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364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docx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高三十二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1回答1~3题。

1.①②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为

A.130mmB.230mm

C.330mmD.430mm

2.有关③④⑤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④两河注入不同的大洋

B.③河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C.④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D.⑤河最主要的补给源是地下水

3.图中①地降水小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A.①地位于内陆、②地位于沿海

B.①地位于内陆盆地、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

C.①地受副高控制、②地受锋面控制

D.①地有寒流经过、②地有暖流经过

图2为某时刻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

度线,CBD为某纬线的一部分,AB为某经线的一部分,A点的地理

坐标为(50°N;105°E)。

读图2回答4~7题。

4.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时B.11时C.13时D.14时

5.与图2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

A.1︰100000000B.1︰10000000C.1︰1000000D.1︰100000

6.下列各点中线速度最大的点为

A.A点B.B点C.D点D.E点

年均气温17℃,昼夜温差在10℃以上,海拔1500米至2317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1013毫米,无霜期273天

冬季干冷严寒,春季回暖迅速,夏季雨量集中,日温差较大;秋季天高气爽,气温稳定少变,年平均气温9.3℃。

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年均降水量461毫米,集中在夏季

最高气温可达40℃,最低为−31.6℃,年平均气温3.9℃~9.3℃,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集中在6~10月份,无霜期127~158天

7.下列各点所在的地形区中

太阳年辐射最弱的为

A.B点B.C点C.D点D.E点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读表1,完成8~9题。

表l:

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太原、西昌、酒泉)的有关资料

8.①②③三个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省份依次是

A.山西甘肃  四川B.四川山西甘肃

C.四川内蒙古山西D.内蒙古甘肃山西

9.火箭发射日,泸州电视塔的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方向分别为

A.西北、正北、东北B.西南、正北、东南

C.东南、正北、西南D.正西、正北、正东

2007年9月27日至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美利坚合众国在北京举行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

六国在地域上和政治经济上存在密切联系。

图3是上述六国交通联系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图中序号按俄罗斯、美国、韩国、朝鲜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④③②

11.下列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图3中除④国外其它国家均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反腐倡廉”是一个政权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整顿吏治是其关键环节。

回答12~14题。

12.唐玄宗统治前期,针对官多吏滥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

①精简官吏②定期考核③强化监察系统、实行特务统治④增设考核官员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制度或措施有利于明朝整顿吏治、惩治腐败的是

①设立提刑按察使司②颁布《大明律》③实行察举制④设通判监督知州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②

14.“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是在

A.辛亥革命期间B.新文化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历史告诉我们,善于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得以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回答15~17题。

15.汉武帝时期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有

A.遣昭君出塞,密切汉匈关系B.加强与“倭”国交往,并赐与“汉委奴国王”金印

C.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D.在滇池地区设郡,赐滇王以金印

16.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次会盟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是唐和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盟约

A.南诏B.吐蕃C.回鹘D.突厥

17.“改土归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清时期最早推行这一政策的地区是

A.云南B.四川C.广西D.贵州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祖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爱国情结。

回答18~20题。

18.“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是对下列哪一朝代疆域的描述

A.秦朝B.元朝C.唐朝前期D.清朝前期

19.下列各项措施,旨在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是:

①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施郡县制②北宋在各路设置转运使③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④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孙中山晚年认识到阻碍祖国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各地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

C.民困国弱  D.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长时期内东学西传,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

回答21~23题。

21.东汉科学家张衡

A.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对地震作出较准确的预报B.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编撰了《九章算术》D.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22.下列古代医学著作中,集中体现了藏族医学成就的是

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四部医典》D.《神农本草经》

23.下列哪些著作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①《农政全书》②《本草纲目》③《天工开物》④《海国图志》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④

24.2007年11月7日8:

3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发射实施阶段工作圆满完成,中国正式成为“月球俱乐部”的成员。

凭着航天人甘于寂寞、不懈追求、攻艰破难、默默奉献的精神,演绎过“万户飞天”惊人壮举和“嫦娥奔月”浪漫神话的国度,终于踏上了自己的圆梦之旅。

这主要表明

A.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B.对理想的追求要符合实际

C.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D.理想能否转化为现实受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常见心态。

回答25~26题。

25.“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体现了

A.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

26.“只买对的”体现了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和性能的关注。

消费者拥有的,有利于消费者全面了解商品状况,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A.安全权B.知情权C.公平交易权D.自主选择权

27.不少网民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这种现象被俗称为“晒工资”。

“晒”出来的工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不同行业、区域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

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应

A.保证全体公民同步富裕B.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

C.努力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D.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8.2007年9月28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设立为“重庆农民工日”,今年的主题是“融入城市、体现价值”。

这种做法:

①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②使农民工的权益有了完善的保障③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④倡导民工进城,会掀起新一轮“民工潮”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9.2007年10月21日,中共十七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章。

依据十七大报告精神。

下列属于我国“社会建设”内容的是:

①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④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30.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

下列能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的政策性银行是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建设银行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D.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31.自2007年8月15日起,我国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

此举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当前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这表明:

①国家努力增加公民储蓄收益,让公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③国家在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适量的存款储蓄能有效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2007年10月26~29日,以“展示城乡统筹成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隆重举行。

作为展卖这种贸易方式的农博会,可以:

①进行农产品购销②从根本上增加全体农民的收入③扩大农产品出口,限制农产品进口④展示农业经济成就和交流农业经济信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3.“巴山邻蜀水,川渝一家亲”。

2007年10月20日,川渝两地31个县市签署《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框架协议》,将在诸方面平等合作、互动互助,共谋发展。

这突出体现了市场经济具有_______特征。

①自愿性②平等性③法制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4.2007年10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在京召开“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痛批网络歌曲低俗化现象。

以阎肃等为代表的在京40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联名发起“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的倡议书。

这表明

A.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的B.面对网络低俗歌曲,青少年应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

C.青少年应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职业理想

D.应发挥集体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35.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泸州市合江县顶子小学教师税少莲扎根乡村教育,20年如一日,在平凡艰苦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奉献教育事业。

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②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抽象思维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实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II卷综合题(共计160分)

36.(36分)读图4我国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分析回答。

(1)A、C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

区,试分析A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

因和C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

什么说C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A地

区“有过之而无不及”?

(16分)

(2)E、F、G三地自然带变化,体现出的自

然带分异规律是什么?

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

又是什么?

(4分)

(3)B地区典型的地貌是,该地貌

的物质基础是,

这种物质基础的存在反映了该地区在地质

历史时期为环境,该地形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10分)

(4)D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纺织工业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基地形成的有利区位因素。

(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唐朝时期经济

材料二:

预兆着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在宋代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但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出自中国,然而,不象在西方,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比过去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土地买卖也更加频繁,“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明清的地租额和历代差不多,一般占生产量的50%左右,农民还承受超经济压榨,不同程度地为地主服各种劳役。

封建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统治者竭力反对对外经营,清乾隆以后甚至对归国华侨处以极刑。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和唐朝时期粮食主要产区的区域分布,(4分)并根据这种区域分布说明从两汉到唐朝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2)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得到继续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

(8分)

(3)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格局变化在宋元基本定型。

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发展。

(6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技术进步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的原因。

(8分)

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类别

污染现状

我国7大水系水质26%是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有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被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已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空气

我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十·五”期间环保的两个主要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没有完成。

土壤

我国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涉及我国10余个省市,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酸雨区扩大之快,世界罕见。

材料一: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空气和土壤,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立体交叉式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

至今,一些地方政府似乎还在为GDP的增长速度而陶醉,粗放式增长的巨轮还在狂奔,致使环境旧病未愈又添新伤。

下表为我国部分资源污染现状:

(1)材料一(含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4分)“看似天灾,实为人祸。

”请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说明导致图表所示问题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近年来,赤水市立足自身生态优势,以“生态立市”战略谋发展。

发动农民大力培育竹种植和加工业,遍山翠竹成为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为长江构筑“生态屏障”作出重要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树立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

(10分)

(3)运用经济常识,谈谈政府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2分)

39.(60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

改革开放的经验,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描绘了中国新时期

的全景蓝图。

读图6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为改善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减少环境污染,在图6中可以采取哪些有利措施。

(8分)

(2)图6中乙地区目前正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丰富,试评价该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12分)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毛泽东同志很早就论述过革命和建设的关系,他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破灭了。

(3)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哪两大问题?

(4分)以洋务运动有关史实为例,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富强”的梦必然破灭。

(10分)

(4)中国共产党在紧张的战争年代,也在进行“发展工业”、“福利人民”的实践,并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主张,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材料三:

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及我国西南地区边贸的发展,西藏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一跃成为沿边开放的最前沿。

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致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3分)发展对外贸易。

为什么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5分)

材料四: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崭新时期。

在铁路沿线建设特色农牧业产业带,截止2006年,已实施181个具有西藏特色的农牧业产业项目。

依托信息化,西藏工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西藏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6500多亿元,西藏矿业成为重点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

旅游业和服务业突飞猛进,2007上半年接待游客110.3万人次,旅游总收人9.9亿元,同比增长92.1%。

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成为我国“富得最快”的群体之一。

(6)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常识三大产业的知识,说明应怎样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2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题卷

第Ⅰ卷(共1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理

得分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历史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政治

第Ⅱ卷

综合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

(1)A、C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试分析A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和C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原因?

为什么说C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A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

(16分)

 

(2)E、F、G三地自然带变化,体现出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什么?

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4分)

 

(3)B地区典型的地貌是,该地貌的物质基础是,这种物质基础的存在反映了该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为环境,该地形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10分)

(4)D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纺织工业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基地形成的有利区位因素。

(6分)

 

37.(32分)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和唐朝时期粮食主要产区的区域分布,(4分)并根据这种区域分布说明从两汉到唐朝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2)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得到继续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

(8分)

 

(3)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格局变化在宋元基本定型。

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发展。

(6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技术进步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的原因。

(8分)

 

38.(32分)

(1)材料一(含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4分)“看似天灾,实为人祸。

”请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说明导致图表所示问题的原因。

(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树立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

(10分)

 

(3)运用经济常识,谈谈政府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2分)

 

39.(60分)

(1)为改善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减少环境污染,在图6中可以采取哪些有利措施。

(8分)

 

(2)图6中乙地区目前正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丰富,试评价该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12分)

 

(3)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哪两大问题?

(4分)以洋务运动有关史实为例,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富强”的梦必然破灭。

(10分)

 

(4)中国共产党在紧张的战争年代,也在进行“发展工业”、“福利人民”的实践,并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主张,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5)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3分)发展对外贸易。

为什么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5分)

 

(6)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常识三大产业的知识,说明应怎样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2分)

 

河溪中学高2008级十二月中旬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

1—5DABCA6—10CABAD11—15CACDD16—20BDCAB

21—25BCBCB26—30BDADC31—35DCBAD

36.(36分)答案要点

(1)(16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冲刷:

属于森林向草原过度地带,植被稀少、地势坡度大;黄土疏松、土壤易溶于水:

(6分)能源不足、砍柴取薪,耕地不足、毁林开荒。

(4分)C地单产比A地更高;C地水土流失后土壤难以恢复;C地比A地经济发达,流失泥土掩埋低地沃土,抬高河床,对城市和村庄等造成的淹没损失更大。

(6分)

(2)(4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离海远近不同产生的水分差异。

(3)(10分)喀斯特地貌(2分);石灰岩(2分);热带浅海(2分);地震、滑坡、泥石流(2分(答对两点均可给分));交通运输(2分)

(4)有利区位因素(6分):

①接近原料产地(棉花产地)。

(2分)②交通便利(2分)。

③消费市场广大(或劳动力资源丰富):

(2分)

37.(32分)答案要点

(1)①两汉时期粮食主要产区分布在北方关中平原、黄河中游平原地区和成都平原。

(2分)唐朝粮食主要产区在北方扩展到淮海平原,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2分)②经济重心东移(1分),并开始南移。

(1分)③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

自然地理角度,如地形、土壤、气候、水利等方面说明东部、南部适宜发展农业;社会环境角度,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重视角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答出一点给2分。

(2)明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工场,(2分)产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2分)清朝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2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2分)

(3)①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分)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2分)北宋政府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

(2分)②地主商人经商所得用于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2分)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极端贫困;(2分)葑建政府垄断经营,束缚工商业者;(2分)封建政府禁止海外贸易。

(2分)

38.(32分)答案要点

(1)①我国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分)一些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观念淡薄。

(2分)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3分)一些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力。

(3分)

(2)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