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44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滚动检测卷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

单元滚动检测卷(八)

(时间:

90分钟 分数:

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学考必做·演练]

1.下列叙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庐山上的全部蝴蝶

B.两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一个森林中的全部猕猴

D.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答案 C

解析 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

A项中蝴蝶不是一个物种;B项中两个池塘不是同一区域;D项中所有生物不是同种生物。

2.(2017·嘉兴选考模拟)在“三叶草→蜗牛→鸫→雀鹰”这条食物链中,鸫处于(  )

A.第二个营养级B.第三个营养级

C.第四个营养级D.第五个营养级

答案 B

解析 所有绿色植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三叶草处于第一个营养级,所以鸫处于第三个营养级。

3.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蝗虫的捕食往往会改变水稻的丰度

B.海拔较高的不同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在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发生变化

答案 D

4.(2017·宁波效实中学期中)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所以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仅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引起

C.领域行为是一种调节社鼠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

D.若社鼠的生活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则社鼠的个体数量变化也会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答案 D

解析 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A项错误;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主要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动引起的,B项错误;领域行为是一种调节社鼠种群数量的内源性因素,C项错误;若社鼠的生活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社鼠的个体数量变化也符合逻辑斯谛增长(S形曲线),D项正确。

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答案 D

解析 乔木高大,分布在上层;灌木矮小,分布在中层;地面的草本植物分布在下层;群落中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群落中的动物因其食物或栖息场所的不同,也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A、B、C项正确。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下层光线的强弱,进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

6.(2017·余姚期末)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的数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增长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呈指数增长

B.该种群的K值是300头

C.在第8年种群增长最快

D.第10年后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答案 C

解析 图中种群增长呈现“S”形曲线,而“J”形曲线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A项错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由图可知K值为600头,B项错误;在第8年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增长最快,C项正确;第10年后种群增长率下降,但种群密度上升,因此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D项错误。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产者包括硝化细菌等各类自养型生物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

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答案 C

解析 硝化细菌是利用氨氧化释放的能量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能利用光能,A项错误;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B项错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约为1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C项正确;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一部分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一部分合成分解者体内的化合物,一部分转变为Y1、Y2、Y3……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D项错误。

8.(2017·台州期末)某岛屿由火山喷发形成,人迹罕至,经过漫长的演替,目前该岛屿上已形成顶极群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上现存的群落类型是森林

B.该岛屿上现存的植物比演替中期生长得更快

C.没有外力干扰,该岛屿上的植被将基本保持原状

D.演替过程中,该岛屿上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不断增大

答案 C

解析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该岛屿上现存的群落类型可能是森林,A项错误;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其他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例如含水量、温度等,所以顶极群落中的植物不一定比演替中期生长得更快,B项错误;只要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C项正确;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D项错误。

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指数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答案 B

解析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当地环境可能不适宜其生长繁殖,故B项错误;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最大值一般出现在K/2时,只要统计此时的种群密度就可估算出其K值,故D项正确。

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答案 C

解析 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

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5条。

在该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A、B项正确;若B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C项错误;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11.(2016·杭州五校诊断)蓝细菌水华是养殖水体中常出现的水质问题,若管理不当最终将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蓝细菌水华不影响养殖水体中群落的结构

B.养殖水体中的能量只来自人工饵料

C.光照、水温和营养物质等影响水华的产生

D.鱼类大面积死亡是该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蓝细菌水华是养殖水体中常出现的水质问题,若管理不当最终将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A项错误;流入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有人工饵料和水体中自养生物固定的太阳能,B项错误;光照、水温和营养物质等影响水华的产生,C项正确;环境污染造成鱼类死亡,鱼类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使环境恶化,这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D项错误。

12.下图实线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图中Nt表示t时刻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时刻的种群数量,虚线表示Nt与Nt+1相等,X和S分别为曲线与虚线的两个交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低于X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当种群数量介于X和S之间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将大于死亡率

C.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长期在X值附近波动

D.该种群生活在资源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中

答案 B

解析 当种群数量低于X时,Nt>Nt+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不为增长型,A项错误;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应长期在S点附近波动,C项错误;该种群的生存受环境阻力制约,D项错误。

13.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数值。

若传递效率为10%,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0.1(a+b+d+e)B.b=a+d+e

C.c=0.1dD.c=0.1b

答案 D

解析 由于能量传递效率是10%,因此c=b-a-d-e=0.1b,故选D。

14.(2017·唐山模拟)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答案 D

解析 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

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

15.下图表示蓝色太阳鱼捕食水蚤的模型以及实验结果,据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水蚤种群密度低时,太阳鱼以捕食小型水蚤为主

B.水蚤种群密度中等时,太阳鱼以捕食中等体型水蚤为主

C.水蚤种群密度高时,太阳鱼对三种体型水蚤的捕食基本相同

D.实验数据支持太阳鱼选择猎物使能量摄入最大化的假说

答案 D

解析 据题图可知,水蚤种群密度在三种情况下,太阳鱼均以捕食大型水蚤为主,故A、B、C项均错,D项正确。

[选考加试·冲关]

16.(2017·绍兴诸暨中学期中)如图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0月后,该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

B.若该物种在第10月时种群数量为n,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种群在此环境中最大容纳量为2n

C.该种群在20月内呈“S”形增长

D.第20月,若种群的出生率为m,则死亡率也为m

答案 A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第10月,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第10月后,种群数量仍然在增长,A项错误;若该种群数量在第10月时为n,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环境容纳量即K值为2n,B项正确;分析曲线可知,该曲线呈“S”形增长,C项正确;由前面分析知,该种群在第20月时达到相对稳定的最大值,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因此若该种群在第20月时的出生率为m,估算种群在此时的死亡率也为m,D项正确。

17.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

如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叙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  )

A.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群落

C.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

D.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 B

解析 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是由地势起伏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由荒滩(植被稀少)演替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称为次生演替,B项正确;在食物网中,a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d+e)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图中只给出1个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求得,C项错误;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D项错误。

18.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所代表的生理作用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B.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捕食链)是D→F→E→B

C.该生态系统中D是生产者,A是分解者

D.若由于某种原因,B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在最初一段时间内,F种群和E种群数量随之发生的变化分别是减少和增加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

A~F表示的分别是大气中CO2库、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二级消费者和一级消费者,①~③表示的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A项正确,C项错误;若B大量减少,短时间内E由于缺少天敌捕食,数量会增加,F由于E增加而数量减少,D项正确。

19.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图1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2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和图2的g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曲线Ⅰ为培养早期,曲线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1中曲线Ⅱ的f点与图2曲线的g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 C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图1中曲线Ⅰ为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的指数增长,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制约,因此不能用图2表示,A项错误;图1的e点对应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2的g点对应种群存活率最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要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该选择在K/2后进行,B项错误;酵母菌培养早期近似呈指数增长,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条件下呈逻辑斯谛增长,cd段为衰亡期,是有害物质酒精大量积累所致,C项正确;图1中曲线Ⅱ的f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而图2的g点后比g点时的种内斗争要激烈,D项错误。

20.(2017·绍兴诸暨中学期中)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B.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C.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D.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答案 C

解析 图甲中生殖前期个体明显多于生殖后期个体,因此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分析图乙可知,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而t2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此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9分)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东亚飞蝗是我国有着千年记载的农业害虫,在生态系统中东亚飞蝗属于__________者。

(2)b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_______,由此降低种群的______________,从而有效防止c点的出现。

(4)c点后种群的数量变化是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利用降低了_______________,d点以后生产者的数量会逐步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消费 

(2)增长型 (3)性比率 出生率 (4)环境容纳量 增加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东亚飞蝗属于消费者。

(2)分析题图可知,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3)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改变种群的性比率,使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由此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有效防止c点的出现。

(4)过度利用资源会降低环境容纳量。

d点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达到较低值,在食物链中,东亚飞蝗属于第二营养级,因此,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减少,会使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数量逐渐增加。

22.(1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作为二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kg。

答案 

(1)戊 甲、乙、丁 

(2)丙 (3)捕食、竞争

(4)非生物环境、分解者 (5)3250

解析 

(1)从图中分析可知,戊是生产者,其余个体都是消费者;此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戊→己→甲→乙→丙,戊→甲→乙→丙,戊→甲→丁→丙,戊→庚→丁→丙,因而二级消费者分别是甲、乙、丁。

(2)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应是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即生物丙。

(3)由食物链可知,甲与己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四种,分别是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上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没有非生物环境、分解者。

(5)从图中可看出与丁有关的食物链有戊→庚→丁,戊→己→甲→丁,戊→甲→丁,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从戊→庚→丁增加的生物量为5kg,则戊的生物量为5kg÷10%÷10%=500kg,丁从戊→己→甲→丁增加的生物量为2.5kg,则戊的生物量为2.5kg÷10%÷10%÷10%=2500kg,丁从戊→甲→丁增加的生物量为2.5kg,则戊的生物量为2.5kg÷10%÷10%=250kg,因此合计为500kg+2500kg+250kg=3250kg。

23.(9分)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

(1)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位于____________营养级。

(2)在食物链“草→鼠→狐狸”中,草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鼠流入狐狸体内,不可逆转,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若人类大量捕杀狐狸,猫头鹰的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捕杀后,狐狸的数量将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增加,最终达到稳定平衡密度,即在________________上下波动。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 

(1)第三、四 

(2)单向流动 (3)增加 逻辑斯谛增长 环境容纳量(或K值) 自我调节

解析 

(1)猫头鹰在食物链“草→兔(鼠)→猫头鹰”中占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中占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题干描述能量不可逆转,体现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

(3)若大量捕杀狐狸,由于猫头鹰的竞争减小,食物增多,其数量会增加。

停止捕杀狐狸后,由于环境以及种间关系的影响,它的数量将遵循逻辑斯谛增长,达到K值后便停止增长,然后在K值上下波动。

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4.(10分)某科研小组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观测研究时绘制出了该湖泊的部分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乙中A、B、C、D表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调查该湖泊中鲢鱼的种群密度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

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图乙中,碳元素在A、B之间和B、D之间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转移。

(3)水蚤吃小球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答案 

(1)标志重捕法 垂直 

(2)A、D CO2、含碳有机物 (3)二、三 一

解析 

(1)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由本小题题意可知“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变化。

(2)分析两图,可发现图甲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根据图乙中箭头指向可确定B为生产者,由此可推断碳元素在A、B之间和B、D之间分别以CO2、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转移。

(3)水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小球藻)固定的能量,即细菌和真菌分解水蚤获得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

25.(10分)我国环境形势的基本情况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

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________________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②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空气质量准则认为,如长期暴露在超过空气质量准则值PM2.5——即每立方米微粒超过10微克的空气中,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__________________下降。

(2)沼气是清洁能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使用粪便、秸秆、杂草等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两点)。

(3)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

①写出图中的营养结构:

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蛇不构成捕食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

②从理论上说,1000kg的水稻最少可使蛇增重___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应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等,坚持走___________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答案 

(1)①化石燃料 ②人口密度 

(2)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①

 水稻、昆虫 

②1kg (4)可持续发展

解析 

(1)①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②PM2.5超标,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人口密度下降。

(2)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①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即水稻→鼠→蛇和水稻→昆虫→青蛙→蛇,其中与蛇不构成捕食关系的生物是水稻、昆虫。

②从理论上说,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取最长食物链计算,1000kg的水稻最少可使蛇增重1000×10%×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