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124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doc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01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参考题解答

练习与思考

1.1.1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电路,并分析它完成的是何种作用,它的负载将电能转化为何种能源或者处理的是什么信号?

【解】显示器电路有两部分功能,一部分是接受电脑主机显示卡传送来的图像信号,另一部分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形成人眼能够看到的图像。

图1.2.4不同参考方向下功率的计算

1.2.1在图1.2.4方框中的电气元件,其电压从b到a降低20V,电流为4A从b流入,请分析:

(1)图(a)-(d)所示参考方向下,电压U和电流I的数值;

(2)计算此元件的电功率,并判断其是电源还是负载。

【解】

(1)图(a)中,U=-20V,I=-4A;

图(b)中,U=-20V,I=4A;

图(c)中,U=20V,I=-4A;

图(d)中,U=-20V,I=-4A;

(2)虽然图(a)-(d)所示参考方向不同,但是此元件的实际电压和电流是不变的,因此无论以哪个图所示方向选择功率的计算式,结果都是一样的。

以图(a)所示参考方向为例,U=-20V,I=-4A,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故P=UI=(-20)*(-4)=80W>0,为负载;

1.2.2如图1.2.5所示,湖北三峡地区有一条直流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上海南桥变电站,其电压为500kV,电流为1800A,请计算三峡端的功率,并分析电能输送的方向。

图1.2.5思考题1.2.2的电路图

【解】对三峡端而言,电流的方向与电压降低的方向相反,即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方向不一致)故应在功率计算公式加上负号,则

P=-UI=-500*1000*1800=-900MW

由于P<0,故三峡端输出电能,电能从三峡传输至南桥。

1.3.1在图1.3.9所示的电路中,判断电路中哪个电源产生电能,哪个吸收电能。

图1.3.8思考题1.3.1的电路图

【解】(a)由于图中电流源流过的电流恒定为1A,故电压源流过的电流也为1A,方向与电压方向一致,故5V电压源的功率PUS=UI=5*1=5W>0,故吸收电能,在此电路中做负载。

同理由于电压源两端电压恒定为5V,故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也为5V,方向与电流方向不一致,故1A电流源的功率PIS=-UI=-5*1=-5W<0,故产生电能,在此电路中做电源。

(b)5V电压源上电压电流方向不一致,故功率PUS=-UI=-5*1=-5W<0,故产生电能,在此电路中做电源。

1A电流源上电压电流方向一致,故功率PIS=UI=5*1=-5W>0,故吸收电能,在此电路中做负载。

1.3.2在图1.3.9所示的电路中,计算电路中各未知电压或电流的数值,以及各电阻上消耗的电能。

图1.3.9思考题1.3.2的电路图

【解】(a)电阻上电压与电压源相同,方向与Ia一致,由欧姆定律

,电阻消耗的功率

(b)电阻上电流与电流源相同,方向与Ub不一致,由欧姆定律

,电阻消耗的功率

(c)电阻上电流与电流源相同,方向与Uc一致,由欧姆定律

,电阻消耗的功率

(d)电阻上电压与电压源相同,方向与Ia不一致,由欧姆定律

,电阻消耗的功率

1.4.1一只节能灯管上标记220V、5W,在使用时电流不能超过多大数值?

【解】电气设备上标记的就是额定数值,故此灯管额定电压UN=220V,额定功率PN=5W。

由P=UI可知,

,故最大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22.7mA。

1.4.2一个电热器从220V的电源取用的功率为1000W,如将它接到110V的电源上,则取用的功率为多少?

【解】由

,无论接在电压多大的电源上,电热器的电阻值不会改变,故接在110V的电源上时,取用的功率

1.4.3图1.4.7所示电路中,A点的电位是多少?

【解】接地点电位为0V,6V电源的正极电位比其负极(接地点)高6V,即+6V,3V电源的负极即A点应比其正极低3V,故VA=6-3=3V。

图1.4.7思考题1.4.3的电路

 

1.5.1电路如图1.5.7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求U和I。

图1.5.7思考题1.5.1的电路

【解】由欧姆定律知电阻电压电流如思考题1.3.3,此处略。

(a)由KVL可知,U=10+5=15V

(b)由KCL可知,I=1-2=-1A

1.5.2电路如图1.5.8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求:

(1)

(2)

;(3)

;(4)

;(5)24V电压源提供的功率

图1.5.8思考题1.5.2的电路

【解】

(1)由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可知,24=3I5+7I5+2I5,故

(2)由欧姆定律,U1与I5参考方向不一致,故U1=-2I5=-2*2=-4V;

(3)由欧姆定律,U2与I5参考方向一致,故U2=3I5=3*2=6V;

(4)由欧姆定律,U5与I5参考方向一致,故U5=7I5=7*2=14V;

(5)24V电压源上,电压与I5参考方向不一致,故P=-UI=-24*2=-48W。

1.5.3在图1.5.9所示的电路中,请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求未知电阻

的数值。

图1.5.9思考题1.5.3的电路图

【解】由欧姆定律可知,24Ω电阻上电流为120/24=5A,8Ω电阻上电流为120/8=15A,方向均与120V电压一致,为从上往下。

由KCL可知,R上电流为上述两电流之和,故为5+15=20A,方向从左往右。

由KVL可知,R上电压为200-120=80V,方向从左往右下降。

再由欧姆定律,R上电压电流方向一致,故R=U/I=80/20=4Ω。

1.6.1电路如图1.6.5所示,求:

(1)U;

(2)电流源产生的功率PE;(3)最右端4Ω电阻上的电流I及其消耗的功率P4Ω。

图1.6.5思考题1.6.1的电路

【解】

(1)由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可知,最右端2Ω和4Ω电阻串联后为2+4=6Ω,6Ω与3Ω并联后为3*6/(3+6)=2Ω,2Ω和2Ω电阻串联后为2+2=4Ω,4Ω与4Ω并联后为4*4/(4+4)=2Ω,故电路的总电阻R总=2Ω。

由欧姆定律,电阻上的电流与U方向一致,故U=IR=6*2=12V。

(2)电流源上电压与电流方向不一致,故PE=-UI=-12*6=-72W。

(3)由并联分流和串联分压可知,与左边4Ω并联的4Ω等效电阻分到电流为4*6/(4+4)=3A,与3Ω并联的6Ω电阻分到电流为3*3/(3+6)=1A,即为最右端4Ω电阻上的电流I,故I=1A,P4Ω=I2R=12*4=4W。

1.6.2电路如图1.6.6所示,请求:

(1)未接入负载电阻

时,电路的开路电压

(2)

时的输出电压

;(3)负载

两端发生短路时,25kΩ的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

图1.6.6思考题1.6.2的电路

【解】

(1)未接入负载电阻RL时,75kΩ与25kΩ串联分压,故UO=75*200/(25+75)=150V

(2)RL=150kΩ时,其与75kΩ电阻并联后等效电阻为150*75/(150+75)=50kΩ,50kΩ与25kΩ串联分压,故UO=50*200/(25+50)=133.3V

(3)负载RL两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阻只有25kΩ,其电压为电源电压200V,其消耗的功率为

1.6.3应用电源的等效变换画出图1.6.7(a)(b)的等效电流源和图1.6.7(c)(d)的等效电压源。

图1.6.7思考题1.6.3的电路

【解】由电源的等效变换可知,电压源替换为电流源时电流的大小为US/R0,内阻大小不变改为并联;电流源替换为电压源时电压的大小为ISR0,内阻大小不变改为串联。

变换时对外产生的电压电流方向不变。

故等效电源如下图所示。

1.7.1图1.7.2所示电路中,共有三个网孔回路。

在运用支路电流法时,是否可以选取最右边的网孔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写方程?

【解】不可以。

最右边的网孔回路包含一个电流源,它两端的电压是未知数,故其回路电压方程不能用来求解支路电流。

在应用支路电压法求解电路时,列写回路电压方程需要避开电流源所在支路,除非电流源的端电压已知。

1.7.2请总结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解】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应为:

(1)根据电路,确定未知数(即待求支路电流)的个数;

(2)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节点列写节点电流方程;

(3)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回路列写回路电压方程;

(4)对

(2)(3)组成的方程组联立求解出各个支路电流;

(5)根据各支路电流计算题目要求的各电量。

1.7.3在图1.7.7的电路中,用节点电压法求U1、U2、I1,计算两个电流源的功率并判断其产生还是消耗电能。

图1.7.7思考题1.7.3的电路图

【解】图中共三个节点,故取3-1=2个节点电压为未知数,即U1、U2。

由KCL,对5Ω电阻左边的节点,

由KCL,对5Ω电阻右边的节点,

联立求解可得U1=60V,U2=10V

I1=(U1-U2)/5=(60-10)/5=10A

15A电流源,电压U1与电流方向不一致,故P=-UI=-60*15=-900W<0,产生电能。

5A电流源,电压U2与电流方向一致,故P=UI=10*5=50W>0,消耗电能。

1.8.1在图1.8.4(a)所示的电路中试求流过2Ω电阻上的电流的大小。

现有如下三种答案,哪一个是正确的?

哪一个是错误的?

分析得到错误答案的原因。

(1)根据欧姆定律得

(2)根据叠加定理两电源共同作用得

(3)根据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将电流源和并联的电阻转换成电压源如图1.8.4(b)所示,

图1.8.4思考题1.8.1的电路图

【解】根据叠加定理,2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12V电压源应短路,此时2Ω电阻被短路,故电阻上电流为零。

因此2Ω电阻上的电流即12V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I=12/2=6A。

因此可知,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

后两种错误。

(2)中错误的原因是,电流源单独作用的时候,2Ω电阻被短路,所以不应加上2A。

(3)中错误的原因是,电源等效变换时,内阻上的状态是会改变的,所谓等效是对电源外部而言,既然想把电流源等效为电压源,则2Ω电阻被视作内阻,其电流不再等效。

1.8.2图1.8.5的电路中,已知US单独作用时,R2上的电流I′=5A,IS单独作用时,R2上的电流I″=1A。

请用叠加原理分析,若图中电路的电流源大小变成3IS时,R2上的电流I的数值。

图1.8.5思考题1.8.2的电路图

【解】根据叠加定理,电流源大小变成3IS时,也就是在原来电路的基础上,再叠加2个IS的作用,故I=I′+I″+2I″=5+1+2*1=8A。

1.9.1应用戴维宁定理将图1.9.8所示电路化为等效电压源。

图1.9.8思考题1.9.1的电路图

【解】

根据戴维宁定理,所有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被等效为如上图的电压源。

(a)ab开路时的开路电压Uab与2Ω电阻上的电流方向不一致,故E=Uab=-4*2=-8V

电流源不作用时ab间的等效电阻即为R0=2Ω。

(b)E=Uab=5*2+5=15V,R0=5Ω。

(c)E=Uab=6*6+6=42V,R0=6Ω。

(d)由节点电压法

,故E=Uab=32V,电压源与电流源都不作用时,5Ω与20Ω并联,在与4Ω串联,即为等效电阻R0,故

R0=6Ω。

1.9.2用诺顿定理将图1.9.8(a)(d)所示电路化为等效电流源。

【解】

根据诺顿定理,所有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被等效为如上图的电流源。

(a)ab短路时的短路时,2Ω电阻被短路无电流流过,故电流源电流都从ab之间的导线流过,即IS=2A。

(d)设节点电压即20Ω电阻电压为U,上正下负

由节点电压法

,故U=16V,IS=U/4=16/4=4A。

内阻计算同题1.9.1。

1.9.3用上题1.9.1中求出的开路电压Uab,除以1.9.2中求出的短路电流IS,得到的电阻是否与等效电源中的内阻相等,试分析其原因。

【解】(a)Uab/IS=4/2=2Ω,与所得R0相等;

(d)Uab/IS=32/4=8Ω,与所得R0相等;

由电源的等效变换可知,电压源和电流源要对ab之间产生相等的效果,就必须满足Uab=IS*R0

习题

1.2.1在图1.01中,A、B两个电路模块,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请计算下列情况下,联接线路上传输的电功率,并判断A、B模块中哪个产生电能,哪个消耗电能?

(1)I=5A,U=120V;

(2)I=-8A,U=250V;

(2)I=16A,U=-150V;

(2)I=-10A,U=-480V。

图1.01习题1.2.1的电路图

【解】在模块A,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故P=-UI;在模块B,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故P=UI。

显然A与B的功率大小相等,一个产生电能,另一个就消耗电能。

下面均以模块A计算电功率:

(1)P=-UI=-5*120=-600W<0,A产生电能,B消耗电能;

(2)P=-UI=-(-8)*250=2000W>0,A消耗电能,B产生电能;

(1)P=-UI=-16*(-150)=2400W>0,A消耗电能,B产生电能;

(1)P=-UI=-(-10)*(-480)=-4800W<0,A产生电能,B消耗电能。

1.2.2汽车蓄电池没电时,发动机无法点火启动,这时可以将另外一辆汽车的蓄电池用联接线与其相连充电。

连接时必须将正极连接在一起,负极连接在一起,如图1.02所示,如果测得电流I=30A,求:

(1)哪辆车没电了?

(2)如果充电时间持续了1分钟,有多少电能被传输到没电的电池里?

图1.02习题1.2.2的示意图

【解】

(1)在汽车A,电压与电流方向一致,故P=UI=12*30=360W>0,A消耗电能将之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可知汽车A没电了。

(2)W=PT=360*60=21600J,1分钟共有21600焦耳的电能被传输到没电的电池里。

1.2.3在图1.03中,六个电路元件a~f的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数值见表1.01,判断电路中哪几个元件产生电能,计算产生电能的总功率。

图1.03习题1.2.3的电路图

表1.01习题1.2.3的电压电流数据

元件

电压/V

电流/A

a

-18

-51

b

-18

45

c

2

-6

d

20

-20

e

16

-14

f

36

31

【解】元件a,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不一致,Pa=-UaIa=-(-18)*(-51)=-918W<0,a产生电能。

元件b,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Pb=UbIb=(-18)*(45)=-810W<0,b产生电能。

元件c,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Pc=UcIc=2*(-6)=-12W<0,c产生电能。

元件d,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不一致,Pd=-UdId=-20*(-20)=400W>0,d消耗电能。

元件e,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不一致,Pe=-UeIe=-16*(-14)=224W>0,e消耗电能。

元件f,电流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Pf=UfIf=36*31=1116W>0,f消耗电能。

故元件a、b、c产生电能,总功率P=Pa+Pb+Pc=-918-810-12=-1740W。

 

1.3.1在图1.04所示电路中,请根据欧姆定律分析:

(1)如果US=1kV,I=5mA,求电阻RL及其消耗的功率;

(2)如果RL=300Ω,RL消耗的功率为480mW,求电流I和US。

图1.04习题1.3.1的电路图

【解】电阻上电压与电流方向一致,故US=IRL。

(1)RL=US/I=1000/0.005=200kΩ,P=USI=1000*0.005=5W;

(2)由电阻上的功率计算式P=I2R,

US=IR=0.016*300=4.8V

1.3.2在图1.05所示电路中,请根据欧姆定律分析:

(1)如果IS=0.5A,RL=20Ω,求电压U和电源产生的功率PS;

(2)如果RL=5kΩ,RL消耗的功率为8W,求IS和U。

图1.05习题1.3.2的电路图

【解】电阻上电压与电流方向不一致,故U=-ISRL。

(1)U=-ISRL=-0.5*20=-10V,电源上电压与电流方向一致,故PS=UIS=(-10)*0.5=-5W;

(2)由电阻上的功率计算式P=I2R,

U=-ISRL=-0.04*5000=-200V。

1.3.3在图1.06所示的电路中,求U,I,根据功率平衡分析电压源和电流源产生还是吸收电能。

图1.06习题1.3.3的电路图

【解】(a)电阻上电流与电流源相同,故I=1A,方向与U一致,由欧姆定律

10V电压源上电流与电流方向一致,故P=UI=10*1=10W>0,故吸收电能。

由于电阻是消耗电能的,故根据功率平衡,1A电流源产生电能。

(b)电阻上电压与电压源相同,故U=10V,方向与I一致,由欧姆定律

1A电流源上电流与电压方向不一致,故P1A=-UI=-10*1=-10W<0,故产生电能。

电阻上消耗的电能P=I2R=22*5=20W,根据功率平衡P10V=-10W,故产生电能。

1.4.1一个4W,100Ω的电阻允许通过的电流不应超过多少?

【解】由P=I2R,可知

,故允许通过的电流不应超过0.2A。

1.4.2要将6V50mA的灯泡接在12V的直流电源上,在图1.07所示的两个电路中,哪个连接电路灯泡能够正常发光?

请分析其原因。

图1.07习题1.4.2的电路图

【解】由U=IR,可知灯泡的电阻R=UN/IN=6/0.05=120Ω。

图(a)中,120Ω与灯泡120Ω串联,总电阻为120+120=240Ω,电流为12/240=0.05A,灯泡上的电压为120*12/240=6V,电流电压均符合额定值,因此灯泡能正常发光。

图(b)中,下方的120Ω与灯泡120Ω并联后,电阻为120*120/(120+120)=60Ω,再与上方120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为120+60=180Ω,灯泡上的电压为60*12/180=4V,不符合额定电压,因此灯泡不能正常发光。

1.4.3求图1.08所示电路A点的电位。

图1.08习题1.4.2的电路图

【解】4Ω电阻上无电流,1Ω电阻上电流为3/(1+2)=1A,故VA=6+1*1=7V。

1.4.4在图1.09所示电路中,求开关S断开和闭合时A点的电位VA。

图1.09习题1.9的电路图

【解】S断开时,两个5Ω的电阻串联,根据串联分压,可知VA=5*10/(5+5)=5V。

S闭合时,下方的5Ω的电阻被短路,A点直接接地,故VA=0V。

1.5.1在图1.10所示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求I1,U2,计算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并判断其产生电能还是吸收电能。

图1.10习题1.5.1的电路图

【解】由欧姆定律U=IR,I1=4/2=2A,U2=2*3=6V。

由KCL,4V电压源的电流为2+2=4A,方向与电压不一致,故P4V=-UI=-4*4=-16W<0,产生电能。

由KVL,2A电流源的电压为6-4=2V,方向与电流不一致,故P2A=-UI=-2*2=-4W<0,产生电能。

1.5.2在图1.11所示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求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并判断电路产生和消耗的功率是否平衡。

图1.11习题1.5.2的电路图

【解】由KVL,8Ω电阻的电压为8+4=12V,方向与I1不一致,故U=-IR,故I1=-U/R=-12/8=-1.5A。

由KVL,3Ω电阻的电压为5-4=1V,方向与I2一致,故U=IR,故I2=U/R=1/3A。

电阻消耗的功率P=I2R,8Ω电阻的功率P8Ω=1.52*8=18W,3Ω电阻的功率P3Ω=(1/3)2*3=1/3W。

8V电压源,电流与电压方向一致,P8V=UI=8*(-1.5)=-12W<0,产生电能。

5V电压源,电流与电压方向不一致,P5V=-UI=-5*(1/3)=-5/3W<0,产生电能。

4V电压源,由KCL知电流为-1.5+1/3=-7/6A,方向与电压方向一致,P4V=UI=4*(-7/6)=-14/3W<0,产生电能。

总功率为P3Ω+P8Ω+P8V+P5V+P4V=18+1/3-12-5/3-14/3=0,功率平衡。

1.6.1在图1.12所示电路中,计算各电路中理想电源之外的总电阻及其消耗的功率。

图1.12习题1.6.1的电路图

【解】(a)9Ω和7Ω的电阻串联9+7=16Ω,再与4Ω并联16*4/(16+4)=3.2Ω,再与6Ω和12Ω串联6+12+3.2=21.2Ω。

故总电阻21.2Ω,P=U2/R=102/21.2=4.7W。

(b)3kΩ和5kΩ和7Ω的电阻串联3+5+7=15kΩ,再与10kΩ并联15*10/(15+10)=6kΩ,再与4kΩ串联6+4=10kΩ。

故总电阻10kΩ,P=I2R=(3*10-3)2*10*103=30mW。

(c)10Ω和40Ω的电阻并联10*40/(10+40)=8Ω,再与22Ω串联8+22=30Ω,再与60Ω并联60*30/(60+30)=20Ω,再与80Ω并联80*20/(80+20)=16Ω,再与18Ω串联16+18=34Ω。

故总电阻34Ω,P=U2/R=52/34=0.7W。

(d)600Ω与300Ω并联600*300/(600+300)=200Ω,再与200Ω并联200*200/(200+200)=100Ω,250Ω和150Ω的电阻串联250+150=400Ω,两者并联100*400/(100+400)=80Ω。

故总电阻80Ω,P=I2R=(0.2)2*80=3.2W。

1.6.2在图1.13所示电路中,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U。

图1.13习题1.6.2的电路图

【解】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先将左边两个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如下图

三个电流源合并为一个电流源,如下图

将电流源等效变换为电压源,如下图

由电阻串联分压可知U=8*72/(2.4+1.6+8)=48V。

1.7.1在图1.14所示电路中,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

图1.14习题1.7.1的电路图

【解】步骤1:

设各支路电流如下图

步骤2:

根据KCL,对节点A,

对节点B,

步骤3:

根据KVL,对左边的网孔回路,

对中间的网孔回路,

步骤4:

带入已知数据,得到方程组

步骤5:

联立求解方程组,得到I1=2.5A,I2=0.5A,I3=2A,I4=-1A。

1.7.2在图1.15所示电路中,

,用支路电流法求

图1.15习题1.7.2的电路图

【解】步骤1:

未知支路电流I1,I2图中已表明参考方向。

步骤2:

根据KCL,对上方的节点,

步骤3:

根据KVL,对右边的网孔回路,

步骤4:

带入已知数据,得到方程组

步骤5:

联立求解方程组,得到I1=-1A,I2=4A。

1.7.3在图1.16所示电路中,用节点电压法法求U1,U2。

图1.16习题1.7.3的电路图

【解】对8Ω电阻左边的节点,

对8Ω电阻右边的节点,

对上述方程联立求解,得到U1=120V,U2=96V。

1.7.4在图1.17所示电路中,用节点电压法法求U1,U2。

图1.17习题1.7.4的电路图

【解】对40Ω电阻左边的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