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963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防城港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防城港市港口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7~2030年)

(代拟稿)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26

第五章附则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港口区位于防城港市东面,三面环海,海域面积辽阔,渔业资源丰富。

海岸线长达351.13公里,辖区有企沙渔港、渔澫渔港、红沙港、潭油港、独山港等渔业港口,其中企沙渔港是广西第二大渔港,也是国家农业部重点建设的中心渔港之一。

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发展我区的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和捕捞渔场的大幅缩小,海水养殖作为渔业结构调整、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将更加凸现。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水域资源的有效配置,保持我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渔业法》、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要求,在市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修编由港口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和组织实施,并成立《规划》修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规划》的修编等工作。

修编工作小组编写完成初稿,经区人民政府、防城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审核,由区人民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二节编制依据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9、《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令〔2003〕31号)。

10、《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农渔发〔2016〕39号)。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12、《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

13、《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14、《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15、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

16、《防城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年)》。

17、《防城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防城港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19、《防城港港口总体规划(2016-2030)》。

20、《防城港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6-2025年)》。

第三节目标任务

1.3.1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自2017年起,至2030年。

1.3.2规划目标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实现以下目标:

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

2、保障养殖渔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滩涂,依法保护商品鱼基地等重要的养殖水域、滩涂;

3、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5、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今后十年,全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要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及促进渔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中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人口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

1.3.3重点任务

1、科学调整养殖布局。

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规划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合理调整海上养殖区、浅海滩涂及陆地养殖区等养殖水域的生产布局,加快建设生态养殖带(区),稳定陆地池塘养殖面积,开拓深海养殖,推进离岸养殖“由浅向深”发展。

2、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围绕虾类、贝类、鱼类等优势主导品种,优化鱼、虾、贝、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建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示范。

实施浅海底面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贝类、藻类、蟹类等底播养殖,逐步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鱼、虾、贝、藻海区多元复合生态养殖系统。

3、全面实施养殖设施生态改造。

继续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建设池塘底排污循环水、气动式循环水设施;加快大水面养殖整治步伐,实施大水面网箱生态养殖升级改造和养殖配套码头项目,建设网箱养殖底排污设施,保住养殖空间;实施养殖设施改造,发展基于生态水平的深海抗风浪筏式和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高位池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

第四节基本原则

1.4本规划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

将大部分已经养殖的水域滩涂纳入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同时,要考虑到目前以渔为生的渔民和因产业结构、规划调整转入养殖的渔(农)民对养殖水域滩涂的依赖性,为他们今后的发展留出足够的养殖区域。

2、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已有养殖区划定,确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将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使用功能。

在具体规划时可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养殖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布局规划。

3、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

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

妥善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养殖生产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使养殖水域滩涂发挥最佳效益。

4、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规划对水域功能的定位作用,协调处理各产业水域滩涂的使用纠纷,做到水域滩涂使用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合理。

5、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原则。

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及外部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的水产产品和产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五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港口区辖区内的海水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滩涂。

至2016年,港口区开发利用水域、滩涂养殖面积共5935公顷。

海水养殖区按养殖现状和特点分为浅海养殖区、滩涂养殖区、陆地养殖区等三大功能区。

港口区是防城港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近年来,核电、金川等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区,全区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辖区淡水区域不再规划为养殖区,只规划海水区域养殖区。

规划到2030年,全区养殖水域滩涂面积7650公顷,其中:

浅海养殖区6100公顷、滩涂养殖区700公顷、海水池塘养殖区700公顷,工厂化养殖区150公顷。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港口区位于防城港市东面,南临北部湾,海岸线长达351.13公里,岸线曲折,港湾众多。

全区滩涂和浅海水域广阔,滩涂面积约1.2万公顷。

据统计,2016年养殖的水域滩涂面积5935公顷,其中:

浅海养殖2527公顷、滩涂养殖1475公顷、海水池塘养殖1450公顷、淡水池塘养殖483公顷。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

2.6.2.1海洋水文概况

港口区沿岸海域的海水温度全年平均为23℃。

冬季温差较大,在9.3~17.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水温较低,外海水温较高;夏季水温较高,在27.1~32.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略高于外海,温差不大,分布比较均匀。

本地区海域的盐度。

河口地区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在离岸10米等深线的水域,盐度全年在29‰~32‰范围内波动。

夏季是全年盐度最低时期,其中:

钦州湾入海的径流最大,盐度最低,光坡镇红沙一带盐度在18‰左右,企沙近海为27‰。

防城港海域盐度略高,在25‰~27‰,分布相对比较稳定。

冬季为高盐度期,钦州湾一带盐度在27‰~31‰,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29‰。

防城港域盐度在30‰~31‰。

年平均盐度,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19.31‰。

2.6.2.2近海水质环境

本地区近海水域的PH值明显地受到陆地水的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也是影响海水PE值的重要因素。

河口地区在6.69~7.15之间,PH平均值,光坡镇红沙海域为7.96,防城港湾为8.16,最高值可达8.20~8.30。

在浅海,春季由于大量的河水径流,PH值反而下降,冬季则最高。

PH值的垂直分布变化不大,一般小于0.10PH单位,冬季由于强风影响,PH值均匀分布。

本区域海水溶解氧范围在6.22~8.24mg/L,其饱和度在94%~107%之间。

2.6.2.3气候概况

港口区濒临北部湾。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夏季节差异明显,夏季漫长,盛行偏南季风,高温多雨,但无酷暑,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干燥无霜,较内陆温暖,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

本地区气温的四季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漫长,春季气温回升早,秋季降温迟。

年平均气温在22℃~23℃之间。

1月为全年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5℃,日最低温度低于零度的严寒日从未出现过。

7月为全年气温最高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4℃。

由于本地区所处的纬度低,太阳高度变化小,加上海洋的调节作用,年较差比较小,约为14℃。

港口区年降雨量在1700~2900毫米。

全年降雨量集中在夏季,6~8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60%;春季和秋季大致相同,降雨量各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7%~23%。

港口区地处东亚的季风区,因而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每年9、10月至翌年3、4月,受北方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盛行东北风,沿海地区最多风向为北—东北风。

4、5月至8、9月受海洋性暖湿气团控制,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最多风向为西南—东南风。

年均风速在2.0~4.0米/秒,其分布特点是,自西向南递增,自岸向海洋递增。

风速年变化,一般是冬季大,夏季小,但最大风速出现在夏季台风袭来期间。

就月平均风速来看,11月至翌年1月为月平均风速最大时期,其中11月份平均风速在6米/秒以上,12月份在7米/秒以上,1月份达到最大值8.6米以上,6~8月份平均风速不大,一般在5.5米左右。

沿海地带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一般在5~10天,分布趋势是海上多于陆地。

最大风速主要在台风天气过境时出现。

本地区域内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

从季节变化来看,最大湿度多发生在春、夏两季。

由于西南和东南季风带来海上的暖湿气团,4~9月份为高温高湿时期,相对湿度有时高达93%~98%;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出现在秋、冬季节受冬季风控制时期,秋高气爽,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相对湿度有时可低达5%~10%。

2.6.2.4自然灾害

本地区属于多雷暴区域。

由于湿度高,每当冷空气交汇,以及热力过剩旺盛时期,都能引起雷暴的频繁发生。

年平均雷暴日数在100天以上,以3~9月份最多。

雷暴出现的平均初日在3月上旬,雷暴出现的平均终日约在10月中旬。

本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强风与大风。

台风天气一般始于5月,终于11月,其中7月受台风影响最多、约3~5年一遇;8月次之、3~7年一遇;5月和11月极少。

暴雨天气以6~8月最多,其中7、8月份以台风引起的暴雨最多,6月份主要以低温、低压类暴雨和锋面切变类暴雨为主。

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2.6.3水生生物资源

2.6.3.1海洋浮游植物

据调查,港口区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港口区海区为75种,企沙半岛海区为67种。

种类组成以硅藻类占绝对优势,甲藻的种类数量较少;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季节更替,春季出现的种类少于秋季,多样性指数介于0.19~4.08之间。

浮游植物平均总量及其分布特点是:

春季,防城港海区为54×104个/m3,企沙半岛海区为1370×104个/m3,平均总量为1154×104个/m3;秋季,防城港海区为3140×104个/m3,企沙半岛海区为2370×104个/m3,平均总量为3136×104个/m3。

各海区浮游植物平均量均为秋季高,春季低。

2.6.3.2海洋浮游动物

据调查,港口区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

防城港海区,春、秋两季度月内共出现48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是水母类和橈足类。

企沙半岛海区春、秋两季度共出现43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为水母类,其次是橈足类。

已鉴定的浮游动物的生态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沿岸暖水种,二是沿岸暖温种,三是大洋暖水种。

浮游生物种类数变化,防城港海区是秋季多于春季,企沙半岛海区是春季多于秋季。

浮游动物个体平均总量及其分布特点:

春季,防城港海区为42个/m3,企沙半岛海区为17个/m3;秋季,防城港海区为27个/m3,企沙半岛海区为17个/m3。

2.6.3.3海洋底栖生物

据调查,渔澫岛海域底栖生物共有100种,分属61科、83属。

其中;软体动物28种,多毛类21种,甲壳类26种,棘皮动物9种,底栖鱼类13种,其它种类3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甲壳动物、多毛类、底栖鱼类和棘皮动物。

企沙半岛共有底栖动物87种,其中:

多毛类12种,软体动物13种,棘皮动物6种,底栖鱼类17种,其它种类3种;种类组成以甲壳类最多,其次是底栖鱼类,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接近,棘皮动物的种类最少,仅为甲壳动物的1/6。

底栖生物数量分布:

渔澫海域,春秋两季月平均生物量平均为133.65克/米2,春季,平均生物量为126.94克/米2,其中:

软体动物为124.94克/米2,甲壳动物为1.70克/米2,其它棘皮动物、底栖鱼类等的生物量极少;秋季,软体动物生物量为127.29克/米2,底栖鱼类为7.28克/米2,甲壳动物为3.96克/米2,其它类群的生物量比春季略有增加。

企沙半岛海区,春秋两季月平均生物量为13.37克/米2。

春季,生物量为3.67克/米2,其中:

多毛类为2.35克/米2,软体动物为0.65克/米2,底栖鱼类为0.53克/米2;秋季,棘皮动物生物量占主导地位,为20.42克/米2,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的生物量几乎相等,分别为0.95克/米2和0.94克/米2,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为0.64克/米2。

2.6.3.4海洋经济藻类

本地区海域内可供养殖的经济藻类主要有红藻门、江蓠科的海南江蓠(GracilariahainanensisC.F.ChangetB.M.Xia)和江蓠(G.verrucosaPapenfuss)两种。

2.6.3.5海洋游泳动物

据调查,本地区海域有鱼类212种,隶属16目、77科、132属,其中:

中上层鱼类30种,近底层鱼类72种,底层鱼类110种,多获性鱼类达50种。

主要经济鱼类有:

二长棘鲷、蓝圆鯵、鲻鱼、断斑石鲈、真鲷、马鲛、中华青鳞鱼、斑鰶、海鳗、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鲐鱼、天竺鲷、短尾大眼鲷、海鲶、多齿蛇鲻、黄斑鲾、海鳗、红鳍笛鲷、黑鲷、黄鳍鲷、石斑鱼、石鲈鱼等。

近海水域尚有一定数量的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赤虾、锯缘青蟹、梭子蟹等,以及台湾火枪乌贼、拟目乌贼、中国枪乌贼等头足类和腔肠动物的海蜇等。

综上所述,港口区近海水域浮游生物较为丰富,这为该海区鱼、虾、蟹、贝等经济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因此,本海区的生物环境良好。

 

表2-1:

港口区沿海已开发养殖的海洋经济动物一览表

品种

用途

生长环境

食性

利用程度

备注

石斑鱼

食用

浅海

肉食性

少量养殖

红鳍笛鲷

食用

近海

肉食性

少量养殖

鲈鱼

食用

浅海

肉食性

规模养殖

银鲳

食用

近海

肉食性

少量养殖

花尾胡椒鲷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多鳞鱚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真鲷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美国红鱼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外来品种

卵形鲳鲹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斑节对虾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墨吉对虾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长毛对虾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日本对虾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刀额新对虾

食用

浅海

杂食性

少量养殖

锯缘青蟹

食用

潮间带泥滩\泥沙底滩

肉食性

适度养殖

华贵栉孔扇贝

食用

浅海

浮游和底栖

单细胞藻类

底播增殖

巴菲蛤

食用

低潮带至浅海泥沙底

浮游和底栖

单细胞藻类

少量增养殖

栉江珧

食用

低潮带至浅海泥沙底

浮游和底栖

单细胞藻类

少量养殖

竹蛏

食用

低潮带至浅海泥沙底

浮游和底栖

单细胞藻类

少量养殖

文蛤

食用

浅海细沙或泥沙底

浮游和底栖

单细胞藻类

规模养殖

花蛤

食用

浅海细沙或泥沙底

浮游和底栖

单细胞藻类

规模养殖

泥蚶

食用

浅海泥沙底

浮游和底栖

单细胞藻类

适度养殖

近江牡蛎

食用

低潮线附近至7米半咸水浅海

浮游植物和有机质

规模养殖

东风螺

食用

肉食性

少量试养

南美白对虾

食用

潮间带至陆基

杂食性

规模养殖

外来品种

2.6.3.6淡水渔业资源

1、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浮游植物主要有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兰藻等七门类的大部分品种,只是随季节变化和不同水体中,呈现品种结构与数量上的多少而已。

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均有分布,底栖生物有摇蚊幼虫、水蚯蚓、内壳类等。

2、水生植物资源

全区淡水水域植物资源水生植物有芜萍、水浮莲、苦草、水花生、水葫芦等,陆生植物有禾本科植物、豆种植、青菜类,以及薯叶、玉米叶、甘蔗叶、萝卜叶等,还有黑麦草、窜叶松香草、象草等。

3、水生动物资源

淡水渔业资源有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近百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蟹类、贝类有30多种,隶属于4个目、8个科,分别为:

鲤形目里有1个科,其中鲤科品种有鲤、鲫、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红鲤、建鲤等。

鳅科品种有泥鳅。

鲶形目里有3个科,其中胡鲶科品种有胡鲶,鲶科品种有鲶鱼,盔鲶科品种有灰鲶。

鲈形目有4个科,其中丽鱼科品种有罗非鱼,脂科品种有大眼鳜,鳢科的品种有斑鳢、月鳢,鳗鲡目里的鳗鲡科品种有鳗鲡,合鳃鱼科的品种有黄鳝。

其中池塘、水库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和鲤、罗非鱼占大多数。

表2-2:

防城港市港口区开发利用的淡水经济动物一览表

品种

用途

生长环境

食性

开发利用情况

备注

草鱼

食用

山塘、水库

草食

已养殖

青鱼

食用

山塘、水库

肉食

已养殖

鲢鱼

食用

山塘、水库

滤食

已养殖

鳙鱼

食用

山塘、水库

滤食

已养殖

鲤鱼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杂交鲤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鲫鱼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鲮鱼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野鲮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胡子鲶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鲶鱼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桂花鱼

食用

山塘、水库

肉食性

已养殖

月鳢

食用

山塘、水库

肉食性

已养殖

乌鳢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性

已养殖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性

已养殖

白鲳

(短盖巨脂鲤)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外来品种

罗非鱼

食用

山塘、水库

杂食

已养殖

外来品种

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

我区近岸海域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目标要求,近岸养殖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水域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无机氮、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总磷、总氮、石油类、悬浮物等18种,根据2016年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我区规划养殖区大部分监测指标均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除红沙海域养殖区,据3月份监测,无机氮超标;5月份监测,无机氮超标率达100%,无机磷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占57.1%,其余因子均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原因是由于毗邻钦州港扩建码头引起水质变化造成的超标。

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港口区位于防城港市东面,南临北部湾,海岸线长达351.13公里,岸线曲折,港湾众多。

全区滩涂和浅海水域广阔,滩涂面积约1.2万公顷。

沿岸海域的海水温度全年平均为23℃。

冬季温差较大,在9.3~17.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水温较低,外海水温较高;夏季水温较高,在27.1~32.5℃之间,水温的分布趋势是沿岸略高于外海,温差不大,分布比较均匀。

本地区海域的盐度。

河口地区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在离岸10米等深线的水域,盐度全年在29‰~32‰范围内波动。

夏季是全年盐度最低时期,其中:

钦州湾入海的径流最大,盐度最低,光坡镇红沙一带盐度在18‰左右,企沙近海为27‰。

防城港海域盐度略高,在25‰~27‰,分布相对比较稳定。

冬季为高盐度期,钦州湾一带盐度在27‰~31‰,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29‰。

防城港域盐度在30‰~31‰。

年平均盐度,光坡镇红沙一带海域为19.31‰。

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防城港海区为75种,企沙半岛海区为67种。

港口区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

防城港海区,春、秋两季度月内共出现48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是水母类和橈足类。

企沙半岛海区春、秋两季度共出现43种,出现种类最多的类群为水母类,其次是橈足类。

渔澫岛海域底栖生物共有100种,分属61科、83属。

其中;软体动物28种,多毛类21种,甲壳类26种,棘皮动物9种,底栖鱼类13种,其它种类3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甲壳动物、多毛类、底栖鱼类和棘皮动物。

企沙半岛共有底栖动物87种,其中:

多毛类12种,软体动物13种,棘皮动物6种,底栖鱼类17种,其它种类3种;种类组成以甲壳类最多,其次是底栖鱼类,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接近,棘皮动物的种类最少,仅为甲壳动物的1/6。

据调查,本地区海域有鱼类212种,隶属16目、77科、132属,其中:

中上层鱼类30种,近底层鱼类72种,底层鱼类110种,多获性鱼类达50种。

主要经济鱼类有二长棘鲷、沙丁鱼、黄鲫、马鲛、石斑、鱿鱼、墨鱼等;主要经济甲壳类有赤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青蟹和梭子蟹等;主要贝类有文蛤、牡蛎、花蛤、日月贝等。

我区近岸海域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目标要求,近岸养殖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根据我区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我区可发展养殖水域滩涂面积7650公顷,其中浅海贝类养殖5600公顷,浅海经济鱼类养殖500公顷,滩涂贝类养殖700公顷,陆地海水养殖700公顷,工厂化养殖150公顷。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港口区水产养殖分为近海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两大类,海水养殖区分为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

据统计,2016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21.48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为15.62万吨,水产养殖面积为5935公顷。

全区渔业总产值23.64亿元,渔业总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9.45%以上,继续保持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

2.7.1.1海水养殖业现状

港口区海水养殖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浅海滩涂贝类养殖;二是潮间带和沿岸陆基的虾、蟹类养殖;三是海上经济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