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7836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docx

最新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期中考试虽然没有期末考试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复习,但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大多数是需要靠平时的积累。

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那期中考试之前做几套相应的试题熟悉题型,基本就可以迎战了。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了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第Ⅰ卷(共42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坍圮(pǐ)翌日(yì)蝉蜕(tuì)襁褓(qiáng)

B.熨帖(yùn)荫凉(yìn)猝然(cù)抠出(kōu)

C.汤匙(chí)钥匙(yào)虔诚(qián)褪色(shǎi)

D.颤栗(zhàn)瞥见(piē)门楣(méi)颤动(ch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A.孩稚如醉如痴端祥辉皇壮观

B.轮廓变换莫测虔敬全神灌注

C.奥秘凄风苦雨憧憬历经沧桑

D.漫游莫名其妙蒙胧金璧辉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类故事使人们思索,很想知道我们在同样的下将会怎么办。

②四季的,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通过我的指间流动。

③根据一般文献:

在完全断水、断食的情况下,一位女性的生命极限时间是七天。

A.情况变换记录B.情况变幻记录

C.境况变幻记载D.境况变换记载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B.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

C.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栗。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艰难跋涉,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如燕千鸟从鳄鱼牙中啄取水蛭,为鳄鱼提供口腔卫生服务,同时它自己也得到了所需的食物。

D.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6.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我仰视天空,________________。

①这场残酷的战争也会告终

②和平与安祥会重新回来

③冥冥之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

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

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

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

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

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

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

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

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以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

在果蝇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

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

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

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

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

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

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揭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

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

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

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

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7.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动收入低尽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9.“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

知佐韩、魏以摈秦:

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

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

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

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

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

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

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兵。

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

而欲持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其谬也。

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

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

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

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

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嗟夫!

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

其必不尔矣。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

“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曰:

奚为其无术也。

焉独存,虽王可也。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畹兰斋文集》,黎世昌编《续古文辞类纂》选此文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擅:

擅长。

B.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

逆:

预先,事先

C.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

弋:

取,获得。

D.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

遑:

空闲,闲暇。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B.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

C.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D.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3.下列问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B.所以然者何也?

C.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D.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14.下列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述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李桢认为“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李桢认为,六国欲夺天下,与秦无异,因不能为秦所为,终为秦所灭;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合纵不可能实现。

C.李桢认为,六国所以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因为没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不到天助,这见解独到透辟。

D.作者认为六国徜行仁义就可以王天下,这种说法与孟子王道仁政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2分)

(2)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3分)

(3)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

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六国破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乱石穿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

“可能?

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

“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

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

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8.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4分)

答:

19.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

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4分)

答:

20.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6分)

答: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答:

【】【】

六、(12分)

2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4分)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

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

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魔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

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8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女)和张昊(男)这对很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年轻小将,在完成重大比赛中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时,20岁的张丹不慎摔伤膝盖。

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张丹只经过5分种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冰面上,忍着伤痛与张昊一起流畅地完成了余下的动作,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张丹、张昊说一段赞美的话。

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

不超过60字。

(4分)

你对张丹、张昊说: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其中一题作文。

(1)冰心有诗云:

信仰将青年人

扶上“服从”的高塔以后

便把“思想”的梯儿撤去了

——《春水》

你是否赞同这首诗所表明的观点?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阳光下,一只油漆斑驳的破旧木船,倾斜在黄灿灿的沙滩上,眼前是蔚蓝色的大海……

结合材料或作合理想象,或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B(熨yù贴)

2.C(A祥—详皇—煌,B换—幻灌—贯,D蒙—朦璧—碧)

3.D

4.C(“声名显赫”偏于褒义,应该用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臭名昭著”。

5.B(关联词“不只是”和“而是”搭配不当。

6.C(这三句都是“觉得”的内容,故③在前,①②的形成发展有先后的逻辑关系。

二、(12分,每小题3分)

7.D(D项的意思是说“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的决定因素只是“生物体的基因图谱”,这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矛盾。

8.D(A项“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不对,原文的意思是这些寿命长的果蝇品系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在逆境条件下得到了表达,功能得以发挥。

B项原文说“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而不是“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动收入低尽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项“都”太绝对,与原文不符。

9.A(由上下文关系可知“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应该是与“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相应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10.B(A项原文之所以说“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是因为导致人类早衰的疾病基因的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而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只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

C项“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错,从原文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D从原文可以明显看出长生不老即使是将来也不会是现实。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A(擅:

据有,拥有)

12.A(A项两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前一句的“夫”,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议论阐发。

后一句的“夫”,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B项两句中“徒”意义和用法相同,副词,仅仅,只。

C项两句中“是”意义和用法相同,代词,这样。

D项两句中“视”意义和用法相同,介词,比较。

13.A(A句是反问句,B、C、D都是设问句。

14.C(“见解透辟”说法有误。

这种把成败得失归之于天的说法没有涉及到事物的本质,没有总结到根子上、关键处。

四、(18分)

15.

(1)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可以独以这一点来责备秦国。

(2)他们沉溺于攻伐,习惯于欺诈,强食弱肉,比较秦国没有差别。

(3)孟子曾经用仁义来劝谏梁、齐的国君,但是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