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100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医学重点72455.docx

康复医学重点72455

康复医学重点72455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理能力。

使伤病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他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等问题。

主要对象是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它是指客观的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者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分为三类伤病、残疾、残障伤病或称病伤病损残损、异常,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者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残疾或改称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是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们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残障现改成参与限制,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上的残疾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它的状态有痉挛和强直肌张力低下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障碍步态周期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着地起到该侧足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不行使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其表现形式包括口语、书面语言和姿势语。

言语是语言的主要内容,是用声音来进行口语交流,即说话的能力,常见的言语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康复治疗的原则早期介入、终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康复的目标1.在可能的情况下,市残疾人能够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劳动就业经济自主2.在残疾严重残疾人老龄等不能达到上述目标的情况下,增进残疾人的自理程度,保持现有的功能或延缓功能衰退异常肌力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障碍MMT肌力分级标准0(零O)无可侧枝的肌肉收缩;1(微缩T)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2(差P)解除重力影响下,能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3(尚可F)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不能抗阻力;4(良好G)能抗重力及抗轻度阻力,关节全范围运动;5(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1.臀大肌步态,表现出支撑相躯干前后摆动显著增加,类似鹅行步态,又称鹅步2.臀中肌步态,表现出支撑相躯干左右摆动显著增加,类似鸭行,又称鸭步3.屈髋肌无力步态,步长减小4.股四头肌无力步态5.踝背屈肌无力步态6.腓肠肌无力步态,表现为膝塌陷步中枢神经疾病常见的步态1.偏瘫,足内翻,划圈步态或部分采用健身,侧腿在前,患腿在后,患足在地面拖行的步态2.截瘫,跨槛步态,L3以上损伤不太变化很大3.脑性瘫痪,分为痉挛型和共济失调型,痉挛型表现为踮足剪刀步态,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快速而不稳的步态类似醉汉行走不太4.帕金森病,呈现慌张步态ADL相关目的ADL的评定对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力的程度、判定预后、制定和修订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果、安排返家或就业都十分重要。

ADL分类1.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常用的标准化的PADL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Katz指数、PULSES、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等。

常用的LADL评定有功能活动问卷(FAQ)、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DRS)等.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器械治疗、手法治疗,关节活动技术包括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1.掌握好适应证,运动治疗的效果和适应证是否适当有关,对不同的疾病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2.循序渐进,内容由少到多,程度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3.持之以恒,运动疗法要一定时间才起效,要坚持经常性才能积累治疗效果,切勿操之过急或中途停止4.个别对待,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种,不同对象制定出具体方案,即因人而异,因病而异5.及时调整,实施后,根据新情况,定时评定,了解其是否合适,根据评定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后在此实施,再次评定,再次调整,如此循环,直至治疗方案结束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高热、意识障碍、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局部皮肤破损、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及其周围,对直流过敏。

低频电疗法的禁忌症:

1.镇痛TENS--置人工起搏器者、颈动脉窦、孕妇下腹腰骶部、头颈、体腔内等部位、认知障碍者。

2.电体操疗法--痉挛性瘫痪、其余与直流电疗法一致3.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置心脏起搏器者禁用其他部位的功能性电刺激、意识不清、肢体痉挛畸形、骨折未愈合、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神经应激性不正常者。

中频电疗法的禁忌症:

等幅中频电疗法、调频中频电疗法、干扰疗法--恶性肿瘤、心区、出血倾向、孕妇下腹腰骶部、急性炎症、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及其周围,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高频电疗法短波疗法与超短波疗法和分米波疗法与厘米波疗法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置人工起搏器者、心肺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青光眼、妊娠,避免在眼、睾丸、小儿骨骺处治疗超声波疗法的适应症:

软组织损伤,皮肤皮下粘连,关节纤维性收缩,注射后硬结,血肿机化,狭窄性腱鞘炎,瘢痕增生,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骨折后连接不良,慢性溃疡,压疮,坐骨神经痛。

超声波药物透入应用于皮肤癌,乳癌等表浅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心血管疾病。

禁忌症: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急性炎症、小儿骨骺部。

眼与睾丸部慎用。

作业疗法的适应症:

1.神经科,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瘤、老年性痴呆等2.骨科,截肢、腰腿痛、股骨头置换术后、骨折后关节活动度受限等3.儿科,脑瘫、发育迟缓4.内科,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5.精神科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禁忌症,意识不清、病情危重、心肺肝肾严重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等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GCS8分重度脑损伤,呈昏迷状态9-12分为中度脑损伤13-15为轻度脑损伤。

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3.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表(NIHSS)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评分量表,11项检测内容,得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低。

运动功能评定1.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方法,把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回复分为6期,根据肌张力和运动的变化来评定其运动模式和功能2.Fugl-Meyer评定法。

平衡功能评定法1.三级平衡检测法I级平衡指在静态下部借助外力,患者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II级平衡是指支撑面不动,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III级平衡是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还能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2.Berg平衡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是脑卒中临床康复常用的功能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生活质量(QOL)评定,生活满意度量表、WHO-QOL100、SF-36。

其他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和心理评定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1.促进肿胀吸收消退。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

3.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4.促进骨折愈合。

5.提高功能障碍后期手术的效果。

颈椎病的分型1.神经根型颈椎病由椎间孔狭窄、颈神经根受累所致。

表现为颈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障碍。

好发于颈5~6、颈6~7及颈4~5。

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阶段棘突压痛。

颈5神经根受累时,肩部前臂外侧痛觉减退,三角肌力减弱。

颈神经根受累时拇指痛觉减退,肱二头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颈7或颈8神经根受累则中、小指痛觉减退,肱三头肌力减弱,握力差,手内在肌萎缩,肱三头肌反射或消失。

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间隙的变窄、钩突变尖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转头时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甚至倾倒,但意识清醒。

卧床休息症状可消失。

症状严重者,或病程长久者,可出现脑干供血不足,进食呛咳,咽部异物感,说话吐字不清,以及一过性耳聋、失明等症状。

有时与交感型颈椎病很难区别。

3.交感型颈椎病病变累及交感神经引发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其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

头昏、头痛、颈肩背痛,颈椎及上胸椎棘突压痛;面部麻木或半身麻木,凉感,无汗或多汗,针刺觉迟钝;眼部胀痛,干涩或流泪,视物不清或彩视;耳鸣或耳聋;心动过速或过缓,心率不齐;情绪不稳定,睡眠不良,对疾病恐惧多虑等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

4.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缓慢,逐渐加重或时轻时重。

外伤时可急性发病或治病情突然加重。

卧床休息可使病情逐渐减轻。

并存发育性椎管狭窄时,往往逐渐加重。

常见症状为手、足或肢体麻木、僵硬,握物、写字、持筷、行走不稳时,足下有棉花感。

可有尿急、尿频或排尿困难,胸或腹部束带感。

一般具有脊髓长束受损体征。

肌力减弱,而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有时出现髌阵挛或踝阵挛。

多数有Hoffmann症及Rossolimo症阳性,部分患者有Babinski症阳性。

常有针刺觉及温度觉减退,但并不一定与脊髓损害的水平一致。

深感觉往往正常。

有时上肢出现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的体征,上肢力弱,肌肉萎缩,肌腱反射消失。

此时,应与神经根损害的体征相鉴别。

颈椎病性脊髓的损害一般为不完全的,常常累及2或3个节段。

即使1个阶段受损也可能波及相邻节段。

损害可能偏于一侧。

因此,临床症状与体征并非完全相同。

上、下肢或左、右侧的体症常有程度之差异。

5.混合型颈椎病几种类型症状并存,通常是以某型为主,伴有其他类型的部分表现。

颈椎病的诊断原则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2.颈椎的X线检查正位、侧位、双斜位相显示与临床表现相应的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生理弯曲一场,颈间隙变窄,椎体缘骨质增生,钩突变尖,椎间孔变窄,韧带钙化等。

颈椎的过屈、过伸位相可有颈椎不稳的表现;3.CT、MRI检查显示与临床表现相应的椎间盘的膨隆或突出、脊髓的受压、椎管及椎动脉孔德状态异常等。

病变颈椎节段与牵引角度关系病段C1~C4C5~C6C6~C7C7~T1角度0152025牵引时间:

通常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20~30次为1个疗程,牵引重量:

一般从4~6kg开始,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状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

亦可以按体重的1/8~1/12计算。

若牵引重量过大,可能造成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

冠心病Ⅲ期康复运动方式:

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理能力。

使伤病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他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等问题。

主要对象是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它是指客观的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者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分为三类伤病、残疾、残障伤病或称病伤病损残损、异常,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者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残疾或改称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是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们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残障现改成参与限制,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上的残疾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它的状态有痉挛和强直肌张力低下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障碍步态周期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着地起到该侧足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不行使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其表现形式包括口语、书面语言和姿势语。

言语是语言的主要内容,是用声音来进行口语交流,即说话的能力,常见的言语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康复治疗的原则早期介入、终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康复的目标1.在可能的情况下,市残疾人能够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劳动就业经济自主2.在残疾严重残疾人老龄等不能达到上述目标的情况下,增进残疾人的自理程度,保持现有的功能或延缓功能衰退异常肌力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障碍MMT肌力分级标准0(零O)无可侧枝的肌肉收缩;1(微缩T)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2(差P)解除重力影响下,能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3(尚可F)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活动,不能抗阻力;4(良好G)能抗重力及抗轻度阻力,关节全范围运动;5(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1.臀大肌步态,表现出支撑相躯干前后摆动显著增加,类似鹅行步态,又称鹅步2.臀中肌步态,表现出支撑相躯干左右摆动显著增加,类似鸭行,又称鸭步3.屈髋肌无力步态,步长减小4.股四头肌无力步态5.踝背屈肌无力步态6.腓肠肌无力步态,表现为膝塌陷步中枢神经疾病常见的步态1.偏瘫,足内翻,划圈步态或部分采用健身,侧腿在前,患腿在后,患足在地面拖行的步态2.截瘫,跨槛步态,L3以上损伤不太变化很大3.脑性瘫痪,分为痉挛型和共济失调型,痉挛型表现为踮足剪刀步态,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快速而不稳的步态类似醉汉行走不太4.帕金森病,呈现慌张步态ADL相关目的ADL的评定对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力的程度、判定预后、制定和修订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果、安排返家或就业都十分重要。

ADL分类1.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常用的标准化的PADL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Katz指数、PULSES、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等。

常用的LADL评定有功能活动问卷(FAQ)、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DRS)等.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器械治疗、手法治疗,关节活动技术包括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1.掌握好适应证,运动治疗的效果和适应证是否适当有关,对不同的疾病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2.循序渐进,内容由少到多,程度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3.持之以恒,运动疗法要一定时间才起效,要坚持经常性才能积累治疗效果,切勿操之过急或中途停止4.个别对待,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病种,不同对象制定出具体方案,即因人而异,因病而异5.及时调整,实施后,根据新情况,定时评定,了解其是否合适,根据评定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后在此实施,再次评定,再次调整,如此循环,直至治疗方案结束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高热、意识障碍、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局部皮肤破损、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及其周围,对直流过敏。

低频电疗法的禁忌症:

1.镇痛TENS--置人工起搏器者、颈动脉窦、孕妇下腹腰骶部、头颈、体腔内等部位、认知障碍者。

2.电体操疗法--痉挛性瘫痪、其余与直流电疗法一致3.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置心脏起搏器者禁用其他部位的功能性电刺激、意识不清、肢体痉挛畸形、骨折未愈合、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神经应激性不正常者。

中频电疗法的禁忌症:

等幅中频电疗法、调频中频电疗法、干扰疗法--恶性肿瘤、心区、出血倾向、孕妇下腹腰骶部、急性炎症、局部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及其周围,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高频电疗法短波疗法与超短波疗法和分米波疗法与厘米波疗法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置人工起搏器者、心肺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青光眼、妊娠,避免在眼、睾丸、小儿骨骺处治疗超声波疗法的适应症:

软组织损伤,皮肤皮下粘连,关节纤维性收缩,注射后硬结,血肿机化,狭窄性腱鞘炎,瘢痕增生,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骨折后连接不良,慢性溃疡,压疮,坐骨神经痛。

超声波药物透入应用于皮肤癌,乳癌等表浅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心血管疾病。

禁忌症: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孕妇腰腹部、急性炎症、小儿骨骺部。

眼与睾丸部慎用。

作业疗法的适应症:

1.神经科,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瘤、老年性痴呆等2.骨科,截肢、腰腿痛、股骨头置换术后、骨折后关节活动度受限等3.儿科,脑瘫、发育迟缓4.内科,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5.精神科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禁忌症,意识不清、病情危重、心肺肝肾严重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等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GCS8分重度脑损伤,呈昏迷状态9-12分为中度脑损伤13-15为轻度脑损伤。

2.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3.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表(NIHSS)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评分量表,11项检测内容,得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低。

运动功能评定1.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方法,把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回复分为6期,根据肌张力和运动的变化来评定其运动模式和功能2.Fugl-Meyer评定法。

平衡功能评定法1.三级平衡检测法I级平衡指在静态下部借助外力,患者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II级平衡是指支撑面不动,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III级平衡是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还能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2.Berg平衡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是脑卒中临床康复常用的功能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生活质量(QOL)评定,生活满意度量表、WHO-QOL100、SF-36。

其他功能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和心理评定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1.促进肿胀吸收消退。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

3.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4.促进骨折愈合。

5.提高功能障碍后期手术的效果。

颈椎病的分型1.神经根型颈椎病由椎间孔狭窄、颈神经根受累所致。

表现为颈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障碍。

好发于颈5~6、颈6~7及颈4~5。

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阶段棘突压痛。

颈5神经根受累时,肩部前臂外侧痛觉减退,三角肌力减弱。

颈神经根受累时拇指痛觉减退,肱二头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颈7或颈8神经根受累则中、小指痛觉减退,肱三头肌力减弱,握力差,手内在肌萎缩,肱三头肌反射或消失。

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间隙的变窄、钩突变尖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转头时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甚至倾倒,但意识清醒。

卧床休息症状可消失。

症状严重者,或病程长久者,可出现脑干供血不足,进食呛咳,咽部异物感,说话吐字不清,以及一过性耳聋、失明等症状。

有时与交感型颈椎病很难区别。

3.交感型颈椎病病变累及交感神经引发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其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

头昏、头痛、颈肩背痛,颈椎及上胸椎棘突压痛;面部麻木或半身麻木,凉感,无汗或多汗,针刺觉迟钝;眼部胀痛,干涩或流泪,视物不清或彩视;耳鸣或耳聋;心动过速或过缓,心率不齐;情绪不稳定,睡眠不良,对疾病恐惧多虑等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

4.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缓慢,逐渐加重或时轻时重。

外伤时可急性发病或治病情突然加重。

卧床休息可使病情逐渐减轻。

并存发育性椎管狭窄时,往往逐渐加重。

常见症状为手、足或肢体麻木、僵硬,握物、写字、持筷、行走不稳时,足下有棉花感。

可有尿急、尿频或排尿困难,胸或腹部束带感。

一般具有脊髓长束受损体征。

肌力减弱,而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有时出现髌阵挛或踝阵挛。

多数有Hoffmann症及Rossolimo症阳性,部分患者有Babinski症阳性。

常有针刺觉及温度觉减退,但并不一定与脊髓损害的水平一致。

深感觉往往正常。

有时上肢出现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害的体征,上肢力弱,肌肉萎缩,肌腱反射消失。

此时,应与神经根损害的体征相鉴别。

颈椎病性脊髓的损害一般为不完全的,常常累及2或3个节段。

即使1个阶段受损也可能波及相邻节段。

损害可能偏于一侧。

因此,临床症状与体征并非完全相同。

上、下肢或左、右侧的体症常有程度之差异。

5.混合型颈椎病几种类型症状并存,通常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