句话,安慰同学们,告诉大家不害怕这种精神很令我感动的。

生:

(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补充)我从“只要”“一定”看出他对父亲的非常的信任。

师:

你抓住了这两个词语来谈的。

对,我们读书就应该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不要放过每一个词语。

师:

从这段话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生:

儿子才只有七岁,但他能安慰大家,并坚定地告诉同学们,爸爸一定会来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会抛弃我们不管的。

儿子有信心,因为儿子也时刻记着爸爸对他说的话: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真的见到了爸爸,儿子是多么兴奋呀!

师:

大家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