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374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docx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张雁斌著

第一章为什么写这本书?

/1

第二章主要概念/11

一、家长对于身份的正确态度/13

二、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17

三、理想的家庭环境/28

四、“亲子教育之孩子成长”(作者:

陈敏霞)/30

五、信念系统/37

六、自我价值/40

第三章孩子在成长和教导上的需要/45

一、孩子大脑的发育/47

二、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53

三、0至6岁/58

四、6至12岁/63

五、12岁以上/68

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73

七、孩子10至12岁的转变/76

第四章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83

一、交换型/87

二、惩罚型/90

三、冷漠型/93

四、说教型/95

五、EQ型/97

六、EQ型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102

七、亲子问题案例讨论/108

第五章情绪教育/111

一、家庭中的EQ之基本要诀/113

二、什么是情绪智能(EQ)/116

三、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EQ/118

四、与心爱的事物分手/121

五、化解与他人之间的冲突/124

六、承担责任/127

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爱和自尊/129

第六章良好和有效的亲子关系技巧/133

一、正确赞赏孩子的方法/138

二、与孩子一齐进行的活动(黄金时间)/141

三、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146

四、孩子应否听话/153

五、孩子屡不听命怎么办/157

六、帮助孩子听家长的话/160

七、如何使孩子守规则/166

八、训练家长注意孩子的良好行为/172

九、注意孩子喜欢的活动/176

十、亲子关系的急救箱——“太空时间”/179

十一、如何处理盛怒的情况/181

十二、家庭问题会议/184

第七章孩子的学习和学业成绩/189

一、今天的教育制度/191

二、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194

三、孩子的学习——左脑与右脑/197

四、孩子的学业——竞争心态/200

五、三种内感官的学习能力/203

六、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210

七、孩子对上学读书的信念及价值观/213

八、教育制度下的受害者(作者:

戴志强)/219

九、对孩子教育的不同信念/223

十、应付挑战的心理调控技巧/227

第八章消除家长的压力/237

一、在家庭中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239

二、打破恶性循环/249

三、在坏情绪当头时消除压力的方法/251

四、舒缓紧张状态/254

五、其他有效的减压方法/257

六、无效的减压方法/259

第九章对婚姻出现问题的家长的建议/261

一、婚姻尚未破裂的家长/265

二、已经分居或离婚的家长/267

三、配偶逝世的单亲家长/269

四、给孩子和儿媳妇的信/272

附录/277

张雁斌先生的研究范围/279

第一章为什么写这本书?

我们正处于一个“小孩不好过,家长更难为”的时代。

与我们自己的孩提时代相比较,今天的孩子受到的关注更少,但却要面对着更多的

挑战和更艰难的成长环境。

统计数字显示,与20年前比较,现今的小孩:

●学习能力下降了;

●情绪处理及社交技能更差;

●变得更神经质、更易生气、更情绪化、更消沉、更孤僻、更易冲动、更不听话。

今天的家长比起三四十年前的上一代更需要卖力工作,工作时间更长,压力更大。

换句话说,今天的大部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当年自己做小孩时更少,而所作的沟通,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退步。

香港的一项调查指出:

现今家长与小孩的沟通时间,平均每天只有6分钟!

长久以来,小孩一直倚靠家庭中成人的教导,或者在与其他孩子玩耍中学到基本的情绪处理和社交的技能。

在今天的社会里这些学习的途径日渐消失。

今天的孩子每天花上大量时间对着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机。

这些新科技产品固然有它们的用处,但却不会使孩子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活知识以及能力上有所进步。

学不到基本的情绪智能,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根据调查,无法辨别焦虑和饥饿的女孩比较容易患饮食失调症;情绪容易冲动的男孩容易有暴力倾向;学不会控制冲动的女孩容易在十六七岁便怀孕;不懂得应付焦虑及抑郁的孩子容易吸毒、酗酒。

显而易见,这些孩子都较难有很好的前途。

家长和孩子之间,本来应该有最亲密的关系。

可是,今天的家长有时会觉得与孩子之间无话可说,孩子亦常常不愿把心中的想法与家长分享,在不少家庭里每天都发生争吵,导致两代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

显然,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一些沟通和处理情绪的技巧,使家长与孩子每次有不同意见或者不满时懂得如何处理,从而使关系变得更紧密而不是更疏远。

同时,在学习方面,孩子急需一些能使他们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的技巧,例如有效

而且省时的记忆方法。

另外,认识自我的价值,在群体中建立和谐的关系和拥有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对于他们日后成长都极为重要。

我们的亲子系列便是针对这些需要而设计的。

对于本书,我有以下一些想法与读者分享:

(1)孩子成长的过程很复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很多事情都会有不同的需要和反应,再加上每一个家庭的文化、传统、生活模式、环境、地区、社会等背景及家长的性格、行为各有不同,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两个孩子是相同的,因而也就不会有一套绝对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教导技巧。

另一方面,在一本书中把迄今为止总结出来的有效知识、想法和行为介绍给家长,那将会是一部巨著。

以今天家长繁忙的生活方式来看,恐怕难以吸引他们去阅读及研究。

这本书提供一些实际和有效的概念和做法,家长可以学习到一些马上便能运用的技巧,并能很快见到效果。

若有需要,更可以参加我们的亲子系列培训课程。

有关的资料,可以按我们提供的联络地址及电话向我们索取。

(2)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所决定的。

故此,伴他成长的家长需要首先明了一点:

“这个现状制造出来,有我一份。

”意思是说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模式,塑造出孩子今天的现状。

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必须家长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

“欲孩子改变,家长必须先来一些改变。

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这本书帮不了他们,我们不相信有这个可能。

家长开始改变的初期,孩子或者不会马上出现相应的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变本加厉。

家长必须明白这是一段考验的时期,回复到过去的做法,情况肯定是回复到与以前一样;坚持已经作出的改变,孩子认识到家长的坚定及认真,便会作出正面的回应了。

(3)很多家长都有一些自责或者内疚的心态,觉得自己未完全做好对孩子的工作。

这种心态的好处,是驱使这些家长去寻求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以提高亲子关系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家长相比于那些总是自认为做得很对,一出现问题就责怪环境或孩子不好的家长来说要来得积极。

但坏处是让孩子形成一个信念:

家长的确对不起他,欠他一些东西。

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不断索求,每次吵闹时都以此为凭借而有诸多要求和抱怨,使家长不知所措,难于招架。

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明白:

他们对孩子尽心尽力,都是好的家长,只是如同人生里其他的事一样,他们还有许多办法能将事情处理得更好。

自古以来,人类世世代代生儿育女,担当起父母的角色和责任。

他们做父母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于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经验。

他们没有受过“父母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教育,但人类还是一代比一代进步。

由此可见没有学过“父母学”的父母还是有成效的。

然而,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经验追不上需要。

每一代的孩子都比上一代更聪明。

伴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及文明亦不断地被提升到新的阶段,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生存与温饱,而是开始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一个人的能力。

因此专家们展开研究: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怎样才能尽早使孩子受到更正确有效的教育而健康成长。

每一代的父母都把他们所知的、最好的给予孩子。

他们对孩子的爱及良好动机超过100分。

家长无须责怪自己,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可以学习到更好的方法时更无须自怨自艾。

家长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和孩子。

负疚心态只会使孩子误会家长给他们的真的不足,从而无法建立良好的自信和对别人的信赖,这类孩子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而不断索求及抱怨,叫家长疲于奔命。

这个现象在单亲家庭中最易见到,严重的会令家长陷入无法自拔的病态心理。

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着想,这些家长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信念:

我已经给了孩子我可以做到的最好的了,同时,我会继续寻找能做得更好的方法。

孩子心中没有这方面的怀疑,是他健康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4)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针对一般对亲子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各个方面,介绍一些未被注意的概念和技巧给家长,同时尽量提供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证实出来的道理,以满足一些要求新的学问必须有足够学术基础支持的朋友。

本书中提到的一些深层概念,例如“自我价值”、“信念、价值观、规条”和一些较为深入的情绪辅导技巧,若读者有兴趣掌握,可以阅读我另一本著作:

《NLP——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

香港和国内各大书店都有出售。

这本书有繁体字和简体字两个版本。

(5)这是一本工具书,每一节都意思完整,同时避免长篇大论。

读者可以根据本身的需要选择性地先阅读和学习某些内容,亦可以从头到尾地顺着次序去看。

书中介绍的技巧所需要的表格,已随书附上。

请家长影印使用。

在附录一里,我提供了很多中英文书籍的目录,供有兴趣做进一步研究的朋友参考。

在附录中,我介绍我研究范围的其他学问。

这本书,更是我们亲子系列培训师训练课程的指定讲义及读物。

(6)我写这本书和设计一些亲子课程时,将以下的信念作为我的理论基础。

我相信:

●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而做的。

●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代替的。

●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是一样。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份能力释放出来。

●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总有更好的办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请家长记着:

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

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成功的。

 

第二章主要概念

一、家长对于身份的正确态度

书中尽量使用“家长”而少用“父母”一词,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社会上越来越多亲单、甚至非亲家庭的出现;第二,相比之下,“父母”似乎较重血缘,而“家长”则显示出家庭关系。

本言的动机是帮助提升家庭关系,故此选用“家长”二字。

当有需要强调血缘时,“父母”二字才会出现。

在面对孩子时,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身份:

(一)家长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长只是平常人。

所以,家长需要

承认自己:

●会胜,也会败。

●有心情好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比一些人聪明,也比一些人蠢。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强,在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不能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

●不能永远没有错。

(二)家长与孩子有相同的需要。

因为家长与孩子都是人,所以:

●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做得好的时候有人赞赏;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在做得不好时,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一样。

●当感到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家长希望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样。

(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家长,永远给孩子爱和支持。

所以:

●孩子成功,家长分享喜悦。

●孩子快乐,家长觉得开心。

●孩子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家长不断地予以鼓励和嘉许。

●每次孩子倒下再爬起来,家长都给予支持。

(四)家长用说话和行为来实现上面的道理,因此所说的与所做的一致:

●在孩子面前,家长无须永远正确、成功、愉快。

●家长不害怕对孩子承认错误。

●面对孩子,家长无须隐藏内心的情绪。

●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脆弱。

家长用自然、轻松的方式表现出他/她就是这样,便已足够去走过他们的人生旅途,孩子自然也会以真诚、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去创造他们的人生。

二、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3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4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6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10、“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绝对一致,所以孩子的看法与你的不同,没有什么奇怪。

●每个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有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都有不同。

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

●每个人都是他本人多年建立起来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的产品。

你走过的岁月,与孩子将要走的不会相同,对你正确的不一定对他也正确。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你对他的看法。

●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所以你

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资料,但并不一定保证是正确或可行的法则。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

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

所以,没有“教”,只有“学”。

因此,“教”孩子

不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是重要。

●一个人不能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

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明白他的一套,从他的角度看,最有机会使他接受你的意思。

●好的动机只是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推动力,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意愿地发生的权利。

你认为那是为孩子好便一定要他跟随你的意旨去做,往往适得其反。

(三)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

老是强调自己说得怎样正确没有用,孩子收到的讯息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话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领会讲者意图便是最好的方法。

用孩子听得明白、

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会有最大的效果。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同样的反应。

一个孩子对你说话的反应,不代表另一个孩子也一定会有同样的反应。

●说话有没有效果由讲者控制,由听者决定。

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了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改变说话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便会认定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会作出同样的情绪反应。

●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模式或情绪反应。

所以教条式的训导效果不大。

●家长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语言模式发出,会使孩子难以跟随。

不要只为自己想说什么而说,先想一想这样说孩子会不会不明白,修正了才开口。

(五)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每一个人都为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意识不到的意义,也就是说是有意义的,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说出来。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式,去确保在每一种情况中选择给他最多最好的做法,虽然潜意识有时会欠缺周详。

●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与动机分开。

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接受背后的动机。

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者效果不好,我们应该加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

●接受一个人行事的动机,便能接受这个人,因而可以引导他改变行为。

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六)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每一个人都选择能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孩子不懂得解释,其实他亦一样。

●人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

孩子必须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果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因而改变。

●让一个人认识到另一个方法能使他得到更多,而付出的代价更少,这个人自然采用那个方法。

孩子,同每一个人一样,不断地在这点上努力。

●提供更好的方法是帮助,即是给对方更多的选择:

指定必须用某个方法,却是企图操纵对方。

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

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七)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尚未得到预期的效果。

对孩子必须坚持效果,而不是坚持方法。

●没有办法,只能说已知的办法行不通。

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对孩子的方法也可以有不同。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到的方法。

教导孩子是数年以至数十年的事,这么长的时间里,总可以有新的方法想出来,就是怕你停步不肯去想。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相信没有办法对你没有好处,只会使你停在无力无助的境况;相信有办法可以使事情有转变的可能,才会愿意开始真的去想想。

●无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至少三个选择的权利。

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选择的情况便是陷入困境;有第三个选择想出来,便会有第四个、第五个及更好的选择出现。

(八)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孩子所做的或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对他的将来有所影响。

●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从而懂得处理将来遇到的同样事情。

●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

●孩子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

●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得更多。

(九)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便是企图替代孩子成长。

●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产生负面效应。

孩子学不到,会依赖和缺乏自信。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长大后要付出很大的痛苦代价。

●家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

爱依赖的孩子只会对父母抱怨及挑剔。

●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是最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

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得有能力和可以照顾自己。

●孩子的自发性、积极态度、自律,都与这点有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

己事”中培养出来。

(十)“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越一切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

因此,家长不应随便地用它作出要挟或作为交换的筹码。

●这份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泉源。

因此,孩子必须对这份爱没有任何的怀疑。

●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程度有所怀疑。

因为这份爱,正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和支柱。

●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话,孩子渐渐会变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

因此,不要什么事都把它抖出来做条件。

●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家长的爱作为筹码。

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亲子关系完全破碎,便是这个原因。

三、理想的家庭环境

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乐观、有信心、有能力,在所做的事里与各种各样的人都相处成功,能够达到自己定出的目标,对社会有贡献,并且有美满家庭生活的人,所需要的家庭环境是这样的:

(1)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地位和生活空间,并且受到尊重。

尊重孩子,就像你会尊重任何人一样。

(2)每个成员都有正面、积极的心态,充满信心及活力,帮助孩子发展出这样的心态,是家长的责任和真正挑战的所在。

(3)成员们视信任、支持和爱为家庭里的最高价值,超越其他一切事物。

因此,在家中每人都表现出在乎这些价值,亦引导孩子重视这些价值。

(4)每个成员都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从自己做起,并且处处鼓励孩子这样做。

(5)成员之间容许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敢于尝试,敢于认错。

不要坚持别人与自己有同样的看法;接受别人的错误,以身作则。

(6)成员乐于助人、富于爱心。

与孩子一同去做助人的事。

(7)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学习,鼓励独立思考。

对别人的不同或新颖想法,先听取,找出其中正面的意义作出肯定,而不是一开口就否定它;鼓励孩子多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8)成员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价值,包括自己的价值。

肯定和说出每个人的能力和对别人的贡献。

(9)成员乐于与家人分享,无论是乐趣或悲愁。

不要只说欢乐的事,也讨论不愉快、伤心的事。

关怀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共苦乐。

(10)成员们在一起所做的事,应该注重过程和意义更甚于结果。

注重过程就是在乎对方的参与,肯定一起做的意义;结果怎样都不及这点重要。

在这个环境中无须很高的物质享受,因为与家人在一起便已经是最大的享受。

它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动力,孩子在其中发展出完善的信念和价值观系统,内心充满自信、自爱和自尊。

 

四、“亲子教育之孩子成长”

(作者:

陈敏霞)

我是陈敏霞,是香港专业效能管理的亲子教育培训师,今天有机会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关于亲子教育之“孩子的成长”的心得体会,请大家指教。

自从1999年到现在,我分别在黄埔怡园小学、荔湾区华侨小学、海珠区教育局的团体示范教学、晓港西小学,加上多次的公开课中举办了亲子课程之8岁至12岁的“孩子工作坊”。

以上的课程,令我对现在的孩子及家长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此总结了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我今天打算从三个方面谈谈:

●家长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

●自我成长

(一)家长的成长

●今天的家长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有的家长对我说:

“吃饭都成问题,哪有时间教他,交给学校

就得了。

●在社会的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当中,家长发觉用以前的方法处理不了孩子出现的问题。

有的家长很无奈地对我说:

“我是用以前父母教自己的方法来教孩子,发现没有效果,但又不知哪里有教人怎样做父母的。

●家长因面对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大的挑战,产生很大的压力,有时便不自觉地将这些压力放在小朋友的身上,令小朋友很辛苦,亦影响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有家长对我说出内心的担忧:

“不学好功课,将来怎么谋生?

怎么谋份好的工作?

●作为家长,一方面要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教孩子,的确是辛苦,难免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情绪来的时候就向孩子身上发泄。

在我的课程当中有一节是教情绪处理,当我问孩子什么时候不开心,其中不少孩子会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