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82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祝考试顺利★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湘江/镶嵌寥廓/括号峥嵘/征兆

B.挥斥/钥匙遒劲/追求遏止/碣石

C.沉淀/碇石浮藻/急躁斑斓/阑珊

D.粉碎/萃取竹篙/枯槁颓圮/枸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挑衅抱歉名信片貌和神离B.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

C.杀戮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D.荆棘伫立挖墙角凄宛迷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近来,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可谓____________,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道,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

这对企鹅夫妻原本_____________,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_________________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如此超级新好爸爸,(),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比翼双飞喧宾夺主丧子之痛

B.耳熟能详伉俪情深盼子心切丧子之痛

C.深入人心比翼双飞盼子心切切肤之痛

D.深入人心伉俪情深喧宾夺主切肤之痛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B.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C.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D.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

B.他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

C.大自然的力量却把他打败

D.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彻底崩溃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感情色彩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其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被鲁迅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填入《天平山中》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句是(3分)()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D.想见夜深人散后

8.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进兵北略地

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拔剑撞而破之

10.学校要举办诗歌朗诵会,请在下面三首诗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串场词(每段不超过60字)(4分)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

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

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

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

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

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

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

瑞士。

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

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

他自称:

“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

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

他给朋友的信中说:

“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

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

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

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

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

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

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

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

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

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

“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

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

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

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

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

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

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

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

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

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

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B.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C.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D.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1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5分)

14.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

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22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②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

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

①“案堵”:

安居,“案”通“安”;②“徵”:

即“征”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老苦秦苛法苦:

以……为痛苦

B.吾当王关中。

王:

君王

C.沛公又让不受让:

责备,责怪

D.不欲费人费:

以……为浪费

1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3分)()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若属皆且为所虏

B.凡吾所以来仆所以留者

C.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项羽乃止乃欲以生劫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系颈以组,即用系带系住颈部,表示投降。

B.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C.司马,古官名,西周始置,为掌军事之官,职权大小不定。

D.“籍”,是项羽的字;“羽”,是项羽的名。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1)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3分)

(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3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4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7分)

易水

[唐]胡曾

一旦秦皇马角生①,燕丹归北送荆卿。

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注:

①《燕丹子》载: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

谬言曰:

‘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渡易水

[明]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③,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

①陈子龙:

明末抗清义士。

②并刀:

一种锋利的刀。

③匣中鸣:

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

1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到“易水”的景物,胡诗是静态写景,陈诗是在船上动态观察。

B.《易水》前两句从咏史写起,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交代易水送别的背景。

C.《渡易水》前两句运用典故,借名刀在匣子里发出鸣响,抒发不平之气。

D.《渡易水》后两句写易水美景,以议论作结,强烈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愤之情。

20.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五.古诗文默写(12分,每空1分)

21.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巷》中诗人借助破败的意象渲染雨巷的凄清,烘托诗人的忧伤,表现丁香般的姑娘走远、消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说“岁寒,”,表现了高尚的品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

(6)《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六、写作(60分,其中含5分卷面分)

22.作文题目:

“有一种叫”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一种等待叫希望,有一种坚持叫执著,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1)记叙文;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永春一中高一年10月月考语文科参考答案(2018.10)

1.A

2.C(A项明,合;B项侯;D项婉)

3.【答案解析】B

第一处,耳熟能详: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深入人心:

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

这里是说对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所以选用成语“耳熟能详”。

排除C、D两项;第二处,伉俪情深:

侧重强调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

比翼双飞:

侧重强调夫妻之间

相伴不离。

根据横线后“相处融洽”,可知这里是强调企鹅夫妇之间感情的深厚,选用成语“伉俪情深”。

排除A项;第三处,盼子心切:

盼望见到孩子心情十分迫切。

喧宾夺主:

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根据后文“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选用“盼子心切”更适合。

第四空,丧子之痛:

指失去孩子的痛苦。

切肤之痛:

亲身经受的痛苦(强调“亲身经受”),比喻感受深切。

根据横线前“未出生便夭折”,选用成语“丧子之痛”。

故选B。

4.【考查】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

【试题解析】C

题干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划线句子“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

,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经过……里”,句式杂糅,是“经过……”和“在……里”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

还有“创下”与“奇迹”搭配不当,可把“奇迹”改成“记录”。

故选C。

5.【考查】本题重点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解析】A

补写句子,一定要结合所要补写句子上下文,也就句子所在的语境进行。

本题,注意首先要保持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然后注意语意的准确性。

根据括号前后句子“如此超级新好爸爸”“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丧子之痛”,判断所要填写的句子的主语是“超级新好爸爸”,意思是企鹅爸爸如此尽心尽力的孵蛋,却不敌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丧子之痛。

根据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排除C、D两项。

此处是讲述企鹅爸爸敌不过大自然力量,尽心尽力孵蛋,但是小企鹅未出生就死去,并不是说企鹅爸爸被大自然力量彻底打垮。

故选A。

6.B(词牌并不规定词的感情色彩)

7.A

8.C

9.选B解析:

B项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10.(6分)(每句2分,要求内容连贯、符合语境)

示例:

①告别了散发着丁香一样芬芳的江南雨巷,让我们携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到英国剑桥上去游历一番吧。

下面请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②让我们挥一挥衣袖,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着毛主席去领略一下长沙橘子洲的风光吧。

请听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11.思路解析:

仔细观察框架图,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图的层次性以及每层的主要内容。

由所给图示可知,“分享阅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要完成三项作业,并且还要在班级中以“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形式展示成果,最后还要以“投票评比”的方式评选出结果。

在组织答案时,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和准确生动,同时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示例:

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12.【考查】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D

A项错在并无“要求”意味,原文信息是“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

B项“全部特征”错误,原文为“基本特征”,另外遗漏了“推崇性理哲学”的信息;

C项“调查研究的作风”相关的“游学”不只是“两次”,而且并没有立刻“养成”调查研究的作风,文中说的是“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

13.【考查】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

【答案解析】

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

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

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

惜时苦读,持之以恒。

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答出一点给2分。

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14.【考查】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

【答案解析】

(1)立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

心系社会,探求真理。

(2)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

广博学习,注重方法。

(3)形成了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

关心世事,经世致用。

(4)初步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

几番游学,深入生活。

(5)培养了关心时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订阅书报,风云在胸。

(能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要求有理有据。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A(B应为动词;C应为使动;D应为推辞、辞让)

16.B(A况且,将要;B……的原因;C因为,把;D才,是、就是)

17.D(项籍,字羽。

自称称名。

18.

(1)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3分。

内,接纳、使……进来;益,增强、增加:

各1分。

句意1分。

稍,逐渐、逐步。

距,应为抵抗、抵御,《鸿门宴》中的“距关”是“把守”。

(2)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

(3分。

从,带领、使……从;之,到:

各1分。

句意1分。

(3)现在它已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4分。

封:

使……成为疆界;阙,使……减少,侵损;焉:

从哪里。

各1分。

句意1分。

(4)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他。

(3分。

定语后置、名词活用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轵道,亭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后世多借用“轵道”指亡国投降。

)道旁投降。

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

沛公说:

“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

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

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

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总之,我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

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

向民众讲明情况。

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

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

“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

”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

“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

可是关门闭着。

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

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

“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

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

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

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

项羽说:

“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

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19.【考查】本题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

【答案解析】A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项,看不出动态写景、静态写景。

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对荆轲刺秦的凭吊。

20.【考查】本题重点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较、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易水》表达了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